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松林 编辑
霍松林(1921年9月-2017年2月1日),甘肃天水人。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幼承家学,有“神童”之誉。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1951年赴陕执教,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2月1日中午,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在西安辞世,享年97岁。
中文名:霍松林
国籍:中国
出生地:甘肃天水
逝世日期:2017年(丁酉年)2月1日
毕业院校: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
代表作品:《文艺学概论》、《〈西厢记〉述评》、《李白诗歌鉴赏》等
职务: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
学历:本科
霍松林数十年如一日,刻苦治学,献身教育,培养后学,勤奋著述,赢得了国家、人民和海内外文化界的赞许。1985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1986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7年应客员教授之聘,赴日本明治大学、信州大学等校讲学,在东京作唐诗研究公开讲演,载誉而归。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被选为世界杰出领先人物。1991年,荣获国家特殊津贴。其治学经历和学术成就,载入国内各种社会科学家传略、文学家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大洋洲及远东地区名人录》、美国国际传记中心《世界杰出领先人物名人录》。现任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名誉主任。兼任青岛大学、西安联合大学教授。其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主席,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编委会顾问,美东诗友会顾问、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美国国际传记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及顾问委员会顾问等等。霍松林年近古稀,依然奋进不已。指导六名博士生撰写论文。他主编的《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中国诗歌理论史》《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辞赋大辞典》《戏曲大辞典》《风俗大辞典》等或即将出版,或接近完成。他主持的《新编全唐五代文》,含校勘、·编年、补遗各项;经普查文献,广搜金石,在请编《全唐文》基础上可补入上万篇文章,全书约四千万字,将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学者的霍松林刚正不阿、勇于独抒己见的学术品格。早在五十年代中后期,霍先生针对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许多有争议问题发表了一批论文,其中的《试论形象思维》是国内探讨形象思维的第一篇长文,一发表即引起强烈反响。1966年初夏,他因这篇文章无端遭受祸害,并株连家眷,下放劳改达10年之久。新时期拨乱反正,霍松林和他关于形象思维的有关论述因毛泽东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公诸报端而得以解放。
不仅如此,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生涯中,霍先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坚持不懈。他的著作《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唐宋诗文鉴赏举隅》《文艺散论》《白居易诗译析》《西厢述评》和他主编的《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等大量唐宋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专著,都被认为是这些领域的“开山之作”。
图书
文艺学概论 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西厢记简说 作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
诗的形象及其他 长江文艺出版社1958年出版。
白居易诗选译 百花文艺出版社1958年第1版。
《瓯北诗话》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2月出版。
《原诗》《诗说晬语》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
文艺散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唐宋诗文鉴赏举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唐音阁吟稿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唐宋名篇品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历代好诗诠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唐音阁诗词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鉴赏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唐音阁随笔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译诗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影记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杂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出版。
《明人小品选》序(《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2年01期)
《文学社会理性研究》序(《人文杂志》1987年05期)
唐代绝句的魅力与全面整理——《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前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漫谈绝句和绝句鉴赏——《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前言(《唐都学刊》1991年04期)
唐人咏陕诗简论——《陕西省志·诗歌志》唐代部分前言(《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唐诗风流佳话》序(《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诗论——《当代少数民族诗人论》序(《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1期)
《世纪颂》序(《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5期)
《邱星作品集》序(《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何金铭《乐在傻等》序(《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三馀诗词选》序(《中华诗词》2006年01期)
《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序(《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论文
从《北征》看“以文为诗”(《人文杂志》1979年01期)
“诗述民志”——孔颍达诗歌理论初探(《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1期)
其事何长其言何简——说杜甫《石壕吏》(《名作欣赏》1981年02期)
说李白送友人入蜀(《名作欣赏》1981年04期)
说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名作欣赏》1981年05期)
含蓄一例——说杜甫《曲江二首》(《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1期)
论白居易的田园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陆诗鉴赏两题(《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苏诗例释(《文史哲》1983年06期)
宋诗鉴赏二题(《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韩偓年谱(与邓小军合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04期、1989年01期)
论宋诗(与邓小军合撰,《文史哲》1989年02期)
意境幽瑟尺幅千里——潘牥《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赏析(《名作欣赏》1991年01期)
司马相如赋的主体特征和模式作用(与尚永亮合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关于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理解——答丘汝腾先生(《运城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杜甫与偃师(《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韩文阐释献疑(《文学遗产》2000年01期)
试论词的创新——关于创作“自由词”的浅见(《中华诗词》2002年01期)
《柳笛集》漫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杜甫卒年新说质疑(《文学遗产》2005年06期)
纪行诸赋的启迪,五言古风的开拓——杜诗杂论之一(《文学遗产》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