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 编辑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地理上位于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之间,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四大水系。
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辖12个地级行政区,其中9个地级市、3个盟,共有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截至2021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2400.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1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
中文名:内蒙古
外文名:InneRMONgoliaNeiMongol
别名:内蒙、塞北
行政区划代码:150000
行政区类别:自治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地理位置:中国北部边疆
面积:1183000km²
下辖地区:9个地级市、3个盟
政府驻地: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00-0260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400万(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额济纳胡杨林、居延海、呼伦贝尔草原、响沙湾、阿尔山
机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等
火车站:呼和浩特站、包头站、鄂尔多斯站、二连站
车牌代码:蒙A-蒙M
地区生产总值:20514.2亿元(2021年)
名称由来
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将后来陆续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属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后来演变出“内蒙古”一词。在蒙古语中,内蒙古的名称原来和汉语一致(鲍培转写:dotuγadumongγol;西里尔写法:дотоодмонгол)。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将蒙古语名称更改为(鲍培转写:öbörmongγol;西里尔写法:өвөрмонгол)。其中(鲍培转写:öbör;西里尔写法:өвөр)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阳面”即“阴山的南面”。汉语一般仍称为“内蒙古”,也有少数人称这一地区为来源于漠南蒙古的一词,直译“南蒙古”。建制沿革
远古时期,内蒙古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另见辽河出土的红山文化。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东胡人在内蒙古地区游牧生活。
《史记》记载夏桀的儿子淳维是匈奴先祖,并笼统的介绍了淳维北遁后匈奴千余年的历史。
“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考证认为,早在商初东胡就活动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
战国后期,燕国、赵国、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内蒙古地区,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阴山山脉南部定居。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打败林胡、楼烦这两个游牧民族之后,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建云中城。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呼和浩特定居。“赵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燕将秦开击败东胡之后,构筑“燕北长城”,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南建右北平部,治所在宁城。东胡之后往北迁移。
秦国的北部领土已经拓展到内蒙古地区,成为西部霸主。
匈奴冒顿单于在夺取单于之位后,公元前206年灭了东胡,并对汉朝产生威胁。匈奴帝国疆域十分广阔,疆域最东达到辽河流域,最西到达葱岭(现帕米尔高原),南达秦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内蒙古地成为了匈奴与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馀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乌桓山和鲜卑山都在内蒙古境内。东汉末年,乌桓部落被曹操攻克,乌桓山便不见于史籍。
匈奴势力期间两次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其中北匈奴逐渐北迁、西迁。南匈奴逐渐内徙,后在五胡乱华期间被消灭。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连接和增建加固从前各国的长城,以防御匈奴。阴山山脉南部,如云中郡,是边防重镇。
两汉时修筑汉长城并且对匈奴的三百战争最终取胜,汉朝全盛时,在漠南地区置五原郡、朔方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一带。著名将领吕布就出生于此。
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哈古勒河附近。内蒙古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胡人迁入中原的主要发起地之一。四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隋开皇元年(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南朝梁承圣元年(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
北齐、北周和隋唐时突厥势力左右蒙古高原。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在突厥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隋文帝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朝与启民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臣往来。隋炀帝曾先后两次亲自出塞北巡,开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的先例。隋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亦降隋。隋朝短暂的控制了大约今内外蒙古全境。
唐太宗时,突厥颉利可汗南下侵唐,迫使唐结渭水之盟。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在定襄(今内蒙古清水河县林格尔北土城子古城),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唐将李靖率三千精骑夜袭阴山趁黑夜攻下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迫使颉利可汗逃遁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贞观四年(630年)三月颉利被俘,东突厥亡。唐军把颉利带到长安,颉利可汗后投降唐朝,老死长安。唐朝在突利可汗故地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颉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联合回纥等铁勒部落,击灭薛延陀。由燕然都护府管理铁勒故地,治所在阴山之麓(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辖境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永徽元年(650年),唐朝军队俘车鼻可汗,突厥故土尽为唐有。唐高宗设瀚海都护府(后改名为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云中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苏农等二十四州。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将云州改为云中(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约是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乾元元年(758年)云中再改为云州。唐安史之乱后,内蒙古地西部为回鹘国控制,以明教为国教。东部为兴起的契丹人的势力范围。五代初年,契丹入侵,神册元年(916年),契丹占领云中故城,单于都护府废除。五代十国初柔然人的一支后裔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于907年创立了契丹部族政权,神册元年(916年)建立契丹国,会同十年(947年)更国号为辽国,期间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第一个都城上京。辽代“丰州”为今呼和浩特市附近。
辽被金灭了之后,蒙兀室韦人的一个小小分支的后裔蒙古人进入这一地区,今内蒙古的大部地区还是属于金国的范围。在云中一带生活的是突厥支的汪古。
开禧二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54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忽必烈迁都大都前的上都(开平城)就在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漠北地区是初期蒙古帝国的核心地,帝国初期首都就在漠北的哈拉和林。景定元年(1260年),蒙哥汗死后,留守首都的阿里不哥被蒙古本土的贵族推举为大汗,据有漠北。而忽必烈闻讯后,也在开平自立为大汗,据有漠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不久逝世,或谓遭忽必烈毒杀。漠北、漠南尽为忽必烈所有。
由于忽必烈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基础都在漠南地(今内蒙古),因此不再以和林为都城,而迁都于燕京,并改称大都。由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镇守。后改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和林,管辖范围大概为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而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西部一部分土地属于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中部一小部分直辖于中书省。
明朝成立后元朝残余势力退回漠北,戈壁沙漠北部是蒙古人北元和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北元覆亡之后而分裂出来的鞑靼和瓦剌和兀良哈的活动范围,漠南则是明军对抗北元的前线反攻基地。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九大塞王辖区,永乐元年后诸卫非徒既废。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后河套无人驻守,鞑靼在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开始有规模地进入河套,15世纪末,东部蒙古首领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实现“中兴”。隆庆六年(1572年),蒙古首领达延汗的孙子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并在今玉泉区境内建“库库和屯”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订立藩属关系,阿勒坦汗被奉为“顺义王”。明政府于万历年间赐汉名“归化”,意思是令少数民族归顺、化一,服从明朝廷的统治。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漠南蒙古16个部49个封建主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归属于清朝。此后,漠北蒙古和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各部封建主先后向清朝遣使纳贡。同时,沙俄的侵略魔爪伸进了中国新疆厄鲁特蒙古地区,并收买和策动厄鲁特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等对青海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发动侵袭,清朝经过多次用兵,终于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定了准噶尔少数贵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蒙古族地区。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地“兀鲁斯”、“鄂托克”的基础上,清政府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在今呼和浩特东部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后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绥县。清朝时漠南蒙古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内札萨克49旗分属于6个盟,同时呼伦贝尔地区隶属黑龙江。鸦片战争后,沙皇俄罗斯不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还攫取了各种特权,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修筑铁路、掠夺资源,控制蒙古地区的经济命脉,掠夺和搜刮财富。 咸丰九年(1859年)6月,英、法侵略军进犯大沽口,驻守在那里的2000多名蒙古族骑兵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不顾清朝政府的卖国投降命令,奋起自卫还击。经过一昼夜激战,击沉敌舰4艘,毙伤敌军400多人,打得侵略军狼狈逃窜。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蒙古族人民掀起了反对清朝政府和蒙古族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咸丰八年(1858年),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爆发了由贫困牧民丕勒杰等领导的“独贵龙”运动(或作“多归轮”,蒙古语“环形”、“圈子”之意。参加“独贵龙”的人,开会时按环形席地而坐,发表文件签名时也依次将名字排成一个圆圈,因以得名),反抗贵族官吏的苛捐杂税和兵差徭役。此后,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蒙古族人民都以“独贵龙”的形式与统治阶级不断地展开斗争。内蒙古东部则有蒙古族白凌阿领导的义州、朝阳起义,汉、蒙古等族人民团结战斗,打击了统治者。辛亥革命时期,沙俄趁机勾结和支持少数封建上层和喇嘛活佛——哲布尊丹巴等在蒙古地区策动所谓“独立”、“自治”,煽动民族败类发动叛乱,妄图借机吞并蒙古地区。清亡之后喀尔喀蒙古走向独立,而内蒙古则在中华民国的统治下,分属于若干省。民国二年(1913年),国民政府改今呼和浩特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内蒙古地仍然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分属于绥远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宁夏省、黑龙江省等。
辛亥革命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步伐。抗日战争期间,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曾被日本军占领,德王为首的群体与日本帝国合作,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机构,管理内蒙古部分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他们网罗蒙、汉奸头目,如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李守信、王英等,拼凑伪军,建立傀儡政权,对沦陷区蒙、汉各族人民进行残暴统治。 日本人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本战败后,复称归绥市。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23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举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壮等各民族代表393人出席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包含了察哈尔省、兴安省以及宁夏省、热河省、黑龙江省和绥远省的部分地区,选举乌兰夫为自治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52年11月张家口划归河北省。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并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同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
1955年,撤销热河省。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原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改设)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69年7月5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除外)变更为黑龙江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参与组建大兴安岭地区,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巴彦淖尔盟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巴彦诺尔、乌力吉、塔木素、阿拉滕敖包、笋布尔等公社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巴彦淖尔盟阿拉善右旗其余部分和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
1979年5月30日,将黑龙江省的呼伦贝尔盟和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将吉林省的哲里木盟和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辽宁省的昭乌达盟,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省的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从1979年7月1日起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共辖12个地级行政区,包括9个地级市、3个盟,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有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大街1号。
行政区 | 面积(平方千米) | 市辖区、县、县级市、旗 | |
---|---|---|---|
呼和浩特市 | 1.72万 | 回民区、新城区、玉泉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武川县、清水河县 |
|
包头市 | 2.8万 | 昆都仑区、东河区、青山区、石拐区、九原区、白云鄂博矿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
|
乌海市 | 1754 | 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 |
|
赤峰市 | 9万 | 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 |
|
通辽市 | 5.9万 |
| |
鄂尔多斯市 | 8.7万 | 康巴什区、东胜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 |
|
呼伦贝尔市 | 25.3万 | 海拉尔区、满洲里市(代管扎赉诺尔区)、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 |
|
巴彦淖尔市 | 6.5万 | 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 |
|
乌兰察布市 | 5.45万 | 集宁区、丰镇市、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凉城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 |
|
兴安盟 | 近6万 | 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 |
|
锡林郭勒盟 | 20.3万 | 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 |
|
阿拉善盟 | 27万 |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 |
|
注:行政区划面积由县级行政区域陆地面积加和得出,县级行政区域陆地面积由各地提供,仅供参考。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千米;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和俄罗斯接壤,拥有二连浩特市和满洲里市两个重要的口岸,国境线长4200千米。
内蒙古自治区
地质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1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中国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地形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东北部临近外兴安岭等。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最北部、东北部距离石勒喀河、格尔必齐河、鄂嫩河、哈拉哈河较近。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等,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
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截止到201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17种、居全国前3位的有43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85种。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全区煤炭累计勘查估算资源总量8518.80亿吨,其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为4220.80亿吨,预测的资源量为4298.00亿吨。全区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为4110.6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24%,居全国第一位;全区金矿保有资源储量金688.86吨,银48817吨;铜、铅、锌3种有色金属保有资源储量5041.18万吨。
水资源
截至2021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2400.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37.0万人,乡村人口76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226.0万人,女性人口1174.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0万人,出生率为6.26‰;死亡人口18.1万人,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8‰。 从各地区情况看,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5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其余7盟市负增长。
2022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最新消息: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00.0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2.83万人,减幅0.12%。从人口地区分布看,2021年末,全区12盟市中,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有10个,超过150万人的有8个,超过200万人的有6个,超过300万人的有2个,超过400万人的仅有赤峰市。
内蒙古自治区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壮族、锡伯族、土家族、东乡族、苗族等55个民族。
党委
党委书记:孙绍骋
党委副书记: 王莉霞、杨伟东
党委常委:刘爽、包钢、郑宏范、丁绣峰、孟宪东、杨小康、黄志强、胡达古拉、于立新 、李玉刚
人大
党组书记:孙绍骋
副主任:李荣禧、张院忠、和彦苓、林少春、段志强
政府
主席:王莉霞
常务副主席:黄志强
副主席:张韶春、艾丽华、李秉荣、郑宏范 、奇巴图 、郑光照 、么永波
(截至2022年12月)
政协
政协副主席:安润生
综述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1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5.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9374.2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8914.8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比例为10.8:45.7:43.5。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39.3%和5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5422元,比上年增长6.6%。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分城乡看,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1.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0.5%,衣着类下降0.8%,居住类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0%,医疗保健类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6%。从工业生产角度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8.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28.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7.6%。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生产总值6357.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占盟市合计的比重为31.1%;中部地区生产总值12033.7亿元,增长7.1%,占盟市合计的比重为58.8%;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065.0亿元,增长4.6%,占盟市合计的比重为10.1%。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9.8%。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4%,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4.4%。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0.2%。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增长10.2%,中央项目投资增长5.9%。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0.4%,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8.9%,西部地区投资增长8.6%。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商务部统计口径,全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折21.8亿元人民币,增长2.3%)。年末全区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248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4家。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税收收入1671.0亿元,增长1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40.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2%。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08元,比上年增长8.3%。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658元,比上年增长14.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77元,比上年增长7.3%。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6574元,增长6.8%;经营净收入8698元,增长13.0%;财产净收入2631元,增长11.2%;转移净收入6474元,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194元,增长13.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7元,比上年增长10.7%。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603元,增长7.4%;经营净收入9980元,增长13.1%;财产净收入473元,下降5.0%;转移净收入4281元,增长10.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91元,比上年增长15.4%。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9%,农村牧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分别比上年下降1.1个和0.5个百分点。
2021年,内蒙古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采矿业,达到142301元;城镇私营单位中,采矿业以74751元占据第二的位置。
第一产业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74.3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8.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7%。粮食产量3840.3万吨,比上年增长4.8%。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猪牛羊禽四肉产量达270.3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67.4万吨,增长9.8%;牛肉产量68.7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113.7万吨,增长0.6%;禽肉产量20.5万吨,增长2.1%。禽蛋产量61.6万吨,增长1.9%。牛奶产量673.2万吨,增长10.1%。年末猪牛羊禽存栏12838.1万头(只),较上年增加211.8万头(只),增长1.7%。其中,生猪存栏565.2万头,增长5.8%;牛存栏732.5万头,增长9.1%;羊存栏6138.2万只,增长1.1%;家禽存栏5402.3万只,增长1.0%。
2021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239.4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68。
第二产业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非煤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占比达到57.7%。新产业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2%,高新技术业增长22.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3%。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874.6亿元,比上年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62.4亿元,增长9.3%;金融业增加值898.4亿元,增长3.8%;房地产业增加值860.5亿元,增长2.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6%。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6.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71.3亿元,增长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9.0亿元,增长6.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4414.6亿元,增长5.6%;餐饮收入额645.7亿元,增长11.2%。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8%,饮料类增长4.5%,烟酒类增长21.5%,中西药品类增长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5%,汽车类增长6.4%。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234.1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住宅投资971.4亿元,增长7.1%;办公楼投资7.9亿元,增长1.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8.3亿元,下降8.3%。商品房销售面积1858.9万平方米,下降9.1%;商品房销售额1214.8亿元,下降11.0%。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海关进出口总额1235.6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出口总额478.4亿元,增长37.1%;进口总额757.2亿元,增长7.4%。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805.9亿元,增长16.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2%;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205.4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67.8亿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7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2018年11月,列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2021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237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1枚,国内获奖牌226枚。
医疗卫生
2021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4951个,其中医院806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25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妇幼卫生机构1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4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6.7万张,比上年增长2.8%。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3.4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2.1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4万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1万人,增长4.4%。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8.4万人,注册护士8.9万人。农村牧区拥有村卫生室1.3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万人。
社会保障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城镇新增就业22.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4%。
2021年末全区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63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2135个。各类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0.6万人。全年共有158.9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7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0.6亿元。
2021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92.2万人,比上年增长0.4%。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4.7万人,增长2.1%;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27.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23.1万人,比上年增长4.7%,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320.0万人,增长2.8%。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90.9万人,增长5.2%;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7万人,增长14.4%。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脱贫攻坚
在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认定为完成年度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综合评价好,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奖励。
2020年3月5日,内蒙古宣布贫困县“清零”。
数据
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民用汽车保有量591.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9%;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38.4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330.7万辆,增长7.9%;其中,本年新注册轿车19.0万辆。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货物运输总量211903.8万吨,比上年增长24.2%。货物运输周转量4891.7亿吨公里,增长10.4%。全年旅客运输总量7271.8万人,比上年下降1.7%。旅客运输周转量164.8亿人公里,与上年持平。
2021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656.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25.8万辆,增长6.1%。民用轿车保有量601.5万辆,增长6.3%,其中私人轿车594.4万辆,增长6.2%。
公路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公路方面仅有近千千米的古老驿道供骆驼队、勒勒车跋涉。64年之后,一个全线贯通东西南北、联通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公路网络初步形成。2015年,内蒙古公路总里程达到17万千米。
铁路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铁路线路由铁道部下属的三个铁路局管辖。斜体为规划或在建中铁路。
1.呼和浩特铁路局
管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北部。
干线:京包线(北京北—包头)、包兰线(包头西—兰州东)、集二线(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集通线(乌兰察布—通辽北)、包西线(包头—西安)、集张线(乌兰察布—张家口南)、集包线(乌兰察布—包头)、锡乌铁路、呼南通道、京兰通道、 呼(和浩特)准(格尔)鄂(尔多斯)铁路。 。支线:包白线、包石线、包环线、乌吉线、海公线、郭查线、包神线、临策线。
2.哈尔滨铁路局
管辖:呼伦贝尔市全境。
干线: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牙林线(牙克石—满归)、绥满通道。支线:博林线(博克图—塔尔气)、伊加线(伊图里河—加格达奇)、伊敏线(海拉尔东—伊敏)、朝乌线(朝中—莫尔道嘎)、伊阿线(伊敏—伊尔灺)、阿扎线(阿荣旗—扎兰屯)、加漠线(加格达奇—漠河)、齐加线(齐齐哈尔—加格达奇)。
单位: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铁路办事处。
已开行“广满俄”等多条铁路联运班列,其中“苏满欧”是速度最快、运价最低的欧亚货运大通道。
3.沈阳铁路局
管辖:兴安盟全境、通辽市全境、赤峰市南部。
干线:齐通客专 、平齐线(四平—齐齐哈尔)、京通线(北京北—通辽西)、通霍线(通辽北—霍林郭勒)、大郑线(大虎山—郑家屯)
支线:通让线(通辽东—让湖路)、叶赤线(叶柏寿—赤峰)、赤锦线(赤峰—锦州)、赤大白线(赤峰—大板—白音华)、珠珠线(珠斯花—贺斯格乌拉)、霍白线(霍林郭勒—白音华)。
单位:沈阳铁路局通辽铁路办事处。
民航
内蒙古有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包头东河机场、乌海机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乌兰浩特义勒力特机场、赤峰玉龙机场、通辽机场、锡林浩特机场、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乌兰察布集宁机场、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二连浩特赛乌素机场、阿尔山伊尔施机场、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机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机场、额济纳旗桃来机场等民航机场。
民族风情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二人台牌子曲
二人台牌子曲早期出现于清咸丰年间,是由内地民歌,戏曲曲牌,佛教,道教、祭祀音乐的演奏形式衍变而来,同时融入蒙古民歌的乐器演奏风格。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戏曲形式的组成部分,同时又独立于二人台唱腔之外的器乐曲。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用于配合演员演出动作、烘托舞台演出气氛外,还可以作为民间器乐单独演奏。二人台牌子曲是蒙汉劳动人民共创的民间音乐形式,100多年来为歌唱劳动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的音乐创作是蒙汉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体现。
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
潮尔道是很多典籍里的称呼,如果用蒙语来说,更准确的发音是“潮尔啉哆”。道既啉哆是蒙语“歌唱”的意思,潮尔道就是“和声演唱”的意思。潮尔道所谓的和声演唱是两个声部和在一起的演唱,其中高音部就是长调,而低音部部分就是潮尔道。
语言方言
蒙古族主要使用蒙古语(内蒙古方言),包括:1、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蒙古族所使用的察哈尔、巴林、鄂尔多斯、科尔沁、喀喇沁土默特等土语。2、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包括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布里亚特等土语。3、卫拉特方言,包括阿拉善等地蒙古族所使用的土尔扈特、额鲁特、察哈尔土语。汉族和其他民族主要使用汉语,各地不一致,东部地区(东四盟和锡林郭勒盟东部)使用东北官话居多;中西部(巴彦淖尔至锡林郭勒盟西部)使用晋语较多;阿拉善盟等受甘肃、宁夏影响较大,以兰银官话为主。
民族文字
主词条:蒙古文字
内蒙古自治区使用传统蒙古文字,主要通用回鹘式蒙古文;与蒙古国主要使用西里尔蒙古文音同字异。蒙古文字从蒙古人开始纪录自己的语言以来,就有很大的变化。在过去蒙古语还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记录蒙古语就要采用其他友好邻族的语言文字。传统蒙文是在回鹘文字母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文。
综述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主要由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民俗游览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儿三艺”——赛马、摔跤、射箭,那达慕等;名胜古迹包括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白塔,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园,二连浩特市的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辽上京、辽中京、大明塔,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
自然风光
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早在清代就因被列为呼伦贝尔八景之一,因沙埠古松而著名。是中国以樟子松为主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二连浩特市: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二连盐池。
哈素海:“塞外西湖”,位于呼和浩特西70千米的土默特左旗。水面面积32平方千米,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盛产草、鲢、鲤、鲫、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蟹。
阿尔山:自然景观有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阿尔山天池、石塘林、松叶湖、鹿鸣湖、玫瑰峰、摩天岭、杜鹃湖、好森沟等。
克什克腾:自然景观有贡格尔草原、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斯哈图石林、黄岗梁林海、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蛤蟆坝、冰臼奇观、乌拉盖、塞罕坝等。
内蒙古其他自然旅游景点:乌兰布统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额尔古纳河湿地、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库布齐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莫尔格勒河等。
人文景观
黑城遗址、策克口岸、居延文化遗址、嘎顺扎德盖岩画
成吉思汗陵:是蒙古帝国创始人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草原历史文化圣地。由三座相连的蒙古包为主体,陈列了成吉思汗一生相关的物件。
辽中京城遗址:位于宁城县,是在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兴筑规模宏大的陪都中京大定府城。
二连浩特市:国门、界碑、二连浩特市中国古生物博物馆、恐龙广场、天鹅湖、伊林驿站博物馆、真蒙国际地景艺术园、市门、奥林匹克公园。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是内蒙古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建筑群,也是中国西夏至蒙元时期较大的石窟寺。
元上都城遗址:位于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初建于元宪宗六年(1256年),名开平府,后改为上都。城市布局具有中原传统风格,有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规划整齐对称,形成一条中轴线。
黑山头古城:因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而得名,分内城和外城,城墙均为土筑。临近为黑山头口岸。
贝子庙:位于锡林浩特市,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三十三年赐汉名祟善寺。乾隆以后至民国间陆续扩建,成为锡林郭勒草原上规模最大的喇嘛庙。
昭君墓:又名“青冢”,位于呼和浩特市,始建于西汉时期,为明妃王昭君的墓地。
大窑文化遗址:呼和浩特市东郊33千米处,保合少多大窑村南,发现于1973年。经鉴定年代为距今70万年至1万年前,出土了大量的各种石器。
诺门罕战争遗址:位于新巴尔虎左旗境内,为二战期间日苏诺门罕战役遗迹,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该市最早和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雍正、乾隆年间又曾多次重修、扩建,形成日规模。寺内建有圣殿、讲堂和穆斯林浴室等重要建筑。
巴特尔 | 顾秉林 | 高博 | 张绍刚 | |
乌兰托娅 | 鲍喜顺 | 小鹿姐姐 | 乌兰托嘎 | |
牛根生 | 张小平 | 斯琴格日乐 | 德德玛 | 齐·宝力高 |
布仁巴雅尔 | 乌兰图雅 | 杨坤 | 李院生 | |
乌兰夫 | 旭日干 | 三宝 | 云飞 | |
刘芳菲 | 格格 | 韩磊 | 黄健翔 | |
郭树东 | 宇文莫槐 | 鲁健 | 巴音朝鲁 | 布小林(女) |
郭树清 | 梁毅苗(女) | 白玉刚 | ||
: |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内蒙古自治区入选特色基地(环境治理)。
2022年,内蒙古被列入全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试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