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釚 编辑
徐釚(qiú )(1636~1708)清代词人。字电发,号虹亭、鞠庄、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因忤权贵,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南粤,一至中州。游历所至与名流雅士相题咏。康熙皇帝南巡,两次赐御书,诏原官起用,不肯就。卒年七十三。
徐釚(1636-1708)〔清〕字电发,号虹亭、拙存、鞠庄、菊庄,晚号枫江渔父,江苏吴江人。
康熙十八年(1679)试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康熙帝南巡诏以原官起用,不就。山水得力于黄公望、王蒙二家,曾问业于王□。善干笔皴擦,有以淡墨而后施浓墨,亦有以湿笔而后用千皴,用笔熟练。所作山石林木纵横交错莫辨其端倪,常以简笔勾勒略施渲染,加上紧密皴擦为之,笔致风秀,简淡清逸,颇有韵致。画蟹见笔墨,神趣如生。清文学家、藏书家。字电发,号虹亭,别号菊庄、鞠庄、拙存、枫江渔父,江苏吴江松陵镇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于鸿博,授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因不附和权贵,康熙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南粤,一至中州,所至皆求书和作文,与名流雅士相题咏。康熙帝南巡时,两次赐给御书,并诏以原官起用,以婉辞称谢不就。在吴淞之西、澈浦之东,建“南州草堂”有藏书数千卷,并编有《菊庄藏书目录》。抄本有《北狩行录》《窃愤录》等。藏书印有“电发”、“南州草堂”、“徐釚虹亭之印”、“虹亭抄本”、“菊庄徐氏藏书”等。著有《词苑丛谈》12卷、《枫江渔父图咏》1卷、《本事诗》12卷、《菊庄词谱》《菊庄乐府》《南州草堂集》30卷等。
其论词主张溯本清流、守律严韵、诗词同道、风格多变,故其词题材多样,格调横生。因而,其词不仅得到当时文坛名流的高度评价,而且还流传到国外,引起轰动。
作者借助于多种意象的描写,曲折地表达了年华流逝,才学却无人赏识,不为朝廷所用的落寞。
乙巳之秋八月雨,愁霖十日不肯住。天吴驾蜺倾海涛,白日欲匿塞烟雾。六月七月多飓风,巨浸逐浪腾蛟龙。屋庐澒洞场圃汩,鱼虾如土家室空。漫天雨势犹未已,男啼女号饥欲死。眼前饥死那足论,县官租税从何理。 ----《秋雨叹》
诗作反映了穷苦的劳动人们在遭受巨大的自然灾害,生命都受到威胁之时,还要向官府交纳租税的悲惨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同情,同时也把矛头尖锐的对准统治阶级,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搜刮民脂民膏的罪状。
酒阑便忆年时事,彻夜欢娱。锦幕芳褥。销得春风一斛珠。 而今零落谁知道,梦见罗敷。帐冷衾孤,燕子雕梁到也无。 ----《罗敷媚*无题,用香严斋词韵》
作者通过选取往事片断,并与眼前情景相对照,从而烘托出感伤怀旧的心绪,体现了典型的小晏风格。
芳容消瘦柳腰柔。话离忧,卷帘钩。犹记别时,南浦系扁舟。月誓香盟成底事,千种意,与东流。 从今羞整玉搔头。恨悠悠,懒凝眸。非是落花,时节怕登楼。纵扫双眉青似黛,锁不断,许多愁。 ----《江城子*闺怨》
这首词层多转折,姿态百出,有一唱三叹之致,而又本色渐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