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大学 编辑
山西大学(Shanxi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高校”,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英才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员。
学校前身是1902年5月8日创办的山西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校,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1953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学院,1959年恢复山西大学校名。
学校拥有坞城校区、东山校区、大东关校区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08亩,建筑面积116.64万平米;现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4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415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36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5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77人,设有本科专业87个。
中文名:山西大学
外文名:ShanxiUniversity
简称:SXU
创办时间:1902年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综合类
学校特色:双一流(2022年)111计划(2018年)部省合作共建高校(2018年)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2016年)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2年)展开
山西大学堂时期
1901年9月,山西巡抚岑春煊奉清政府“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设大学堂”令,将并州的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合并,筹办山西大学堂。 (图册“山西大学创校相关历史人物”: )
山西大学创校相关历史人物
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学堂宣告成立。不久,岑春煊接受英人李提摩太的建议,奏请清政府批准,在山西大学堂增设西斋,原有部分称中斋。6月26日,西斋开学,敦崇礼担任西学专斋总教习。同年,山西大学堂在上海成立了译书院。
1903年,根据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须设有三科方能称为大学的规定,其他各省都遵章将学堂改为高等学堂,全国仅有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称大学堂。
国立山西大学时期
1912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校。
1914年,山西省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
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图册来源: )
校园秋景
山西大学时期
1931年7月,改名为山西大学。
1934年8月,山西省省立法学校、山西省省立教育学院并入。
1937年8月初,日本侵略者袭击同蒲路北段及太原,山西省政府命令山西大学及省城各大专学校迁往晋南。法学院迁平遥,文学院迁运城,校部及理工两院迁临汾。
学校沿革
1938年春,晋南各县相继沦陷,山西大学被迫停办。
1939年9月,山西省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山西省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并入。
1939年12月,山西大学在陕西三原复课。
1940年3月,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并入。
1941年10月,三原复校后,学校因“国立风潮”迁至陕西宜川县秋林镇虎啸沟。
1943年1月,受到虎啸沟内斑疹伤寒的影响,学校迁至克难坡。
1943年10月底,学校教职员工又分批西渡黄河,迁回虎啸沟。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4月,重返太原侯家巷校园。
1949年春,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校设有文、理、医、工、法五个学院,进步学者邓初民任校长。法学院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
1952—1953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山西大学院系调整如下:
历史记忆
①文、理两院(含中文、历史、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7个系及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5个专修科)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
②工学院(含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纺织工程7个系)中冶金工程系参与组建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工学院其余部分(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校为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邓初民
③医学院(含医学系)独立建院(今山西医科大学);
④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含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个系),后划归入中国人民大学。
1953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更名为山西师范学院。 (图片来源: )
山西大学坞城校区门楼
1958年,学校在原7系3科的基础上,恢复教育系,增设地理、体育系以及政史、数理、生化、中文、数学、地理、体育7个一年制专修班;成立了科学研究部,开设并招收了6个专业的研究生班。接办了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整顿了托儿所、幼儿园,形成了从托儿所、幼儿园到大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1959年,恢复山西大学建制。
山西大学堂原西学专斋
1961年,与山西师范学院合并,仍定名为山西大学。
1962年,山西体育学院、山西艺术学院并入山西大学。
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8年,成立研究生处,后更名为山西大学研究生院。
1998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
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5年5月,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
2008年11月,学校与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组建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
2009年9月,成立校内首个通识教育学院——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2009年11月,学校与美国费佛尔大学联合组建费佛尔大学孔子学院。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2年5月,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11月,成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进入“一省一校”国家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平台。
2014年2月,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成为山西大学大东关校区。
2016年12月,山西大学大数据学院暨山西大学大数据科学与产业研究院揭牌,李彦宏任名誉院长。
东山校区效果图
2017年3月,学校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共同建设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孔子学院揭牌 ;6月,学校被认定为山西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6月,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建设开工奠基;8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2018年3月,在省部共建和“一省一校”建设基础上,学校成为教育部和山西省政府合建的部省合作共建高校 。5月,山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正式揭牌 。8月,学校与北京大学签署《北京大学支持山西大学建设与发展实施方案》。
2019年2月,山西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11月,山西大学晋剧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9月20日,成立山西省“形意拳”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 ;12月,由山西大学、杏花村汾酒集团、汾阳市共建的“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年10月,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11月,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12月,山西大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研究院成立。
2021年3月,山西大学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山西大学分别与华新燃气、交控集团、山西建投、云时代、华舰体育等12家企业签订了共建1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协议。
2021年5月30日,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1年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毛主席像
2021年8月28日,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启用;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
2022年2月,山西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十四五”期间,学校免费培养文物全科人才。 6月,学校的国际政治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建设试点名单 ;6月18至20日,大东关校区师生整体陆续搬至东山和坞城两校区。电力与建筑学院、自动化与软件学院5700多名学生搬至山西大学东山校区曦园和馨园四栋学生公寓。大东关校区400多名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入住山西大学坞城校区文瀛十三斋 。山西大学考古学院成立 。7月8日,山西大学与山西省外事办共建山西大学地方外事研究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举行,山西大学地方外事研究中心揭牌 。8月5日,山西大学兴县固废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揭牌 。8月27日,档案馆完成搬迁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积力体育场11月1日正式启用 。(图片来源: )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积力体育场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5月,山西大学设有31个学院,开设87个本科专业。
所属学院 | 专业 |
---|---|
哲学、伦理学、社会工作 | |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
山西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 |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山西大学文学院 | |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 |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 新闻学、广告学 |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 |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 |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 | 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旅游管理 |
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 | 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 |
(山西大学大数据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山西大学电力与建筑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学 |
山西大学三立学院 | 物理学 |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考古学(文物全科) |
山西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 ------ |
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 |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学科建设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山西大学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哲学、物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西省重点学科19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6个,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3个;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24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硕士点各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硕士点各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
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2021年11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山西大学植物与动物学和农业科学学科新增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已有化学、工程、材料、环境/生态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学科、植物与动物学和农业科学学科共8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重点学科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哲学、物理学 |
---|---|
国家重点学科 | 光学、科学技术哲学 |
省重点学科 |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 |
省重点建设学科 | 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世界史、地理学、统计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药学、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设计学 |
省特色重点学科 | 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体育学、历史学 |
省重点扶持学科 | 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省“1331工程”支持学科 | 物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植物学、生药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学、中国近现代史 |
学位授予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草生物学 |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科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草生物学 |
专业硕士学位 | 应用统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农业、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物理学、化学、哲学、环境科学、生物学、历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生态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 | 本科专业名称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考古学、旅游管理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俄语、翻译 |
法学院 | 法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体育学院 | 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
新闻学院 | 新闻学、广告学 |
哲学社会学学院 | 哲学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国际政治、行政管理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美术学院 | 环境设计、绘画、视觉传达设计 |
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 |
电力与建筑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与软件学院 | 自动化、软件工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
(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山西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 ,山西省品牌专业1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
2022年9月1日,山西大学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慕课西行 同步课堂”启动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 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物理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 |
山西省级优势专业 | 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 |
山西省品牌专业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生物科学、哲学、环境科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山西省特色专业 | 汉语言文学、法学、行政管理、应用化学、环境科学、艺术设计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原子物理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近代物理实验》、《区域社会史导论》、《原子物理学》、《电路》、《混凝土结构》 |
国精品视频公开课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山西大学历史学实践教育基地 |
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生物基础实验室、环境与资源实验中心、传媒技术实验中心、先进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监控智能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能源动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电力系统监控智能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多元化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山西省研究生培养基地 | 山西省信息安全及综合电磁防护技术研究生培养基地、山西省生物技术研究生培养基地 |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 资源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能源经济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汾酒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振东制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催化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电站控制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教育科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绿色能源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资源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
教育部研修基地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山西大学) |
教学成果
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7项。
项目名称 | 主要获奖人 | 获奖年份 |
---|---|---|
地方综合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 王臻荣、杜创国、董江爱、曹永胜、王晓晨 | 2009年 |
地方大学优势专业建设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 | 周富国、梁九卿、董有尔、苏大春、陈昌民 | 2005年 |
创建“提高大学教师文化素养”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 2005年 | |
地方综合性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途径的探索与研究 | 2001年 | |
建设《中国近代社会史》新学科 | 乔治强、王先明、行龙、乔润令 | 1993年 |
对大学生进行世情教育的成功实践 | 程人乾、王文庆、孙恪勤 | 1993年 |
立足地方院校建立培养合格研究生的模式和基地 | 杨频 | 1993年 |
通识教育
山西大学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高雅多彩的校园文化,寓教育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中 。
“大脑探秘与类脑人工智能”“艺术中的物理学”“动物的求偶行为与人类的择偶”“厨房里的化学”“昆虫的社会”“饮用水安全与现代生活”“公路概论与安全驾驶”“科学原理与人文精神”“葡萄酒酿造、文化与品鉴”“走进核能”“以自然为师——仿生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疾病考古学”“宝石矿物鉴赏”“国学与人生幸福”“山西美食及地方文化”“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体育中的审美”“红色家书导读”“技术创新风口——从量子科技到元宇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 ,300多门课程,7个模块,山西大学通识课程内容涵盖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四史”教育、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 。(图册图片来源: )
通识教育
这些课程在设计上淡化专业教育,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知识视域”,突出学科交叉性和专业融合度,把跨专业的思维方法和普适性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优化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学生成绩
截至2019年,山西大学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英语竞赛中,荣获33个全国一等奖;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中,获得金银铜牌十多枚 。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6项,优秀奖1项 。2017年3月31日,山西大学男篮获得第19届CUBA西北赛区男篮冠军 ;2017年5月9日结束的山西省学生排球锦标赛上,男子二队获得大学男子组冠军,女子队获得大学女子组冠军,男子队获高水平亚军,女子二队获第四名 ;2018年4月,学校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分区赛(西北赛区)女子团体冠军 。2020年8月24日,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晋级CUBA全国8强。
学校留学生“汉语桥”比赛获奖
师资力量
山西大学把教师队伍建设最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现有教职工3265人,专任教师2083人,高级职称教师1228人,其中院士、杰青、优青、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近百人。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2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 | 彭堃墀 | |
双聘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杨叔子、朱日祥 | |
特聘院士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广厚、武维华、张钹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金涌 | |
德国科学院院士 | J. Manz | |
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 彭堃墀、张靖 | |
国家批准有杰出贡献的专家 | 彭堃墀、杨频、周国生、梁九卿 | |
国家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 | 殷杰、杨军、邢云文 |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王海、张靖、张天才、张献明、贾晓军 、杨恒权 、陈刚 、赵华章 |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 | 张天才、王海、程芳琴、张靖、殷杰、张献明 | |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张靖 |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赵强、桑楠、钱宇华、贾晓军、武红鹏、闫智辉、王鹏军、马杰、董磊、苏晓龙、陈刚 、 | |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王海、贾锁堂 |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张天才、王海、程芳琴、张靖、殷杰、张献明、肖连团、岳谦厚 | |
全国模范教师 | 张生万、王海、董川、刘毓庆 |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彭堃墀、郭贵春、贾锁堂、王越奎、行龙、郜江瑞、张宽收、程芳琴、张生万、张天才、梁吉业、董川、张靖、刘毓庆、殷杰、王海、李思殿、乔全生、侯怀银、张献明、靳祯、肖连团、刘维奇、王臻荣、岳谦厚、赵永祥、翟华金、陈刚、贺天平 | |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张靖、张献明 | |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 贾锁堂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殷杰、张靖、张宽收、成素梅、肖连团、岳谦厚、王军民、王文剑、侯怀银、李卫东、贺天平、张云波、张信东、薛勇民、韩高义、郭万金、桑楠、郭炜、王姝彦、杨恒权、钱宇华、乔新华、张俊峰、康仕慧、张献明、靳祯 | |
教育部骨干教师 | 贾锁堂、郜江瑞、张宽收、刘滇生、梁爱华 | |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 双少敏、潘庆、张天才 | |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翟华金、宋艳花、贾君枝、苏晓龙、王文剑等 | |
三晋学者 | 张天才、张靖、王海、董川、程芳琴、乔全生、殷杰、翟华金、张献明、岳谦厚 | |
青年三晋学者 | 郑耀、贾晓军、苏晓龙、陈刚、汪丽蓉、钱宇华、杨恒权、桑楠、郭玉晶、宋艳花、贺天平、程瑞副、马华、王为民、贾君枝、董磊、王鹏军、冯丽恒、肖尧明 |
科研机构
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环保部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 ,“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9个,山西省协同创新基地5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精细化学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CO2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煤化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晋剧艺术传承基地
山西省实验室:山西省黄河实验室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生物工程开放实验室、精细有机化学实验室、功能分子实验室、运动与人体科学实验室、地产中药功效物质研究与利用实验室、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实验室、特色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实验室
校园风光
山西省协同创新基地: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挖掘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低附加煤基资源高值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大田粮食作物生物配肥集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晋文化与社会转型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材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心、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旅游研究中心、国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地方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方言与口传文化典藏研究中心
创新团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 |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团队(张靖) |
教育部创新团队 |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团队(张靖)、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研究团队(肖连团) |
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 | 光学学科团队(彭堃墀)、科技哲学学科团队(郭贵春)、计算机科学团队(梁吉业)、环境分析化学及应用团队(董川)、原子与分子物理团队(贾锁堂)、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团队(行龙)、国学研究中心团队(刘毓庆)、方言与口传文化典藏研究中心团队(乔全生)、复杂系统团队(靳祯) |
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 煤化工下游C4工业链关键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赵永祥)、工业废弃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程芳琴)、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山西科技创新重点团队(梁吉业)、中药材品质评控与资源利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秦雪梅) |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6项国家科研大奖;学校近年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7篇。另在《P.R.L》、《Laser P.L》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ngew Chem.Int.Ed》 、《JACS》、《ChemSusChem》、《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和封面文章。
获奖年份 | 项目名称 | 所获奖项 | 主要获奖人 |
---|---|---|---|
1978 | 化学键理论和材料设计 | 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 杨频 |
1978 | 激光在电力方面的应用 | 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 杨旭光 |
1978 | SKRX—I型数控绕线机 | 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 郭炳炎 |
1993 |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研究—河曲砖窑沟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张维邦 |
2002 | 全固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彭堃墀、张宽收 |
2003 | 低度有色配制酒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和“芒硝法生产硫酸钾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张生万、程芳琴 |
2004 | 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董川、刘滇生 |
2005 | 周期瞬子和高能量子隧穿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梁九卿、聂一行、张云波 |
2006 | 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张靖、谢常德 |
2015 | 种群及其传染病时空演化动力学理论及方法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 靳祯 |
2021 | 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张靖 |
2021 | 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程芳琴 |
获奖年份 | 项目名称 | 所获奖项 | 主要获奖人 |
---|---|---|---|
2003 | 后现代科学哲学 | 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郭贵春 |
2006 | 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刘毓庆 | |
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 | 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郭贵春 | |
2009 |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殷杰 |
诗意稽考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刘毓庆 | |
2013 |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郭贵春 |
2020 |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建构与多元维度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 殷杰 |
昌明教育: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学发展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侯怀银 | |
哲学视阈下的多世界解释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贺天平 | |
大地震与明清山西乡村社会变迁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 郝平 |
项目来源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证研究 | 段友文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数字货币”本质的哲学研究 | 张楚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清政府经略新疆中的粮饷问题研究 | 刘锦增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中国收入分配与市场研究(7—19世纪) |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神经科学哲学的当代建构与解释研究 | 尤洋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北魏平城地区的生业变迁与人群 | 侯亮亮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古代埃及宗教问题研究 | 李模 |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部省合建高校经济学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 | 黄桂田 |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新文科视角下地方综合性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改革与实践 | 王臻荣 |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指向教育工程师类人才培养的“应用教育学”本科专业构建 | 刘庆昌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2月,山西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305万册,馆藏图书203万册,电子期刊110万册,可访问数据库近200个,收有明、清两代古籍及民国时期文献约13万册/件。
学术期刊
刊名 | 简介 |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版)》主要报道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地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被《CA》、《俄罗斯文摘杂志》及国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各种评价检索系统收录。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该刊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和“北方优秀期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晋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主要开设有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等。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 该刊为综合性哲学类学术性刊物,CSSCI来源期刊,主要设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栏目。 |
《晋图学刊》 | 该刊为面向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山西省一级期刊,主要开设有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等栏目。 |
《量子光学学报》 | 《量子光学学报》是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性会刊,主要设有量子光学基础、光场非经典性等栏目。 |
《电力学报》 | 该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山西省电力公司主管,由山西大学和山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山西省水利发电工程协会合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集中体现电网技术、电子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交通、电力相关通信工程、电力相关计算机技术、电力建设等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和实践成果。 |
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山西大学已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法国巴黎六大、德国亚琛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日本东京国际大学、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日本国士馆大学、日本立教大学、韩国培才大学 等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培养机制,与山西省11个县市和20多个国有大型企业建立了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关系。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外层为校名及英文名称。内层以山西大学堂旧址的教学大楼为设计主体,并表明山西大学诞生的年代“1902”。指针指向八点,寓示山西大学如初升的朝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整体设计既体现了建校初期就确立的“中西文化交融”深刻的历史内涵,又充分表现了“风雨春秋,百年沧桑,自强不息,千秋辉煌”创作主题。 (图片来源: )
山西大学校名和校徽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旗帜,左上方以校徽为基本构成元素,右方为简洁曲线图形组合的辅助图形。 (图片来源: )
山西大学校旗
含义:
如同打开的书本,寓意知识的不断积累;
犹如展翅的雄鹰在蔚蓝的天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学海无涯,英才辈出,滔滔后浪推前浪;
如风推动,富有动感。
精神文化
校训
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 (图片来源: )
山西大学校训
“登崇俊良”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其文曰:“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至善”之说出自《礼记·大学》,其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其“至善”是“达到善的境界”的意思。
沧桑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学府拥有了新的校训,即是现在广大师生和海内外校友都耳熟能详的“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这一校训,是对不同时期山大校训核心思想的继承、萃取和升华,是对山大百年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提炼与总结,坚守的则是自学堂初创以来就形成的“求真至善,登崇俊良”的追求和情怀 。
“中西会通”“求真至善”是“登崇俊良”的方法和要求,体现的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高度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结合,渗透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传统价值追求和广纳中西的恢宏视野,承继的仍然是“尊广道艺”的担当、“精益求精”的自觉。“自强报国”是“登崇俊良”的目的和旨归,大学的职责和使命就是通过培育高素质杰出人才,通过他们自强不息的砥砺奋斗,达到报效国家的目的 。
校歌
《山西大学校歌》
作词:广生;作曲:茵苑
长夜星光,文瀛激荡,飞雪迎春绽丁香。
勤耕四野,勇拓八荒,育桃李天下芬芳。
渊智翰墨,德秀书香,世纪钟声催远航。
传承文明,追寻梦想,创伟业科教兴邦。
我们肩负希望,我们奋发自强,豪饮一路风雨,托起明日朝阳。
豪饮一路风雨,托起明日朝阳。
《山西大学校歌》
校风
勤奋、严谨、信实、创新。
社团文化
截至2019年10月,山西大学共设有学术教育、文艺娱乐、科技创新、体育健身、公益爱心、创业实践等各类学生社团共108家。2014年,在第六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评选中,山西大学教育知行社荣获“全国十佳品牌社团”荣誉。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王仰麟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黄桂田 |
党委副书记 | 李富明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张天才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臧运峰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程芳琴、卢宇鸿、孙岩、马杰 、郝平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山西大学堂时期 | ||
姚文栋 | 督办 | (1902年3月-1902年5月) |
沈敦和 | 督办 | (1902年5月-1906年7月) |
杨熊祥 | 监督 | (1904年春-1905年) |
傅岳棻 | 监督 | (1905年9月-1906年8月) |
丁宝铨 | 监督 | (1906年7月-1907年春) |
解荣辂 | 监督 | (1906年8月-1909年9月) |
渠本翘 | 监督 | (1909年9月-1910年3月) |
胡钧 | 监督 | (1910年3月-1912年2月) |
国立山西大学时期 | ||
李镜蓉 | 校长 | (1912年2月-1912年5月) |
高时臻 | 校长 | (1912年5月-1916年5月) |
田应璜 | 校长 | (1916年5月-1916年8月) |
高时臻 | 校长 | (1916年8月-1918年8月) |
山西大学时期(1953年-1959年为山西师范学院) | ||
王录勋 | 校长 | (1918年8月-1937年11月) |
冯纶 | 代理校长 | (1939年10月-1939年12月) |
校长 | (1939年12月-1943年4月) | |
王怀明 | 校长 | (1943年4月-1946年6月) |
徐士瑚 | 校长 | (1946年6月-1949年7月) |
邓初民 | 校长 | (1949年9月-1953年12月) |
梁园东 | 院长 | (1953年12月-1958年6月) |
杨蕉圃 | 代理院长 | (1958年6月-1959年9月) |
焦国鼐 | 校长 | (1959年9月-1966年,1978年3月-1980年2月) |
甄华 | 校长 | (1980年2月-1981年4月) |
陈舜礼 | 校长 | (1982年4月-1983年9月) |
程人乾 | 校长 | (1984年3月-1987年12月) |
李旦初 | 副校长(主持工作) | (1987年10月-1988年12月) |
李镇西 | 校长 | (1988年12月-1991年5月) |
彭堃墀 | 校长 | (1991年6月-2000年10月) |
郭贵春 | 校长 | (2000年10月-2012年8月) |
贾锁堂 | 校长 | (2012年8月-2018年9月)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李书麟 | 临时党支部书记 | (1949年4月-1949年12月) |
武汝扬 | 党支部书记 | (1949年9月-1953年12月) |
赵宗复 | 党组书记 | (1949年12月-1953年12月) |
苏贯之 | 党组书记 | (1953年12月-1956年9月) |
庞洪 | 党委书记 | (1956年9月-1957年10月) |
杨蕉圃 | 党委书记 | (1957年10月-1961年7月) |
李希曾 | 党委书记 | (1961年7月-1966年,1972年4月-1973年9月) |
李蒙 | 党委书记 | (1972年1月-1972年4月) |
焦国鼐 | 党委书记 | (1973年9月-1980年2月) |
李念先 | 党委书记 | (1980年2月-1984年3月) |
高兆忠 | 党委书记 | (1984年3月-1987年10月) |
李镇西 | 党委书记 | (1987年10月-1989年12月) |
相从智 | 党委书记 | (1989年12月-1999年2月) |
郭贵春 | 党委书记 | (1999年2月-2005年3月) |
秦良玉 | 党委书记 | (2005年3月-2013年5月) |
王李金 | 党委书记 | (2013年5月-2013年9月) |
师帅 | 党委书记 | (2013年9月-2018年10月) |
符惠明 | 党委书记 | (2018年10月-2020年7月) |
:
彭堃墀 | 赵宪庚 | 朱诗尧 | 朱日祥 | 武维华 | 王曰伦 | 施今墨 | 萧一山 |
王录勋 | 李镜蓉 | 孙健初 | 姚奠中 | 高王凌 | |||
张靖 | 郭贵春 | 倪生唐 | 贾锁堂 | 刘波 | 张汉静 | 梁吉业 | 周小计 |
李小英 | 窦文章 | 郭宝珠 | 李俊清 | 肖显静 | 李绍先 | 聂锦芳 | 段晚锁 |
姚恒璐 | 宋宇飞 | 邢悦 | 贾仲孝 | 卢欣 | 赵学功 | 尚小明 | 何瑜 |
陈刚 | 张国器 | 王绶 | 陈贵和 | 梁园东 |
阎锡山 | 李雪峰 | 张国器 | 李卫红 | 杨志明 | 戎子和 | 白吕 | 阎晓明 |
高建民 | 薛延忠 | 卞晋平 | 王敏清 | 臧献甫 | 贾高建 | 相从智 | 范堆相 |
廉毅敏 | 郭裕怀 | 郑林 | 张复明 | 薛军 | 俞正 | 吕日周 | |
李雁红 | 唐虔 | 刘滇生 | 田小宝 | 谢红 | 耿彦波 | 杨临萍 | 李正印 |
谢海 | 夏振贵 | 苗伟 | 王峰 | 王铁梅 | 陈永奇 | 李青山 | |
刘少白 |
柯璜 | 江瀚 | 李才旺 | 杨吉魁 | 闫振堂 | 邓映易 | 孙正平 | 阎维文 |
王学辉 | 乔建军 | 谭晶 | 聂建华 | 姚宝瑄 | 赵望进 | ||
景建树 | 潞潞 | 皮三 | 李文静 | 牛朝阳 | 谷锦云 | 郝文婷 | 李庆富 |
张枚同 | 常赞春 | 川岛 | 马作楫 | 米家山 | 阎振堂 | 刘文韬 | 程诗迦 |
董栋 | 常永祥 | 何思雨 | 李瑞 | 王智伟 | 方天丰 | 薛瑞鹏 | 方玉婷 |
崔雨鑫 |
刘计平 | 张玉良 | 张克慧 | 储德群 | 贾新光 | 谭忠豹 | 韩建书 | 王秉岐 |
张炯玮 | 杨海贵 | 马晨山 | 王建忠 | 张会林 | 丁钢柱 | 王小平 | 郭仲华 |
郭全德 | 陈小兵 | 范苑 | 徐艳萍 | 熊肖 | 王振彪 | 白雪峰 | 沈晓峰 |
(: )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表彰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9月,拟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单位名单。
2021年9月30日,入选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2021年11月1日,山西大学入选“英才计划”实施高校,物理学入选“英才计划”实施学科。
2022年2月,山西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团委被全国铁道团委授予“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5月,山西大学量子精密测量团队荣获第14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
2022年5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被授予“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
2022年9月,山西大学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 。
2022年10月,山西大学被山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首批山西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