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编辑

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书生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崔母、郑恒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故事

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青年人对爱情渴望,写情与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具有情画意。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崔莺莺待西厢记

作品别名:西厢记(简称)、北西厢、王西厢

:王实甫

创作年代:元代

文学体裁:杂剧

内容简介

编辑

西厢记插图西厢记插图

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第为由,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作品目录

编辑

第一本

第二本

第三本

第四本

第五本

张君瑞闹场杂剧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张君瑞庆团圞杂剧

创作背景

编辑

西厢记西厢记

崔莺莺出身名门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父亲崔相国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在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中,她内心强烈地追求着爱情和幸福。她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张生的痴情和才华博得她的爱慕,但相国小姐的身分和她所受的教养,使她感到不能自由表达爱情的苦恼。张生解普救寺之围,本应与她结为夫妻,但老夫人的卦,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反抗的意识开始觉。她逐渐从犹豫动摇、怯弱和顾虑中解放出来,终于突破束缚,和张生美满结合。

张生(张君瑞)

张生先父官礼部尚书,可见他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自幼在此环境熏陶下,勤奋学习,学成满腹文章以求金榜题名。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多次应举,均名落孙山,因此“书剑飘零,游于四方”。由此可见,张生的愿望是:但求功名日,宗耀祖时。但这位饱学之士在偶遇莺莺时,却将功名利禄抛向九霄云外,将23年的艰辛与努力置于十八层地狱,无返顾地把追求自由爱情放在第一要务。于是经史子集却成了他追求爱情的幌子,在之后的岁月里他相思难寐,更别说读书学习了,在普救寺英雄救美,绞尽脑汁争取爱情,终于爱情有望,却遭崔夫人拒绝,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张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赶考,未料到自己的爱情却建立在功名的基础之上“得官啊,来见崔夫人;驳落啊,休来见崔夫人”的确,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未遇莺莺时,张君瑞“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遇莺莺后,他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最终“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

红娘

红娘不仅仅是一个婢女,而且是剧里剧外的联络人,她作为作者代言人,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加在了她的身上,她左右着剧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红娘奔走于崔、张之间,周旋于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中,老夫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维护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要打破它,就需要红娘这样具有大胆的反抗精神而又富有同情心正义感的侠气角色,她见义勇为,情缘反礼,愿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扫除障碍铺平道路,因此,她在剧中具有相当的地位。

老夫人

老夫人是一个多苦多难的、已经衰败了的封建家庭的家长。丈夫刚刚去世,能够担负起家庭支柱的小儿子尚且年幼,显赫的相府之家转眼之间变得只剩“至亲三四口儿”,而客居萧寺,后面会遇到什么麻烦,她一无所知。老夫人的丧夫之痛和对未来世事难料的苦楚,不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莺莺小姐所能体会和理解的。老夫人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她的一段“子母孤霜途路穷”的唱,反映了她对门前冷落、世态炎凉的感伤,这对老夫人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她痛感门庭冷落、处境凄凉,所以她特别想为女儿寻一段既可以维持崔家贵族之家的会地位,又能给女儿带来幸福的婚姻,因而,如张生这般之人断然不是老夫人的理想人选。

作品鉴赏

编辑

作品主题

西厢记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不仅在戏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还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927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由侯曜执导,第一次出现在荧屏上;1940年,张石川导演、范编剧,由周璇主演了另一版本的《西厢记》;1961年,香港赵一山导演了一出越剧戏曲片《西厢记》;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出品的影《西厢记》,由岳枫导演,凌波、菁、方盈等主演;1994年,马加奇导演了6集剧集版《西厢记》;2006年,苏舟导演了3集电视剧《西厢记》;2013年,由路奇执导的30集电视剧《西厢记》上映,除了保持原著中以爱情为核心的主线之外,活泼娇俏的红娘在剧中也有了生死之恋。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作者简介

编辑

王实甫(1260~1336),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保定市定兴。王实甫与关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西厢记》、《丽堂》、《破窑记》、《贩》、《芙蓉亭》等杂剧约十四种。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公认为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散曲存世不多,出语俏丽,委婉含蓄。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