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江红·浩浩长江 编辑
满江红·浩浩长江
浩浩长江,万里浪,挽澜击楫①②。同坐望,北楼钟鼓③,哪堪别离。踏遍三山程门雪④,勘明四海达摩壁⑤。溯万象,何事主沉浮,观王气⑥。诗句注释
①挽澜:即力挽狂澜,汉语成语,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出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②击楫:即中流击楫。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语出《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③北楼钟鼓:北楼,指南大地标北大楼;钟鼓,指钟声。
④程门雪:即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该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此处是说尊敬师长,克服困难,一心求学。
⑤达摩壁:即达摩面壁的典故,相传达摩在嵩山石洞中面壁九年。此处比喻长期刻苦研习学问,追求真理。
⑥王气:风水学名词,指帝王之气。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此处比喻国家复兴的局面。
⑦六朝金粉:六朝指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吴国,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皆定都于南京,因而南京常被称作“六朝古都”;金粉原指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六朝金粉原意是形容六朝时期国都建康城(今南京)的靡丽繁华景象,后世常称南京为“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此处指南京。
⑧秦淮:即秦淮河,位于南京中心城区,久负盛名。秦淮河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清·余怀《〈板桥杂记〉序》中曾描述:“金陵古称佳丽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此处以秦淮指代南京和南京的风物名胜。
白话译文
那浩浩荡荡的长江,席卷万里的滚滚波浪,像历史的长河,我们青年人要力挽狂澜,中流击楫,振兴国家。在长江边的南大,我们一同坐看北大楼,耳边响起母校的钟声,要毕业了,怎能忍受这别离的滋味。地理系的同学们,多年来,我们曾一起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勘探考察,一起刻苦钻研,虚心求学。我们曾一起研究万事万物的奥秘,追求世间的真理,探索国家兴旺发达的途径。我们曾一起倾听傍晚的朗朗书声,一起迎接初升的朝阳。我们共同珍惜青春好时光,树立不凡的远大志向。感慨那激扬的青春,像流星一样驰骋的笔端,抒写着我们的豪情壮志。过去我们学有所成,在南京这六朝古都留下了自己的灿烂辉煌,将来我们奔赴祖国各地,是否还能博得赏识,建功立业呢?无论如何,我们将魂牵这六朝金粉的南京,梦萦月照秦淮的美景,并永远怀念我们在这古都的青春岁月。
词的第三句,作者又跨越时间与空间,神驰大学四年间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实地考察和刻苦钻研学习的过程,程门立雪与达摩面壁是旧典,但化用灵活,令人耳目一新,如此将知行合一的体验以对仗工整的形式写出,意在言外,蕴涵深厚。
词的第四句、第五句继续追溯大学时光,将作者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们志存高远,追求真理,寻求报国途径,珍惜时间,日夜苦读的学习生活具象化。
词的第六句、第七句继续运用类似蒙太奇手法,由回忆切换到作者的自身经历和感触,“誉满六朝金粉地”、“此去天下”淋漓尽致地再次表现了优秀的青年人壮志踌躇,志在四方的气魄,但以看似忐忑的“谁相知”一问结尾,又不失谦冲。
词的末句,在前一句“六朝金粉地”的意象上进一步延伸,以“明月照秦淮”的千古吟咏的经典意象,刹那间让色彩斑斓的画面转为清明静美,这就让此前随作者一同大开大合、波澜起伏地指点江山的读者,此刻又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母校南大的无限怀念,和他对古都金陵的脉脉相思。这样收束,如一曲终了,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整阙词大气洒脱又不失细腻工整,意象超然,用典巧妙,铺排抑扬有致,情感收放自如,兼顾对仗、音韵、节奏,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充满艺术美感,堪称不可多得的长调佳作。特别是词作中处处激扬着风华正茂的书生意气,抒写了大时代里有为青年的爱国热忱和报国理想,更是富有教育意义,非“为赋新词强说愁”之作可比,值得后人品读。
名家点评
“溯万象,何事主沉浮,观王气。听晚唱,迎朝日。惜少壮,博奇志。叹青春豪放,笔端星驰。”被评为“古诗文中的经典励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