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县 编辑

梧州市下辖县

蒙山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大瑶山之东,梧州市西北部,东邻昭平,西连金秀,南毗平南、藤县,北接荔浦,县城蒙山镇距首府南宁460千,距梧州市186千米。总面积1279平方千米。截至2014末,下辖6个镇、3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1日零时,蒙山县常住人口为164420人。

蒙山县四面环山,东西窄,南北长,全境呈长形;地势东北,西南低,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错综复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量充沛,夏长冬短。

2020年,蒙山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同比增长3.5%。

蒙山县是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太平天国曾在该地封王建制。蒙山也是抗法将士苏元一辈革命家陈漫远和新派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故乡。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蒙山县

外文名:Mengshan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

面积:1279km²

下辖地区:6个镇、3个乡

政府驻地:蒙山镇五福路北1号

话区号:0774

邮政编码:5467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西炮台公园、鳌山宝塔

机场:梧州西江机场

火车站:梧州站(普铁)梧州南站(高铁)

车牌代码:桂D

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2020年)

方言:蒙山话、客家话、壮话和瑶话

行政代码:450423

人口:16442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编辑

商周时期(公元前1711~前1098年),蒙山地属百族中西瓯苍梧部族。

湄江湄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387年),蒙山地属桂林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蒙山地属苍梧郡荔浦县。

三国甘露元年(265年),蒙山地属始安郡。

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设金安县、蒙县、常安县,这是蒙山地设县的开始。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废金安、蒙县、常安三县,置隋化县,属扬州始安郡,县治在今县城旧县村。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隋化县为立山县,同年于立山县治(今旧县村)置荔州;武德五年(622年),改荔州为南州,领立山、崇仁、岭政、纯、东区五县。贞观八年(634年),废南恭州改置蒙州,州治在今村镇黄村老;贞观十二年(638年),崇仁县西北部并入荔浦县,东南部归纯义县,岭政县并入立山县。天宝元年(742年),蒙州改为蒙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蒙州,领立山、纯义、东区三县。元和元年(806年),因避宪宗皇帝讳改纯义县为正义县。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正义县为蒙山县;熙宁五年(1072年),废蒙州,以东区、蒙山两县并入立山县隶昭州。

元朝,改立山县为蒙山县,属平乐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蒙山县为立山县。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战乱户损过半,改立山县为立山乡,属荔浦县。不久设古眉巡检司及群峰巡检司,属平乐县。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永安州,属桂林府。弘治三年(1490年)改永安州为永安长官司。弘治五年(1492年)复为永安州,属平乐府。

清朝仍为永安州,属平乐府。

民国元年(1912年),改永安州为永安县。三年(1914年),复称蒙山县,先属桂林,后属平乐区、民团区、平乐行政监督区、平乐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仍为蒙山县,先属平乐专区,1958年平乐专区撤销,蒙山县改属梧州专区(后改称梧州地区)。

1997年4月,蒙山县改属梧州市辖。

蒙山县城 蒙山县城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4年,蒙山县下辖蒙山镇、西河镇、新圩镇、文圩镇、黄村镇、陈塘镇6个镇及汉豪乡、夏宜瑶族乡、长坪瑶族乡3个乡,共计78个行政村、6个区,镇政府驻蒙山镇五福路北1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蒙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大瑶山之东,梧州市西北部,东接昭平县,西连金秀瑶族自治县,南邻平南县、藤县,北与荔浦市相接;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3千米,南北纵距70千米,总面积1279平方千米, 介于东经110°20′-110°44′,北纬23°52′-24°25′之间。

蒙山县

地质构造

蒙山县在地质史上,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一次是早古代末志留纪(距今4.05—5亿年前)的加理东运动,又称广西运动;另一次是在中生早期中三叠世末(距今2.05亿年前)的印支运动。在两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影响下。造成该县境内比较复杂的地质构造,有着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和不同形态的褶皱,也有大小不一、性质不同的断裂,同时还有小型的岩浆岩脉和各种金属矿产。印支运动以后,蒙山县还经历了中生代中、晚期与新生代发生的燕山运动和喜运动。它们使蒙山县地壳上升遭受侵蚀和剥蚀,同时使一些早期形成的断裂再次发生活动。另外,还形成个别的岩浆岩脉。

地形地貌

蒙山县四面环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错综复杂,主要河流湄江纵贯其中。北部的新圩、文圩、蒙山镇及西河均为小盆地,有三千亩连片平原20个。南部的黄村、汉豪、陈塘为河谷地。夏宜、长坪为山谷地带。蒙山盆地及湄江两岸,为侵蚀堆积地形的河床阶地,余为侵蚀构造地形。

蒙山县西连大瑶山。西北部大瑶山山脉东延的鸾山,属萌诸岭山脉,海拔1104米,是全县的最高峰。东北部有鸡冠山,从荔浦县的猪头山起伸延经蒙山至昭平县,全长50多千米,东西宽40千米。蒙山县境的鸡冠山脉部分,北起长坪瑶族乡海拔1065米的三妹岭,南至黄村乡海拔938米的鸡蛋山。鸡冠山中段主蜂,海拔1100米的倮倮顶,为蒙山的第二高峰。西北部蒙山与荔浦两县交界处,有海拔1017米的白面山,由北向南延伸新圩乡内。西南部夏宜乡境有海拔1025米的石崖顶和海拔1005米的大道岭。南部陈塘与藤县交界处有海拔779米的高山顶。整个县境山脉,海拔500至800米盼低山占63%,其余在海拔800米以上。

气候

蒙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长,酷热;冬季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摄氏度。极端最高温38.5摄氏度(1971年7月12日),极端最低温为-4.5摄氏度(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立方厘米,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0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4至6月降雨量800至1000毫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8~50%。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风、暴雨、寒露风,霜冻等。

水文

蒙山县内有大小河流159条,发源于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脉腹地。其中,集雨面积在17.5平方千米的江河有24条,总长576.85千米,除南垌江东流入桂江及夏宜六洛江流入藤县大黎外,其余均以东西两侧呈树状汇入湄江。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产属珠江水系,发源予金秀县良山区,由西北入境,流经新圩、西河、县城、黄村、汉豪、陈塘,下经藤县濛江注入浔江,境内流程为86.86千米,水位最高为112.61米,最低为106.76米,经流量大,水源丰富。除此,县境主要支流还有:忠良、壬山、山、瓦冲、百合、文圩等河流。

土壤

蒙山县出露的地层仅有寒武系和泥盆系以及少许第四系地层,成土母质主要有:岩石风化、冲积、洪积、土母质、紫色岩风化等物质。全县土壤分为水稻土、旱地土、山地土3个土类。水稻土有7个类,18个土属,43个土种,大部分为沙质壤土田。旱地土有4个土类,9个土属,11个土种,该类土绝大部分分布于坡地上,少量分布于村庄前后及河流两岸和河谷地带。山地土有山地红土、山地黄土、山地酸性紫色土3个土属,以山地红土为主。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蒙山县内水资源绝大部分是地水,主要由自然降水补给,地下水极少。县内地表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4.99亿立方米,其中县内产水12.57亿立方米,县外来水2.42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为1032毫米,人均占有水8238立方米。耕地每亩占有水10638立方米。县外来水为:中水年3.1亿立方米,次枯年2.5亿立方米,干枯年1.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蒙山县内发现的矿种主要有:金、银、铜、铅、锌、铁矿、硫铁矿、石英石、石灰石、重晶石、金刚石等。根据1987年底地质勘测资料显示,蒙山县矿产资源有:黄金,总储量200公斤;重晶石矿,8.05万吨;石灰石,7200万吨;石英石,40万吨;黄铁矿,1.2万吨;黄铜矿,1.02万吨。

植物资源

根据2016年10月蒙山县政府官网信息显示,蒙山县境内森林植物有40个科、72个属、80个种,以松、杉为优势树种。果类有沙田柚、、梨、桃、等2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有山楂、金银花、罗汉果、绞股蓝等90多种。

蒙山自然风光 蒙山自然风

动物资源

根据2016年10月蒙山县政府官网信息显示,蒙山县境内重要野生动物有大鲵、穿山甲、白鹇、原鸡、大灵猫、小灵猫、水獭、、毛冠鹿等,均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水产类有鲢、、草鱼等30多种。

人口民族

编辑

2014年末,蒙山县总人口22.1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15‰。民族以汉族为主,其他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侗族回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蒙山县常住人口为164420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4年,蒙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736元。财政收入2.57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6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66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1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7.95亿元。

2020年,蒙山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一产增加值增长5.6%,二产增加值增长2.3%,三产增加值增长3.8%;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5.4%;规上工业总产值下降4.9%,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财政收入4.48亿元,同比下降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3%、8.9%。

第一产业

蒙山汽车站蒙山汽车站

蒙山县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内有国道G321线贯穿,另有道S207线途径。2014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489.36千米,公路密度37.1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二级公路84.81千米,三级公路11.3千米,四级公路381.55千米,等外公路11.7千米。有公路客运站场9个,便民候车亭22座,乡镇渡口8个。有货运车辆657辆,客运车辆141辆,公交车辆8辆,渡口渡8艘。

2020年10月30日,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昭平至蒙山段)建成通车,这标志着蒙山县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地方文化

编辑

方言俚语

蒙山是民族杂居之所,处在壮瑶民族地理分布的边缘,也是汉语的粤方言和西南官话的交接地带。境内语言比较复杂,有壮、瑶、汉三种民族语言,瑶族勉语有勉话(优勉,盘瑶)和标曼话(民瑶)两种土语,汉语分属粤语、客家话和官话三种方言。壮族和瑶族也有单纯使用汉语的。县内壮话属于壮语的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新圩乡。勉话和标曼话都集中在县北的长坪乡,新圩乡有20%,西河、文圩、夏宜及蒙山镇各有少量。两种土语的来历不同,但在分布地域上没有明确的界限。粤语分布遍及全县,南北有些差别,北部粤语以县城蒙山镇为代表点,称为蒙山话。客家话分布在县城四周20多千米范围内的河谷平原,断断续续向西北延伸至新圩乡。客家话内部也小有不同,以官话为家庭用语的人口不多,分布在东北边境的少数村庄和县城的少数家庭。

特色节庆

牛王诞

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牛王诞,纪念牛的祖先和后代替农民辛勤耕地的功劳。牛王诞不准使牛,并采嫩枫木叶捣汁,浸泡糯米,做成黑米饭,备办香烛、香茶、鸡和猪肉到牛栏口供牛王。民间都习惯加菜度节,并嘱咐牧童把耕牛养好,蒙山县内边远农村部分农民仍沿袭这一习俗。

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日称为天贶节。农家俗称“吃新节,谓早熟稻谷、旱地作物的芋头,均可试吃,故称吃新节。解放前,富裕农家如要雇用贫苦人家做夏收夏种临工的,也在此节日叫来吃一餐,落实好。民间都习惯加菜欢度。后民间对天贶节只加点菜而已,无“吃新”的习惯。

鬼节

农历七月十四称鬼节。相传亡人灵魂回家省亲。民间家家户户都杀鸡买肉、买香烛、剪纸衣,供奉祖先,谓之“荐祖”。如新亡父母的出嫁,也得回家来送纸衣,但不住夜。也有的村落群众集伙剪纸衣、扎纸伞、备办香烛、饭菜等,到三叉路口或山坡上搞“施幽”,供奉无家可归的野鬼。

冬至节

冬至节是农事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日。“冬至”这天,民间都习惯杀鸡买肉,大办晚餐欢度节日,有“冬至大过年”之说。

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叫小年夜。县民习惯首先拜灶公,谓“灶公上天”,在灶公神位旁边插上柚子叶,叫“解秽”,祈祷灶公上天廷奏报家人行善,以求降福。小年夜至卅晚这些日子里,男的赶圩办年货,准备过年的吃用物品,同时打扫屋前屋后;女的碾米、打饼粉之类,做好糍粽、饼料的准备,洗衣被、做新衣等等。

生活习惯

居住

解放前,蒙山县内山区群众的住房一般为泥冲墙瓦木结构,盆地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户多为泥砖墙瓦木结构,富户一般为火砖木瓦结构。贫困人家则冲泥墙、盖茅草或杉树皮。一般以1幢3间居多,两廊两幢相连和四角炮楼的结构,屋高一般为9尺至1丈5尺之间,习惯以正中一间为厅屋,两旁为房间或厨房,前面建天井,或另建门楼。一般的农家楼上装谷,猪棚、鸡栖、厕所则另建于正屋的前面或左右,住房分布于山脚坡边或田垌中,或一家,或三五家,或十家乃至几十家,大多依山傍水。

解放以后,蒙山民间住房已逐步由冲墙屋(打垒)为泥砖屋。20世纪80年代后,火砖墙屋逐渐增多。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家,建起红砖墙、钢筋水泥平顶屋。瑶族的住房也逐渐改式样建新房。

饮食

蒙山县境内居民主粮以大米为主,副粮主要有木薯、红薯、米、粟、高梁、小麦、大豆、小豆等。瓜类有:南瓜、冬瓜、七星瓜、黄瓜、苦瓜、丝瓜、牛腿瓜等。豆类有:黄豆、黑豆、花生、赤小豆、黄花豆、云豆、贡豆、豆角等。蔬菜有:芥菜、白菜、萝卜、头菜、蕹菜、芥兰包、包心白、苦马菜、韭菜、葱、蒜之类。肉类有:猪、牛、鱼、鸡、鸭、鹅肉等。油类有:猪油、茶油、花生油、菜油等。饮料有:茶叶、藤茶、原生草药等。酒类有:米酒、木薯酒、高粱酒等。糖类有:黄糖、白糖、蜜糖等。

服饰

解放前,蒙山县瑶族居民都是椎髻跣足的。瑶族妇女的髻则椎在头顶上,再用绣花头巾围在髻外,衣服为自产的棉麻类,自纺自染自织,手工自缝自绣。多少开襟衫,染以青蓝黑褐色。衫、裤、衣带、帽或头巾,均加配红、黄、蓝、白、黑、青、紫等多种色彩的丝条。

解放后,衣着原料逐步由手工织布转向大机织生产,化纤布料大量增加。20世纪八十年代后,青年男女服装款式多样,农村女子着裙逐步增多。瑶族服饰仍保持传统服饰的有:长坪的高岭、六坪、古修;新圩乡的六桂、毛竹坪、白云槽、联山、京寨等。

歌圩

歌圩是蒙山县内瑶族居民传统的文娱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初四“盘王节”日,为夏宜瑶族乡瑶族人民的歌圩。八月十六“修路节”日,为长坪瑶族乡瑶族人民的歌圩。每逢歌圩佳节,瑶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装艳服,赶赴歌圩。主要活动为唱歌、跳舞。唱歌,除唱盘王歌、梁山伯与祝英台外,还有叙事问答和抒情对唱。男女青年利用对歌形式,互相倾吐爱情,问答姓名,唱到情投意合时,互相赠送信物定亲。

城市荣誉

编辑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12月28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八轮自治区文明城市和第二届自治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表彰为“第八轮自治区文明城市”。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2022年6月,蒙山县获“中国西部丝绸织造新城”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蒙山县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

名优特产

编辑

名称

简介

图片

茶油

蒙山各乡镇的山区都种植油茶树。茶油是用茶果提炼而成的食用油,又名茶籽油、山茶油。蒙山所产茶叶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色泽金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

蜂蜜

蒙山各山区乡镇均盛产蜂蜜,尤以黄村镇、夏宜乡为多。蒙山所产蜂蜜的成分,除葡萄糖、果糖外,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

蒙山肉丸

蒙山肉丸为蒙山传统特产名菜,是把新鲜精瘦猪肉放在石板面上用木棰打成肉泥,然后加入适量零粉、蛋清和小苏打、盐、味精、胡椒粉等佐料,捏成的拇指大丸状的肉球。

木瓜丝

木瓜丝是蒙山县新兴的土特产品,制作方法是:先将新鲜木瓜去皮,切成条状,用阳光晒干或烘干水分,再拌入适量辣椒、食盐、三花酒等佐料,置数日便可食用。

新圩柿子

蒙山县新圩镇居民有种植柿子传统,是蒙山县主要柿子产区。新圩柿子个大、色鲜、味甜。

油粘米

蒙山盛产油粘米,主要产于西河、新圩、文圩等乡镇,其光滑油润,曾参加在东南亚举行的万国产品展览会,获得银

参考来源:

旅游景点

编辑

名称

简介

图片

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公园

太平天国遗址公园,又称文化公园,始建于20世纪八十年代。公园内有大量太平天国遗址、文物。公园大门上书有“太平天国开国封王地”九个大字,为新派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所题,吴羊璧书。

长寿桥

长寿桥位于蒙山县城内的湄江上,始建于明代,取名为西关桥,后改为镇龙桥,水毁久废。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知州丁亮工重建,改名兴龙桥,后又被洪水冲毁。嘉庆六年(1801年),知州玉麟将桥址移至城南重建。

西炮台公园

西炮台公园位于蒙山县城西面的团冠岭上。团冠岭曾经是太平天国西王萧朝驻军之地,在这里筑城墙、设大炮,北拒来犯的清军。2001年,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在该地建设成西炮台公园。

韦竹平故居

韦竹平故居位于文圩镇道义村,为民间拳师韦竹平故宅,是蒙山县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民间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分前后两座,每座均为一厅两房,前后座之间有横廊相连,中间是天井,构成一个四合院,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天书峡谷

天书峡谷原名以孟冲、玉梦冲,位于蒙山县城东面约5千米处。峡谷蜿蜒十多千米,最有名的景点是“蟾蜍看天书”。

梁羽生公园

梁羽生公园坐落在蒙山县城区东南角的鳌山上,始建于2005年10月,占地60多亩。园名为武侠小说作家金庸题书,大门两边有邝健行教授撰、马国权先生书写的对联:“举世陈言始著新文开侠统;一园生意争鸣翠羽绕雕梁”。山上原建有一座五层宝塔,蒙山人习惯称作文笔。

茶山

茶山湖位于蒙山县城北面3千米处,湖山坡上有一块耸立的巨石,非常像一位古代的女子。茶山湖还有许多景点,如白马饮泉、石鼓浮星等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