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编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是党中央培训全国高中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学校,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3月创办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35年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称中共中央党校。毛泽东、刘少奇同志都曾任校长。中共中央党校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特别是推进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行政学院于1988年开始筹建,1994年正式成立,主要培训高中级公务员、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政策研究人才。
2018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为全面加强党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干部培训工作,统筹部署重大理论研究,统筹指导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将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整合,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93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苏区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标志着中央党校的诞生。
1937年2月,中央党校进驻延安。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在中国共产党党校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中央党校1977年复校后,于1978年发起和推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5月10日,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胡耀邦修改、审定,中央党校《理论动态》(60期)首先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成为历时3年多的全国范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起点。
国家行政学院于1988年开始筹建,1994年9月正式成立。
2008年10月,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党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2018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将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整合,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要职责是,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培训省部级领导干部、厅局级领导干部、优秀中青年干部、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负责人、中管高校负责人、县(市)委书记、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理论宣传骨干、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对学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开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承担党中央决策咨询服务;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对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进行业务指导等。
中共中央党校主要轮训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市)委书记,主要培训厅局级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中的省部级后备干部。 承担全国高中级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开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担党中央决策咨询服务,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对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进行业务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