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应县 编辑
宝应县,江苏省财政直管县,隶属江苏省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缘,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宝应县下辖14个镇。2021年,宝应县户籍人口85.90万人。政府驻安宜镇宝应大道88号。
秦,置东阳县。1960年,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宝应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宝应县地区生产总值84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3.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7.54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10.7:48.0:41.3。
中文名:宝应县
外文名:BaoyingCounty
别名:东阳、安宜、白田
行政区划代码:321023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江苏省扬州市
地理位置:江苏省中部、扬州市北缘
面积:1467km²
下辖地区:14个镇
政府驻地:安宜镇宝应大道88号
电话区号:0514
邮政编码:225800
人口数量:85.90万(2021)
著名景点: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纵棹园、荷园
火车站:宝应站
车牌代码:苏K
地区生产总值:841.41亿元(2021年)
西汉,东阳先后隶属东阳郡、临淮郡。高祖六年(前201年),东阳县以东地方设射阳侯国。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侯国除,改为射阳县。后于东阳县、射阳县之间设平安县,王莽新朝(9一23年),改射阳县为监淮亭,改平安县为杜乡县,东阳县如故。东汉初期,恢复射阳县、平安县原名。东阳县、射阳县、平安县均属广陵郡。东汉后期,因兵爽及自然灾害,东阳县、射阳县、平安县俱废。
三国,宝应地域先属魏,后属吴。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东阳县、射阳县。东阳县隶属临淮郡,射阳县隶属广陵郡。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原东阳县、射阳县境地划入山阳县,隶属山阳郡。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原东阳县、射阳县之地设太清县、永阳县、安宜县、丰国县,隶属阳平郡。安宜县因县治临安宜溪而得县名。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析安宜县西北境置石鳖县。安宜县、石鳖县分别隶属东莞郡、阳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石鳖县,并入安宜县。先后隶属吴州、江都郡。
唐上元三年(762年),境内获八宝上献朝廷,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宝应县。
唐、五代十国、北宋,隶属楚州。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宝应县为宝应州,领宝应县、盐城县、山阳县、淮阴县。宋末,升宝应州为宝应军。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宝应军为安宜府,宝应县隶安宜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安宜府,改隶高邮府。
明朝,隶高邮州。
民国期间,先后属江苏省淮扬道、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于宝应湖西、临(泽)北地区、运河以东设宝应县民主政府,先后隶属苏中第一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
1949年,仍设宝应县,隶属苏北扬州行政区
1950年,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扬州地区)。
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
1983年,扬州市和扬州地区合并,改隶扬州市。
区划沿革
1958年4月,高邮县闵塔区5个乡划归宝应县。宝应县汜水区胜利乡以及夏集区夏集、友映、蒋庄、营北、赵雍(除黄妙农业社)5个乡和苏雅乡的8个农业社划归高邮县。12月,夏集、王营公社复由高邮县划归宝应县。
2017年,黄塍镇与江苏省宝应经济开发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安宜镇七里村、金湾村为村和社区合一单位,由江苏省宝应经济开发区代管。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宝应县下辖14个镇:安宜镇、氾水镇、夏集镇、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小官庄镇、望直港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另有1个开发区管委会。 共283个村居(委)会,包括:44个居委会,222个村委会,17个村(居)委员会, 宝应县政府驻安宜镇宝应大道88号。位置境域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缘,介于北纬33°02′46″~33°24′55″,东经119°07′43″~119°42′51″之间。东与建湖县、兴化市、盐城市盐都区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区相连;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县城略呈梨形,射阳湖、广洋湖环其东,宝应湖、白马湖绕其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最北缘自西安丰镇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镇三洋河村,直线距离47.4千米,东端自广洋湖镇团头荡至西界山阳镇顺河村西白马湖中,直线距离约55.7千米。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979平方千米,占66.7%,水域面积488平方千米,占33.3%。
宝应县
地形地貌
宝应县属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古地貌原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时,洼地经由江、河、海合力堆积,经历海湾一泻湖二湖沼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多湖荡沼泽的地貌特征。地势低平受地质构造运动和黄泛影响,地形呈西高东低。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运西、运东两部分,地面高程分别为4.8~8.8米和0.5~5.6米。
气候
宝应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中沛。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东南到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水文
宝应县地处苏中、苏北之间,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境内以里运河(京杭大运河淮安至江都段)为界,分为运东、运西两部分,运东属里下河腹部地区射阳湖水系,运西属高宝湖区水系,里运河、新潼河为主要过境河流。
宝应县面积较大的湖荡有7个:白马湖、宝应湖、氾光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绿草荡;主要河流16条,分别是里运河宝应段、新潼河、大溪河、宝射河、宝应大河、朱马河、芦汇河、老潼河、宝曹河、涧沟河、大官河、芦东河、营沙河、大三王河、山阳东西大沟、必西中心排河等,另外有主要支排河27条,河渠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8.6公顷。
土壤
宝应县土壤肥沃,以水稻土、沼泽土和潮土为主。农田植被占总面积的53%,林木覆盖率20.8%。
水资源
宝应县年均水资源总量4.71亿立方米,河道、湖泊水容总量1.5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量9.54亿立方米。运东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1650立方米,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870立方米。运西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6300立方米,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720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宝应县共有土地总面积14.62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7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6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686公顷。
生物资源
宝应县共有野生藻类植物74(属)种、维管植物256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形)浮游桡足类和枝角类动物35种、底栖无脊椎动物28种、鱼类42种、鸟类70余种,境内栖息野生动物以野鸭、野鸡、大雁为多。截至2018年,宝应县野生药用植物305种,总蕴量3560吨。
宝应县水域面积4.88万公顷,滩地面积1.76万公顷。水产养殖面积常年保持3万公顷以上,年水产品总量15万吨,除养殖常规鱼种外,龟、鳖、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80%,产量6万吨以上。
矿产资源
地下矿产资源主要有泥炭、黏土、铁锰结核、石油和天然气,境域大部分地区钻孔内部钻遇比较完整的第三系地层,是富含油气的远景层位。
温泉资源丰富,水温高、水质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为硅酸医疗热矿水,对皮肤、关节、心血管等疾病有医疗保健作用,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2021年,宝应县户籍人口85.90万人,比上年下降1.29%。按性别分,男性43.52万人、女性42.38万人。户籍出生人口3462人,出生率4.03‰;户籍死亡人口8440人,死亡率9.83‰,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5.80‰。常住人口68.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62%。
截至2019年,宝应县共有少数民族33个,比2018年增加1个。 其中,汉族人口数量87.75万人,占人口总数99.76%;少数民族32个,人口数量2139人,比上年增加24人,占人口总数0.24%。少数民族人口中,以回族、苗族、壮族、土家族、彝族等5个少数民族为主,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68.5%。
综述
2021年,宝应县地区生产总值84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9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03.91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47.54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10.7:48.0:4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32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12965元。
2021年,宝应县新登记市场主体812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含分支机构)3610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502户。实有市场主体68457户,增长5.2%。其中:各类企业20107户,增长12.1%;个体工商户47946户,增长3.2%。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宝应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6%。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1%。新增列统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49个。维之恩精密轴承、虹途电子等11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锡洲电磁线、国人5G射频滤波器等15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宝胜系统集成、鼎钰玻璃等14个重大项目实现达产。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个、新竣工24个。
2021年,宝应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7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20326元,增长1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98元,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866元,增长1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8元,增长1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20元,增长21.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5平方米。
财政
2021年,宝应县财政总收入81.33亿元,增长2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4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19.48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7.5%;非税收入5.65亿元。财政支出137.67亿元,增长14.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29亿元,增长1.4%。。
第一产业
2021年,宝应县粮食播种面积169.46万亩,增长0.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1.38万亩,增长0.1%;秋粮播种面积88.08万亩,增长0.3%。全年粮食亩产515公斤,下降0.2%,其中夏粮亩产405公斤,下降0.5%;秋粮亩产616公斤,增长0.2%。粮食总产87.18万吨。其中:夏粮总产32.96万吨,下降0.5%;秋粮总产54.22万吨,增长0.4%。生猪存栏22.6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84万头。生猪出栏37.64万头。水产养殖面积36.90万亩,下降5.5%。水产品产量14.91万吨,增长0.1%。
2021年,宝应县新建高标准农田2.9万亩。新增有机农业面积5722亩、绿色有机农产品13个。生态化改造池塘1.5万亩。实施农业规模项目20个。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宝应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国家级认定。
2021年,宝应县有效灌溉面积108.4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01.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74.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9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宝应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总数500家。主营业务收入696.57亿元,利润总额24.68亿元,利税总额39.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工业开票销售968.87亿元,增长18.4%。工业用电量16.32亿千瓦时,增长10.7%。2021年,宝应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30.81亿元,增长19.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265.01亿元,增长11.8%;金属制品业产值71.36亿元,下降14.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3.56亿元,增长30.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42.23亿元,增长180.3%;汽车制造业产值34.45亿元,增长27.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34.33亿元,增长11.3%。
建筑业
2021年,宝应县建筑业总产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7.2%。房屋施工面积7302.59万平方米,增长13.0%。其中:新开工面积3172.30万平方米,下降13.2%。竣工产值556.18亿元,增长14.2%。竣工面积2610.09万平方米,增长7.6%。
截至2021年,宝应县共有各级各类资质建筑业企业236家,其中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7家、二级总承包资质企业96家。
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
2021年,宝应县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47个,完成投资40.23亿元,比上年下降30.0%。从投资工程用途来看,住宅投资29.65亿元,下降38.0%;非住宅投资10.57亿元,增长10.1%。商品房竣工面积46.61万平方米,增长21.8%。
旅游业
2021年,宝应县共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2A级旅游景区4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7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三星级旅行社4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省研学旅行基地1家,省工业旅游示范区2个。旅游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接待国内外入住游客51万人次,增长4.5%。
国内贸易
2021年,宝应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46亿元,增长6.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153.41亿元,增长6.4%;农村17.05亿元,增长11.7%。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156.82亿元,增长8.2%;住宿和餐饮业13.64亿元,下降5.1%。
2021年,宝应县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1次。引导外资进入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新落户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开展小型务实招商活动36场、“云签约”活动12场,新签约重大项目27个、亿元项目52个。
对外贸易
2021年,宝应县对外投资总额3666万美元,下降17.9%。实际到账外资15043万美元,增长49.3%。进出口总额95964万美元,增长29.8%。其中:出口总额77624万美元。
邮政业
2021年,宝应县邮政业务收入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8.4%。
电信业
2021年,宝应县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公司电信业务收入5.75亿元,增长5.8%。移动电话用户68.65万户,增长4.3%。固定电话用户8.7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79万户,增长16.0%。
金融业
2021年,宝应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99.3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459.07亿元,增长11.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550.95亿元,增长9.3%。
2021年,宝应县保险分支机构18家,实现保费收入16.12亿元,增长9.5%。
S331省道 、S350省道、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宝应段)、盐蚌高速公路穿过宝应境内。
2021年,宝应县公路客运量312万人、旅客周转量2.31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7.1%、增长4.5%。公路货运量67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2.25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2.4%、0.1%;水路货运量719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31.61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1%、9.6%。
公路
公路里程
截至2019年,宝应县公路总里程1935.48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131.9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长度40.3千米,为京沪高速公路宝应段;一级公路长度60.88千米;二级公路长度351.94千米;三级公路长度58.95千米;四级公路长度1356.41千米,等外公路长度67千米。
公路客运
截至2019年,宝应县营业性公路客运量48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87亿人千米。道路客运经营企业1家,为宝应县汽车运输总公司,有营运客车69辆(不含城市公交、出租车)、客位3017个。开通客运班线50条,
其中省际班线14条、市际班线29条、县际班线1条、县内班线6条,客运班线覆盖全省13个市及全国5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国家一级客运站1座,农村客运站10座,农村候车亭100对。设立城区联网售票点3家,网络购票数33.4万张。
公路货运
截至2019年,宝应县公路货运量624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1.62亿吨千米。共有专业道路货运企业167家、其中道路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企业3家;厢式货车155辆、集装箱货车29辆,总吨位2095.86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52辆,总吨730.57吨。
农村公路
截至2019年,宝应县农村公路总长1661.05千米,其中一级公路9.67千米、二级公路220.93千米、三级公路58.95千米、四级公路1356.41千米、等外公路67千米。
铁路
连镇高速铁路穿过宝应并设宝应站。
航运
航道里程
截至2019年,宝应县航道总长590.34千米。其中,二级航道35.22千米,为京杭大运河宝应段;三级航道4.58千米,为金宝(金湖-宝应)线航道;规划三级航道39.32千米,为盐宝(盐城-宝应)线航道。境内河流六级航道7.58千米、七级航道200.44千米、等外航道303.2千米。
通航船闸
2019年,宝应县共有通航船闸2座,分别是宝应船闸、宝应中港船闸。宝应船闸为四级船闸标准,全年过闸货运船队90支、轮船4619艘,总吨位385万吨,营运收入149.8万元。
宝应中港船闸为五级船闸标准,全年过闸船舶25艘、总吨位1900吨,营运收入2000元。
水路货运
2019年,宝应县水路货物运输量615万吨,货运周转量26.56亿吨千米。共有货运港口码头13个,码头泊位32个,码头总延长2800米,港口货物吞吐量803万吨,比2018年增加20万吨。
县委书记: | 张小辉 |
县长: | 胡晓峰 |
截至2021年 |
教育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宝应县图书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宝应县文化馆。
2021年,宝应县新改建普惠制幼儿园3所、义务段学校2所、高中3所。
截至2021年,宝应县共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23所,在校生82443人。普通中学29所,在校生29957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2809人;初级中学24所,在校生17148人。小学37所,在校学生32651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5168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222人。幼儿园55所,在校生14445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75%,幼儿园毛入园率99.75%。
科学技术
2021年,宝应县获专利授权236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8件。发明专利保有数73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8件;新增注册商标2757件,国际注册商标7件。
2021年,宝应县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入库企业1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3家,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家,获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1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43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523人,培养高技能人才625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博物馆:宝应博物馆。
2021年,宝应县新建文化大舞台13个、数字化影院1个。新建体医融合服务中心、全民健身驿站各1处。组织送文化进乡村128场、进景区188场。市民大学堂开展免费艺术培训2000余人次。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10次。原创淮剧《浪起宝应湖》获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体育事业
2021年,宝应县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宝应籍运动员获3金1银3铜;参加江苏省少儿体适能暨快乐体操锦标赛,获1金1银1铜。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宝应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培训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707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153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68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53人,注册护士1506人。建成PCR实验室5个,单日最大检测能力4.5万管,启动8个标准化发热门诊建设。
社会保障
2021年,宝应县城镇新增就业7472人,举办网络招聘会52场,采集各类岗位17995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400人。举办创业培训班23期,组织创业培训74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619人。扶持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1587人,引领大学生创业431人,带动就业126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2021年,宝应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8.15万人、72.58万人、6.86万人和9.37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2.55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1.71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75元提高到205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京杭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宝应县境内淮扬运河段、刘堡减水闸、古邗沟东道码头等项目被列为世界遗产点。
截至2019年,宝应县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其中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宝应捶藕与“鹅毛雪片”藕粉制作技艺、宝应淮剧、黄塍跑马阵先后申报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应县入选“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4项。
方言
宝应境内方言除方言岛外,都在官话大区、江淮方言区洪巢片范围内。在声韵调系统,现代汉语拼音中有23个声母,宝 应话中包括零声母在内有17个声母,宝应话n、l相混,不起辨义作用,属音位的自由变体,在实际口语中以l为主。
运西地区安宜镇金湖渔业村、氾水镇金宝渔业村等聚居祖籍为苏、鲁交界处微山湖一带渔民后裔3000余人,使用中原官话(蔡鲁片),被称为“侉话”,是宝应县境内的方言岛。
白鹿岛旅游区
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为全县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基地,始建于1976年,2001年6月重建。总占地面积60亩。分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综合服务区四个功能区,一期工程有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华克之纪念馆,烈士墓区,祭扫凭吊广场等。
宁国寺
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原址在县城叶挺路东首,名为宁国教寺,后易名宁国禅寺,迄今1368年。历代僧、官多加修建,大雄宝殿匾额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寺藏明万历铜钟,前后共6处,殿堂楼阁数百间,寺后有千佛楼,主供释迦 ,楼内每根梁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态各异,组成千佛绕毗卢的场面。清道光六年(1826年),大雄宝殿毁于大火,古寺濒临灭迹。1993年3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城隍庙、万寿庵旧址上重建宁国寺。大雄宝殿匾额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宁国寺正在依照规划,通过寺院自筹,信众捐募,逐步实施建设南山门殿、祖堂丈室、钟楼、鼓楼、讲经堂、斋堂、戒坛、佛教文物馆等。兴建宁国塔,规划高度63.7米,取意为宁国寺始建于637年。
宝应荷(莲)藕
宝应县是中国荷藕之乡,地处江苏扬州北部,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宝应成为一个天然的聚宝盘,已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外销的荷藕产业化链条,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种植面积、荷藕产量、荷藕出口量三项中国第一。宝应莲藕产品主要为水煮莲藕、盐渍莲藕、冷冻莲藕、保鲜莲藕等,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少量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地区。
2004年07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宝应荷(莲)藕”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宝应慈姑
宝应慈姑,江苏省宝应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中国栽培的慈姑按照球茎的形态和颜色可分为黄白慈姑和青紫慈姑两种类型。黄白慈姑球茎卵圆形或扁圆球形,皮黄色或黄白色,肉质较松,基本无苦味二耐贮性较差。生长较快,抗逆性较差。青紫慈姑球茎近圆球形,皮青色或青色带紫,肉质较紧密,稍有苦味。耐贮性好。生长速度中等,抗逆性较强。宝应慈姑属青紫慈姑,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宝应慈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宝应核桃乌青菜
宝应核桃乌青菜,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宝应核桃乌青菜又称乌塌菜、黑菜,因颜色深绿近黑色、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其生性活泼,勃发性较好,于秋冬季节种植,口感柔软,清香微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清热利尿,养胃解毒,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
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宝应核桃乌青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钱旭红
钱旭红,1962年2月19生于江苏省宝应县。男,汉族,有机化工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1982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
尹泽勇,1945.02.14生于重庆市,航空发动机专家。原籍江苏省宝应县。中国共产党党员。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专业,现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及国家“两机”重大科技专项发动机工程总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宝应湖”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宝应湖”牌大闸 蟹获“最具影响力品牌金奖”和“最 佳生态奖”。2014年,宝应县获评“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
2015年, 宝应县获得“全省甲鱼生态养殖第一县”称号。水生蔬菜以荷藕、慈姑、水 芹菜为主,宝应县为“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和“中国水鲜美食之乡”。宝应县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 | 全国产粮大县 | 中国荷藕之乡 |
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 第六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
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 第四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 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 全国绿化模范县 |
2006年 、2013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 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 |
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 | 2007年国家园林县城 | 2007年国家卫生县城 |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 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
全国甲鱼生态养殖第一县 | 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 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
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 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 | 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
第二批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 | 江苏省文明城市 | 2020年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 |
第三批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 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 | 2022年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