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立人 编辑
本名:孙立人
字:抚民
号:仲能
出生地: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
出生日期:1900年(庚子年)12月8日
逝世日期:1990年(庚午年)11月19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性别:男
荣誉称号: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
最高军衔:陆军二级上将
参加主要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所属政党:中国国民党
早年经历
1924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紧接着就考取公费留学。直入普渡大学三年级加修土木工程学,1925年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在美国桥梁公司任工程师约4个月后,决意改学军事,考入有 “南方西点”之称的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习,从此步入军旅生涯。
1927年,毕业,游历欧洲,参观英、法、德等国军事。
1928年6月,孙立人抵达大连,坐海轮经上海回到家中,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军训队长。
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
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
抗战名将
1932年,“一·二八”抗战的时候税警总团以第88师独立旅的身份参战,战功卓著。此间孙在训练上下了很大功夫,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它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9月税警总团开拔奔赴淞沪会战前线。税警总团驻守蕰藻浜(吴淞江北支流),后因侧翼被优势日军突破,被迫退守苏州河(吴淞江南支流)南岸。成功阻击日军橡皮艇七次渡河。11月3日拂晓,日军大举偷渡苏州河,孙立人部激战8小时将日军赶回,当晚,孙立人带人趁夜色欲破坏浮桥,被日军发觉并遭猛烈炮火袭击,全身被炸伤13处,奄奄一息,昏迷三昼夜。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前夕,宋子文又派其弟弟宋子安护送孙立人去香港,住进跑马地养和医院,请名医李树芬悉心诊护。
1942年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了7千英缅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后复掩护盟军转进,转战经月。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区,抵达印度,军容整肃,锐气不减。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为新1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第2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38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943年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943年12月29日,攻占于邦。占领于邦后,孙立人攻势不减,于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22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孙师113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据日军战史记载:“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军队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1944年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38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22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叩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1944年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38师和新22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1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1军和新6军。孙立人任新1军中将军长,下辖新38师和新30师(后廖耀湘新6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50师编入新1军)。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2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1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1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随后,孙立人指挥新1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戍,3月23占领南图,24日占领西保,27日攻克猛岩,胜利结束第2次缅甸战役。
解放战争
主词条:金门战役
1946年3月,孙立人奉蒋介石之命率新一军搭乘美国运输舰从广州北上,在秦皇岛登陆后转乘火车到达锦州,分布在沈阳外围,配合第五十二军和新六军与东北民主联军作战。4月,所部五个师分两路沿沈长线向四平平行推进,遇到东北民主联军的有力阻击。在新六军等部增援下,凭借优势兵力,于5月19日进占四平,22日占领长春。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8月,孙立人被任命为东北绥靖公署副主任兼长春警备司令,率第一军扼守长春及永吉以北松花江以南各重要据点,遏制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南渡松花江。在随后的作战中,孙部作战不利。1947年4月,孙立人被调至沈阳,改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8月,又调离东北,改任代理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但孙立人并不称心如意,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新一军被蒋介石收回,交给了黄埔系的潘裕昆。孙几经努力,只从新三十八师和军部选走了原是税警总团及印度、缅甸时期共事的几百名亲信,渡海到台湾去训练新兵。1949年9月,孙立人被任命为台湾防卫司令,协同陈诚营造退守台湾这个最后据点。兵变案件
主词条:孙立人事件
1983年5月,孙立人自清华大学毕业满60周年,虽未能前往,但台湾清华大学派杨觉民教授登门赠送纪念金牌。杨随后发表一篇文章,讲述孙立人近况,这是孙立人被软禁28年来第一次公开见诸报道。
1986年,《孙立人事件始末记》一书正式出版,首次详细叙述孙立人案的全过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1988年3月20日和27日,“国防部长”郑为元两度亲往台中拜访孙立人,表示今后孙立人有行动和言论的充分自由,可以到任何地方,见任何朋友。自此,孙立人结束了长达33年的幽禁生活,重获自由。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湾。
1998年,孙案涉案人及家属要求监察院公布“五人小组”报告并还原真相。
2001年1月8日,监察院通过决议,称孙案乃“被阴谋设局的假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教授获新台币六十万元经费补助,就孙立人兵变案进行专门研究,据朱教授研究调查结果称:“进驻孙公馆翻遍了孙立人将军保存的所有档,和“国防部”与“总统府”的所有机密档案,并未发现孙立人有任何不法行为”。
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郭廷亮当年遭刑求被迫写下自白书,“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其实他不是匪谍;这项调查间接为孙立人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