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狮奖 编辑
金狮奖(Golden Lion Award)是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创立于1949年,每年颁发一次。金狮奖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金狮奖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
金狮奖(Golden Lion Award)是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金狮奖创立于1949年,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
另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设有终身成就金狮奖等。1932年,第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没有设立专业的评审团,而通过投票评选出观众选择奖;1934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墨索里尼杯、最佳纪录片奖、最佳短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墨索里尼杯,改为国际电影大奖;1949年至1952年,改设圣马可金狮奖、圣马可银狮奖等;1954年,最高奖项正式定名为“金狮奖”。
金狮奖自设立以来,大多数获奖者为欧洲男性导演。历史上共有6位女性导演的作品获奖,分别是德国导演玛格雷特·冯·特洛塔、法国导演阿涅丝·瓦尔达、印度导演米拉·奈尔、美国导演索菲娅·科波拉、中国导演赵婷、法国导演奥德蕾·迪万。
届次 | 年份 | 作品 | 导演 |
---|---|---|---|
第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32年 | 雷内·克莱尔 | |
《战地情天》 | 埃德加·塞尔温 | ||
第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34年 | 《阿兰岛人》 | 罗伯特·弗拉哈迪 |
《泰雷萨旗手》 | Guido Brignone | ||
第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35年 | 《安娜卡列妮娜》 | 克拉伦斯·布朗 |
《幻影》 | Carmine Gallone | ||
第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路易斯·特伦克尔 | ||
《利比亚骑兵》 | 奥古斯托·吉尼那 | ||
第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37年 | 《舞会的名册》 | 朱利恩·杜维威尔 |
《女人与海》 | Carmine Gallone | ||
第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38年 | 《奥林匹亚1:民族的节日》《奥林匹亚2:美的祭典》 | 莱妮·里芬斯塔尔 |
《空军敢死队》 | Goffredo Alessandrini | ||
第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39年 | 《阿布纳·梅西阿斯》 | Goffredo Alessandrini |
第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40年 | 《驿站长》 | 古斯塔夫·乌西基 |
《阿尔卡扎尔之围》 | 奥古斯托·吉尼那 | ||
第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41年 | 《克鲁格总统》 | 汉斯·斯坦因霍夫 |
《钢盔》 | Alessandro Blasetti | ||
第1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42年 | 《伟大的国王》 | 法伊特·哈尔兰 |
《槟加西》 | 奥古斯托·吉尼那 | ||
第1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46年 | 让·雷诺阿 | |
第1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47年 | 《罢工》 | 卡莱尔·斯泰克利 |
第1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48年 | 《哈姆雷特》 | 劳伦斯·奥利弗 |
第1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49年 | 《情妇玛侬》 | 亨利·乔治·克鲁佐 |
第1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刑事法庭》 | 安德烈·卡耶特 | |
第1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51年 | 《罗生门》 | 黑泽明 |
第1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52年 | 《禁忌的游戏》 | 雷内·克莱芒 |
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54年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雷纳托·卡斯特拉尼 |
第2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55年 | 《词语》 |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
第2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57年 | 《大河之歌》 | 萨蒂亚吉特·雷伊 |
第2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58年 | 《无法松的一生》 | 稻垣浩 |
第2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59年 | 《大战争》 | 马里奥·莫尼切利 |
《罗维雷将军》 | 罗伯托·罗西里尼 | ||
第2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60年 | 《通过莱茵河》 | 安德烈·卡耶特 |
第2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61年 |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 阿伦·雷乃 |
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62年 | 《伊万的童年》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瓦莱瑞奥·苏里尼 | |||
第2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63年 | 《城市上空的魔掌》 | 弗朗西斯科·罗西 |
第2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64年 | 《红色沙漠》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第3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65年 | 《北斗七星》 | 卢奇诺·维斯康蒂 |
第3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阿尔及尔之战》 | 吉洛·彭特克沃 | |
第3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67年 | 《白日美人》 | 路易斯·布努埃尔 |
第3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68年 | 《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 | 亚历山大·克鲁格 |
第3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80年 | 《大西洋城》 | 路易·马勒 |
《葛洛丽娅》 | 约翰·卡索维茨 | ||
第3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德国姐妹》 | 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 |
第3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事物的状态》 | 维姆·文德斯 | |
第4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83年 | 让·吕克·戈达尔 | |
第4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84年 | 《寂静太阳年》 |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
第4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85年 | 《天涯沦落女》 | 阿涅斯·瓦尔达 |
第4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86年 | 《绿光》 | 埃里克·侯麦 |
第4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87年 | 《再见,孩子们》 | 路易·马勒 |
第4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88年 | 《圣洁酒徒的传奇》 | 埃曼诺·奥尔米 |
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89年 | 《悲情城市》 | 侯孝贤 |
第4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0年 |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 | 汤姆·斯托帕德 |
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1年 | 《蒙古精神》 |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
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2年 | 《秋菊打官司》 | 张艺谋 |
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3年 |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人生交叉点》 | 罗伯特·奥特曼 | ||
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4年 | 《爱情万岁》 | 蔡明亮 |
《暴雨将至》 | 米尔科·曼彻夫斯基 | ||
第5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5年 | 《三轮车夫》 | 陈英雄 |
第5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6年 | 《傲气盖天》 | 尼尔·乔丹 |
第5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7年 | 《花火》 | 北野武 |
第5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8年 | 吉安尼·阿梅利奥 | |
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99年 | 《一个都不能少》 | 张艺谋 |
第5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0年 | 《生命的圆圈》 | 贾法·帕纳西 |
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1年 | 《季风婚宴》 | 米拉·奈尔 |
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2年 | 《青楼姐妹花》 | 彼得·穆兰 |
第6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3年 | 《回归》 | 安德烈·萨金塞夫 |
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维拉·德雷克》 | ||
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5年 | 《断背山》 | 李安 |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6年 | 《三峡好人》 | 贾樟柯 |
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7年 | 《色·戒》 | 李安 |
第6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8年 | 《摔跤王》 |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
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9年 | 《黎巴嫩》 | 塞缪尔·毛茨 |
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0年 | 《在某处》 | 索菲亚·科波拉 |
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1年 | 《浮士德》 |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
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2年 | 《圣殇》 | 金基德 |
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3年 | 《罗马环城高速》 | 吉安弗兰科·罗西 |
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4年 | 《寒枝雀静》 | 罗伊·安德森 |
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5年 | 《来自远方》 | 洛伦佐·维加斯 |
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6年 | 《离开的女人》 | 拉夫·达兹 |
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7年 | 《水形物语》 | 吉尔莫·德尔·托罗 |
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8年 | 《罗马》 | 阿方索·卡隆 |
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9年 | 《小丑》 | 托德·菲利普斯 |
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20年 | 《无依之地》 | 赵婷 |
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21年 | 《正发生》 | 奥德蕾·迪万 |
注:1949年起为名称标准、官方承认、严格规范的金狮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