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 编辑

战国时代著名辞赋家

(公元前298—公元前222年),楚国诗人,宋国公族后裔,生于楚国,曾事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战国著名家,宋玉与唐勒,景差齐名,传世作品有《九辩。所谓“下里巴人、“阳白雪”、“曲和寡”便说的是他,这些典故皆他而来。始皇帝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宋玉

字:子渊

号:鹿溪子

所处时代:战国时代

出生地:楚国

生日期:约公元前298年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222年

主要作品:九辩

主要成就:著名辞赋

人物生平

编辑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字子渊,宋国公族后裔 ,楚国文人,崇尚庄。

宋玉宋玉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关于宋玉师承,普遍认为他师承屈原。但也有学者认为王逸晚于屈原200年后才说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没有依据的,是其把“祖(承袭、效法)屈原”理解为“师从屈原”了。最早据《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 5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李白曾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明代归有著作《诸子汇函》称宋玉,字子渊,号鹿溪子。

宋玉宋玉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崪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依草,实为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为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于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

墓冢藏地

编辑

据史料载,全国有宋玉墓五处。湖北宜城有宋玉故宅、宋玉冢。湖南常德临澧宋玉城遗址旁看花山傍有宋玉墓。据考证,可信度较高为鄢郢(今宜城)之宋玉墓,清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墓碑,碑文有“阳春白雪千人废,暮朝云万古疑”等句。今祥还有“阳春白雪”巨碑和嘉靖皇帝之父兴献王亲制的“阳春台赋”汉白玉石巨碑。

纪念诗词

编辑

后世赞诗

(1)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2)宋玉(李商隐)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

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

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花。

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3)高花(商隐)

花将人共,篱外露繁枝。

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窥。

(4)南乡子(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记当年翠黛颦。尽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5)赠邻女(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