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坛区 编辑
金坛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南京)、沪(上海)、杭(杭州)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之间,总面积975.46平方千米。金坛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截至2022年6月,金坛区下辖6个镇,3个街道,37个居委会和92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截至2021年末,金坛区常住人口59.29万人。
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武周垂拱四年(688年)改为金坛县。县名一直未变,但境域和隶属关系多有变动。199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金坛区境内有常州至溧水公路东西横贯,镇江至广德公路南北穿越。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境内有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旅游景区、茅山森林世界、华罗庚公园、金坛博物馆等景点景观。
2021年,金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1.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571.57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488.89亿元,增长9.2%。
中文名:金坛区
外文名:JintanDistrict
别名:金山、金坛、金沙、良常
行政区划代码:32041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苏省常州市
面积:975.46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6个镇
政府驻地:西城街道
电话区号:0519
邮政编码:2132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9.29人(2021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旅游景区、茅山森林世界、华罗庚公园、金坛博物馆等
火车站:金坛站(在建)
车牌代码:苏D
地区生产总值:1101.09亿元(2021年)
现任领导:胥亚伟(代理区长)
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
金坛区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属楚。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云阳县,金坛属之;三十七年(前210年),云阳县改为曲阿县,金坛属曲阿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楚地为荆、楚两国。金坛属荆国曲阿县。十二年(前197年),废荆立吴,金坛属吴国曲阿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撤吴国,金坛改属江都国曲阿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废江都国,金坛隶会稽郡曲阿县。新莽元年(9年),曲阿改为凤美。东汉初复名曲阿。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钱塘江西部地区置吴郡,金坛改属吴郡曲阿县。
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复改曲阿县为云阳县,属毗陵典农校尉。
晋太康二年(281年),撤毗陵典农校尉,置毗陵郡,云阳县复为曲阿县,并分曲阿县西南地区置延陵县,金坛属之。永嘉五年(311年),毗陵郡改为晋陵郡,延陵县属之。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晋陵郡改隶南徐州,延陵县属南徐州晋陵郡。齐、梁、陈各朝隶属未变。
隋开皇九年(589年),扬州改蒋州,延陵县属蒋州。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润州,延陵县属润州,因延陵南界距治所京口(今镇江)太远,别置金山府,仍属延陵县。大业三年(607年),废润州,延陵县改属江都郡。大业末年(617年),天下纷乱,乡人自立金山府为金山县,属江都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金山县为螂砑县。武德二年(619年),复名金山县,属茅州。武德七年(624年),废茅州,金山县改隶蒋州。武德八年并入延陵县,蒋州改为扬州,金山属扬州延陵县。武德九年延陵县改属润州。武后垂拱四年(688年),复置金山县,遂更名金坛县,仍隶润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润州为丹阳郡,金坛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丹阳郡为润州,金坛又属润州。
五代因袭唐制,金坛属南唐润州。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南),金坛隶属两浙路润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润州升为镇江府,金坛属之。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两路,金坛属两浙西路镇江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镇江府升为镇江路,金坛属镇江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江淮行省治所由扬州迁杭州,改称江浙行省,金坛隶江浙行省镇江路。
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三月,改镇江路为江淮府,十二月改为镇江府,金坛属之。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迁都北京后,金坛改属南京(南直隶)镇江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金坛属江苏省镇江府。1853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期间,改镇江府为镇江郡,金坛县属太平天国天京省镇江郡。后仍隶江苏省镇江府。
民国元年府制废,金坛属江苏省第三区。民国三年(1914年),省县之间设道,金坛属金陵道。十六年(1927年),道废,直隶江苏省。二十二年(1933年)3月,省以下设行政督察区,金坛属镇江行政督察区;同年12月,改属溧阳行政督察区。二十三年(1934年)2月至二十六年(1937年)7月,金坛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二十八年(1939年)1月,民国政府在苏南设江南行署,金坛属江南行署。二十九年(1940年)1月,江南行署将所属各县划为三个行政督察区,金坛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江南行署撤销。金坛仍属民国政府江苏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丹阳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后,金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乡区分属三县一行政办事处。三十年(1941年)3月,成立金溧宜武丹县;同年6月,分县而治。三十一年(1942年)4月改名为茅东县;同年7月,县东北部与丹阳、武进相邻边区建立金丹武行政办事处,三十一年(1942年)3月,并入金坛县。三县一处,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前,除镇江县属苏南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外,余均属苏南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三十年(1941年)11月后,五、六两专署合并,成立苏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三县一处皆属之。三十二年(1943莫阿迷)3月,撤苏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苏南行政公署,三县同属之。三十三年(1943年)2月,苏南区划为四个分区,茅东、金坛、溧阳三县分属第一、第二、第三行政分区专员公署。三十四年(1945年)5月,一、三,二、四行政分区专员公署分别合并为苏南第一、第二行政分区专员公署,茅东、溧阳二县属第一行政分区专员公署,金坛县属第二行政分区专员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县均告终止。
1949年4月24日,金坛解放,属苏南行政公署武进行政分区;同年11月,改属常州专区。
1953年1月,撤常州专区,属江苏省镇江专区。
1958年8月,撤镇江专区,金坛属常州专区。
1959年9月,撤常州专区,金坛属镇江专区。
1983年3月起,实行市管县体制,金坛属常州市。
199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以原县行政区域为市行政区域。金坛市由江苏省直辖,实行计划单列,仍暂由常州市管辖。
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
区划沿革
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金坛城内设坊(街、巷),城外设乡,乡以下设都,都下分里(保、村)。光绪十一年(1885年),城区计有22坊、2街、17巷,农村有9乡、3镇、36都、135里(保、村)。清末改都为图,改里为村。城内称市,市下设图,图下分街道;农村乡下设镇,镇下辖图,图下设村。自宣统三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分为1市区,8乡区,22镇,162图,76条街道,1355村。
中华民国初年,行政区划基本沿袭清制。
民国十三年(1924年),全县设1市、8乡、162图。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开始改变建制,县下设区,区下设乡镇,乡镇下设闾邻。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底,金坛区、乡、镇、闻、邻划定。全县设9区,282乡,40镇,1896闾,8341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金坛城区始行保甲制。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全县改间邻为保甲。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办理完竣,设6区,66乡,6镇,538保,5714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全县设6区,66乡,6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区、乡镇进行划并调整,撒6个区,设5个区。是时,全县计设5个区,28个乡,2个镇,263保,3824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撤区,全县调整为16乡,2镇,155保,2639甲。
1949年5月,全县设7个区,28乡,2镇;同年10月,改划为8个区,49个乡,2个镇;12月又划为53个乡,1个镇,15个区属村。
1950年6月,全县共设8个区,63个乡,5个镇。
1951年5月,至此,全县划为9个区,63个乡,5个镇。
至1956年4月初,全县设8个区,63个乡,1个区属镇,6个居民委员会;同年4月起,金坛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变动,全县划并为4个区,37个乡,1个县属镇,1个区属镇。原金城区改为金城镇。
1957年8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镇18乡。
1958年9月,撤销乡、村建制,建立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大队下设生产队。全县设8个公社,1个县属镇,70个生产大队,919个生产队。
1960年8月,全县设19个人民公社,291个大队,3147个生产队。
1961年8月,全县设26个农村人民公社,1个县属城镇公社,396个大队,3986个生产队。
1982年底,全县设26个人民公社,1个镇,418个大队,4550个生产队,7个居民委员会。
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恢复乡、镇建制,乡以下设村,村以下设村民小组。全县依原辖区改设26个乡,1个镇,418个村民委员会,4550个村民小组。
1987年,全县设22个乡,6个镇,425个村民委员会,4739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委员会。
1996年,金坛区辖18个镇、10个乡。
2007年3月,金坛区将15个镇调整为7个镇。
2015年1月28日,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金坛区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金城镇辖11个村,指前镇辖12个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6月,金坛区下辖6个镇(金城镇、薛埠镇、直溪镇、朱林镇、指前镇、儒林镇),3个街道(东城街道、尧塘街道、西城街道),37个居委会和92个村委会。
镇/街道等 | 社区 | 行政村 |
---|---|---|
西城街道 | 河滨社区、虹桥社区、翠园社区、东园社区、北门社区、花街社区、北园社区、愚池社区、涑渎社区、南洲社区、朱庄社区居、九洲里社区、金安社区 | 城南村、涑渎村、方边村、黄庄村、岸头村 |
金城镇 | 五星社区、丹阳门社区、春风社区、文化社区、西门社区、小南门社区、白龙荡社区、后阳社区、白塔社区、荆溪社区 | 南瑶村、长竹埂村、后阳村、培丰村、沈渎村、元巷村、冯庄村、白塔村、前庄村、庄城村、联丰村 |
儒林镇 | 河下社区、儒林社区 | 柚山村、南社村、儒林村、后庄村、湖头村、五叶村 |
直溪镇 | 溪城社区、直里社区、直溪社区 | 坞家村、汀湘村、西溪村、王甲村、溪滨村、巨村村、建昌村、天湖村、迪庄村、井庄村、新河村、吕坵村、养殖场(村) |
朱林镇 | 东林社区、西岗社区 | |
薛埠镇 | 上阳村、薛埠村、连山村、方麓村、长山村、罗村村、花山村、东窑村、茅庵村、泉江村、下杖村、石马村、神亭村、倪巷村、茅东村、 西旸村 | |
指前镇 | 社头社区、新河社区 | 清水渎村、指前村、庄阳村、东浦村、社头村、建春村、解放村、芦溪村、丰产村、岳阳村、新河村、王母观村 |
经济开发区 | 华苑社区、华城社区、金东社区、华胜社区、峨嵋社区、新塘社区、东方社区、新桥社区、华兴社区、柘荡社区、中塘社区、电胜社区、南苑社区、汇贤社区、华光社区、金河社区、新城社区、华阳社区 | 中塘村、河头村、柘荡村、明星村、五联村 |
茅山旅游度假区 | —— | |
华罗庚高新区 | —— | 尧塘村、下庄村、汤庄村、红旗村、西华村、谢桥村、水北村、水东村、迎春村、万新村、林丰村 |
: |
位置境域
金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南京)、沪(上海)、杭(杭州)地理中心,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之间,东与常州市武进区相连,西界茅山,与句容市接壤,南濒长荡湖,与溧阳、宜兴市依水相望,北与丹阳市、镇江丹徒区毗邻。全区总面积975.4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781.2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94.22平方千米。
金坛区
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金坛区属于扬子古陆东端的下扬子台褶带。境内广大地区为古生代以来的坳陷区沉积了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在地质历史上,这些地层经受多期构造运动,每期构造运动都破坏和改造了原有的构造体系并以重叠和交接的方式复合,其中尤以中生代燕山期的构造运动最为强烈,形成了一系列的深大断裂和断陷盆地,特别是控制了晚白垩纪到老第三纪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老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产生的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又切割了燕山期北东、北北东向的断陷和隆起构造,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构造格局。境内最主要的断裂有6条。北西向断裂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有4条。此外,与茅山断裂带相伴生的还有一些北西、北北西向的张扭性断裂斜切茅山。地形地貌
金坛区西缘为南北走向的茅山低山丘陵,其东为长江三角洲西部的冲积湖积平原区,冲积湖积平原区中央微凹,东西两侧微凸,自西向东可进一步分为三个次一级地貌单元:西部的黄土缓岗,中部的冲积湖积圩田平原和东部的高亢平原。从总体上看,全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常态地貌有基岩的低山丘陵,黄土岗地,冲积、湖积平原。
气候
金坛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2020年,金坛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正常。年平均气温17.4℃,比常年平均偏高1.4℃。
气温
1954年至1980年,金坛区年平均气温15.3℃,1月最冷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1955年1月7日,为-16.0℃,7月最热,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1959年8月22日,为39.3℃。历年日最高温度≥35.0℃的高温,年平均为12天。历年日最低温度≤0℃,初终间天数平均为52.8天。最早出现时间是1968年11月10日,最迟结束时间是1962年4月3日。
降水
1954年至1980年,金坛区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有80%的年份雨量在900毫米以上。全区降水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全年有三个较明显的多雨期:一般4月至5月为春雨期,6月至7月为梅雨期,9月至10月为台风秋雨期。4月至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7.5%,7月份雨量167.3毫米,为全年最多月;12月和1月雨量为最少月,平均30毫米左右,相对为全年偏旱期。
2020年金坛区金坛站、王母观站水位雨量一览表
金坛区最大年降水量是1956年1546.3毫米,最小年降水量是1978年561.1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是1956年9月24日250.8毫米,历年(指1954至1980年,下同)各月日降水量>0.1毫米的平均日数为124.2天;≥5.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51.3天;≥10.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30.6天;≥25.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10.4天;≥50.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3天;≥100.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0.5天;≥150.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0.1天。
湿度
1954年至1980年,金坛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大的为86%,小的为76%,平均为80%。
日照
1956年至1987年,金坛区平均日照时数为2033小时,最多年份是1967年2378.2小时,最少年份是1970年1791.7小时,年际差586.5小时。日照2000小时以上年份占56%,日照平均百分率为46%,以7、8月为最高,7月54%,8月60%;春季3至5月多阴雨,日照百分率只有40%左右;秋季10月、11月天高气爽,日照百分率可达50%左右。
霜降
历年(1953年至1987年,下同)初霜日最早是1980年10月22日,初霜最迟是1984年11月26日。历年终霜日最早是1966年3月3日,最迟是1982年4月23日,历年初终间平均霜期139天,最短的103天(1972年至1973年度),最长的179天(1958年至1959年度)。平均无霜期226天。
历年(1953年至1987年,下同)初雪日最早是1969年11月16日,初雪日最迟是1962年2月7日,历年终雪日最早是1962年2月8日,最迟是1961年4月2日,历年初终间平均雪期79天,最短的为2天(1962年至1963年度),最长的为118天(1969年至1970年度)。历年降雪日数平均8天,最多年为1969年的19天。每个冬季都有降雪,但积雪一般不厚,超过10厘米的只有7年(1953年、1955年、1957年、1964年、1966年、1977年、1984年)。最大积雪厚度为1984年1月17日至18日的32.6厘米。
风
金坛区地处季风区,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全年以东南风机率最多。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1955年、1980年最大风速18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11.6天。
水文
金坛区位于太湖流域上游湖西地区的西北部,西靠茅山,北东两面为丹徒、丹阳及县内洮漏间高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三面高地之水均汇聚金坛中部洼地,西北部通济河之水(旧称大溪)因上承丁角高骊山之水,面积大,水量多,为主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系发生重大变化,上游拓宽了大运河及丹金溧漕河,金坛区水流不再以本流域径流为主,而改为引江水为主,丹金溧漕河成为引水主流,通济河则降为辅助引水的河道。
截至1987年底,金坛区有大小河流216条,总长512千米,其中流域性干河有丹金溧漕河等9条,长129.3千米。乡镇间干河有上新河等35条,长165.5千米。乡村支河172条,长217.3千米。外荡湖泊现存4个,内荡湖泊减少为9个。
土壤
据1982年至1985年金坛土壤普查,按土壤属性和生产性能划分,金坛区有7个土类,14个亚类,24个土属,49个土种。水稻土为主要土类,有15个土属,计60.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87%;黄棕壤土类有4个土属,计12.25万亩,占低山丘陵面积的91.6%;基性岩,石灰岩、紫色土类,计0.74万亩;沼泽土、潮土类土属计0.33万亩。
综观金坛区土壤分布状况,西以茅山丘陵为起点,向东侧为粗骨土——黄刚土——板浆白土——马肝土——黄泥土.县城中心东西两侧地区,则以板浆白土、白土、黄泥土为主,夹杂小面积乌散土、乌栅土、青泥土、滩乌土、沼泽土等。
自然灾害
2020年,金坛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低温、暴雨洪涝、高温连阴雨等。综合年景评估:主要农作物、旅游与交通行业等气候年景较好;农业气象条件总体利大于弊,粮食增产,品质好;特色农业种植、河蟹养殖及水环境等气候年景则较差。
水资源
金坛区水面积较大,湖河库塘蓄水量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上游丹金溧漕河、大运河,通济河及各通江干河均已拓浚,沿江建闸纳潮,又在镇江谏壁建成能抽水150秒立方米的翻水站,年入境水量已增至10至14亿立方米。在沿江闸坝和翻水站的控制调节下,入境水量不再受自然降水影响。如1984年为丰水年;入境水量为13.35亿立方米。1978年为大旱年,入境水量仍有12.16亿立方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北部入境水量已成为金坛区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
土地资源
经1982年10月至1985年9月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实地调查量算,金坛区(原金坛县)总面积为975.49平方千米,折合为146.32万亩。其中陆地(含山地)117.1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0%;水面(含河流,湖泊、水库、塘坝)29.13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陆地中,已被利用面积达116.87万亩,占陆地总面积的99.73%,未利用地面积3116亩,占陆地总面积的0.27%。
根据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显示,金坛区辖区总面积97567.62公顷,农用地面积65002.8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4201.57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8919.88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3644.85公顷,开发强度为19.39%。
矿产资源
第一产业
2021年,金坛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06 亿元,同比增长3.6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7 %。全年粮食总产量17.08万吨,较2020年增加2519吨,其中夏粮总产量4万吨,较2020年增加2498吨,秋粮总产量13.08万吨,和2020年基本持平。
2021年,金坛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6.7%,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63.5%,位居全市第一。建成2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个常州市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河蟹生产全程机械化、果茶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等试验示范,金坛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申报常州特色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第二产业
2021年,金坛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9.99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27.36亿元,同比增长3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5.5%。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7.0%。
2021年,金坛区规模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431.15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能源产业分别实现产值551.74亿元、319.05亿元和240.81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化工及新材料和纺织服装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14.45亿元、105.09亿元。
2021年,金坛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施工产值430.34亿元,同比增长1.3%,签订合同额607.53亿元。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725.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9.5万元/人,比2020年提高0.9万元/人。
第三产业
2021年,金坛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48亿元,同比增长13.2%。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8.3%、17.0%。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0%、15.2%。
2021年,金坛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2.90亿元,同比增长23.9%,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12.90亿元,同比增长31.7%,进口60.00亿元,同比增长2.4%。全年签约引进外资项目10个,投产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374家,实现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58亿美元。
截至2021年末,金坛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09.38亿元,比年初增加229.51亿元,增长17.9%,其中住户存款562.84亿元,较年初增长9.1%,单位存款946.55亿元,较年初增长24.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8.99亿元,比年初增加186.98亿元,增长18.3%,其中短期贷款423.69亿元,较年初增长3.5%,中长期贷款776.51亿元,较年初增长28.6%。
2021年,金坛区实现保费收入18.2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14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和1.0%;全年各类保险理赔和给付支出5.66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财险赔付支出3.91亿元,同比增长26.3%,寿险赔付支出1.75亿元,同比下降10.8%。
综述
2021年,金坛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65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161公里,航道总里程达300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562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23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678万吨,水路货运量1973万吨,港口吞吐量103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1031万吨,船舶总吨位42万吨,全社会船舶拥有量622艘,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778.6万人次。
公路
金坛区境内有常州至溧水公路东西横贯,镇江至广德公路南北穿越。 境内也有沪蓉高速公路。张常溧公路、金武公路、大广公路、金宜公路、常溧公路,五条一级公路贯穿全区的东西南北。
2020年,金茅公路东延、金茅公路东延连接线-中兴北路、薛埠物流大道(茅山旅游大道一304县道)等项目建成通车。茅山旅游大道获评“品质工程常州市级示范项目”,265省道常州段(金坛段)工程获评“全省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示范项目”。
水运
金坛区境内水陆交通便捷,丹金漕河和通济河组成的水运体系与长江和太湖相连通,可长年航行500至1000吨级的货船。
公共交通
2020年,金坛区城市公交全年完成客运量736.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7.84%,完成营收451万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52.13%;安全行驶1031.6万千米,比2019年同期下降16.64%。镇村公交全年完成旅客客运量23.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7.75%,完成营收12.4万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53.49%;安全行驶里程147.02万千米,比2019年同期下降13.13%。全区新辟城市公交线路3条,开通微循环公交705路、104路、114路,优化城市公交线路4条。
2020春运期间,金坛区客运站共投入运力293辆、13622座,发送15829班次,共发送旅客110048人次;城市公交262辆,发送旅客737034人次;镇村公交67辆,发送旅客21225人次。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全区客运班线共投入运力320辆、13802座,发送10394班次,运送旅客72154人次;城市公交262辆,发送226694人次;出租汽车279辆,发送219744人次。
2022年5月28日,常州首条常金一体化公交88路开通,进一步将常州主城区与金坛区连接。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金坛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9所,在校学生69442人,专任教师5474人。3人在常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新增常州市中小学特级班主任2人、高级班主任5人、骨干班主任11人。小升初考生3A率达30%,中考640分以上73人,600分以上767人;高考600分以上51人,高分段较2020年有较大增幅提升;本一(特招)达线753人,达线率60%,较2020年增加5个百分点。省华中本一达线率首次破八,达83%。
科学技术
2021年,金坛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52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1435件,同比增长31.5%。企业获国家专利优秀奖、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立项。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6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02家。常州工学院在坛设立技术转移中心金坛分中心,7家企业与常工院科研团队签订产学研委托项目合作协议。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江苏金坛基地再次获评为五星级基地,6名博士生获优秀奖补。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金坛区拥有电影院7座,放映场次85644场,观影人数70.9万人次;综合性图书馆1座,藏书71.7万册,接待读者32.8万人次。全区群众文化工作者、群众文艺爱好者和群众文艺团队创作表演、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美术类作品参加首届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评选,选送的舞蹈作品《奶奶门前那口井》获奖。举办“梨园百花进万家”戏曲进农村巡演、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等各类主题展演活动。开展精品儿童剧创作,青春剧《野蜂飞舞》在江苏大剧院首演,区锡剧团(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被表彰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体育事业
2021年,金坛区开展各类体现文体旅融合的赛事活动,举办2021金坛茅山山地半程马拉松赛,承办2021年江苏省青少年田径中长跑竞走项群赛。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完成20个全民健身场地,1家体育公园和2公里健身步道的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文体惠民城乡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体育四季联赛,组织参加江苏省健身气功·八段锦网络公开赛。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金坛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1家,其中区属医院3家、卫生院12家、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家、民营医院8家;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8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92人,注册护士2002人。“院府合作”正式达成,与上海一院签约合作共建金坛第一人民医院。共组建高效率的家庭医生团队99个,全区总签约220314人。
基础设施
2021年,金坛区钱资新城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钱资湖大道西延、乌干路(含桥梁)、汇金路南延和幸安路竣工,思诚路、凌云路路基完成,南沿江涉铁通道中庆升路等6条道路竣工,高铁枢纽配套云锦路、金门路等7条道路全面开工;通过工程措施及信息化手段,完成县府路、胡姬花园等19个堵点改造工程,完成华城路、东二环两处环岛拆除,新增人防地下泊位2000余个。完善慢行系统,钱家路等8处人行道贯通竣工,扩大公共自行车覆盖范围,引进国家电网、星星能源等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
社会保障
2021年,金坛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参保10288人。建筑业新开工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280元/月提高到335元/月,缴费满15年的从310元/月提高到365元/月;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标准从680元/月提高到760元/月,惠及十万余人。为1554名重残等四类人员建档立卡代缴居民养老保险。
非遗文化
截至2022年7月,金坛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
非遗名称 | 保护级别 |
---|---|
金坛刻纸 | 国家级 |
金坛抬阁 | 国家级 |
直溪巨龙 | 国家级 |
董永传说 | 国家级 |
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 | 国家级 |
儒林树德堂祖传妇科疗法 | 省级 |
老人山程氏祖传骨伤疗法 | 省级 |
乾元观道教音乐 | 省级 |
谈庄秧歌灯 | 省级 |
柚山放灯节 | 省级 |
指前鱼灯 | 省级 |
东浦丝弦锣鼓 | 省级 |
: |
地方方言
金坛区位于吴方言区与北方方言区的交汇处,语言情况比较复杂,境内操吴方言的人口与操北方方言的人口不相上下,两者大致以金城镇和丹金溧漕河为界,环城的城东乡、城西乡和河东面的河头、尧塘、岸头、汤庄、水北、涑渎、五叶、儒林等乡大都操吴语,沿河的白塔、社头、指前等乡镇操吴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人各半,河西的朱林、直溪、西旸、茅麓、薛埠、罗村等乡镇大都操北方方言。金城镇存在着“双语”现象:城中居民有的说吴方言,有的说北方方言,还有的会说两种方言。
金坛区境内的吴方言是原有的语言,北方方言则跟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争有关,咸丰六年(1856年)及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两攻金坛城,经此战争金坛城人口剧减,大量江北移民迁入金坛境内并在金坛西部定居下来。这些江北移民与金坛本地人通婚,繁衍生息。江北移民的迁入,带来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在长期互相渗透和影响之下,形成了现在金坛境内吴语和北方话并存的现状。
金坛生态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截至2020年底,金坛区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共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1家。
A级景区
东方盐湖城坐落于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一期“盐泉小镇-道天下”项目占地27.8平方千米。景区融中国道教名山—茅山的“山、水、茶、盐、药、泉”六大自然资源及道文化、金坛地缘文化,以一期道天下景区为“一核”、加上茅东风情小镇、山地运动公园和道养生休闲公园为“三区”的规划分区。
花谷奇缘旅游景区,位于茅山旅游度假区内的花海小镇,是华东地区“花”主题原创旅游景区。景区总占地面积5000亩,拥有花神园、法国花园、荷兰花园、玫瑰花园、茉莉花园、厨房花园、儿童花园、音乐花园等十大特色花园及两大原生花海,同时配有风情商业街、星空露营地、亲子游乐园、生态农业区、体验牧场、艺术展览中心等互动游乐产品。
茅山森林世界围绕“野趣”主题,拥有极限滑草、网红秋千、高空挑战塔、玻璃滑道、天空步道、丛林漂流等近四十项山野游乐项目,有艺术、盆景、赏石茶艺等三大博物馆,茅山肴、大灶台、野趣烧烤、石锅饭等饮食,以及野趣度假酒店、星空球形帐篷酒店、茶田帐篷酒店、竹林山居、知青客栈五大山野美宿。
华罗庚公园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私家花园命名“雅约园”。民国十七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更名为“中山公园”,文革期间改为“人民公园”。1992年为纪念华罗庚先生命名为华罗庚公园。公园内有古城墙、护城河、华罗庚纪念馆、世纪钟广场等等。
其他景区
长荡湖旅游度假区,以长荡湖为中心,面积约188平方千米。以金坛区儒林镇为核心旅游小镇,建设渔乡田园、活力水岸、生态湿地三大功能片区。
长荡湖湿地是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平原湿地。水景是长荡湖湿地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湿地水域面积近万亩,内有沼泽、滩涂、芦苇等景观。
金坛博物馆位于城南风景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属于典型的水乡仿古建筑。馆内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达国家一级文物标准20余件,达国家二级文物标准100余件,达国家三级文物标准300余件,藏品有陶瓷器、铜器、玉石器、书画等,共分六个展厅陈列。
特产名称 | 主产区域 | 主要简介 |
---|---|---|
茶叶 | 薛埠镇 | 金坛雀舌茶形如雀舌,翠绿色泽和鲜爽嫩香。金坛雀舌成品条索匀整,状如雀舌,干茶色泽绿润,扁平挺直;冲泡后香气清高,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齐成朵。 |
茅山青锋茶叶外形扁平,挺直如剑,色泽绿润,平整光滑,内质香气高爽,鲜嫩高长,汤色绿明,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完整、 | ||
长荡湖大闸蟹 | 长荡湖 | 长荡湖大闸蟹(玉爪蟹)体型健壮硕大,青背、白肚、黄毛、金钩,色泽鲜亮。蟹体肥满,蟹黄厚实,蟹膏肥糯,白似玉而黄似金。 |
无节水芹 | 朱林镇 | 金坛无节水芹于2013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建昌红香芋 | 直溪镇建昌村 | 红香芋皮红、透白,性糯、味香。 |
建昌白蒜 | 直溪镇 | 建昌白蒜,蒜薹色泽暗绿发亮,粗长嫩脆,含水分较多;蒜头皮色为白皮,略呈球形,辛辣带甜味。 |
金坛大米 | 指前镇、金城镇 | 金坛大米颜色晶莹剔透、柔软丰腴、清香四溢、颗粒饱满。 |
封缸酒 | —— | 封缸酒选用金坛标糯米为原料,引用钱资湖天然水源。酒清澈爽洌,浓郁香醇,鲜甜可口。 |
金坛米猪 | —— | 在外形上,金坛米猪额宽嘴尖,短肋方臀且突出,骨骼软弱,龙腰较普遍,四肢多卧系,肚腹显紫红色,和尾都稍大,毛较稀软,皮薄而松弛。该猪整体体型较小,两头尖,形如米粒状,因而得名“米猪”。 |
水磨糯米粉 | —— | 水磨糯米粉以粉质细腻、色泽白净、香糯甜软、口感韧滑而著称。 |
儒林羊糕 | —— | 将煮好的羊肉卷好,用稻草扎裹成圆柱形,再淋上熬制的汤汁而成。新鲜的羊糕色泽诱人,香味扑鼻,蘸上甜面酱,入口是绵软细腻的质感、浓郁咸香的延伸。 |
: |
自三国至清末,金坛区境内有影响力的诗人、学者、著述家、政治家有百人以上,其中佼佼者有唐代诗人储光羲、戴叔伦,明代医学家王肯堂,清代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近现代的《神曲》译者王维克,《民立报》主编徐血儿,数学家华罗庚、物理学家汤定元、地质学家孙枢、自动控制学家冯纯伯、生物学家王志新、物理学家周远、微电子专家胡正明等先后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还有人造地球卫星功臣钱骥、法学家杨兆龙、教育家段力佩等。
蒋超 | 张纲 | 段玉裁 | 贺双卿 | 华罗庚 | |
于敏中 | 王肯堂 | 吴定良 | 虞谦 | 钱骥 | 殷雪梅 |
戴叔伦 | 刘宰 | —— | —— | —— | |
: |
称号名称 | 授予单位 | 获奖时间 |
---|---|---|
全国科普示范市 | —— | —— |
全国绿化模范市 | —— | —— |
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市 | —— | —— |
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 2009年11月 | |
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金坛市人民政府) |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 | 2009年12月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010年6月 |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等 | 2010年11月 |
国家生态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 2011年7月 |
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2012年2月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 —— | 2014年3月 |
江苏省文明城市 |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 | 2015年6月 |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入选) | —— | 2016年11月 |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 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 2017年10月 |
2017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百强县(市)课题组 | 2017年12月 |
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 —— | 2018年 |
2018年工业百强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2018年11月 |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0位 | 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 | 2019年10月 |
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 —— | 2019年 |
2019年工业百强区 | —— | 2019年 |
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80位) | —— | 2019年10月 |
2019年全国百强区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 | 2019年12月 |
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 2019年12月 |
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 教育部、科学技术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林草局 | 2019年12月 |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 | 2019年12月 |
第四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 —— | 2020年3月 |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 2020年6月 |
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 | 2020年8月 | |
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2020年11月 |
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2021年7月 |
2021年赛迪百强区 |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 | 2021年8月 |
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 2021年9月 |
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 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 | 2021年9月 |
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 | 中国科协办公厅 | 2021年11月 |
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2021年12月 |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 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 | 2022年1月 |
江苏省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 | 江苏省民政厅 | 2022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