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编辑

从事民间外交工作的全国性人民团体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民间外交工作的全国人民团体。

协会创办于195453日,时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1966年,改称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1969年,改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据2018年5月协会官网显示,协会共设立46个中外地区、国别友好协会。201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将对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外文名:TheChinesePeople'sAssociationforFriendshipwithForeignCountries

简称:CPAFFC

创办时间:1954年5月3日

学校类别:会团体

学校特色:民间外交工作全国性人民团体

主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现任领导:会长:林松添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大一号

发展历史

编辑

民间先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继成立一批民间外交机构;10月2日,中国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海外华侨代及外国朋友一千多人,在北京举行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以郭沫若主席的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简称“和大;10月5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刘少奇任会长。这是中国民间外交体系中最早成立的国别友协。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

友协初建

1954年5月3日,周恩来总理提议,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印友好协会、中缅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人民团体联合发起成立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

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批准《关于筹组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的计划》 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批准《关于筹组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的计划》

历次更名

1966年4月,改称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

1969年10月,改称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对外友协”。

1972年5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合并,办公地点在北京市台基厂大街1号。

2007年5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简称更为“全国友协”。

2013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协荣获第四届韩国国际交流财团

2014年5月15日,协会举办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

组织体系

编辑

组织机构

权力机构

协会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理事会。全国理事会的职权:

(一)审查协会工作报告,决定工作方针和任务;

(二)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修改本会章程;

(三)决定聘名誉会长、名誉顾问和顾问;

(四)选举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

办事机构

据2018年5月协会官网显示,协会下设15个办事机构。

地方组织

据2018年5月协会官网显示,协会共设立46个中外地区、国别友好协会。

组织会员

国家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友协团体,以及各、自治区、直辖市和所属城市的对外友好协会可以成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单位会员。各会员单位推举代表担任协会单位理事。如代表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动,会员单位应该另行推举代表,并报全国友协常务理事会审批。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单位会员代表和个人会员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对触犯刑法的,自动撤销其理事格。

业务资产

主要任务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主要任务是: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

开展中外民间友好交往,组织代表团互访,举办纪念庆典,倡议和主办研讨会、洽谈会、坛等交流活动,增进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信任,发展友谊

推动国际合作,建立交流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中外双方在经济、科技、人才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开展中外民间文化交流,派出和接待文化艺术团体和人士进行友好访问,举办演出和展览,促进中外文化互鉴,加深了解和友谊。

受政府委托,协调管理中国同外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城市关系的工作,推动中外地方和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的成员,代表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

作为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具有全面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加其他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交流活动,有效传递中国的信息。

发展中外民间友好力量,建立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友协团体,联系各国对华友好组织、社会团体和人士,向为民间友好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人士,分别授予“人民友好使”荣誉称号、“人民友谊贡献奖”、中外两国友好使者荣誉称号和中外两国友好贡献奖。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人类共同安全的事业,声援各国人民争取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维护主权和安全的正斗争。

开展其它有关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的工作。

资产经费

协会经费来源:(一)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捐助;(二)协会举办活动的收入;(三)政府资助。

建设成就

编辑

民间外交

建国初期的民间外交

建国初期,官方外交活动领域相对狭小,民间外交发挥了独特的历史性作用。对外文协以文化交流为重点,开展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特殊时期的民间外交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对外交往一度陷于停顿。1969年,协会恢复活动,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为中日和中美关系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友城工作和国际交往逐渐展开。

民间外交开展的大量友好活动发挥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特殊作用,有力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通过接待美国友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积极配合政府外交,对中美建交起到推动作用。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天津市日本神户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为推动地方政府城市间的友好合作开创先河。

新时期的民间外交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伴随着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家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民间外交贯彻国家总体外交方针,努力现代化建设服务。

全面发展的民间外交

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外交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全国友协把握机遇,不断扩大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工作,推动民间外交事业科学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1992年受国务院委托,协会负责中国的友好城市管理工作,并于1992年5月召开了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成立大会,至2012年共召开4次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1996年成立,募资累计超过4亿元人民币,专项基金发展到近百只,赞助项目涉及民间外交、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金融保险、西部开发、助残帮困、扶贫救灾等领域。

创新发展的民间外交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广交新朋友、不忘朋友,不断完善民间外交工作格局。

积极推进新形势下的公共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大力开展国际公益活动。

服务国内经济建设大局,提升国际友好城市结好管理和服务水平,搭建中外地方政府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务实合作。

国际合作

合作综诉

据2018年5月协会官网显示,协会与世界上157个国家的近500个民间团体和组织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合作项目

中国丹麦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是在《中丹联合工作方案》框架下,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共同建立的两国地方政府间首个机制化合作平台,旨在通过开展地方层面的各领域互利合作将中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金砖国家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论坛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正式会晤的配套活动,是2011年在中国担任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轮值主席国期间由协会会倡议召开的,旨在推动金砖国家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化论坛,每年在金砖轮值主席国举办。

中英地方领导人会议是在中英建立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背景下,为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英国社区和地方政府部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建立的首个中英地方领导人对话机制,旨在推动中英发展战略对接,为加强中英地方务实合作开辟新的重要渠道。

重点活动项目名单详见

荣誉表彰

人民友好使者

“人民友好使者”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向国际友人颁发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他们为中外友好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中非友好贡献奖

中非友好贡献奖由外交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非洲驻华使团作为指导单位,共举办了四届评选;奖项旨在肯定中国在非洲发展进程中所做的贡献,展示新时期中非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树立为中非友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榜样。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识

会徽由梅花图案、文字“友好”、“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CPAFFC”组成。会徽可在办公地点、活动场所、会议会场悬挂,在出版物和纪念品上印制,也可制成徽章佩戴。

精神宗旨

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现任领导

编辑

会长:林松添

副会长:希奎、姜江、袁敏道、鄢东

会长

编辑

名誉会长

宋庆龄(Soong Ching Ling)1980年6月—1981年5月

邓颖超(Deng Yingchao)1982年4月—1992年7月

历任会长

1、楚图南(Chu Nantu)1954年5月—1969年5月

2、王国权(Wang Guoquan)1972年5月—1974年6月

3、柴泽民(Chai Zemin)1974年6月—1975年8月

4、王炳南(Wang Bingnan)1975年8月—1986年1月

5、章文晋(Zhang Wenjin)1986年1月—1989年10月

6、韩叙(Han Xu)1989年10月—1994年5月

7、齐怀远(Qi Huaiyuan)1994年5月—2000年9月

8、陈昊苏(Chen Haosu)2000年9月—2011年9月

9、李小林(Li Xiaolin)2011年9月—2020年4月

10、林松添(Lin Songtian)2020年4月—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