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 编辑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牵头发起高校,中欧商校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会员,大学通识教育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海西医学联盟、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成员。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设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4个校园占地9700多亩,其中马来西亚分校约900亩;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33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两院院士32人;在校学生44000余人,本研比约为1:1。
中文名:厦门大学
外文名:XiamenUniversity
简称:厦大(XMU)
创办时间:1921年4月6日
创办人:陈嘉庚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综合类大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特色:双一流(2017年、2022年)211工程(1997年)985工程(2001年)111计划(2006年)2011计划(2014年)
现任领导:张宗益(校长)
本科专业:103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9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院系设置: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学院等29个学院
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校歌:《厦门大学校歌》
校庆日:4月6日
地址:思明校区: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361005)翔安校区: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南路(361102)漳州校区:福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滨大道300号(363105)马来西亚分校: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43900)
院校代码:10384
主要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十二五)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十二五)201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第五、六、七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4年)
占地面积:9700亩
私立厦门大学
1919年10月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初创时为私立,设有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两部。
1921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陆续增设工学、新闻、法学、医药等科系,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厦门大学
至1930年,扩充为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21个系。
1936年合并为文、理、商3个学院、9个系。学生由开始时的136人发展到300多人。
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 。
1937年7月6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著名机电工程学家、留美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萨本栋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1937年9月4日,由于日军侵犯厦门,学校迁鼓浪屿;11月间,学校定出迁汀计划;12月24日,开始迁移;于1938年1月12日安全抵达。5月间,厦门大学校舍被日寇炸毁。在闽西长汀期间,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1940年和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的学业竞赛中,厦门大学参赛学生连续两届蝉联第一。
厦门大学
1944年5月,萨本栋校长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由理学院院长汪德耀教授任代理校长。 抗日战争胜利时,厦门大学设置文、理工、法、商4个学院,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历史、教育、数理、化学、生物、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航空工程、政治、经济、法律、银行、会计15个系;学生从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
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12月,厦门大学在厦门鼓浪屿先行上课,成为全国最早在收复的沦陷区复课的大学。
1946年6月1日,厦门大学校本部开始迁回厦门,长汀各界在体育场举行欢送大会,赠送大匾额一块,上刻“南方之强”四个大字。复员厦门期间,学校调整院系及学科设置,理工学院分设为理学院、工学院,除1946年7月创办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外 ,还将机电工程学系分为机械、电机两个系;商学院增设国际贸易学系;法律学系增设司法组;学生增至1600多人。
至1948年,厦门大学发展为5个学院、18个系,设有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历史学系、教育学系)、理学院(数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海洋学系)、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航空工程学系)、法学院(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商学院(银行学系、会计学系、国际贸易学系),还设有海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心理实验室等研究所(室)。
1949年1月31日,前校长萨本栋在美国逝世,按其遗嘱将骨灰安葬在厦门大学校内 。
厦门大学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
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校址在福州市),原私立福建学院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大调整。1952年院系调整前,厦门大学拥有文法学院、经济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5个学院、19个系及5个专修科。
厦门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山东大学:1952年,厦大理学院海洋系师生转入山大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
2:中国海洋大学:山大1958年迁往济南时将海洋系留在了青岛,后发展成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3:浙江大学:1952年,厦大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
4:东南大学:1952年,厦大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以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
5:河海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河海大学。
6:南京大学:1952年,厦大俄语专业合并到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的学生也转到该校外文系学习。
7: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1年5月,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北航于1952年成立)。
8:上海财经大学: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厦大商学院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政经济学院。
9:同济大学:1952年,厦大土木建筑几十名师生调入同济大学。
10:内蒙古大学: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厦大,中山五校为主,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包括清华、南开等)共同创建内蒙古大学。
11:华东师范大学:1924年6月,厦大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创办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华东师范大学。
12:华东政法大学:1952年,厦大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13:上海海洋大学:1972年,厦大水产相关系调入原上海水产学院迁建的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恢复上海水产学院和续办厦门水产学院,学院一分为二,后分别发展为上海海洋大学和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14: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更名大连海事大学)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中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即为从厦门大学分出的航务专修科。
15:福州大学:为创立福大,厦大支援物理系数十名教师,化学系2/3,数学系3/4,相当于分出一半理科。
16:集美大学:厦大航海、水产相关系科70年代调入集美航海学校、厦门水产学院即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水产学院。
17: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与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学院。
18:福建师范大学: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
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厦门大学系所设置为:中文系、外文系、历史系、经济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马列主义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华侨函授部、南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化学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 ,成为文理科的综合性大学,并在52年之后陆续又有院系调出。
1958年7月,厦门大学下放归福建省管理。
1963年9月,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厦门大学下放给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大批干部、教师被下放农村,有一部分充任中学教师,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
1966~1970年,厦门大学停止招生5年。
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时有9个系,除保留1966年的8个系外,福建师范学院教育系迁回厦大开办。
1972年,厦门大学水产相关系调入厦门水产学院。
1981年11月2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2年,厦门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经济学院。
1986年9月12日,举办试办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大会。
1995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行列。
1996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 。
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12月,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3年9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同年11月,设立嘉庚学院。
2004年,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
2005年底,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
2006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111计划”)首批立项名单;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10年,学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国家”珠峰计划)。
2012年,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北京签署《重点共建协议》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厦门大学。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7月,入选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10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1月,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签署共建厦门大学医学院协议。2013年9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获中国教育部批准建设,开办本硕博教育,是国家重大境外办学项目建设,分校于2016年投入使用。
2014年,学校牵头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4月6日,学校整合航空系、机电工程系和自动化系等学科组建成立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2017年1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厦门大学位列其中。8月,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正式批复,同意成立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由学会与厦门大学共建。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文公布,依托厦门大学建设国家天元数学东南中心;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于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上揭牌成立。
2019年3月,学校整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人口研究所、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人类学研究所组建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9月,厦门大学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12月,厦门大学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合办的“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
2020年9月20日,加入海西医学联盟 。9月27日,加入健康扶贫联盟 。9月29日,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 10月10日,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1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11月26日,厦门大学召开电影学院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会议,邀请业界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为该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电影学院筹建工作建言献策。
2021年4月,厦门大学四校园(思明本部、翔安校区、漳州校区、马来西亚分校)隆重庆祝了厦门大学100周年校庆。 11月19日,由厦门大学与宁德时代牵头共建的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成立。
2022年8月,厦门大学成为了高校数字化发展与创新联盟会员。 9月,加入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联盟。 9月,厦门大学成为了福建省高校基础医学学科联盟成员。 10月29日,厦门大学“台港澳作家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11月1日消息,近日厦门大学举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揭牌仪式 。11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宣布撤销,将原人文学院下设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哲学系调整为学校直属教学科研单位,在原历史系的基础上成立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12月9日,全国首个中国式现代化法律文化传播学社在厦门大学成立。
硬件设施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占地9700多亩,其中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近2600亩,漳州校区占地2500多亩,翔安校区占地3600多亩,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约9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51万册、电子图书88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26亿元,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拥有10家附属医院。校园高速信息网络是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1月,厦门大学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3个学院(直属系)和16个研究院 。有103个本科专业。
学院 | 系 | 招生大类名称 | 分流专业 | 学制 | 授予学位 |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 | - | 人文科学试验班 | 戏剧影视文学 | 四年 | 艺术学 |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 |||||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系 | 新闻传播学类 | 新闻学 | 四年 | 文学 |
广播电视学 | 四年 | 文学 | |||
广告学系 | 广告学 | 四年 | 文学 | ||
传播学系 | 传播学 | 四年 | 文学 | ||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 日语语言文学系 法语语言文学系 欧洲语言文学系 | 四年 | 文学 | ||
英语语言文学系 日语语言文学系 法语语言文学系 欧洲语言文学系 | 外国语言文学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 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 | 四年 | 文学 |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 | 法学类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 政治学系 | 公共管理类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四年 | 法学 |
公共管理系 | 行政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 社会学系 | 社会学类 | 社会学 | 四年 | 法学 |
社会工作系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法学 | ||
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 人类学 | 四年 | 法学 | ||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国际关系系 | 政治学类 | 国际政治 | 四年 | 法学 |
侨务与外交系 | 外交学 | 四年 | 法学 |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 金融系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四年 | 经济学 |
金融工程 | 四年 | 经济学 | |||
保险学 | 四年 | 经济学 | |||
财政系 | 财政学 | 四年 | 经济学 | ||
税收学 | 四年 | 经济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
国际商务 | 四年 | 管理学 | |||
统计系 | 经济统计学 | 四年 | 经济学 | ||
经济学系 | 经济学 | 四年 | 经济学 | ||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 - | 经济学 | 四年 | 经济学 |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 统计系 | 统计学类 | 统计学 | 四年 | 理学 |
统计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理学 | |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 会计学系 | 会计学(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审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
财务学系 | 财务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企业管理系 | 工商管理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市场学系 | 市场营销 | 四年 | 管理学 | ||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 旅游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酒店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管理科学系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管理科学 | 四年 | 管理学 | |
电子商务 | 四年 | 管理学 | |||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 数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信息与计算数学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
概率与数理统计系 | 统计学 | 四年 | 理学 | ||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系 | 物理学类 | 物理学 | 四年 | 理学 |
天文学系 | 天文学 | 四年 | 理学 |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系 | 化学类 | 化学 | 四年 | 理学 |
能源化学 | 四年 | 理学 | |||
化学测量学与技术 | 四年 | 理学 | |||
化学生物学系 | 化学生物学 | 四年 | 理学 |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 化学工程与工艺(含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 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学系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科学 | 四年 | 理学 |
生物化学系 | 四年 | 理学 | |||
免疫与微生物学系 | - | - | - |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系 | - | - | - | ||
细胞生物学系 | - | - | - | ||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 海洋化学与地球化学系 | 海洋科学类 | 海洋科学 | 四年 | 理学 |
物理海洋学系 | |||||
地质海洋系 | |||||
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 |||||
海洋技术 | 四年 | 理学 | |||
应用海洋物理与工程系 | |||||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 环境科学系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科学 | 四年 | 理学 |
生态学系 | 生态学 | 四年 | 理学 | ||
环境与生态工程系 | 环境生态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 | - | 能源动力类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电子工程系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系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四年 | 工学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电子科学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仪器与电气系 | 工科试验班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四年 | 工学 | ||||
机电工程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
动力工程系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飞行器系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自动化系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 | 人工智能系 | 计算机类 | 人工智能 | 四年 | 工学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 通信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网络空间安全系 | 网络空间安全 | 四年 | 工学 | ||
-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软件工程系 | 软件工程(含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 软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 建筑系 | 建筑类 | ★建筑学 | 五年 | 建筑学 |
城市规划系 | ★城乡规划 | 五年 | 工学 | ||
土木工程系 | 土木类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工学 | |||
厦门大学医学院 | 基础医学系 | 基础医学 | ★基础医学 | 五年 | 医学 |
临床医学系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 五年 | 医学 | |
口腔医学系 | 口腔医学 | ★口腔医学 | 五年 | 医学 | |
中医学系 | 中医学 | ★中医学 | 五年 | 医学 | |
护理学系 | 护理学 | 护理学 | 四年 | 理学 | |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系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预防医学 | 五年 | 医学 |
实验医学系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理学 | ||
厦门大学药学院 | 药学系 | 药学 | 药学 | 四年 | 理学 |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 音乐系 | 音乐学 | 四年 | 艺术学 | |
音乐表演 | 音乐表演 | 四年 | 艺术学 | ||
舞蹈表演 | 舞蹈表演 | 四年 | 艺术学 | ||
美术系 | 艺术教育(美术教育方 向) | 艺术教育(美术教育方向) | 四年 | 艺术学 | |
绘画 | 四年 | 艺术学 | |||
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 | - |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 作办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 学)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 作办学)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
注: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共 28 个学院,103 个专业(四年制 96 个、五年制 7 个,带“★”号标志的专业为五年制);当年新增:审计学、化学测量学与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 4 个专业;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学院)2021年暂未招生。 |
附属医院
截至2022年,共拥有10家附属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直属)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有专任教师28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0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4.1%;拥有博士学历的有2488人,占87.5%。厦门大学共有两院院士32人(含双聘18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特岗学者2人、青年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5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9人、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7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9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院士姓名 | 类别 | 院士姓名 | 类别 | 院士姓名 | 类别 |
田昭武 | 专职 | 唐崇惕 | 专职 | 黄本立 | 专职 |
万惠霖 | 专职 | 赵玉芬 | 专职 | 郑兰荪 | 专职 |
田中群 | 专职 | 焦念志 | 专职 | 韩家淮 | 专职 |
孙世刚 | 专职 | 戴民汉 | 专职 | 林圣彩 | 专职 |
谢素原 | 专职 | 萨支唐 | 外籍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田昭武、田中群、焦念志、吕永龙
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
国家级教学名师:郭祥群、孙世刚、沈明山、张馨、林亚南、陈小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固体物理表面化学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团簇化学、肿瘤生长和抑制相关传导的调控、界面电化学
教育部创新团队: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复杂体系的计算化学、传染病诊断和疫苗研究、海洋环境生理与毒理学研究、碳资源高效利用的催化基础、核受体肿瘤分子靶点与药物开发、杂环化学、谱学分析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2年,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共6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博士后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
社会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教育学、考古学、中国史、海洋科学、生物学、新闻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
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专业博士学位点(2个)
教育、 电子信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9个):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艺术
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8个):智能仪器与装备、能源工程与技术、海洋事务、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知识产权管理、转化医学、台湾研究、航空航天工程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6个)
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9个)
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17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46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学科排名
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厦大有7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它们分别为海洋科学、应用经济学、化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生物学。
截至2019年11月,厦门大学共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与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数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微生物学、药理与毒理学、地学、物理学、经济学与商学,其中化学位列ESI全球前1‰。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4月,厦门大学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4门课程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第六、第七、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
2017年3月,第2届世界芭蕾舞比赛在日本东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124名选手参赛,厦门大学副教授李娜携其学生欧锐代表厦门大学参加该赛事。欧锐凭借原创独舞作品《萌动》获得现代芭蕾舞成年组金奖,李娜获教师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行政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英语、法学、历史学、海洋科学、化学、生物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政策科学、结构化学、国际经济法、审计学、财政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现代生物学实验、海洋浮游生物学实验、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税收、统计学、金融工程、综合化学实验、中国古代史、高等代数、材料化学导论、动物生物学、声学基础
国家级教学团队:海洋科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统计学教学团队、生物学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数学、经济学、历史学
厦门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海洋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景润拔尖班——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萨本栋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鼓浪文兴”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傅衣凌班) |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法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飞行器动力工程、建筑学
国防教育:2019年8月5日,厦门大学《以课程建设为基础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厦门大学积极探索学生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道路》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国际交流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59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2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的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和48个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在对台交流方面,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2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4个博士专业。马来西亚外交部长表示,分校已成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重要典范。
马来西亚总理阿普杜拉·巴达维 、新加坡副总理贾古玛 、韩国前总理李洪九 、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 、英国前副首相彭仕国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总统乔治·理查兹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蒙 、新西兰总理罗伯特·马尔登 、马来西亚上议院议长敦·澳马尔·翁毓麟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 、马耳他总统阿加塔·巴巴拉女士 、泰国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 、玻利维亚副总统兼国会主席路易斯·奥西奥·圣西内斯 等相继参观访问了厦门大学。另外,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马来西亚外交部长希沙慕丁等中马两国政府官员都对厦门大学设立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表示支持及肯定。
社会评价
2020年6月,位列2021QS世界大学排名第432。
建设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2017年,学校科研经费突破14亿元 。
2022年9月,由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格里菲斯大学以及中国厦门大学、江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两国多所科研机构参与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大气压冷等离子体能够抑制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为研发可预防新冠病毒的鼻喷剂等药物打下基础。相关论文近日已发表在澳大利亚《诊断治疗学》期刊上。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 |||||||
序号 | 类别 | 等级 | 项目名称 | 完成单位 | 是否第一单位 | 完成人 | |
1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 | 厦门大学 | 是 | 田中群、任斌、李剑锋、吴德印、刘国坤 | |
2 | 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近海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方法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 | 否 | 俞志明、于志刚、宋秀贤、高亚辉、曹西华、甄毓 | |
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
序号 | 类别 | 等级 | 项目名称 | 完成单位 | 是否第一单位 | 完成人 | |
3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基于动态超分子聚集体的化学传感 | 厦门大学 | 是 | 江云宝、黎朝、王茜 | |
4 | 自然科学奖 | 一等 | 密度泛函理论新进展 | 复旦大学、厦门大学 | 否 | 徐昕、张颖、苏乃强、吴剑鸣、饶立 | |
5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时空精度道路众包测图技术 | 否 | 唐炉亮、朱庆、杨雪、李必军、吴中恒、李渊 |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
序号 | 科研创新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依托学院 |
1 |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化学化工学院 |
2 |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海洋与地球学院 |
3 |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公共卫生学院 |
4 |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化学化工学院 |
5 |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生命科学学院 |
6 | 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省部共建) | 生命科学学院 |
7 | 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省部共建) | 公共卫生学院 |
8 |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 | 化学化工学院 |
9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 | 台湾研究院 |
10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化学化工学院 |
11 | 海洋生物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省部共建) | 海洋与地球学院 |
12 |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发改委(省部共建) | 化学化工学院 |
13 | 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发改委(省部共建) | 信息学院 |
14 |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建 |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
15 | 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科技部 | 海洋与地球学院 环境与生态学院 |
序号 | 科研创新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依托学院 |
1 | 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信息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 |
2 | 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化学化工学院 |
3 | 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4 |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环境与生态学院 |
5 | 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生命科学学院 |
6 | 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材料学院 |
7 | 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
8 |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化学化工学院 |
9 | 医用生物制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省部共建) | 公共卫生学院 |
10 | 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教育部 | 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 |
11 | 传染性疾病检测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 国家药监局 | 公共卫生学院 |
12 | 闽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 文化和旅游部 | 信息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 |
序号 | 科研创新平台名称 | 依托学院 |
1 | 医用生物制品协同创新中心 | 公共卫生学院 |
2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海洋与地球学院 |
3 |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4 | 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其高效转换器件协同创新中心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海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信息学院 |
6 | 水环境健康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环境与生态学院 |
7 | 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 | 经济学院 |
8 | 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 公共事务学院 |
9 | 智能传感与仪器协同创新中心 | 航空航天学院 |
10 | 石化下游原材料与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 材料学院 |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厦门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主要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学科中心馆,福建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此外,与国内外多家大学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和出版物交换关系,是环太平洋研究图书馆联盟(PRRLA)成员馆。教育部在此设有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此设有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厦门大学传习所,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授牌机构。
学术刊物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厦门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版)的数据,2009年该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总被引3122频次,复合影响因子1.692,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第7位。此外,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1-2006年做的统计报告,该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转率,在全国文科学报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转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先后被选为全国各种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种评估系统的来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南京大学)等。在各类期刊评比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举办的四次全国文科学报评优中,都获得最高奖项;近年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 。
文化标志
校训
校徽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校徽
厦门大学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和沿用的,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 。
厦门大学校歌
校歌
歌词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与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与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校庆日
每年4月6日是厦门大学校庆日 。
2021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方之强
陈嘉庚先生在筹办厦门大学之时,于1920年11月发表了“筹办厦门大学演词”,就强调要把厦大办成“南方之强”。但是厦门大学作为“南方之强”被广泛了解,是在抗战时内迁长汀办学时期。1940年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广泛称誉为“南方之强”。然而,“南方之强”也并非仅指厦大的实力。“南方之强”一词出自《中庸》。原文为:“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由此可见,校歌中的南方之强,意指一种“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的精神。意即用宽容大度来教育、对待他人,即使别人蛮横无理也不要报复;平和而不随波逐流,中立而不有所偏倚;国家和平安定时不改变志向,国家黑暗动荡时也能够坚持理想和操守,至死不变。这种“南方之强”也就是厦门大学自建校起就确立的精神,一种独立自由,宽容公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中庸之道 。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张宗益 |
党委常务副书记 | 林东伟 |
党委副书记 | 徐进功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全海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杨斌、邓朝晖、邱伟杰、江云宝 |
副校长 | 周大旺 |
历任领导
姓名 | 任职时间 |
---|---|
邓萃英 | 1920.12 - 1921.05 |
林文庆 | 1921.06 - 1937.07 |
萨本栋 | 1937.07 - 1945.08 |
汪德耀 | 1945.09 - 1949.10 |
王亚南 | 1950.05 - 1969.11 |
曾鸣 | 1978.04 - 1982.02 |
田昭武 | 1982.02 - 1989.09 |
林祖赓 | 1990.07 - 1999.04 |
陈传鸿 | 1999.04 - 2003. 05 |
朱崇实 | 2003.05-2017.07 |
姓名 | 任职时间 |
---|---|
张玉麟 | 1952.07 -1954.12 |
陆维特 | 1955.01 -1969.01 |
于英川 | 1972.07 -1973.01 |
曾鸣 | 1973.02 -1984.08 |
未力工 | 1984.09 -1986.07 |
吴宣恭 | 1986.07 -1989.09 |
王洛林 | 1989.09 -1994.04 |
叶品樵 | 1994.04 -1996.06 |
陈传鸿 | 1996.06 -1999.04 |
王豪杰 | 1999.04 -2006.12 |
朱之文 | 2006.12 -2011.09 |
杨振斌 | 2012.04-2014.11 |
张彦 | 2014.11- |
届数 | 姓名 | 姓名 |
---|---|---|
1921-1930 | 林惠祥 | 伍献文 |
郭大力 | 柯召 | |
1931-1940 | 卢嘉锡 | 曾呈奎 |
黄克立 | 黄望青 | |
许涤新 | 方宗熙 | |
蔡启瑞 | 傅衣凌 | |
1941-1950 | 谢希德 | |
邓从豪 | 曾融生 | |
张存浩 | 林幼堃 | |
庄汉水 | 黄保欣 | |
张克辉 | 田昭武 | |
潘懋元 | 葛家澍 | |
韩国磐 | 王屏山 | |
张启先 | 陈一坚 | |
林甘泉 | 林尚安 | |
1951-1960 | 郑学檬 | 陈景润 |
阙端麟 | 闵桂荣 | |
蔡望怀 | 黄涤岩 | |
张必贻 | 吴宣恭 | |
何少川 | 吴新涛 | |
邓子基 | 林鹏 | |
肖培根 | 苏东水 | |
林群 | ||
1961-1970 | 陈宜瑜 | |
张高丽 | 万惠霖 | |
朱亚衍 | 潘心城 | |
1971-1980 | 李礼辉 | 王宪榕 |
林蕙青 | 陈修茂 | |
陈荣书 | 杜明聪 | |
1981-1990 | 李小加 | 万建华 |
董文标 | 陶以平 | |
王开国 | 黄辉 | |
陈国钢 | 孙亚夫 | |
邱晓华 | 张曙光 | |
朱之文 | 郑兰荪 | |
田中群 | 张曦 | |
陈春声 | 俞可平 | |
许又声 | 洪永淼 | |
谢维和 | 谢毅 | |
徐谦 | 孙勇奎 | |
1991-2000 | 许晓曦 | 许华芳 |
崔维星 | 夏洪波 | |
何立峰 | 叶舒 | |
于伟国 | 王志民 | |
雷春美 | 裴金佳 | |
2001-2010 | 王永利 | 刘赐贵 |
严晓燕 | 樊丽明 | |
龚正 | 施建军 |
厦门大学共有三个国内校区和一个海外分校,厦大国内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厦大海外分校依山临湖,草木繁盛,厦门大学已成为公认的中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思明校区
厦门大学本部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学校占地约2500多亩,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内的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
厦门大学校园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库等景点,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厦门大学的旧建筑多为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清水墙、琉璃顶极富特色,被喻为“穿西装、戴斗笠”(比喻中西建筑风格结合),尤其是建南大礼堂和上弦场相当宏伟。厦门大学克立楼不远处是嘉庚楼群的21层行政大楼,学校始建于1921年,厦门大学将主楼建成21层含有双关意蕴。楼前就是人工造的芙蓉湖,登上21层顶楼可以向四周俯瞰,鼓浪屿、南普陀寺、植物园、大嶝岛、沿海大桥、船型桥、厦门大学职工宿舍区、学生公寓区、博士楼群、教学区楼群等,群贤楼群、建南楼群、化学楼群、艺术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演武田径场、厦门大学水库、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陈嘉庚纪念堂和纪念碑、钟美林广场、图书馆、陈嘉庚与学生雕塑群、鲁迅雕像、鲁迅纪念馆、教师之家、学生公寓区、厦门软件园尽收眼底 。
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
厦门大学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是厦大的标志性建筑。校内楼房的命名也颇有讲究,如凌云、凌峰、映雪、囊萤、群贤、芙蓉等。
大南校门
大南校门毗邻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大学大南片区,1921年建校时的名称。该校门位于大南片区,进校门后的马路为大南路,在大南校门附近还有教工宿舍楼群。因为厦大学子简称大南校门为“南校门”,常让人误以为它朝南,实际上,它和西校门一样,也是朝西的。2001年为迎接80周年校庆而重建。西校门
西校门是厦门大学的主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厦门大学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岩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校门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嘉庚楼群
该楼群以厦门大学的创办人、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它是厦门大学建筑系师生自已设计,由五个相连的楼组成,位于风景秀丽的芙蓉湖畔,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景观。嘉庚楼群的风格是西式的,以对称性突出的颂恩楼巍巍壮观。颂恩楼下有八个如被斜刀削了的竹子形圆柱,上面书写着“自强不息,止於至善”八个大字,这是厦大的“校训” 。群贤群楼群
群贤群楼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该楼群以居中建筑,装饰最考究,面积也最大,作为学校办公楼使用,以群贤为名。东边为集美楼、映雪楼,西边为同安楼、囊萤楼,建于1921-1922年,楼群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囊萤楼、映雪楼很长时间作为学生宿舍,后来调整与同安楼、集美楼一样做教学、科研用房。
该楼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楼梯石板悬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图案式。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1989年后被厦门市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 。
建南楼群
建南楼群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先生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鲁迅纪念馆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在厦门大学集美楼,1926年09月04日至1927年01月16日鲁迅在厦门期间曾寓居于此。1952年在此设立厦门大学鲁迅纪念室。
该馆共有五室,其中四室以六百多件文物和资料、照片分别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在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各历史时期的战斗历程,其中在厦门部分是展出重点 。
食宿条件
厦门大学所有学生公寓楼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倡导学生民主参与、自律管理、自助服务,共同营造文明、整洁、安全、温馨的“学生之家”。学生公寓楼按相关标准建造,实现住宿功能区分,通讯、网络入户,配用组合式家具及智能化用电管理等;宿舍区的洗浴、洗衣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每间学生宿舍都配备免费校园网及宽带网接口 。宿舍内的硬件设施齐全:宿舍按床位分为本科生四人间或六人间、研究生二人间或四人间、博士生一人间或二人间,安装一台独立空调;每人配有一个带密码锁的保险柜;卫生间里都安装着热水器(部分老宿舍楼如芙蓉楼宿舍内并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厕所);防盗门边装着可视门铃 。
厦门大学拥有专门从事餐饮管理服务的厦门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承担着校本部师生的日常用餐服务 。学校食堂免费供应米饭,教学楼和图书馆提供免费纯净水,宿舍园区内提供免费开水,并有洗衣机。学校内只有芙蓉餐厅三楼还有蔡清洁楼接受现金用餐,为游客提供方便 。
翔安校区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南路4221号,是厦门大学的最大校区,环境优美,占地3645亩,与思明校区隔海相望、隧道相连。
厦门大学德旺图书馆坐落于翔安校区主楼群三号楼,正对主校门,居全校区之中央位置,外观宏伟壮丽气势磅礴,充分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精华,既体现了嘉庚建筑风格的气质与内涵,又与思明校区图书馆和漳州校区图书馆遥相呼应,共同构成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完整体系。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佘明培游泳馆位于校区的北部,南面是教学区,东、西面为学生宿舍区,可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是校区重要的体育设施。
马来西亚分校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由厦大全资设立,是厦大的海外直属分校,坐落于马来西亚,校园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为47万平方米,厦门大学时任校长张荣表示,这是马来西亚最美丽的校园,也是马来西亚建设标准最高的校园,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海外分校相当于思明本部的三分之一大,建筑沿用嘉庚建筑风格,与厦门大学在中国的三个校区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是个迷你版的厦大思明校区本部校区。海外分校建有与本部同样的陈嘉庚铜像、厦大校歌石,也拥有与本部同名的芙蓉湖、芙蓉桥等景,校舍一样以群贤、芙蓉、博学、凌云命名,嘉庚建筑风格的图书馆等。校园包括百姓大楼等五栋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音乐厅及水上音乐广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