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大学文学院 编辑
上海大学文学院前身是复旦大学分校,成立于1978年12月,第一任校长是王中教授,第一任党委书记是李庆云同志。1983年成立上海大学后改名为上海大学文学院。至1994年组建新上海大学前,文学院拥有中文、历史、社会学、涉外经济法、影视、广告、行政管理、文献信息管理、档案等9个系的1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总数1400余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为上海经济建设和上海大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现下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研究3个系,有24个研究中心。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1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3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
中文名:上海大学文学院
外文名:CollegeofLiberalArts,ShanghaiUniversity
简称:文学院
创办时间:1978年12月
硕士点:4(1个一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
博士点:3(一级学科)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博士后流动站:3个
主要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文化研究系
学院前身:复旦大学分校(1978-1983)
1994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经学科重组和调整,文学院成为以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档案学为主的文科基础学院,作家叶辛任学院院长。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70余人,有多名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者在学院任教。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1999年,行政管理系、文献信息管理系文学院从文学院划出,组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2011年7月,社会学系从文学院划出,独立建院,成立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至此文学院下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文化研究3个系。其中,文化研究系成立于2004年,首任系主任由学者王晓明担纲,这是一个跨专业的研究型系科,主要为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提供系列课程,该系建立的当代文化研究网旨在创建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当代文化的研究平台。
目前,文学院教职工121人,专任教师103人,其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31人,博士后26人。在校学生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500人,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600余人。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三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和文化研究系3个行政系,下设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3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学科为上海市高原学科,世界史为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2015年,创意写作、艺术考古与文物修复专业开始招收专业硕士。2015年8月,学校与中国作协所属单位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共建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协议。建有包括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乡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全球学研究中心、妇女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等24个学术研究中心。编辑发行有知名学术期刊《秘书》杂志。
文学院现有3个系,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3个本科专业。所有专业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可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机会。
专业 | 学位 | 概要 |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等。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汉语史等。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
历史学 | 中国史、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考古学通论、中华文化原典导读、中国社会与文化(从秦汉至明清)、中国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文化导论、西方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博物馆学导论、宗教学概论等。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