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 编辑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诗人

贾浅浅族,197911出生当代作家诗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鲁迅文学院32届研班学员,陕西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之女。

1979年11月,贾浅浅出生。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研究生。2018年1月,出版个人自选集《第一百个夜晚》。2019年6月,与崔永元方方合著《我们父亲》。2020年3月,出版诗歌集《椰子里的内陆》。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贾浅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生日期:1979年11月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职业:诗人

作品:《行走的海》《第一百个夜晚》《椰子里的内陆湖》

人物经历

编辑

1979年11月,贾浅浅出生。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2003年8月至2018年7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工作。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

2018年1月,出版个人自选诗集《第一百个夜晚》,该书集结了贾浅浅多年来创作的优秀诗歌中的130余篇; 9月,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并担任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19年6月,与崔永元、方方等合著《我们的父亲》,以感动温暖的笔触,唤起人们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8月,出版诗集《行走的海》,共分五辑,以痛感的文字触摸或揭示生存状态。

2020年3月,出版诗歌集《椰子里的内陆湖》,该诗集潜在永恒主题,包括了历史迁、自然的蝶变、人世的沧桑等。

202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公示2022年拟发展会员名单,贾浅浅出现在名单当中。

贾浅浅

个人生活

编辑

贾浅浅父亲贾平凹贾浅浅父亲贾平凹

贾浅浅的父亲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2017年父亲节,人民文学出版微信公众账号“当代刊登《贾浅浅:我的父亲贾平凹》一文,文中贾浅浅写,“我从小到大特崇拜我父亲,就是除了不读他的书,不看他写的文章。”“我日后要是有幸出什么研究我父亲的书,大家一定要坚信这是我们俩人共同研究的结晶。”

主要作品

编辑
  • 出版书籍

名称

首版时间

作品类型

出版社

《第一百个夜晚》

2018年

诗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们的父亲》

(与崔永元、方方等合著)

2019年

回忆录

武汉大学出版社

《行走的海》

2019年

诗集

南方出版社

《椰子里的内陆湖》

2020年

诗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题目

刊物

时间

生命的言说与意—试贾平凹的书法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014年6月

文学视域下贾平凹绘画艺术研究

文艺争鸣

2014年7月

男权秩序中挣扎女性类型

小说评论

2010年11月

审美泛化与文学真实观的转变

小说评论

2014年5月

历史与文学的双重变奏—贾平凹《古炉》的叙事策略

《文艺争鸣》

2017年7月

诗人与时代

《文艺争鸣》

2018年12月

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文艺争鸣》

2018年2月

  • 发表课题

贾平凹书画与文学艺术精神关联性研究(2015.1—2016.12) 纵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厅局级 1/5 1万元 结题

获奖记录

编辑
文学类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结果
2017-12 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 诗歌奖 获奖

人物评价

编辑

正面评价

相比被抨击的“屎尿诗”,贾浅浅不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田野》里时空交错的巧思,有动静结合的妙语,是精致的田园小品,也是模糊的儿时记忆。《风吹过时间的河流》亦有时空概念转换,仿佛看到作者怅然若失,想抓住记忆的尾巴,却只能触摸到一片虚无的无奈。(《北京商报》评)

贾浅浅所描述的,是很多诗人都无法规避的惶惑与困境,她是一个富有充沛情感、敏锐艺术想象力,以及拥有娴熟文字表达能力写作,即便天然源如此丰富,她一开始面对诗歌写作,也是充满了“踯躅不前”的艰难,激情燃烧,灵思迭涌,她却没有即刻产生相应的信心,去应对井喷一般的创作。不过审慎与自省,是写作者坚实的手杖,能让人脚步走得更远,去往更辽阔的地方。过这一混沌阶段的贾浅浅,达到了新的境界,正如同她所说,终于能感知诗歌成为了“内在时间的祭品”。(川观新闻评)

贾浅浅的诗人身份是“业余耕作”,她广为人知的主业是文学系的教授,对于教书育人,她有非同一般的敏锐视角,总是从旁人难以想象之地,去拓展生活中随处可得的诗意。(《四川日报》评)

贾浅浅是一个拥有诗秘密的诗人。大凡伟大的诗人,都以秘密为使命,而非纪实现象。现象世界眼睛和感官去表达,而未知世界必须用心灵。(《中华读书报》评)

对贾浅浅的批判和羞辱,其实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魔法”。它似乎并没有歪曲任何东西,也未提供虚假的论据,却真真切切地诓骗了大众,污名化了正常水平的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彭敏评)

浅浅的语和句子——那是好的,我怀疑,很多时候,浅浅的诗是被某个句子所引发、所带动,或者说,有了那样一个句子,她不得不写那样一首诗,或者说,仅仅因为一朵花开一声鸣,她就拥有或失去了江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泽评)

一个“天然”的诗人,必定是不受拘束,自由游弋于诗歌国度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贾浅浅是一个“心中藏有一匹野”的女诗人,在诗集《椰子里的内陆湖》中,也多次遇到她“摘‘马’入诗”的境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杜阳林评)

孔子曾将人分为“生而知之者”和“学而知之者”,约翰·斯图尔特·尔进而将诗人分为“天成的”诗人和“炼就的”诗人。贾浅浅可能就属于“生而知之者”,注定是“天成的”诗人,甫一出道,就像一只轻盈的百灵,用婉转嘹亮的歌声恣情肆意地吟诵着对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情怀。(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辉评)

贾浅浅既是贾平凹女儿,又是文学师,写作中有一部分遵循了自己阅读经验,职业特征和家学底子,但她诗作中闪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原创性,是在中国诗歌史上独一份的与众不同。(诗人欧阳江河评)

负面评价

贾浅浅的诗歌基本上是对生活用文字直接的一种捕捉再现,偏口语化。诗歌是极为强调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它能够把想象力、洞察力、表现力等这些因素强力的扭结在一起,可以创造一种特别美妙的语言的现象,但在贾浅浅的诗歌中基本看不到这一点。(诗人、文学评论家秦晓宇评)

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爆,背后是各路文学名家和诗人积极为贾浅浅的诗歌撰写评论,溜须拍马。(《文学自由谈》评)

如果说是贾浅浅选择了诗歌,不如说贾浅浅没有选择,因为纵观当代文学,可能没有任何一种体裁如诗歌这般恣意没有边界,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容器中,她得以轻松释放,虽然它们既不美丽也不典。(《中国新闻周刊》评)

用“废诗”来比喻贾浅浅的诗作,终究还是客气了——那些充满不可描述词语的作品,不是“废”,而是“坏”。当此之时,真正应该对这些作品进行综合评估的,不是各路文学评论家,而是扫打非部。文学的表述方式有无数种,“涉黄”无疑是最恶劣的那一种。(《河南日报》评)

一位女诗人的几首作品因嵌入不少“尸字头”汉字描摹“黄白之物”,招致批评。批评意见可能未窥全豹,争议之诗或为游戏之作。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还是要遵循的——图自赏,创新可以大胆尝试;为流觞,诗文不能有伤大雅。(新华社评)

人物争议

编辑

事情起因

2021年1月28日,文学艺术界刊物《文学自由谈》微信公众账号发布该刊物2021年第1期文章《唐小林: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引起舆论热议。文章写道,“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爆红,背后是各路文学名家和诗人积极为贾浅浅的诗歌撰写评论,溜须拍马。”前述文章列举了贾浅浅各项诗歌比赛的获奖经历和诗歌作品,批评贾浅浅诗歌是“回车键分行写作”、“肮脏恶心的垃圾文字”。

《文学自由谈》文章称,“这种‘浅浅体’诗歌,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有无数看不见的手在翻云覆、兴风作浪。”文章还列举了贾浅浅的诗歌《朗朗》:“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文学自由谈》文章称,“这种肮脏恶心的垃圾文字,这与诗歌怎么能够捆绑在一起,更无法想象,那些出版商们为何要如获至宝、争先恐后地包装出版。”

争议作品

《我的娘》

中午下班回家/阿姨说你娃厉害得很/我问咋了/她说:上午带他们出去玩/一个将尿/尿到人家办公室门口/我喊了声“我的娘嗯”/另一个见状/也跟着把尿尿到了办公室门口/一边尿还一边说/你的两个娘都尿了

《朗朗》

“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作协风波

2022年8月17日,中国作家协会公示2022年拟发展会员名单,贾浅浅出现在名单当中 ;8月23日下午,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会员工作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包括贾浅浅在内的944名拟发展会员,均是按照程序进行评审上报。对于网友质疑的问题,将会记录核实 ;9月2日,中国作协研究决定不将贾浅浅列入2022年新会员名单

作品辟谣

2022年9月4日晚,贾浅浅独家授权顶端新闻发布辟谣:“《雪天》《真香啊》《黄瓜,不仅仅是吃的》这三首诗歌,不是我本人所写,和我毫无关系。”

网络谣传的所谓的贾浅浅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