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六家 编辑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视为“正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清初六家

朝代:清朝初期

主要人物1:王时敏、王鉴、王翚

主要人物2:王原祁、吴历、恽格

作:《宜山斋图》、《夏山图》

清六家

编辑

王时敏

(1592—1680)

明末清初画家

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局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鉴

(1598—1677)

清代著名画家

清初正统派领袖之一。摹古功力深厚,笔法非凡,擅长山水。

王翚

(1632—1717)

清代著名画家

清初画。“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王原祁

(1642—1715)

清代著名画家

共编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本宝典《佩文斋书画谱》。“娄东派”因他而闻名。

吴历

(1632—1718)

清代著名画家

“气韵沉郁,魄力雄杰。”又因其宗教性和特殊经历而被人关注。

恽格

(1633—1690)

清代著名画家

人称“写生画派”,兼取各家之长,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

清六家简介

编辑

王时敏

王时敏王时敏

(1592~1680)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客、西庐江苏太仓人。

王锡爵孙。出身明代官宦之家,崇桢初曾任太常寺卿,所以也被称为“王常”。寄情文书画,家藏历代法书名画甚多,反复观摩,并曾得到董其昌等人的指点。擅山水,专师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创作方向:山水画 ,有《雅宜山斋图》、《夏山图》、《溪山楼观图》等传世。著《西田集》、《西庐画跋》。

王鉴

(1598~1677)清代著名画家。字玄照,后改字园照,元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苏太仓人。王鉴出生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为“清初六家”之一。

王鉴王鉴

王鉴早年曾经得到过董其昌的亲自传授,他一生的画业就是沿着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发展,继续揣摩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诸多前辈大家的笔意,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又称“王廉州”。王世贞孙。擅长山水,远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黄公望。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信云林山水意极绵密。仿山樵山水,仿赵大年《景》没骨山水、仿洪谷子设色山水,疏密奇正,纯以篆法写轮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图》、《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图》仿范华设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气轻。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独创,并具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和形式主画风。其著述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

王翚

王翚王翚

(1632~1717)清代著名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樵客、乌目山人 、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被称为清初画圣。祖父王载仕、父亲王豢龙均善绘画。

王翚自幼嗜画,继承家学,又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珂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 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因而他所画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灵动。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晚期则倾向苍茫浑厚。章法富于化,水墨与浅绛渲染得法。也有评指出王翚用笔过于圆熟,某些画则显得刻露,墨法少有变化,构图略感壅塞。

王原祁

王原祁王原祁

(1642~1715)清代著名画家。字茂京,号麓台,一号石师道人。康熙年间中进士,曾为宫廷作画并鉴定古画。他是江苏人太仓人,著名画家王时敏的孙子,并与王时敏、王鉴和王翚合称清代早期“四王”。在“四王”中,王原祁年纪最小,但成就。王原祁曾担任户部左侍郎职位,人称王司农。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任书画谱馆总裁,与孙岳颁、宋骏业、王铨等人共同编写大型书画书籍《佩文斋书画谱》100卷,用3年完成。对书画爱好者,提供了珍而全面的料,这本画谱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部宝典。王原祁因为很受康熙皇帝赏识,所以学生很多,逐渐形成一支独立的画派。

在绘画方面他得到祖父和王鉴的传授,喜欢临摹五代至元代时期(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的绘画名作,绘画风格主要受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黄公望影响。在技巧方面,他作画时喜欢用干笔,先用笔,后用墨,由淡向浓反复晕染,由疏向密,反复皴擦,干湿并用,画面显得浑然一体。除了会画画,他还编写画,比较著名的有:《漫笔》和《麓台题画稿》。王原祁还擅长做诗,作品有《罨画楼集》3卷。

因为王原祁是江苏太仓人,太仓也称娄东,所以“娄东画派”因此得名。当时的娄东画派非常出名,几乎可以左右艺术画坛。王原祁作为正统派代表人物,对后来影响极大。

吴历

(1632~1718)本名启历,号渔山,江苏常熟人。一生布衣,青少年时家境没落,以卖画为生,中年时信奉天主教,50岁到澳门,入教修道,51岁成为天主教的司铎,晚年生活清苦,病死上海。吴历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虽然他会地位较低,但却不仰权势、人品、画品都很高,秦祖永评述:“此老高怀绝谷,独来独往,不肯一笔寄人篱下。观其气韵沉郁,魄力雄杰,自足俯视诸家,另树一帜。”

吴历吴历

艺术特色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天春色图轴》作于45岁,是他中年时的代表佳作。平远景色 中,近 、中、远三处柳树渐,吴历还善画竹石,取法吴镇,亦具自己特色。如《竹石图轴》竹枝挺劲,枝叶全用浓墨,不取浓淡相间画法,显得更加雄浑苍劲。

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创新意,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传论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如其自述:“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这些都是迥异“四王”之处的。更加不同于“四王”之处的就是吴氏能画人物,非同凡格。故宫博物院所藏《人物故事图》造型典重,屋宇宏敞,极见功力,为历来画史所未涉及。

作品流传吴历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仅上海博物馆收藏书画就达32幅,含五、六个大幅精品佳作,如《雨歇遥天图》、《葑溪会琴图》、《槐策堂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收藏丰厚,如43岁时作的《松壑鸣琴图轴》取法王蒙,景色郁茂,布局深远,皴法细密,积墨厚重,阴面多用重墨,受部分作“阳面皴”,增强了山石的立体感,反映了画家成熟后的典型风格。75岁作的《黄山晴蔼图卷》,仿王蒙,更具沉郁之气,山石用干笔织墨层层加皴,并用焦墨点擦,阴阳阴晴分明,苍郁滋润。75岁作的《泉声松色图轴》,是仿黄公望,皴法繁密,笔力雄浑。这些仿名家的晚年之笔,均具浑厚凝重之特色。

市场价格吴历中年信奉天主教,50岁去澳门入教修道,致力于宗教活动。故50至70岁这一阶段作品甚少,70岁以后的晚期作品,虽笔墨更趋苍劲凝炼,浑重拙朴,但在当时作品价格不及他中年时期。以至晚年生活清苦。

现今吴历作品流入欧美及港台市场的已不多,价格抬得较高,如1989年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的《古木竹石山水册》(32.5* 22.5公分)就达到35.2万美元的高价。

恽格

(1633~1690)清代著名画家。字寿平,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其父恽日初诗文杰出,为“复社”中人。叔父恽向(道生)为著名山水画家,自创一派。受门第书香熏陶。恽寿平少年历经战乱流离,与父恽日初先留寺为僧,后回故乡隐居不仕,过着终生布衣的生活。

恽寿平恽寿平

恽寿平为“清初六大家”之一。他悲欢离合的少年经历,对其成年后的绘画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性格不像石涛、八大两位朱氏后裔寄画于恨,而是淡泊其志,雅逸其画。艺术上,恽寿平最初从父亲学习诗文,从叔父学画,又在山水画上师王蒙、倪瓒等元四家及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人;花兼学黄筌、徐熙;书法兼褚遂良米芾,融会贯通,自成格数。

恽寿平是清朝初期最享盛名的花鸟画家。其画作多写生,人称“写生正派”;更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所画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明丽简洁,天趣盎然。恽寿平的艺术创作,有自己独创的艺术见解,他在《南田画跋》宣称:“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不知渲染极难”。又说:“宋法刻画而无变化,本由于刻画,妙在相参而无碍,习之者视为岐而二之,此世人迷境……”。这是说宋画工整,元画写意,二者应相参才能入妙。还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造化之理。至静至深……作画尤须入古人法度中,纵横恣肆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也”。

恽寿平不仅画作出众,风格独具,而且兼工诗书,题句清丽流畅,诗格脱俗超逸,为“昆陵六逸”之冠。恽寿平诗词清新、书法俊秀、画笔生动,时称“三绝”,名盛一时。由于恽寿平一洗前习,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因而四海之内争学南园画风、诗意和书艺,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有“常州派”之称。其流传的代表作有《梧轩图》《蓼汀渔藻图》《林居高士图》等,还有《南田诗草》、《欧香馆集》、《南田画真本》、《南田集》著述多种。

恽寿平山水取黄公望笔法,于荒率中见秀润,他32岁所画的《灵岩山图卷》,尖毫勾皴,浓墨点树、高旷清淡,中期山水,浸润宋元诸家,吸取王蒙等人的长处,40岁左右作品最为精彩,例如43岁的《山水花鸟册》,技法灵活多变,此时恽寿平的艺术已日趋成熟,他运笔飘逸潇洒,达到了“维能极似,乃称与花传神”的形神皆备境界,反映出他成熟后的风格的高超技艺,晚年的花卉比较苍劲放逸,但又不失规矩和秀润之美。57岁的《牡丹扇面》为去世前一年所作,笔墨简率苍劲。近似陈淳,具有更多文人画的墨戏意趣。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他同时也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溶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