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 编辑

广东省辖地级市

肇庆,古称端州。广东省辖地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广佛肇经济圈、“广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庆市辖端州区、鼎区、要区3区,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4县,代管四会市。总面积约14897.45平方千祖籍肇庆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2021末肇庆市常住人口412.97万。

肇庆背靠祖国大西南,是东南沿海通往西南各的重要交通枢纽。风秀丽,旅游源丰富。肇庆城区的七星岩,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鼎湖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沿西江、绥江溯江而上,盘龙峡、“天下第一石”、千层峰、广宁竹海大观、燕岩景点次递展开,构成了千里旅游走廊的绚丽画卷。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广府文化的流行地区,广府宜居山水城市。肇庆扼两广之咽喉,有着“岭南来第一州”之誉;历史上曾五次成为岭南或大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111)设置广;隋(589)置端州;宋(1118)设肇庆府;明(1564)至清(1746),肇庆是两广总督府驻地;明清之际,肇庆成为南明永历王朝首都。

2021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649.99亿元,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6.7%。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肇庆

外文名:Siuhing,Zhaoqing

别名:端州

行政区划代码:4412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

地理位置:广东省中西部,珠三角西北部,西江中游

面积:14897.45km²

下辖地区:3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端州区城中路49号

话区号:0758

邮政编码:526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412.97万(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星湖旅游景区、砚洲、六祖寺、宋城墙、阅江楼、龙母祖庙、德庆庙、德庆盘龙峡、高要八卦村

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

火车站:肇庆站、肇庆东站

车牌代码:粤H

地区生产总值:2649.99亿元(2021年)

港口:肇庆港

市委书记爱军

市长:许晓雄

历史沿革

编辑

美丽的肇庆

名称由来

宋元符三年

主要火车站:肇庆站、肇庆东站、肇庆南站、新干线机场站等

水运

2020年,肇庆市有西江、北江、绥江、贺江等主要通航河流,通航里程691千米,其中西江肇庆段225千米达到内河I级(3000吨级)标准,北江正进行III级(1000吨级)航升级。

全市港口企业23个,舶412艘,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24.08亿吨千米。有码头泊位59个,其中3000吨4个、5000吨3个,重点码头有肇庆新港、三榕港、房港、高要港、德庆港、封开华润水泥码头等,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789.1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7.59万标准箱。

历史文化

编辑

西江文化

西江文化是以古苍梧文化为根源,体现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山地文化与水上文化相结合、现代先进文化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文化。西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桂文化的重要内容。

西江地区作为岭南开发自西往东空间推移的第一站,文化发生比许多地区要早,故封开、梧州一带有“初开粤地”之说(转见广东省科学院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主编:《广东山区国土开发与治理》第85页,广东省科技出版,1990年),后来又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中心。

西江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产生于西江流域特定地理环境之内。西江流域在广东境内包括封开、郁南、怀集、广宁、德庆、罗定、云浮、新兴、高要、四会、肇庆等县市(原肇庆地区),分属西江及其支流贺江、新兴江、罗定江、绥江等流经范围。这些河网比较稠密,且多为河流中下游,与北方南下交通线联系非常方便。其北可溯桂(漓江)、贺江通荆楚、中原;南下北部湾出东南亚印度洋沿岸;西联滇黔,与大西南沟通;东可直下番禺。

以广信(封开)为中心的这个水陆交通网络,非常利于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先进文化,融合、吸收为西江文化的构件,故广东秋到战国晚期墓葬发现的青铜器主要分布在西江沿线附近,显示受楚和中原文化影响所致。秦始皇进军岭南,在湘漓二水分水岭间开凿兴安运河(灵渠),首先打通与岭北交通。西汉初南国与巴蜀的枸酱贸易也是假道西江上游河道,东下番禺的。此外,还有“从涨海(南海)出入”的海道,其中最重要一条是经南、北流江,从合浦徐闻港出发的海上交通线,《汉书·地理志》记载颇为详备。这都成为历史早期西江文化发展先于其他地域文化的一个优势所在。

龙母文化

龙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代表,而传说中的龙母则是西江之神。广东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建于秦汉期间,已有一千多年,位于悦城河与西江交汇处。 龙母诞每年的农历五初一至初八,德庆县的悦城龙母祖庙都会有一个被誉为四海朝宗的盛会,那就是悦城龙母诞的祭祀仪式。据《悦城龙母庙志》记载,龙母姓温,生于楚怀王辛未年(公元前290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龙母原是广西滕县人,由于家境贫寒,出生父母将她放在一个大盆里,放在西江上漂流,被德庆程溪一个姓梁的打人拾起收养,龙母长到十几岁的一天,在西江河边拾到一个巨卵回家,孵出了五条小龙,从此她便养了这五龙子,因而人们称她为龙母。 白沙龙母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城西道办事处白沙居委会,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清光绪八年(1882),旨敕封白沙龙母并建广荫牌坊,将庙宇全面修葺。白沙龙母庙历代香火鼎盛,由于年久失修,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毁,2002年至2005年,在原基础上全面修复。

山歌

封开山歌可谓千姿百态。由于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差异,封开山歌产生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歌种。按地域划分,封开的山歌有封川山歌、泗科山歌、罗董山歌、文德山歌等30多种。曲调方面主要有二友调、四平调、木鱼调、吟调、看花调、缸鱼调、花枝调等。按内容划分则主要有出嫁(新娘)歌、新客(新郎)歌、送鸡(满月)歌、鸾凤歌等。

怀集桥头山歌是桥头民歌的一种,当地人也称“南歌”,是桥头镇独有的特色山歌,自明清时期就一直流传在民间,特别是屋村、谭坑村、旧墟村、丰大村、金星村。由于是属于本土特色文化,用方言演唱,所以保持自身独立发展的态势。

广宁山歌,广宁县北市镇客家人居住在山区,日常生活与“山”密切关联,所以唱山歌成了客家人的喜好。特别是客家妇与男子同样担负着各种农活,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男女之间互诉衷肠,唱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包公诞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升任端州知军州事,在其主政端州的三年岁月中,勤政为民、公正廉明,百姓呼之为青天。他去世不久端州即建祠以纪念。据包公文化园馆藏明代碑刻"宋包孝肃公新祠记"所载,因包公有功于民而祀之,古端州有官民春秋两祭包公的规例。农历二月十五在端州举办的"包公诞"也成为传袭千百年的节庆习俗,现已被列为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马巡城舞

五马巡城舞是广东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宋朝末年,《五马巡城舞》就已经在封开县大洲镇的乡间流传。它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1988年曾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1994年参加在肇庆市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2006年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肇庆民间艺术汇演中获金;在省岭南民间艺术展演中获优秀表演奖,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并多次参加市、民间艺术大游行活动和各种大型文化活动的演出。五马巡城舞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跳进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

祭孔大典

德庆孔庙是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孔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重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德庆孔庙庄严肃穆的大成殿,是德庆孔庙内最重要的建筑,是岭南唯一现存的宋元两代木结构古建筑,历经七百多年,大成殿仍巍然矗立。大成殿殿高19.4米,面阔17.36米,进深17.53米,是典型的宋元风格建筑。大成殿因其三个“独创”所闻名:四柱不顶、减柱四根、斗拱出跳长为现存唐宋古建之冠,被当代建筑学家称为“国之瑰宝”。

浴佛节

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鼎湖山庆云寺,其浴佛节定于农历四月八日,和我国汉地佛教浴佛节的时间相同。是日清晨,佛教徒在各殿堂焚香张彩,然后聚集在大雄宝殿内举行诵经法会(又叫灌佛会)。诵经法会开始,先由佛教徒诵经,接着由大师捧出释迦牟的化身--一尊小佛,再由住持按照释迦牟降生时有双龙分别吐温水和凉水为之沐浴的故事,仿龙吐水为小玉佛沐浴,并用预先以各种名香浸得之香水为小玉佛灌顶。礼毕,佛教徒便用剩余的香水浇灌各种花卉。浴佛节前一两日,各地的善男信女便纷纷前来,他们等待着四月这一吉日参谒浴佛,以祈求佛的庇佑和结善果。

广府文化

迎春花市是广府年俗,春节临近,肇庆人素有“行花街”的传统。大人挑对联,买年桔,小朋友寻找美食与玩具,迎春花市承载了满满的年味。

肇庆市粤剧团始建于1960年,历史悠久,成绩斐然。曾获中国戏剧节·中国曹禺戏剧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艺术节等多个国家级及省级奖项。坚持开展送戏下基层、到农村、进校园、开办粤剧培训班等民活动,弘扬、振兴粤剧艺术。

狮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每当新春佳节尤其是元宵节,德庆县城乃至各个镇村,随处都可以看到醒狮队到每家每户拜年贺岁。锣鼓一响,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闻声而动,纷纷出来摸一摸狮子,沾沾狮子的旺气,祈求新的一年阖家幸福、风调顺、五谷丰登。

方言

肇庆市主要流行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广府话(俗称白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广府片,分布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第二部分是罗广片(又称勾漏片),分布四会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和肇庆高新区。全市总人口90%以上使用粤方言,但各地又有地方色彩,在语意、汇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怀集县就有“上坊话”与“下坊话”之分。

客家方言,全市35万多人使用,以四会市最多,有15万多人。

怀集、封开2县部分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壮语及标语。使用壮语的主要居住在怀集县西北部的下帅壮族瑶族乡和中洲镇的部分村庄,有7000多人,属壮语北部方言,因与操粤语汉族同胞交往密切,故又与壮语北部方言有所区别。全市操标语的20万多人,分布在怀集县永固、诗洞、桥头、大岗、梁村等镇和封开县河儿口镇、金装镇、长安镇的一些村寨。

改革开放后,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肇庆语言也发生变化学校普遍使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逐渐成为公务活动的主导用语,辖区百姓可用普通话与非粤方言民众作简单交流。

民俗

肇庆市的风俗源于传统礼法,各地大同小异,形成别具一格的风俗民情。

特色习俗有端州区伍丁宝诞(四月初八),鼎湖区包公诞(二月十四)和鼎湖区苏真人诞(四月二十),四会市贞仙诞(九月初九),高要区果节(正月、二月、八月的初五、初八、初十、十二)、高要春社(二月)、高要区河台镇的开耕节(二月初二),德庆县悦城龙母诞(正诞五月初八,润诞八月十五),怀集县下帅乡牛王诞(四月初八)和桥头镇燕子节(六月初六)等10多种。

民间艺术德庆的德庆学宫祭孔活动、“雄鸡舞”(又称凤鸡舞)“蝴蝶舞”(又称“舞蝴蝶”),封开的“五马巡城”“麒麟白马舞”,怀集的“春牛舞”“壮狮舞”“龙鱼舞”,流传各地的“舞龙”“舞狮”等。

民间戏曲以怀集的“儿戏”最具特色,被列入中国的稀有地方剧种。

传统手工技艺有端砚制作、草席编织、玉石雕刻、花灯扎制、古法造纸等;裹蒸、疍家糕、竹篙粉、大船糕等食品加工技艺远近闻名。

肇庆美丽乡村

文物古迹

全市有文物古迹300多处,其中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0处。鼎湖山庆云寺建于明朝,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

非物质文化

2010年,端砚入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端砚文化(肇庆市)、端州文化(端州区)、“地下森林之都”(四会市)、“广竹文化”(广宁县)、“封开人”与“广信文化”(封开县)、“燕都文化”(怀集县)入选广东省首批“珠江文化星座”。

肇庆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端砚制作技艺和悦城龙母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4个:端州区的端砚制作技艺、肇庆裹蒸制作技艺、疍家糕制作技艺、包公传说,鼎湖区的中秋节(烧番塔),高要区的金渡花席编织技艺、高要春社、加冠命字、端午节(金利龙舟习俗),四会市的四会玉雕、古法造纸、贞仙诞、四会民歌,广宁县的广宁玉雕,德庆县的悦城龙母诞、雄鸡舞、德庆学宫祭孔活动,封开县的五马巡城、麒麟白马舞、封开采茶戏、封开山歌,怀集县的龙鱼舞、贵儿戏、春牛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肇庆市七星岩传说、高要家具制作技艺(大湾木家具传统雕刻技艺)、广宁县“舂白糍”等51个。

风景名胜

编辑

肇庆人文地图肇庆人文地图

肇庆市山峦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星湖旅游景区(含七星岩景区和鼎湖山景区)是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鼎湖山是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我国第一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享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天然大氧吧”“城市森林”等美誉;七星岩宛如北斗七星降落在万顷碧波之上,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

肇庆市旅游资源要素基本可归类于以下7个大类:

一是以鼎湖山、七星岩、大斑石、燕山、燕岩、宝锭山、竹海大观、贞山为代表的山岳与地质景观资源;

二是以星湖、西江、贺江封开段、砚洲岛、古水河、绥江为代表的水体岛屿景观资源;

三是以鼎湖山、黑石顶、大稠顶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生态资源;

四是以端砚、六祖寺、宋城墙、阅江楼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

五是以德庆龙母祖庙、德庆孔庙、梅庵为代表的文化和宗教景观资源;

六是以德庆盘龙峡、猫爪谷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

七是以高要八卦村(黎槎村)、德庆金林水乡(金林村)、封开杨池古村、怀集浪美村、广宁罗锅村、四会邓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资源。

2020年,全市有A级以上景区(点)28个。如,城区有七星岩、包公文化园等;西线有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三元塔、盘龙峡、封开龙山、千层峰、大斑石、广信文化园等;北线有广宁竹海、康帝茶油基地,怀集燕都、华辰玫瑰园等;东线有鼎湖山、新区砚阳湖、四会奇石河瀑布、万兴隆翡翠园、玉器博览城、山湖生态旅游度假景区等,南线有高要恒大世纪梦幻城、猫爪谷、金钟山等。

其中星湖旅游景区为AAAAA级旅游景区,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景区、德庆盘龙峡景区、德庆学宫、封开龙山景区是AAAA级旅游景区。

肇庆名胜风景

地方特产

编辑

端州区有端砚、裹蒸、肇实(芡实)、七星剑花、鸡蛋花、疍家糕;鼎湖区有裹蒸、肇实(芡实)、文㞧、文㞧鲩、紫背天葵;高要区有花席、肉桂、麦溪鲤、麦溪鲩、罗非鱼、罗氏沼虾、活道粉葛、活道米、洋篮、端砚、红木家具;四会市有玉器、柑桔、沙糖桔、茶油鸡、人面子;广宁县有竹子、沙糖桔、广绿玉、竹笋、竹虫、冬菇、清桂茶叶;德庆县有贡柑、柑桔、何首乌、巴戟、佛手、肉桂、鸳鸯桂味荔枝、竹篙粉、大船糕等;封开县有松脂、油栗、杏花鸡、贺江米、、蜂蜜、冬菇、莲都羊、猴头菇、白马茶、麒麟李;怀集县有竹子、茶秆竹、燕窝、六十日黄菜、岗坪切粉。

公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17种:肇庆市的裹蒸、端砚,鼎湖区的文㞧鲤、文㞧鲩,高要区的麦溪鲤、麦溪鲩、活道粉葛、巴戟天,广宁县的广绿玉,封开县的油栗、杏花鸡,怀集县的茶秆竹、汶朗蜜柚、谭脉西瓜、桥头石山羊、新岗红茶、岗坪切粉。

著名人物

编辑

肇庆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 历史上,汉代广信县陈钦、陈元父子被称为“岭海之儒宗”,这是岭南汉族地域文化最早在肇庆地域出现的标志。牟子在广信撰写中国第一篇佛教论文,首先将梵文Buddha译为“佛”。六祖惠能在肇庆地区诞生、活动。中国清官典范包拯在端州清廉公正事迹、传说流传千年。“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在肇庆绘制了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南北朝时期,陈霸先曾驻高要郡八年。宋朝时期,端州曾为宋徽宗赵佶封地,康州曾为南宋高宗赵构封地。明清之际,朱由榔在端州成立南明永历王朝。明清两广总督府驻肇庆共182年,期间明代两广总督设置澳门为中国对外商埠。孙中山为谋划统一中国大业三到肇庆;将在肇庆的李济深粤军第一师作为国民革命的中坚力量。叶挺独立团在肇庆阅江楼成立;该团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

古代有禅宗一代宗师石头和尚希迁,岭南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翰林直学士李积中,兵部尚书李大性,刑部尚书李质,江南提督张国梁,书法家诗人彭泰来,东河总督苏廷魁,陕西巡抚、书画家冯誉骥,翰林院编修吴桂丹。近代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炳辉,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黎仲实,广东四大农运领袖之一周其鉴,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薛六,中共广西特委书记邓拔奇,肇庆第一位留学博士、孔学大师陈焕章,中共粤桂湘边工委副书记钱兴,华侨领袖彭泽民,中国第一个共产国际代表刘泽荣,国民党中央常委梁寒操,篆刻大师吴子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敏求,陆军一级上将余汉谋。现代有开创专业承包经营的先锋陈志雄,南拳王邱建国,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邓兆祥,昆虫学家赵善欢,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名老中医梁剑波等等。

古往今来,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唐代书法家李邕、日本入唐留学僧人荣睿、唐代宰相、诗人李绅,北宋名臣包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利玛窦,革命先行中山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叶挺,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朱德、张闻天、郭沫若叶剑英胡耀邦、习仲勋等,均在肇庆留下足迹。

荣誉称号

编辑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区)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2016年)

中国砚都

中国最美的绿道城市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9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

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