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泯 编辑

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

章泯,原名谢兴、谢韵心,男,族,四川峨嵋市人,19062生,1975年2月逝世。生前曾任北京影学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章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峨嵋市

生日期:1906年2月

逝世日期:1975年2月

人物生平

编辑

1925年,章泯在北平艺专学习戏剧。在学生运动中结识了陈毅,1926年经萧三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章泯由于参加李大钊领导的反帝爱国游行愿活动而被捕入狱,并失去党的关系,后经艺专校长保释出狱。

1929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其毕业论文梅伊阿特的剧场观》深受该院系主任熊佛西的赞赏,并予出版

1931年,章泯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被选为执行委员。

1932年,章泯被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左翼剧联党团书记被捕后,章泯与于伶庚主持了剧联工作,1935年任剧联编导部主任。

1931年秋,章泯导演了陈庭写的《放下你的鞭子》一剧在国内的首次演出之后。章泯又引进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外国古典剧目,先后导演了《娜拉》《钦差大臣》《大雷》《罗密欧与朱丽叶剧。这些演出都获很大成功,有力地推动了话剧的发展。在上海期间,章泯还创作了《弃儿》《战斗》等独幕和多幕剧;撰写了《喜剧论》《悲剧论》《演剧批评的建立》等论著翻译了《电影演基础》《戏剧的本质》《戏剧的法则》等译作。并同葛一合作创办了戏剧理论刊物《新演剧》。该刊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停刊。

抗日战争瀑发后,章泯积极投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洪流。从1938年至1945年的火热斗争年代里,章泯先后在桂林武汉、香港、重庆等地执导了《夜杯》《教授》《我们故乡》《黑暗的声》,以及《北京人》《家》《孔雀胆》《天国秋》等剧目;创作了一系列反封建、反帝国侵略和反映人民疾苦的剧本,如《我们的故乡》《东北之家》《雪夜小景》《生路》《死亡线上》《夜》《期望》《苦恋》等。与此同时,章泯还撰写了《论战时工农演剧》《演剧是怎样一种武器》等专著。这期间,章泯在译著方面也建树颇多,曾和郑君里一合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第一卷,这是国内最早介绍并传播的先进戏剧理论书籍之一,又和万籁天一起合译了《电影导演基础》等。

在这段时间里,章泯曾先后在成都立剧专、重庆育才学校、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并在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戏剧组工作,同时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的编导。

1945年,日本投降后。章泯在香港导演了《阿Q正传》。

1945年,章泯将自己创作的多幕剧《苦恋》改编为电影剧本尘白璧》、后由导演程步搬上银幕。

1948年以后,章泯先后执导或编导了《结亲》《静静的嘉陵江》《冬去春来》等故事片,并创作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残酷压榨、民不聊生的剧本《》《村中之夜》和《饥饿》;撰写了《导演与演员》一书。

1950年,章泯任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并先后被选为全国文理事、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理事。这期间他为实验话剧院和青年艺术剧院执导了话剧《俄罗斯问题》和《在新事物面前》。

1954年,章泯随赴苏电影考察团考察苏联电影教育

1955年,参加电影学院的筹建工作,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建立,章泯先后任第一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等职。

人物评价

编辑

章泯在致力于电影教育的年代里,一贯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重视对学生人生观、艺术观的教育。他对于学习苏联的电影教育,强调不能盲目照搬,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他在学院除主持全面工作外,还主管导演、表演系的教学,不仅经常去课堂听课予以及时指导,并且积极培养师,将他广博的学科知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写成专门的讲授提纲,为导演、表演系的教师讲课。他的认真、严谨不为名利,不讲空话治学作风,为全院的教学建设和艺术研究,树立了榜样。

学术成果

编辑

章泯一生先后导演了近50台话剧,创作了40多个剧本,撰写、翻译了大量的戏剧、电影理论著述,约300万字。已出版的作品选集有1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