-
北京大学红楼 编辑
北京大学红楼,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北京大学红楼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建筑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砖木结构,平面呈工字形。北京大学红楼遗存有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等。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1961年3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6月29日,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览正式开放,接受观众预约参观。。8月1日起,北大红楼将开放个人预约,观众可通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民国始建
1916年,北京大学红楼始建 。
1917年始,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1918年初,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红楼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下半年,北京大学红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二层设校长室,蔡元培时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五四运动 。
1918年—1920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红楼第二阅览室工作 。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学红楼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又称“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北京大学红楼一层东南角的李大钊办公室,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
日军占领北平时期,此地设有日军中国驻屯军宪兵队司令部、日本宪兵队本部、特设北京宪兵队总部、日本宪兵队置留所等军、宪、特务机构。1939年,国画大师李苦禅就在北大红楼—日本宪兵队本部关押并惨遭折磨。
现代保护
1961年3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4月,依托北大红楼建立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开放,对外开放的参观区分北京大学红楼一层和院内平房展厅两部分,复原了李大钊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以及学生教室等 。
2014年,依托北大红楼建立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合并为北京鲁迅博物馆 。
2016年9月,北京大学红楼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9年9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二层完成旧址复原和陈列布展工作,并正式对公众开放 ,复原了原校长办公室、文科教员休息室、日刊处等场景 。
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
2021年6月27日,中共北京市委组织召开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1年6月29日,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览正式开放 。
2021年6月29日,北京大学红楼整体对外开放,接受观众预约参观。
2022年3月,北京大学红楼保护展示工程获得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2022年12月1日消息,北京大学红楼文物保护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市文物局正在组织专家论证,并指导编制单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同时完成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核定。
校长室
校长室,位于北京大学红楼二层右手朝南第一间房,房间内有办公桌椅,还有一张圆木桌,上面摆放着一盘青菜、一碗汤,还有一碗米饭,这是校长蔡元培家人送来的一餐 。
校长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位于北京大学红楼二层东靠北的第一个房间,门外挂着“校长办公室”的牌子,用途是校长秘书室,而秘书主要是办理校长函件往来事务;室内有老式办公桌上,摆放着绿色玻璃罩的台灯,门旁衣架上挂着一件深色大衣和一顶帽子 。
第二阅览室
文科学长室
文科学长室,陈独秀的办公室,挂牌“文科学长室”,办公桌摆在屋子中间 。
日刊处
日刊处,位于北京大学红楼二层,是《北京大学日刊》的编辑处,蔡元培聘请徐宝璜担任《北京大学日刊》主任,经理一切事务;日刊处除主任外,设事务员、书记各一名;事务员负责招登广告、发送稿件、管理印刷、发卖日刊、购买纸张等,书记负责办理缮写校对等事宜 。
图书馆主任室
图书馆主任室,位于北京大学红楼一层的东南角,是新潮杂志社和李大钊曾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 。
五四游行筹备室
五四游行筹备室,位于北京大学红楼一层东侧旧址。
五四游行筹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