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野人 编辑

神农架一带的野人

神农架野人,据说是生活于神农架一带的野人,古有原野人一首,从解放前就不停有执著探险家在一直考察,找到的也就是一些所谓脚印、痕迹。但也没有足够服的证据证明神农架野人的存在。

学者认为: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许多人以为只要有一公一母就能保证传宗接代,而实际上一个动物物种是不可能只靠一对雌雄,或几头甚至几十头而繁衍下去的。小群体另一个难以避免的危险是近亲繁殖。近亲繁殖生下的后代,身体状况、生存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长期如此必然导致遗传品质的下降,遗传多样性的消失,从而走向整个群体的灭绝。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个体。但是一个地方如果真存在数百个“野人”,就不会那么难以发现。不管是群居还是独居,猿类的活动范围都很大,更容易暴露行踪。

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认为,“野人是远古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之间缺失的一环”这一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还没有证据足以支持野人存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神农架野人

外文名:theWildManofShennongjia

地址:湖北西部边陲

面积:3253km²

人口数量:8万人

性质:科学界未承认存在证据

神农架

编辑

地理位置

丁飞报送村里的毛发丁飞报送村里的毛发

自然保护区科研所副所长杨开华介绍,他已经把毛发和照片寄给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他们做DNA检测,一旦检测出结果就会公布。对记者提出的是否借野人炒作当地旅游的问题,当地一名官员示:我们尊重客观事实。

居民捡到神秘毛发

79日,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接到当地盘水村村委会报告,称有本村居民进山采药,意外捡到一团杂乱、怪异的毛发,随即派人了解情况。杨开华长期同动物打交,他对样本采用火烧等方式进行了简单鉴别,确认是动物毛发,但认为基本可以排除是神农架已知动物毛发的可能性。

发现毛发的居民叫丁飞,家住神农架盘水村。该毛发与丁飞所熟知的动物毛发有明显不同:发团呈卷曲状,分为黑、白及浅棕等多个色别;毛发粗细有差异,但整体明显粗于一般毛发,尤其是人发;很多毛发有明显的毛根和毛梢。

7月11日上午,调查人员来到丁飞拾获毛发的现场,在约2平方范围的落叶、藤条等上又陆续寻获总共20余根零星毛发,并在一旁的落叶上看到一处长约30厘米的踩踏痕迹。

访谈记录

神秘毛发可排除来自当地已知动物

记者上午采访了神农架林区政府新闻办主任罗永斌,他也和当地专家一起勘探了发现可疑毛发的现场,他表示可以排除这是神农架已知动物毛发的可能性。

《法制晚报》记者(以下简称“FW”):发现可疑毛发地点的生态环境是什么状态?

罗永斌(以下简称“罗”):发现的地方位于神农架燕天娅一带,植被繁多,物种也比较丰富。那里大树曾经挺多的,但砍了不少,目前有部分村民居住。当地的居民以采药为生,时常有人发现野人毛发,不过有真有假。

FW:这些毛发会不会是当地野生动物的毛发或者曾被判断的黑龙须菌这样的野生植物?

罗:肯定可以排除这是神农架地区动物毛发的可能性,也不可能是黑龙须菌等类似植物,它像线一样,颜色有白、黑、棕,比一般的头发粗很多。跟我们去的专家也没法判断到底是什么东西。

FW:这有没有可能是当地的一种炒作?因为之前就有可疑毛发被证实是黑龙须菌的事件。

罗:绝对不可能,这些毛发我一眼就看出来不是野生植物,也不太可能是动物的,包括发现的脚印呈T字形,比一般人脚大,看着就肯定不是一般生物。

来也总有人说神农架炒作,但我尊重客观事实,相信眼前看到的,很多事情公布了真相自然会让大家相信,这不是炒作。

FW:以前神农架地区是否出现过类似的事件?

罗:自从1993年第一次有人目睹野人之后就有人发现这些东西,我在2003年的时候在燕天娅的下坡就看到过像野人似的动物背影,身上的毛和这次发现的毛发比较像。但一直没有确定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FW:接下来会怎样处理这些毛发?

罗:我们已经把它送到了科研部去检验,看到底是什么东西。目前真的无法下定,只能判断应该不属于当地可知野生动物。等科研部门检验出来就会公布。

相关链接

捡根植物错当野人毛

11月,神农架山民王本学向神农架林区自然保护区报告说,他3天前上山采药,发现一处低矮灌木丛上有一束“毛发”。

“毛发”为黑色发丝状,轻微卷曲,表面无泽,最长约1.4米。

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杨元研究后证实,这束“毛发”实为珊瑚菌科龙须菌属植物黑龙须菌。

神农架山民采药拾获不明动物毛发 当地无法鉴别

继年底神农架村民捡到"野人毛"被鉴定为罕见菌类后,当地山民最近又有新发现。7月13日,神农架林区自然保护区科研所对一份神农架村民送来鉴定的动物毛发作出“无法确认,建议送检”的结论,此举为这份由当地山民发现的奇异动物毛发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7月9日,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接到当地盘水村村委会的报告,称有该村居民进山采药,意外捡到一团杂乱怪异的毛发。为了解具体情况,神农架林区政府随即派出一个包括当地视台记者在内的调查小组前往该村调查,并由当事人带领前往事发地核实情况。

考察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北站周士带队,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王善才科考领队,省野考研究会副会长、神农架林区人大副主任罗宝生全程参与。来自湖北旅行界、企业界、艺术界、传媒界的共12位有志于神农架野人考察的人士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期间,考察队员实地探访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基地、自然保护区金猴岭原始森林,了解当地高山生态植被状况;到9.3及6.29野人目击事发地了解事件发生经过及环境;走访坪等地的部分神农架野人目击者;深入自然保护区野人多发地域猴子石、反湾梁子一带实地考察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还从神农架当地山民处获取到了新近发现的不明毛发样本。

26日,考察队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举行了“开启神农架野考座谈会”,全体考察队员及神农架保护区保护、科研、旅游部门人士参加了此次座谈。神农架有关方面通报了神农架的历史迁、野人考察情况及最新的重大发现。本次考察科考队长王善才作了历年野考的回顾总结,介绍了湖北野考研究会成立的经过。

对于公众及很多无野派人士所质疑的“前几次野人考察没有成功,今后组织此类活动能否揭密”的问题,王善才认为,野人科考的关键是“方法”。他说,70年代中期的考察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不小,而且多组织部队、人员搜山,80年代的考察也没有足够重视栖息地、洞穴的搜索考察,走了很多曲折线路,所以均无果而终。对于进一步开展野人科学考察,中央及湖北省领导十分重视。获悉湖北组建野人考察研究会的香港考古研究会也积极帮忙在活动资金等方面寻求支持。

可信度不高

编辑

神农架野人又是个“周”?

“身高2米以上、全身红棕毛发、直立行走、抓住人会大不止……”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神农架就一直流传着神秘的“野人”传说,与北美洲的“大脚怪”、中国西藏地区的“雪人”一样,成为世界未解之谜,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探险家和游客深入丛林寻找。

日前,有关神农架野人的新闻又一次成为焦点,“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的负责人王善才表示,他们要向会公开筹集1000万元资金,全球征集人员,一起寻找野人,有80%的把握最终会找到野人,“扬我国威”——

传说中的神农架野人,其实全靠“目击”:

1974年5月,当地人碰到了一个满身白麻色长毛,两脚走路的动物,这家伙伸出两只手走过来要抱他。这被认为是第一次在神农架目击到野人。

1976年5月,神农架5位干部一起目击到了野人,这次趴在他们前面的家伙一身红毛。

2003年,神农架林区宣传部罗永斌声称目击到了野人,后来面对着央视《走近科学》的头,把他6月29日那天的目击描述得绘声绘色,“看到一个人形动物,黑发齐肩,全身灰白,双臂弯曲,1.65米左右。”

此外,还有人声称收集到了野人的毛发、粪便、脚印。

但是,这些野人目击者为什么看到野人的毛一会儿是白色,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儿又是黑色。而且尽管有这么多次的目击,但是关于野人的影像资料却半点都没有呢?

野人是人类进化中的一环?

其实,有关野人是否存在的争议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存在,包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袁振新在内的专家坚持认为野人是存在的,神农架当地政府也对此事很有热情。

而此次出来宣称要组团考察野人的王善才,原来就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此前曾因破译“巴人之谜”而在学术界出名。他曾经呼吁成立“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并最先写出了《野人考察报告》。

按照王善才的一贯观点,在中国长江流域三峡地区,古猿、古人类和巨猿化石不断出土,尤其是湖北巴东、建始一带曾出土过数百颗巨猿牙齿化石,证明那里曾是大型灵长类动物的家园。

王善才认为,野人如果存在,可能是进化过程中不成功的介于人与猿之间的动物,这种动物理论上已经灭绝。但是,如果有一支像大熊猫一样存活,这对认识灵长类动物是怎样走过人和猿分家的过程是很有帮助的,也就证明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种亦猿亦人、非猿非人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而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则认为,“野人是远古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之间缺失的一环”这一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还没有证据足以支持野人存在。

“其实,我国从事野人研究的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古人类学家,他们也没有一篇有关野人研究的科学论文正发表。”吴新智告诉笔者。

吴新智建议,近年DNA检测技术在我国已经被多方采用,媒体屡屡报道用毛发检测DNA破案的成功事例,希望保存有所谓野人毛发的人拿出一些来做DNA检验,以判定它属于何种动物。

“至于我,我是不会在寻找‘野人’存在的证据上花费精力的,因为我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吴新智说。

野人证据有多少可信度?

到底有没有野人存在呢?这场持续40年的争论和谜团一直困扰着公众。但是,笔者了解到,其实这场争论在学术界早在十多年前已经盖棺定论。

1998年12月14日,中国官方首次正式宣布:神农架没有“野人”。1999年1月12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北京召开了有动物、生态、生命、历史、古生物等学科权威人士参加的研讨会,最后的结论亦见诸报端——《专家断言:“神农架不存在‘野人’”》。

但是科学家的结论,官方的表态并没有给“野人”探险降温,民间的神农架野人科考队仍然是红红火火。

此前,被曝光的“神道”一,也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拉重庆的企业赞助,到神农架找野人,最后不了了之。

1999年,胡鸿兴创建了武大学神农架及长江流域生态考察队,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会带20多个不同专业学生到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探险,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南边一直到西边,定点对保护区所有的脊椎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说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一草一木,胡鸿兴都再熟悉不过。

“但是,在十多年的探险过程中,我们探险队从来没有在神农架保护区发现过他们所说的所谓‘野人’的脚印、毛发,更别说是看到过野人踪迹了。”胡鸿兴说。

“那所谓的‘野人’毛发,经切片扫描与有蹄类动物毛发一致,其实是一种当地常见的有蹄动物的毛。而所谓野人脚印其实就是正常人的脚印滑痕,因为对于脚印的选取,科学上要求不能是在有坡度的地面,必须是平坦的地面,而‘野人’脚印都是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取得的,根本就是由于路滑,人走在上面打滑造成的大脚印,被某些人造假成野人脚印。”胡鸿兴说。

胡鸿兴教授还从动物生态学方面证明了野人根本就不存在。“动物生态学告诉我们如何确定一个物种是否存在,物种的存在不是单个存在,而是以种群形式存在,没有种群,物种就是失去了繁衍的能力。”胡鸿兴说。

一个种群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有他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小小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已经没有人迹罕至的地方了,再偏僻、再险峻的地方也有人到达,还没有发现野人,说明野人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胡鸿兴肯定地说。

“旅游牌”与科学素养

那么,在学术上已经被定论不存在的野人,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热衷于寻找呢?

胡鸿兴认为,花一千万元去调查一个学术界已经被认为不存在的物种简直就是一场闹剧。而在这个舞台上不仅活跃着所谓专家、探险人士和不明真相的人,还有一心做旅游梦的当地政府。

笔者发现,有很多以“寻找野人”为名的探险旅游项目。比如8月份某单位组织的一次“神农架野人探踪”活动中,每个报名参加的游客需缴纳2980元的费用

王善才也承认当地政府的确在打“野人”旅游的牌,他们乐于宣传“野人”,乐于看到有人来做这方面的科研。他认为这没什么不好。但是王善才说,当地政府还是更看重旅游宣传,而对学术研究不太愿意提供资金资助。

“还是把‘野人’当成一个永久的谜团吧,这样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神农架旅游。”神农架林区一位工作人员的一席话表达出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还在相信“野人”传说呢?

不久前进行的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27%,这显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与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像“地球围绕太阳转”等浅层次的科学知识问题,中国人答得比较好。但涉及“辐射”、“抗菌素只能杀死病菌”、“大陆板块漂移学说”,“人类起源”以及一些物理基本概念时,比如“电子”和“原子”,近年来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知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

胡鸿兴说,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才能不被“周老虎”、“假野人”所忽悠。

专家质疑

编辑

神农架有“野人”吗

直立行走、身高过2米、手长至膝、脚大、双眼朝前、面似人脸、毛发长色黑红——神农架野人、喜山雪人、非洲的切莫斯特、美洲的“大脚怪”……世界各地的传说中,野人都有着相似的外貌特征。但是,他们真的存在吗?

一年前成立的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目前正在启动一项宏大的计划;从民间募集1000万元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征集考察队员,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重启搁置了十多年的神农架野人科考,“给长久以来的争论一个交代”。

面对这次呼之出的考察活动,记者访问了著名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周教授不仅曾亲赴神农架进行过野人考察,而且对国内多个有野人传闻的地区都进行过实地调查和标本鉴定,还以国际潜动物学会常务理事身份参与过关于美洲大脚怪和帕米尔高原雪人的考察和研究,在野人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声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直率地表达了自己对野人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野人只存在于传说中

神农架存在野人的传说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两百多年前,清代诗人袁枚就曾追跟过这里的野人传闻。他说:“余询之土人,云传闻有之,未有见之。”上世纪70年代,不断有人说在神农架见到了野人,于是有了1977年的那次规模空前的野人科考活动。那次科考由中国科学院组织,汇聚了16个单位的110名科考队员,其中包括武汉军区的56名侦察兵。野外考察历时半年多,行程5000多公里,覆盖区域1500平方公里,在生态、物种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肯定了金丝猴在神农架的存在,并提出了建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建议,但没有找到有关野人存在的直接证据。事情仍如二百年前的袁枚所说:传闻有之,未有见之。

在那次科考活动中,当时正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的周国兴担任穿插队队长和资料组组长。他认为,那次考察事实上已经否定了科学意上“野人”的存在(多数参与考察的科研人员均持这一观点)。对于能够找到的传说打死了野人或吃了野人肉的当事者,都证实打死的“野人”是熊。所谓的野人毛发,经国内外科学检测,证明有的是熊毛,有的是人发,还有的是被人为染成红色的人发。至于野人的睡窝、脚印等,也多是熊的活动痕迹。

周国兴说:“从理论上讲,野人应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停留在某个阶段上的群体,但又不是指那些落后的部族。这个意义上的野人,我认为是不存在的。如今被某些人炒得沸沸扬扬的野人,始终只是一个传说,或是已知动物引起的错觉。”

传说不能代替科学判断

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的一位负责人说:“承认野人存在的人有证据,而不承认的人则无证据。”周国兴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恰恰混淆了传说与科学证据的概念,不懂得什么才是科学证据。直到今天,凡证明野人存在的所谓证据,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经不起检验的故事并不是直接证据。与之相反,那些否认有野人的人都有实物作为证据,如曾经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浙江九龙山野人的手和脚,以及在云南沦源地区被热炒的“狜”(野人)的脚掌和头骨,均已被证明是属于短尾猴的部分躯体。神农架野人的红色毛发,两次送到美国鉴定,都证明是染色的人发。这才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才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直接证据。

虽然传说不能代替科学判断,但野人之谜却是一个有着人文意义的话题。它能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热情,也能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周国兴主给野人之谜一定的存在空间。

研究工作应从基础开始

位于大巴山区的神农架森林茂密,物种丰富,有很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我国已故的古生物学家周明镇曾经说过,只要把神农架的动物搞清楚了,野人问题也就解决了。

周国兴很赞成周明镇教授的这一观点,他说,我们与其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追踪并不存在的野人,不如花些精力去研究那里的动物种群,特别是容易引起野人错觉的特殊物种。比如,当地居民把熊称为人熊、马熊、狗熊,这究竟是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称呼,还是代表不同的物种?又比如,在过去送检的野人毛发中屡屡发现染过色的人发,这究竟是何人所为,又出于什么目的?这些问题都有进一步弄清的必要,如果其中有科学上的造假行为,就应当进行充分的揭露。

周国兴虽然对神农架的野人持否定态度,但却并不赞成坐而论道,一否了之,而主张从基础工作开始,逐步开展对神农架生态和动植物群落的深入研究,并对野人考察的某些遗留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如果有民间人士愿意出钱资助这些工作,其意义远比那种劳而无功的追踪野人要大得多。

科考疑是炒作

编辑

专家批评

古人类专家批评科学考察变成娱乐八卦 认为神农架没有野人

“神农架不存在野人,野人考察就是一种商业炒作,把科学考察变成了娱乐八卦。”在昨天北京市科协举办的科技记者沙龙活动上,我国著名古人类专家、北京自然博物馆原副馆长周国兴研究员对目前斥资千万的“神农架野人科考”提出质疑。据周国兴推测,神农架目前对外声称发现的疑似野人的“毛发”,事实上应该就是“人发”。

野人很可能是棕熊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周国兴对野人的研究已有50多年历史。早在1977年规模空前的神农架野人科考活动中,当时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的周国兴就担任了科学组组长,“有110名科考队员,其中包括56名侦察兵,还有动物园、大学、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参与。”

据周国兴介绍,当时的野外考察历时8个多月,行程5000多公里,覆盖区域1500平方公里,是一次非常严肃的科学考察,可最终也没能找到“野人”活动的证据,只是抓到了9条熊,而这是一种常被人们误当作“野人”的动物。

50多年来,周国兴先后进行过喜马拉雅“雪人”实地科考和云南、新疆、西藏、浙江等地区的野人考察,但最终证实也都只是人们口中的“传说”,从未发现过任何野人存在的科学证据。“一个新疆的朋友曾三次打死‘野人’,但都是‘棕熊’。”

在周国兴现场展示的图片中,除了熊之外,猩猩、猴子之类的灵长类是他提及被人们误认为“野人”最多的一种动物。他介绍说,在神农架当地县志中曾有记载,在当地流传着一种叫“毛人”的野人,据说它会高兴得笑昏过去,待它来就要吃人,嘴唇会上翻。“什么动物会笑,嘴唇会上翻呢?当然只有大猩猩了。”

另外,在各地考察中,周国兴收集了许多野人“骨骼”,有的甚至是从袭击人类的“野人”身上砍下来的,结果经鉴定大多为短尾猴等灵长类动物。

毛发发现染过痕迹

周国兴说,神农架的野人传说由来已久,解放后一直流传着红毛野人的传说。实地考察中,他也发现搜集了许多红色毛发,并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展示。

“这种红发太多了,弯曲的、直的都有,结果很多都发现人为染过的痕迹。”他也曾多次将毛发送往国外进行鉴定,最终结果均为人发,甚至鉴定出过高加索女郎头发的结果。其他一些黑色、棕色的毛发也均为熊、猴子等各种动物所有。

另外,对于所谓“野人”大脚印,周国兴也进行过模拟研究,将熊等大型动物的脚印印在土地上,两个脚印叠加,边沿风化后形成的就是一个超出正常尺寸的大脚印。

在周国兴看来,从科学证据来看,野人可能是人们的一种错觉,或者是人们对传说和远古的一种记忆,甚至成为人们撒谎的一种借口,用来掩盖事实,“把事情都推到了野人身上”。

野人科考纯属炒作

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周国兴认为,神农架并不存在野人,“所谓科考就是一种商业炒作”,“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有一次,并不奇怪”。他指出,声称的考察专家很多都是“冒牌”的,并不是真正搞人类学、进行过基础研究的科学家。

周国兴指出,与其花大量人力、物力去追踪并不存在的野人,不如对当地做些基础的动物研究,特别是容易引起野人错觉的特殊物种。另外,在过去送检的野人毛发中屡屡发现染过色的人发,这究竟是何人所为,又出于什么目的?这些问题都有进一步弄清的必要。

另外,他认为,野人可以作为一种“自然之谜”现象,让大家讨论,而不是科学事实来研究,培养青少年兴趣,加强人们对于生态保护的关注。

野人骗局揭秘

当地政府想打“野人”旅游牌

“他们申请不到科研经费,就只能到社会上找企业赞助。企业赞助是要看到市场效益的,随之而来,有很多以‘寻找野人’为名的探险旅游项目就大范围兴起了。”

■社会公开筹集1000万元,神农架野人科考要重启

“身高2米以上、全身红棕毛发、直立行走,抓住人会大笑不止……”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神农架就一直流传着有关“野人”的神秘传说。和北美洲的“大脚怪”、中国西藏地区的“雪人”一样,神农架野人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探险家和游客深入丛林进行探险。

近日,有关神农架野人的新闻又一次成为焦点,“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善才表示,该研究会要向社会公开筹集1000万元资金,在全球征集人员,一起到神农架林区找出野人,他们有80%的成功把握,最终会找到野人。揭开世界自然之谜,并“扬我国威”。

记者多次拨打王善才的手机,但始终显示该手机已经被限制呼入。而在此之前,王善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时候曾表示,在中国长江流域,三峡地区,古猿、古人类和巨猿化石不断出土,尤其是湖北巴东、建始一带,曾出土过数百颗巨猿牙齿化石,这证明那里曾是大型灵长类动物的家园。此前有关野人的科考活动,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组织的,都有个特点,就是“剿匪”式,漫山遍野搜索,方法不对头。“我记得1977年的那次科考,一位军方领导带队,野车轰隆隆地开到山下,什么动物都吓跑了,哪里找得到?”王善才说。

而这次科考计划,他们将采取蹲点观察为主的方式,找到野人出没较多地区的洞穴,在周围躲起来观察。此外,还可能引入先进科技来帮助科考。比如在山林中安装摄像、窃听装置,捕获野人踪迹。

王善才认为,“野人”可能是进化过程中不成功的介于人与猿之间的动物。如果有一支像大熊猫一样存活,这对认识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过程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证明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种亦猿亦人、非猿非人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有关是否存在野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40年

其实,有关野人是否存在的争议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存在。

1974年5月,神农架地区的村民报告,他碰到了一个满身白麻色长毛,两脚走路的动物。据称,这种动物曾伸出两只手走近村民。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在神农架目击到“野人”。

1976年,神农架林区六名干部职工乘坐吉普车回林区的时候,路遇红毛的直立动物,随后他们向中科院打了报告。

2003年,神农架林区宣传部罗永斌声称目击到了野人,这种人形动物,黑发齐肩,全身灰白,双臂弯曲,身高在1.65米左右。

此外,30多年间,还有人不断对外声称搜集到据说是野人的毛发、粪便、脚印等证据。

但是,从这些野人目击报告中不难看出,所谓野人的外貌并不是确定的。它的毛一会儿是白色,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儿又是褐色。而且尽管有这么多次的目击,却没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究竟什么是野人,野人应该具备哪些生物特征,有哪些生活习惯等等都没有定论,何谈寻找‘野人’呢?”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就对王善才大张旗鼓寻找野人的行为提出异议。“说野人是远古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之间缺失的一环。这一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还没有证据足以支持野人存在。”吴新智告诉《北京科技报》,在我国从事野人研究的,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古人类学家,也没有一篇有关野人研究的科学论文正式发表。

吴新智说,其实一些所谓“野人”的毛发、足迹,甚至脚趾的“证据”事后都被证明是禁不起科学推敲的。

有一次,一位神农架当地的专家带了一个熊掌样的足部标本到北京。这名专家告诉吴新智,这个标本是他在神农架一个卖草药的地摊上找到的。该标本有五个脚趾,没有利爪,皮肤表面的毛很少,颜色发,因此不像是熊掌。而神农架林区,除了熊以外,应该没有其他动物有如此大尺寸的脚掌,于是这名专家猜测,这个标本可能属于“野人”。便花钱向摊主租来,请吴新智鉴定。吴新智带领专家给这件标本拍摄了X光片,与熊骨架进行比对后发现,这个标本其实就是熊掌,摊主只是将利爪拔掉,再加上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熊掌掉毛、变色,才人难以分辨的。

“总之,我还没有见到能证明‘野人’存在并能经受住科学检验的证据。”吴新智说。

王善才提到,神农架多起目击“野人”的报告,曾经引起过中国科学界的高度关注。他在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中提到,从1974年到1981年,中科院就曾先后三次组织专家对神农架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并获取了奇异毛发、脚印、粪便和睡窝等间接材料,但没有找到更有力的直接证据证明“野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