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利文 编辑
巴利语与梵语(Sam!skr!ta)属于同一语系,二者之语汇有五分之二同形;看似差不多,但确实一些不同之处。首先是流通地点不一样,巴利文的话是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主要是信奉上座部佛教的社群;而梵语则是流行于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大众部佛教社群。其次使用率和语言功能不一样,已经没有以巴利文为母语的人了,主要流通功能是用于经书的诵读,抄写和注释。而梵语的话,仍然有逾10万以上的流利程度的使用者。梵语的现代版,也就是印地语也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普通民众的母语和主要官方语言。
语法方面,巴利语在音韵及文法方面较简略,而且没有表记巴利语的特定文字,系使用各国的文字书写。其字母包括八母音(a,ā,i,ī,u,ū,e,o)、三十二个父音(k , kh , g , gh , ṅ , c , ch , j , jh , ñ , ṭ , ṭh ,ḍ , ḍh ,ṇ , t , th , d , dh , n , p , ph , b , bh , m , h , y , r , ḷ , ḷh , l , s ,v ),以及一空点ṃ 。此等字母较之于梵语,阙梵语字母中的母音ṛ ,ṝ ,ḷ ,ḹ ,ai,au,父音ś ,ṣ ,以及止声ḥ 。
有关巴利语的文法书,有库罗(B.Chough)的《Compendious Pali Grammar》(1824)、穆勒(Mu|ller)的《Beitra|gezur Kentnis der Pa^li-Sprache》(1867~1868)、尼耶那第洛卡(Nyanatiloka)的《Kleine systematische Pali Grammatik》(1911),以及立花俊道的《巴利语文典》(1910)、水野弘元的《巴利语文法》(1955)、长井真琴的《独习巴利语文法》。字典方面,有齐德斯(R. C. Childers)的《Dictio-nary of the Pali Language》(1875)、戴维斯及史帖德(W. Stede)的《Pali-EnglishDictionary》(1921~1924)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