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 编辑

家具类型

明清家具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实用的功能,人回味无穷。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在后来的几十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同的地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明清家具

外文名:QingMingDynastyfurniture

地区:中国

分类:家具

简介

编辑

家具家具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花梨家具图考》,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书中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令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叹为观止。亚洲特别是港台地区的明清家具收藏,到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后,才引起港台收藏家大量涌入内地搜觅明清家具。当时大陆根本没有古典家具市场,大陆的古玩商们也不清楚古典家具在国际上的价格。港台收藏家开出的价码,极大地激发了大陆家具商的热情。他们深入到江、晋、冀、陕等的城乡,到每一间旧宅屋内搜寻,以极低的价格搬走黄花梨、木、乌木、鸡翅木等明清家具,从而使明清家具的价格暴涨了近10倍。在古董家具外流的潮中,国内的收藏家也开始了古典家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国人的是迅速上升的价格,收藏古董家具除了保值,还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家具的艺术魅力。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清家具的交易已成为古玩买卖中的重头戏。

罗汉床罗汉床

明式家具

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明式家具多采用硬木,以黄花梨,紫檀木最为常见.结构采用小结构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与多样性,既要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富典雅,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明式家具极少漆,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突出木色纹理,体现材质美,形成清新雅致,明快简约的风格。明式家具质朴简洁、豪放规整,清代家具工艺精湛、雍容典雅。 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极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黄花梨木家具,又以桌椅、橱柜较多,没有镶嵌和雕镂,只有极少雕刻。明末清初由于黄花梨木匮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制作。紫檀木家具大件甚少,木材宽一般不过八寸,木材材质好,雕刻的较少,不做镶嵌。据行家介绍,紫檀木木种就有十几种,根据不同的材质,其价格差别较大,最昂贵的为金星紫檀。

清代家具

明清家具明清家具

其次,古典家具多为皇家御制。以清代为例,古典家具不仅材质贵重,而且多为皇家御制,这就决定了古典家具多为名出身,传承有序。另外,皇家御用家具在制作上厚重大气,雕工不凡,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所以在今天很容易受到实力雄厚的藏家的极力追捧,这也是古典家具在拍卖市场上屡创纪录的真正原因。

最后,明清古典家具工艺精湛,令人称奇。中国古典家具,不仅美在材质,更在于其工艺精湛。其原因在于,古典家具多为皇家御用,在制作时可以说不计成本、不计工时,真正做到了精雕细琢,堪称中国家具艺术的最高杰作,以至于在西方世界,有人将中国古典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辨伪

编辑

简介

古代家具与其他门类的文物一样,也有做假现象。在市场价格不断提高的刺激下,作伪的手法来越高明,赝品屡屡应市。部分利熏心的投机分子,甚至不惜破坏珍贵的古代家具原物,以牟取高额利润。古代家具的作伪,已成为每个家具收藏、爱好及研究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常见的作伪手法如下,供鉴定时作参考。

假冒良木

利用硬木家具的材种不易分辨的特点,以较差木材制作的家具,混充较好木材制作的家具。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的制作材料,如紫檀、黄花梨、花梨、铁力、鸂鶒木,如遇上述种种特殊条件,就更易冒充了。此外,即使自然色泽与高档木料不一致,投机商也会恣意改本色,冒充高档家具。由于时尚的不同,大约在清中期至本世纪30年代,因受宫廷权贵、封建文人雅士的高睐,硬木家具贵黑不贵黄,所以做假的木料大多被刷成黑色,以冒充紫檀。30年代开始,人们对家具的审美观有所变化,开始崇尚自然色泽和纹理。于是,具有漂亮木纹的黄花梨木色,身价骤增,且被大量冒充。当然,对家具的改色,家具商也是很灵活的,同一时代里做假的木色,绝不止一种。

拼凑改制

许多古代家具往往因保存不善,构件残破缺损严重,极难按原样修复,于是就有人大搞移花接木,移植非同类品种的残余结构,凑成一件难以归属、不伦不类的古代家具。但是,这种非驴非、既少实用价值又缺收藏价值的古代家具,一般人极易上当受骗。上述作伪手法,也见于把架子床改成罗床。架子床因上部的构件较多,且可拆卸,故在传世中容易散失不全。家具商常用截去立柱后的架子床座,三面配上架子床的床围子,仿制成罗汉床出售。之所以要利用常见古代家具品种改制成罕见品种,是因为,"罕见"是古代家具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不少家具商把传世较多且不太值钱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纷纷改制成较为罕见的抽屉桌、条案、围棋桌。实际上,投机者对古代家具的改制,因器而异,手法多端,如果不进行细致的研究,一般很难查明。

化整为零

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额利润。具体做法是,将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依构件原样仿制成一件或多件,然后把新旧部件混合,组装成各含部分旧构件的两件或更多件原式家具。最常见的实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对椅子,甚至拼凑出4件为堂,诡称都是旧物修复。此种作伪手法最为恶劣,不仅有极大的欺骗性,也严重地破坏了珍贵的古代文物。我们在鉴定中如发现被鉴定的家具有半数以上构件是后配的,就应考虑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更改装饰

为了提高家具的身价,投机者有时任意更改原有结构和装饰。如有人认为,凡看上去比较"素"(无装饰、雕饰)的明式家具,年代可能较早。结果就把一些珍贵传世家具上的装饰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较早的家具。这种作伪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破坏。

改高为低

为适应现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家具改为低型家具。家具是实用器物,其造型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进入现代会后,沙发型椅凳、床榻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了迎合坐具、卧具高度下降的需要,许多传世的椅子和桌案被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软垫、沙发前作沙发桌等。不少人往往在购入改制后的低型古代家具时,还误以为是古人流传给今人的"天成之器"。

贴皮子

在普通木材制成的家具面"帖皮子"(即包镶家具),伪装成硬木家具,待价而售。包镶家具的拼缝处,处处以上色和填嵌来修饰,做工精细者,外观几可乱真。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家具出于功能需要(如琴桌,为了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需采用非硬木做框架),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采用包镶法以求统一,不属作伪之列。

掉包计

软屉改成硬屉。软屉,是椅、凳、床、榻等类传世硬木家具的一种由木、藤、棕、丝线等组合成的弹性结构体,多施于椅凳面、床榻面及靠背处,明式家具中较为多见。与硬屉相比,软屉具有舒适柔软的优点,但较易损坏。传世久远的珍贵家具,有软屉十之八九已损毁。由于制作软屉的匠师(细藤工),近几十年来日臻绝迹,所以,古代珍贵家具上的软屉很多被改成硬屉。硬屉(攒边装板的硬性构件),原是广式家具和徽式家具的传统做法,有较好的工艺基础。若利用明式家具的软屉框架,选用与原器相同的木料,以精工改制成硬屉,很容易令人上当受骗,误以为修复之器为结构完整、保存良好的原物。

投资

编辑

当代文物收藏家田家青先生分析,明清家具收藏热是近20年的事。如果从投资角度讲,明清家具的升值潜力并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三个境界

最具升值潜力的家具只有两类:一类是明代和清早期在文人指点下制作的明式家具,木质一般都是黄花梨;另一类是清朝康雍乾三代由皇帝亲自监督、宫廷艺术家指导、挑选全国最好的工匠在紫禁城里制作的清代宫廷家具,木质一般是紫檀。在海外拍卖市场,一件这样的家具拍卖额动辄就在六七百万人民币上下,而在二十年前可能只卖几百元。

这两类家具存世至今估计总共不超过一万件。如果从投资角度看,虽然当今价格已很高,这两类家具仍是最具有升值空间的,而且几乎没有风险,但条件必须是珍品而且保存状态良好。当今收藏家面对的最大问题是造假太多,极易上当。那些对明清家具不很了解,但又有钱做这方面投资的人,不妨选择去一些有信誉的拍卖行,这样会保证投资的安全。

对于那些没有太多钱,但又对明清家具感兴趣的人,也有投资渠。不妨选择明清的民间家具收藏,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很少有伪品。原因很简单,这些家具的价格并不比现代家具贵多少,不过其升值空间相对要小得多,保存十年增值幅度大约在几千元内。这类家具大都是榆木、核桃木、楸木等软木木材,江南产的艺术价值较高,山西产的大多仿北京宫廷式样,广东的则受西洋风格影响,这无疑为有艺术鉴赏力的收藏者留下了一个选择的空间。

市场价值

鉴赏

编辑

鉴赏一件明清家具,必须从造型、工艺、材料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判,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材质优良才算得上精品。以下六种方法、六个步骤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远观造型

鉴赏明清家具的第一种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远看造型,看它的整体比例是否和谐,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是否协调,看它的线条是否流畅而有力,并试着感受它的韵味。椅子、凳子等形制较小的家具,保持2左右的距离为宜;桌案、罗汉床等形制较大的家具,就要后退到3米开外。远观造型时,要从各个方向去看,正面、侧面、背面都要看清楚,并且一定要全神贯注,不受外界的干扰。如果此时卖家刻意分散你的注意力,就要格外警觉,因为这往往是家具有较大缺陷的信号。看的过程中应当间或转移视线,以防眼睛产生审美疲劳,看看别处或休息一会儿,回过头来再看,往往会有新发现。一次拿不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多看几次,还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懂行的朋友帮忙参谋。

近看工艺

首先要看各个构件有无缺陷,尤其是一些制作时较难把握的构件,如背板、搭脑、联帮棍、刀子牙板等,这需要对各个构件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再看它的榫卯结构是否严密,各个构件的交接是否天衣无缝。还要看它的雕花是否干净利落、线脚是否清晰流畅。在这一步中,可以仔细观察木纹,看它的走势是否清晰,纹理漂不漂亮,还要看各构件的木纹搭配是否合理。搭配合理,木纹和谐而有一定的变化,若木纹的反差较大、看上去七拼八凑则属搭配不合理。

触摸感觉

双手是人体触觉最灵敏的部分。往往眼睛发现不了的问题,用手触摸就可以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用手触摸家具,感觉它的表面是否滑圆润、线条是否清晰流畅,尤其是弧位、圆位和线条转折位。一些弧度较大或弧位较多的构件,可以用手紧握着上下摩挲或左右滑动,来用心体会它是否浑圆顺畅,手感别扭就肯定有问题。用手触摸和感觉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椅子的鹅脖、椅圈、扶手和联帮棍,罗汉床的香蕉腿、三弯腿,桌案的霸王枨等构件。

听声辨音

可以敲击家具,通过声音来甄别。敲击面板可以判断它的厚薄程度,敲击其他部位可以判断它的榫卯结构是否紧密。一般来说,以声音清脆、厚实为佳,声音虚浮、松垮则表明存在缺陷。

嗅觉识别

嗅觉于鉴赏家具最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判断木材的含水率是否达标。如果闻起来有明显的发酸、发霉的味道,就说明木材的烘干不到位,或因保存不当而受潮。另一方面,可以判断油漆的质量,优质天然漆几乎是无味的,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木材的原味,劣质油漆则气味浓烈,一闻便知。含水率达标、油漆优良的家具,闻起来清清爽,带有淡淡的木香。

通过嗅觉还可以分辨木材的材质。黄花梨的清香、紫檀木的香中带辣、酸枝木的又酸又辣,行家是可以分辨出来的,然而木材一旦制成家具,尤其是椅凳、几案等暴露在空气中的家具,即便行家也无法凭嗅觉来判断材质,橱柜类家具则例外,打开柜门仍可闻出其材质。

人体验证

明清家具不但大方、美观、优雅,而且很讲究使用上的舒适。大概除了屏风以外,所有家具都应该亲身验证一下它的舒适度。椅子、凳子、罗汉床等家具可以坐一坐,尤其是椅子,要留意座面的高度是否合适、坐上去会不会吊脚,背板是否能够贴紧背部。橱柜类家具要格外留意高度,太高的话不但取放物品很不方便,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压抑感。桌子则可以搬一把凳子或椅子坐在前面,感觉它的高度与宽度是否合适。

明清家具追求的舒适是一种相对的、有限制的、适可而止的舒适,因此人体验证舒适度之前,应当对明清家具的工艺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切不可用西式家具的舒适度作为度量标准,否则,即便坐在最完美的一把明式圈椅上恐怕也不会感到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