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应松 编辑
陈应松,江西余干人,1956年生于湖北公安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全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小说选刊》小说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华文成就奖(加拿大)、2019中国好书奖首届十月生态文学奖、2015年获省政府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中篇小说曾7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作品被译为英、法、俄、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199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小说作品有多部翻译成英、俄、法、西班牙、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到国外。是新世纪底层文学代表作家,新世纪生态文学代表作家。曾任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出版有长篇小说《天露湾》《森林沉默》《还魂记》《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太平狗》《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母亲》《白狐》《巨兽》《神农架往事》,《陈应松文集》40卷本、10卷本、8卷本、6卷本,《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3卷本等共140余部。
陈应松,曾任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国家一级作家。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天露湾》《森林沉默》《还魂记》《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中篇小说《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太平狗》《母亲》《豹子最后的舞蹈》《白狐》《八里荒轶事》《巨兽》《独摇草》《滚钩》《夜深沉》《无鼠之家》《一个人的遭遇》,长篇非虚构《山水云南》《飞蝗物语》出版图书:长篇小说《天露湾》《森林沉默》《还魂记》《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独匪》;小说集《陈应松作品精选》《白狐》《八里荒轶事》《神农架往事》《巨兽》《金鸡岩》《独摇草》《滚钩》《夜深沉》《陈应松中篇小说自选集》《无鼠之家》《一个人的遭遇》《陈应松小说》《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母亲》《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等;散文随笔集《神农架野札》《朝向一朵花的盛开》《寻找自己的归途》《春夏的恍惚》《所谓故乡》《灵魂是囚不住的》《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等;诗集《雪,或者春雪》《梦游的歌手》《中国瓷器》《窗口》等;长篇非虚构《山水云南》《飞蝗物语》《走向梦想》;《陈应松文集》40卷本、10卷本、8卷本、6卷本,《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3卷本等共140余部。
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全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梁斌文学奖 、华文成就奖 (加拿大)、2019中国好书奖 首届十月生态文学奖 、2015年获省政府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 ,中篇小说曾7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 作品被译为英、法、俄、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
《天露湾》 | 《森林沉默》 | 《还魂记》 | 《猎人峰》 |
《到天边收割》 | 《魂不守舍》 | 《失语的村庄》 | 《独匪》 |
《陈应松作品精选》 | 《白狐》 | 《八里荒轶事》 | 《神农架往事》 |
《巨兽》 | 《金鸡岩》 | 《独摇草》 | 《滚钩》 |
《夜深沉》 | 《陈应松中篇小说自选集》 | 《无鼠之家》 | 《一个人的遭遇》 |
《陈应松小说》 | 《呆头呆脑的春天》 | 《暗杀者的后代》 | 《太平狗》 |
《松鸦为什么鸣叫》 | 《狂犬事件》 | 《马嘶岭血案》 | 《豹子最后的舞蹈》 |
《母亲》 | 《大街上的水手》 | 《星空下的火车》等 |
《神农架野札》 | 《朝向一朵花的盛开》 | 《寻找自己的归途》 | 《春夏的恍惚》 |
《所谓故乡》 | 《灵魂是囚不住的》 | 《世纪末偷想》 | 《在拇指上耕田》 |
《小镇逝水录》等 |
《雪,或者春雪》 | 《梦游的歌手》 | 《中国瓷器》 | 《窗口》等 |
长篇非虚构《山水云南》《飞蝗物语》《走向梦想》;
《陈应松文集》40卷本、10卷本、8卷本、6卷本,《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3卷本等共140余部。
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全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十月文学奖 、人民文学奖、梁斌文学奖 、华文成就奖 (加拿大)、2019中国好书奖 首届十月生态文学奖 、2015年获省政府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 ,中篇小说曾7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
近年来,陈应松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惊和喜悦。我是看了陈应松的《松鸦为什么鸣叫》之后,再看他的其他作品的。《松鸦为什么鸣叫》……我读这一故事时,先是被它厚重的生活积累和情感深度所震慑,我感到了生活的磨难与生命的坚毅,感到了人民的素朴与人情的变化,也感到了奇崛的意境、惨烈而雄浑的语言的冲击力。正是这奇崛的意境和惨烈的语言,使我的感受完成了由形而下向形而上的升华,看到了这部作品超迈于时间和空间之上的魅力。随后我读了作家的其他作品,更看出了作家无法遏止的才华和潜质。
陈应松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创作和探索、他的思考与实践,对促进和推动整个文学界的思考,有着足够的力度。……陈应松认为与其相信那些“主义”,不如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他的“神农架系列”,就是凭借对文学理解的定力,借助生活所赐予的情感财富,做出的令人信服的回答。这回答直指当下文学界的孱弱、苍白、自恋和封闭,也直指我们的浮躁、惶恐,直指我们远离生活,蹉跎岁月,使文学人生“安乐死”的严峻。他的实践和思考,不仅足以使我们感到震撼,而且足以使更多的同行深思。
陈应松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瑰丽多姿、充满了梦魇和幻觉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建立在神农架上但又超越了神农架,这是属于他的王国,也是中国文学版图上的一个亮点。
——著名作家 莫 言
陈应松在这里,记述了人类和自然界最后相处的日子,所有的生灵都是平等地为生存争斗,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互怀着敬意,分享这个世界,谁都有权力,在激烈的场面之后,是生命的宏伟背景。陈应松在纸上筑造起一个空间,存放下这个坚韧的天地——神农架。
陈应松写神农架的小说,是我所看到的当代最有魅力的文字之一。“某年某月,神农架一年轻姑娘徒手打死一只豹子,成为全国闻名的打豹英雄。当人们肢解这头豹子时,发现皮枯毛落,胃囊内无丁点食物。从此,豹子在神农架销声匿迹了。”当我读到这一段话时,心中泛起一股怎么都无法遏制的感动。他的诗意和悲悯其实是充盈在所有的文字中的,不过它们在这些写神农架的作品中更为浓烈。即便是他的随笔,一些很短小的思绪之章,也都蓄饱了真情。应松笔下的故事和人物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那些似曾相识的套路和面目,而是带着另一种山野气息,一个独特世界的逼真,直扑眼前,让人在战栗中迎接一次次心灵的激荡。最美好和最温惋的,以及粗砺狂野的冲撞,都统一在这些神奇的篇章之中。读他的书是沉醉,是昂奋,也是绵长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