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山脉 编辑
太行山(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读作tài háng shān。
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中文名:太行山
外文名:T'ai-hangMountains、T'ai-hangShan、TaihangShan
别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
位置和重要性: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构成:多种岩石结构组成
北段主峰:小五台山(2882米)
南端主峰:板山(1791米)
读音:tàihángshān
约在240万年前开始大幅度隆起并逐渐形成。早在28亿年前,太行山地区被海水淹没,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含铁硅质岩及碳酸盐地层,受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的影响,区内古老的地层普遍遭受褶皱、变质,并伴随有断裂和石英岩脉的侵入。至距今18亿年,形成了混合岩化的结晶基底岩层。
自距今18亿年的吕梁运动以后,本区地壳进入差异升降阶段,并由此导致了海水的进退往复,分别形成了中元古代地台沉积盖层,以及上覆的古生界寒武、奥陶、石炭和二叠系地层。其中奥陶和二叠系为含煤地层。发生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新华夏式褶皱带逐渐形成并发育太行山前深大断裂带。
发生在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太行山强烈隆升,而山前的华北平原则相对下沉,经过数百万年的千古锤炼,太行山终于产生。
山地受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丹河等切割,多横谷,当地称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称,为东西交通重要孔道。太行山东翼断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陉、临城、峰峰、六河沟等著名煤矿。太行山为重要地理分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黄淮海平原。山地对夏季风有明显阻滞作用,迎风坡降水较多,并形成暴雨区。山地东侧为地震强烈活动带。太行山脉的地质基底是复式单斜褶皱。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山前发育典型的洪积扇以及冲洪积平原。从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阳曲山、王莽岭等山峰。山西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东部的华北平原是落叶阔叶林地带,西侧的黄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带和干草原地带,两侧的植被、土壤垂直带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
太行山脉多东西向横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时有著名的“太行八陉”。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阳曲山等。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
从气候上看,太行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虽四季分明,但冬长夏短。
太行山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气候条件与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平均最低气温在-10℃左右;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3℃,平均最高气温在28℃上下,偶尔会出现高温天,但概率可以说是相当低。
在这里四季分明,但明显的冬长夏短,冬季长达半年,夏季两个月不到。年日照时数将近2500小时,平均每个月的日照时数在200小时左右。太行山年降水量在534毫米左右,7月降水最多,为132.3毫米,12月最少,为4.4毫米。从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的结果来看,平均每年7月,雨日大概在一周左右,可见这个时候雨下得还是比较大的。
7月是太行山气温最高、降雨最多的一个月,同时也是雷暴天气最多的一个月,所以选择7月去大峡谷时机并不算好,相对来说5-6月以及8-9月应该是最佳旅游时间,这段时间气温比较适宜,山上的风景应该很漂亮,不过5月和8月的雨水稍多些,但通常不会下得很大,雨后的空气一定会更清新,而且雨后易出雾,景色还会更美。而4月,10月温度稍低了些,最低气温只有5、6℃的样子,有点冷,选择这个时间段来旅游,一定要带足衣服,注意保暖,穿棉衣都不为过。
太行山的自然植被因垂直温差而异,如小五台山南坡,1000米以下为灌丛;1000米以上偶有云竹或落叶松。北坡1600米以下是夏绿林,1600~2500米是高亚草原。
有许多重要煤矿、陶瓷、水泥和石灰生产工业。太行山南段和北段为石灰岩组成,中段有部分片麻岩。
太行山区具有较好的风力资源,地下煤炭、煤层气、地热资源丰富。
太行山煤炭资源丰富,从北到南,煤炭资源丰富,还有铁、铜、钼、金、钨等,当地形成了许多煤炭、陶瓷、水泥和石灰生产工业。
武当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大峡谷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景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此为古武当山,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它武当山。古武当山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古庙建在山的极顶处,庙内供奉着道教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
武当山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主要遗产有太和宫、南岩宫、紫云宫、复真观和“治世玄岳”石坊等。
七步沟景区
七步沟景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太行山大峡谷活水乡境内,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腹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由门景区、休闲度假区、百瀑峡、罗汉峡、三棱山、马武寨六个景区组成,集绿色、古色、红色旅游资源和独特地质资源之大成。于2009年5月重新规划建设,总投资12亿元。设有冀南首家滑雪场、高空索道、CS真人射击、拓展训练、游客中心和四星级天门湖酒店,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重点旅游建设项目。
长寿村景区
长寿村即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太行山大峡谷西北56公里处摩天岭脚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村以来,村民少病绝癌,世代长寿,寿命均在85岁以上,故称“长寿村”。沿深褐色石板路进村,在村边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纯的泉水从山岩之中喷涌而出,汇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矿物质和中草药成分,村民们常年饮用,少病益寿,故称“长寿泉”。摩天岭最高峰海拔1747.5米。这里层峦叠嶂,峡谷深幽。山上物产丰富,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中长满了油松、樟子松、漆树、板栗树等几十种珍贵的树木,有上千亩的野生连翘茶林,有党参、丹参、黄芪、柴胡、何首乌等200多种中草药材。因植被茂盛,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再经山上多种药材根系过滤,渗入地下,形成股股甘冽之泉。连翘有清肺消炎的功效,村民们采摘嫩叶土法蒸制成茶叶,用泉水冲泡,常年饮用,有养生保健的作用,故称“长寿茶”。山上有金钱豹、野山羊、山鸡、野猪、野兔等保护动物。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游览面积15平方公里,景点有50多处。长寿园、长寿泉、长寿洞、龙盘树、马刨泉、十八盘、古长城、峻极关、玉皇顶等是一处休闲避暑养生的佳地。
朝阳沟景区
朝阳沟,地处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管陶乡朝阳沟村,距邯郸市80公里,是著名戏剧作家杨兰春老先生的家乡,是戏剧《朝阳沟》故事的创作原型地 。
1958年毛主席发表了“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讲话,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为反映这一时代的特色,出身于朝阳沟的著名导演杨兰春根据回家探亲时朝阳沟发生的故事,结合朝阳沟的地理特征,仅用七天时间就编写排演了《朝阳沟》这一戏剧,一经公演,赢来全国人民的喝彩。朝阳沟景区就是根据这一故事的原型地而开发的旅游区。景区内还保存了杨兰春旧居、李支书旧居、二大娘旧居、栓宝银环旧居、老平旧居、老小孩旧居、有良旧居、小牧童旧居。朝阳沟剧中绳坡峧、野草湾、阳坡垴、跌水岩等大都成为观光的景点,除此以外,可以参观的还有黑龙庙、九连溪、九连瀑、象山、华山洞、山顶草原、龙泉瀑、观日峰、玉峰塔、药王洞、圣母洞等等。杨兰春先生曾说这里是真正的朝阳沟故事发生地和创作原型地,并欣然为朝阳沟题词:朝阳沟——“人勤人诚人奋进。好山好水好地方” 。太行八陉
陉(音xíng),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是山凡中断皆曰陉。”
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延袤千里、百岭互连的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有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帜关陉等,是三省边界千峰耸立、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大峡谷公园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奇,独特的地形、地貌,珍稀动植物资源造就了太行山大峡谷最为奇异的自然风光。太行山大峡谷山势雄特、拔地通天,地壳的隆起和凹陷造成太行山山前断层的巨大错断,形成了雄伟的太行山山体与峡谷错综复杂的分布态势。这里的山体雄健壮美,群峰神奇秀异。
太行山大峡谷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孔子回车、二仙真人的故事源远流长,特别是坐落在紫团山西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真泽宫。
森林公园位于壶关县东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区,北距壶关县城30公里,荫林路、福川路、壶平路、紫盘旅游公路横穿其中,乡村道路遍及全园,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园涉及三个乡镇的23个村,占地面积达4389.4公顷,其中林木面积3287.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4.9%。
王屋山
王屋山位于太行山南端的王屋山,在河南省西北的济源市,是河南省与山西省的界山。《列子》中著名的寓言“愚公移山”所提到的王屋山即指此山。
王屋山西接中条山,东为析城山。山地西南侧发源有短小河流,直接南流入黄河。隔黄河南望,有邙山和嵩山,三者共同构成黄河中游区最后一段山地。
王屋山森林保存较好,中部山区存有小片原始森林。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金钱槭、青檀等珍贵植物种和猕猴、豹、麝等珍稀动物。
王屋山道观宫庙众多。位于济源市西南部、天坛山南麓的阳台宫是河南省已知规模最大的明代寺庙殿宇。
林虑山
林虑山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称为南太行林虑山。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磊山的悬崖峭壁中。因此,该风景区定名为“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这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主要景区面积有100平方公里。中国锦乡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称,而林虑山是北雄风光最胜处。经过开发建设,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天开图画黄华山、文物宝谷洪谷山、北雄风光天平山、翠柏园林龙凤山、石门涌泉万泉山、龙洞天桥王龙洞等景观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猕猴保护区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太行猕猴是已知世界猕猴类群分布的最北界,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医学价值。该保护区具有原始古老的自然性、南北过渡带的典型性、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国面积的有效性等特点。
保护区处于暖温带的南沿,南北植物兼容并存,多样性丰富。保护区的地质结构复杂,物种资源丰富,区域成份复杂,森林覆盖率高。植被除一部分为原始植被外,多为天然次生林。由于其古老的地质结构、繁茂的森林植被,动物的天然乐园,就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太行山猕猴保护区以保护太行猕猴及其生态环境多样性为主,其中太行猕猴现有3群3000只左右。猕猴属灵长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