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复古 编辑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后裔有清尚书戴联奎。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出生环境
第二,登门拜师。据《黄岩新志》载:“其诗远宗少陵,近学剑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又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楼钥《序》)可见他确是登门拜陆游为师的。与杜甫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现实主义诗人陆游,此时诗名震朝野,《剑南诗稿》是戴复古效仿的范本,程门立雪,终于登门拜师,在一代大师的亲身教诲之下,“刻意精研”:“诗益进”,达到了“自有清远之致”的境界。
第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元人贡师泰追寻他的行踪,概括为:“南游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以归老于委羽(黄岩羽山)之下。”(《石屏集·序》)他的游踪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涉足于当时与金人处于拉锯状态的北方边界淮河流域。
他曾三次漫游,时间长达四十年,一生的一半时间就是在全国各地度过的。
漫游经历
戴复古在娶妻生子、学诗有成之后,首先是登山阴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然后开始满怀信心地仗剑出游,目的地是京城临安。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京城,希望能一举成名。然而现实生活是冷酷的,当时京城之中诗人为谒客者,已是“什百为群”,他一个无名的青年,怎能出入头地。空等了几年,大为失望只能是“真龙不用只画图,猛拍栏干寄三叹。”此时宋金边衅已起,他再向北行,来到弓州和淮河流域靠近前线的地方。“十年浪迹游淮甸,一枕高眠到鄂州。”想在从军入幕这一条路上找出路,结果仍是“活计鱼千里,空言水一杯。”这次前线之行,他亲身领受了“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的局势。1206年10月,金分兵九路南下伐宋,破真州,云梦,滁州淮河一带又遭残破,这时他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篇:《频酌淮河水》《淮村兵后》《盱眙北望》等,反映了人民饱受战争苦难的真实,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怀念中原失地人民的深沉感情。
这十年外出活动破碎了他的衣锦还乡之梦,“京华作梦十年余”,却是“明知弄巧翻月拙,除却谋归总是虚。”只好失望而归。回来后才发现结发之妻已一病身亡,病中她还题二句诗于壁:“机番白芋和愁织,门掩黄花带恨吟。”他见诗触景伤情,续成一律《续亡室题句》,失意而归又逢丧妻,真是祸不单行,他面对亡妻的真像不禁唱出:“求名求利两茫茫,千里归来赋掉亡。”其时,两个儿子只有十多岁,实是催人泪下。
在家住了不长时间,“到底闭门非我事,白鸥心性五湖傍。”(《家居复有江湖之兴》)他又离家出游,这次大约是从温州、青田一带西上江山、玉山,至豫章,一路有诗。以豫章为落脚点,在江西长住了一段时间,并在赣江、袁江,抚河、信江之间走动,后来还到过杭州、福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约二十年后回家。这次出游首先是闻不少京官调往江西,他去江西想找熟人寻出路,结果也很失望。失望之中他感到“山林与朝市,何处着吾身”,于是转向第二个目标——广交诗友,切磋诗艺。这个目标倒是意外地实现了,诗歌创作获得了空前大丰收。“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在他前十年中渐渐播开了诗名后,到这一阶段,时贤、官吏、竟人、游士争着与他结交,象楼钥、乔行简、魏了翁等高官与他时有唱和,与赵汝腾、包恢、土子良、巩丰、赵蕃、曾景建、高翥、刘克庄、赵以夫、翁卷、孙季蕃等同期诗人,或结由社,或互相品评诗稿,在文坛中逐步形成了江湖诗派。这期间,他作诗最多,成就最大:诗集之中大部分爱国、忧民的现实主义名篇都写于此时。在湖南,赵汝谠编成《石屏小集》,赵汝腾作序,这是第一部刊行的戴复古诗选集。约在1227年上半年到江西,在《万安江上》有“不能成佛不能仙,虚度人间六十年。”“无奈秋风动归兴,明朝问讯下江船,”动了归兴,又请倪祖义和赵希迈为他的诗集作了序跋,后经玉山拜访了赵蕃兄弟,然后回家
这一次,他终于以“专业诗人”身份,出现于边境、前线、官府、民间,体验殊深:他寄希望于抗战派官员,高度赞扬人民群众的高昂斗志,真实而深刻地反映民间疾苦,愤怒地揭露、谴责朝野的投降派奴才,这时他的诗歌已成了经世致用的重要工具,因而诗名大振。
成名之后,大约在1229年春,从六十多岁到七十岁这一段游历,足迹较为清楚。先到福建,再转江西,1234年二次入福建,然后出梅岭,游广州、桂林,再折回衡阳,又经长沙,第三次到鄂州。在1236年后往东游吴门、扬州,1237年被儿子阿奇从镇江接回家。这近十年中,主要是访友,并请人为诗集作序,安排付梓。他二到福建,第一次是1229年春请陈日方作诗序。第二次是1234年,在邵武太守王子文的邀请下,做了一段时间的军学教授,10月王子文为石屏集作了序。在邵武结识了严羽,这是他第三次漫游的最大收获。1234年冬,王子文邀严羽和戴复古同登望江楼饮酒作诗,留下一段佳话:望江楼在邵武城东的富屯溪畔,楼高十余米,檐牙三重,登之可望十里。这时严羽才20来岁,戴复古已是赫赫有名的诗人,并以学官身份临驻邵武。太守王子文爱诗,但倾向于江西派。严羽参禅理,提倡“妙悟”,力追盛唐,反对风靡一时的江西派。这一天,三人在望江楼饮酒论诗,各执已见,争论不休。戴复古倾向于严羽,反对江西派,但又不同意把诗说得太空灵、太玄妙。后来作了《论诗十绝》系统地表达了作诗的见解,成为以诗论诗的杰作。后人为纪念这一雅事,把望江楼改称了诗话楼,并塑三人像于楼上供人瞻仰,成了福建的一大名胜。 1237年,戴复古终于厌倦了四十年的江湖生涯,辞别故人,踏上归程。“阻风中酒,流落江湖成白首,历尽间关,赢得虚名满世间。”“落魄江湖四十年,白头方办买山钱。”他终于回归林下。
戴复古的晚年是在委羽山东麓度过的,有他自己写的《委羽山》诗和羽山脚下的戴公祠为证。这段时间常和儿、孙辈及家乡至交诗词唱和,但也不忘国事。这样至少活到淳祐六年(1246年),有新出土的他亲笔写的墓志铭为证。确切的终年,还有待新证。
其词格调高朗,文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语,锦丽是其本色。”(况周颐语)。代表作为《柳梢青·岳阳楼》《洞仙歌·卖花担上》、《沁园春》(一)、《木兰花慢》《西江月》(一)、《望江南》(一)、《减字木兰花》(三)、《贺新郎》(、)、《满庭芳》(三)、《渔父》(二)、《临江仙》《鹧鸪天》(、)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岳阳楼》和《洞仙歌·卖花担上》两首流传最广。《柳梢青·岳阳楼》写词人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望见秋水深深,波光万顷,楼头独立,吟诗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嘘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卖花担上》则以清新俚俗之语言描绘画城中重阳时节的酒肆风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诗词集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夫既别,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矣!”
戴复古妻的诀别词《祝英台近》这样写道: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十年之后,戴复古满怀对亡妻的怀念与歉疚,在妻子的坟前写下了《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一首: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四库全书总目》:诗笔俊爽;以诗为词,时出新意,无一语蹈袭。
赵汝腾:每得一句,或经年而成篇。
诗作
【寄韩仲止】
何以润泉号,取其清又清。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庚子荐饥】
饿走抛家舍,纵横死路岐。 有天有雨粟,无地可埋尸。
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 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
去岁未为歉,今年始是凶。 谷高三倍价,人到十分穷。
险淅矛头菜,愁闻饭后钟。 新来慰心处,陇麦早芃芃。
杵臼成虚设,蛛丝网釜鬵。 啼饥食草木,啸聚斫山林。
【梦中亦役役】
半夜群动息,五更百梦残。天鸡啼一声,万枕不遑安。
一日一百刻,能得几刻闲。当其闲睡时,作梦更多端。
【大热五首选一】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叶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夜宿田家】
簦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词作
【贺新郎·寄丰真州】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
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
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洞仙歌】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
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
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
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望江南】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
【柳梢青·岳阳楼】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赤壁矾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
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间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