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石 编辑
柔石(1902年9月28日-1931年2月7日),男,本名赵平复,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柔石先生一生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唤醒民众忧国忧民的革命意识,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为奴隶的母亲》,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等。主办《朝花》《语丝》等进步期刊杂志。民国二十年(1931年)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后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被秘密杀害。
柔石(1902年9月28日-1931年2月7日),男,本名赵平复,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1911年,上县城正学小学堂。
1917年夏,毕业于县正学高等小学。秋,柔石考入台州省立第六中学,中途退学,回家自修。1918年夏,柔石考取了官费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0年,柔石与西乡东溪人吴素瑛结婚。
1921年十月,柔石参加了著名新文学作家叶圣陶、朱自清、潘漠华、冯雪峰的“晨光文学社”,开始从事新文学运动。
1923年夏天,柔石从浙一师毕业,应聘到杭州当家庭教师。因与自己“教育救国”的抱负相去甚远,不到半年,他就辞教回乡。
1924年春,他到慈溪县普迪小学任教,教学之余坚持文学创作。
1925年元旦,在宁波自费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疯人》。二月,柔石怀着求知的渴望北上,到北京大学当了一名旁听生。
1926年春,柔石离京南下,为生计奔波于沪、杭之间。
1927年春,到镇海中学任教,不久担任校教务主任。九月,柔石应吴文钦(中学部教务主任)之邀,任国语教师,兼教音乐和小学部英语。在此执教期间,柔石也参加了党领导的一些革命活动。
柔石在浙江一师读书期间,17岁就在父母之命下与大他2岁的女子吴氏结婚,吴虽勤劳朴实,但没有读过书,双方缺乏共同语言。而这时的柔石,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饱领时代的思潮,封建礼教的束缚,无疑使他常常陷入感情的痛苦之中,婚后,他多在外漂泊。
柔石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中,碰到象冯铿这般具有共同向往、热情奔放的女青年,相爱就成自然的事了。冯铿与柔石大约是在1929年10月结伴同游杭州时未公开地同居,其短暂的爱情倍受歌颂,被誉为一对“红色恋人”。
与鲁迅
初识鲁迅
1925年春,柔石在北大当旁听生,选修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有了师生关系,但未会面。1928年6月柔石去上海,知暂住友人居所与鲁迅先生相邻,遂在鲁迅原厦大学生王方仁的引见下拜见了先生。两人聊起了方孝孺,柔石告诉先生自己原名、笔名的由来,并把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送先生审阅。鲁迅得知他们还居无定所时,介绍他们租下景云里23号。这是他们的初次见面。
共创《朝花》
1960年初,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征集文物资料,使故居初步恢复了原貌。鲁迅夫人许广平还为其题写了“柔石故居”的匾额。1962年4月1日正式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年动乱期间,故居曾被迫关闭,文物又蒙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新整理开放。宁海县人民政府并将方祠南通往故居的山路,命名为“柔石路”以资纪念。
1989年12月,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柔石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宁海县人民政府再次对故居进行整修,并批准建立柔石纪念馆。
活动
柔石牺牲后,宁海中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纪念。1957年,把柔石力促建成的教学楼之一命名为“柔石楼”,并筹建柔石纪念室。1962年,成立“柔石文学社”,定期出版期刊《柔石园》。2002年,《柔石园》专门出了柔石百年纪念专辑。2007年,学校隆重举行纪念柔石诞辰105周年暨庆祝柔石文学社成立45周年活动 。
2002年9月28日,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文联、浙江省作协、宁波市文联和宁海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柔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柔石故乡宁海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