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流星 编辑

作家梁羽生创作小说

牧野流星》是梁羽生所著武侠小说作品,亦名《折戟沉沙录》,是梁羽生“天山系列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小说讲述了少年孟华闯荡江湖传奇经历。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牧野流星

别名:折戟沉沙录

作者:梁羽生

类别:武侠小说

连载时间:1972~1975年

章回:六十四回

连载报刊:新晚报·天方夜谭

主角:孟华、金碧漪

统一书号:10432-18

基本资料

编辑

别名:《折戟沉沙录》

卷首

临异境,林石涌奇峰。万笏朝天惊鬼斧,千岩竞秀诧神工,人在画图中。

——调寄望江南

卷尾词:

大地浮劫火,风霜历尽订三生。少年豪气任纵横。

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沙洗甲看流星。难忘最是弟兄情。

主人:孟华、金碧漪

故事历史年代嘉庆十年左右

看点丹枫的隔世传人、亲情

前集:《游剑江湖

续书:《弹指惊雷》

首发资料:1972年0216日~1975年01月13日,新晚报

内容简介

编辑

牧野流星牧野流星

崆峒大会如期举行,这次大会之主题是治罪被逐出墙十几年的丹丘生,二是掌门之位的禅让。金逐流、雷震名宿均应邀参加大会,而清廷御林军统领则暗中布下毒计,帮助洞冥子篡夺掌门之位,并将参会群雄一网打尽。

不料大会过程中,十几年前的当事人纷纷出现,力证当年洞玄子父子勾结清廷、加害丹丘生的罪恶事实,十几年前的真相在人证物证前终于大白于天下,洞冥子在绝望中与崆峒掌门洞真子同归于尽,海兰察负隅顽抗,终死于孟华剑下,孟华于此战中名扬天下,丹丘生也成为崆峒掌门,并与十几年前共同患难深爱着而不敢白的牟丽珠结为伉俪。

孟华在师傅继任掌门后,便偕同金碧漪前往回疆,其时回疆的格已由罗海接任,清廷派崔宝山统大军围剿回疆。孟金二人出入疆场,双剑合璧,令清廷官兵闻风丧胆。此时孟元超已率领军来援,孟元超雄才大略,大败清军,将其围困,并派孟华到清军中说降了崔宝山。孟华不辱使命,终说服崔宝山归降义军。回疆人民与义军同庆胜利。然孟华的同母异父兄弟杨炎却在战乱中被清廷军官所掳,而不知所终,孟元超、孟华夫妇几度寻访,却杳无音讯。

在此后的岁月中,孟华与金碧漪行踪飘泊在草原上,行侠仗义,成为草原牧民心中的牧野流星。

作品目录

编辑

《牧野流星》

第一回 鬼斧神工开异境 丹心侠骨创新天

第二回 家丑难言宁抗命 门墙羞列岂寻仇

第三回 石窟宗师留秘笈 林中情侣觅亲人

第四回 深入石林求秘笈 敢凭宝剑斗魔头

第五回 前路未知徒怅惘 故园遥望独彷惶

第六回 巧得腰牌入穴 敢凭硬骨斗

第七回 一曲悲歌吊知己 十年隐痛隔幽冥

第八回 岂有明珠投暗室 错将奸贼当亲人

第九回 何惧群魔唯奋战 却嗟知己最难求

第十回 险遇荒山崩雪浪 相逢古寺起风波

第十一回 惊听琵琶来怪客 戏倾杯酒折强徒

第十二回 解难分忧助镖客 同仇敌忾结良朋

第十三回 情意暗藏难自白 深心结纳有原由

第十四回 帐里香飘奇扑朔 瓜田下惹嫌疑

第十五回 酒后未消豪侠气 灯前方识儿情

第十六回 身世难言徒自苦 情怀愁锁倍堪怜

第十七回 陌路相逢情未了 踪难觅意如何

第十八回 太惜明珠投暗室 怒将室剑护佳人

第十九回 骏嘶风倩影 惊鸿掠水未留痕

第二十回 觅我情郎逃女 阻他父子动干戈

第二十一回 少侠寻人来塞外 神偷引路入藏边

第二十二回 智服凶徒查隐秘 惊闻爱侣陷囹圄

第二十三回 九州铸铁伤心错 一局棋争敛手难

第二十四回 何须拔剑寻仇去 依旧窥人有燕来

第二十五回 分袂叮咛愁一缕 参禅溜览豁双眸

第二十六回 惊见古宫来恶客 且看神剑吐

第二十七回 少侠但求消积怨 双英未许解前嫌

第二十八回 上天山寻幼弟 却来牧野见奇花

第二十九回 子野心思逐鹿 美人青睐嘱刁羊

第三十回 可叹宝玉陷泥淖 非因美色爱蛮花

第三十一回 伪装悔改欺君子 偷听无心破诡谋

第三十二回 情关空叹多情女 天网难逃负义儿

第三十三回 冰幸免况冤掩 雪龄奇逢异士来

第三十四回 打碎毒杯救大侠 计擒恶霸获名驹

第三十五回 苦斗番僧破金钵 忍看同困蛮牛

第三十六回 平楚日和憎健翻 天山月冷惜幽兰

第三十七回 惘惘情怀怜二女 重重误会斗三英

第三十八回 奸徒巧辩迷师伯 稚子无知骂长兄

第三十九回 长老险途行险着 少年神剑慑神僧

第四十回 暗器无功寒敌胆 掌门一出震群魔

第四十一回 路转峰回消戾气 水流云散悟禅机

第四十二回 无尽疑团翻旧案 突生厅接新娘

第四十三回 负罪师门难自辩 临歧良友惜分飞

第四十四回 欲雪师冤来赴山 却逢妖孽上名山

第四十五回 午夜潜身登绝岭 暗加援手撮良缘

第四十六回 忍见佳人落魔享 勇将宝剑斗强粱

第四十七回 真假难分误大事 是非不辨佯糊涂

第四十八回 玉虚子离厅暴毙 丹丘生委曲求全

第四十九回 剑气纵横惊四座 妖氛猖獗骇群豪

第五十回 堪叹同门施霉计 竟求大盗抢新娘

第五十一回 揭发奸谋呈密信 原来毒妇害亲夫

第五十二回 一篑难将余骨补 半途空托寸心盟

第五十三回 谋害同门伤惨变 顾全大局沉冤

第五十四回 换日偷天惊妙手 引狼入室拼残生

第五十五回 凤泊鸾飘悲侠侣 龙争虎斗骇群豪

第五十六回 了却恩仇情未尽 难明友敌费疑猜

第五十七回 衣钵难传嗟劣子 雪山脱险识奸谋

第五十八回 格老拒封伸大义 土王被诱入歧途

第五十九回 苦口婆心终不悟 恶徒毒妇共偕亡

第六十回 孽债难偿空有恨 恶缘自缔倩

第六十一回 毒妇迷香困侠女 神偷妙手戏将军

第六十二回 义师奋战摧强虏 侠士攻心释战俘

第六十三回 罪孽终难逃一死 风霜历尽订三生

第六十四回 折戟消乒歌牧野 沉沙洗甲看流星

()

人物形象

编辑

主要人物

孟华 孟元超与云紫萝之子,后成为天山派记名弟子。

金碧漪 金逐流之女,金碧峰之妹。

丹丘生 “崆峒双秀”之一,洞妙真人之徒,孟华的三师父,后成为崆峒派掌门。

罗曼娜 哈萨克族第一美人,罗海之女,后成为桑达儿之妻。

桑达儿 哈萨克族瓦纳部落第一勇士,神箭手。

冷冰儿 青城派第三代女弟子,冷铁樵的侄女,后成为唐加源夫人之徒。

其他人物

孟元超 “天下第一快刀手”,小金川义军领袖

段仇世 “点苍双煞”之一,卜天雕的师弟,孟华的二师父。

金逐流 “天下第一剑客”,金世遗之子。

缪长风 杨炎的义父,孟元超之友,云紫萝的知己。

冷铁樵 柴达木(小金川)义军首领。

萧志远 柴达木(小金川)义军副首领。

贺铁柱 小金川猎人。

唐经天 天山派掌门。

杨大姑 “辣手观音”,杨牧之姐。

宋腾霄 剑术名家,孟元超的好友。

崔宝山 清军统帅。

雷震子 武当派前任掌门。

韩威武 北京震远镖局总镖头。

石建章 北京震远镖局副总镖头。

雀明王 白教法王。

沙玛法师 白教喇嘛寺主持。

金碧峰 金逐流之子,江海天之徒。

江上云 江海天的次子,金逐流之徒。

尉迟炯 天下第二快刀高手,关东大侠。

因 “千手观音”,天下第一暗器高手,尉迟炯之妻。

吕思美 宋腾霄之妻,孟元超的师妹。

邓明珠 邓翔之女,丁兆鸣的师侄。

白山和尚 古月禅师之徒。

展 天山派四大长老之首,唐晓澜之徒。

张逍遥 “快活张”,天下第一神偷,姬晓风之徒。

弄赞法师 广法师,布达拉宫首席护法大喇嘛。

老吉里 西藏小牧场场主。

小吉里 老吉里之子。

嘉卫 弄赞法师之徒。

丁兆鸣 天山派四大弟子之末,钟展之徒。

石天行 天山派四大弟子之一,钟展之徒。

甘维武 天山派四大弟子之一,唐经天之徒。

白健城 天山派四大弟子之一,唐经天之徒。

罗海 哈萨克族瓦纳部落族长,神箭手,后成为哈萨克族酋长。

唐加源 唐经天之子。

洞真子 崆峒派掌门,洞妙真人的师弟。

苏合 天狼部老军官,后成为酋长。

杨炎 云紫萝和杨牧之子,唐经天的关门弟子

祝建明 天山派第三代大弟子。

郝建新 天山派第三代弟子,祝建明的师弟。

霍英扬 “天山三英”之一,天山派第二代弟子。

白英奇 “天山三英”之一,天山派第二代弟子,武成泰的大弟子。

韩英华 “天山三英”之一,天山派第二代弟子。

武成泰 天山派四大长老之一。

建康 天山派四大长老之一。

李信尧 天山派四大长老之一。

大吉 奢罗之徒。

优昙 天竺二神僧之一,龙叶上人之徒,烂陀寺主持。

奢罗 天竺二神僧之一,龙叶上人之徒,优昙的师弟。

尊胜禅师 少林寺四大弟子之一,十八罗之首。

道显禅师 少林寺四大弟子之一。

大石道人 洞冥子的大弟子。

玉虚子 崆峒派长老。

叶隐樵 天下第一神医。

大谷道人 洞玄子的大弟子。

大松道人 洞冥子的二弟子。

赵一武 沧州老拳师。

焦蛟 “河五鬼”中的老三。

牟丽珠 武林第一美女,牟一行之女。

赵烈 赵一武之子。

仲毋庸 仲长统之子。

宣羽赞 丐帮长老,仲长统的大弟子。

乌里赛 车居族王子,第一摔角好手,迦密之徒。

碧儿 韩紫的贴身丫环。

崔一伦 清军第一神箭手,崔宝山的亲兵队长,崔宝山之侄。

迦象 天竺烂陀寺高手。

反派人物

杨牧 名武师。

阳继孟 孟神通的徒孙。

洞玄子 俗家名何源,崆峒派长老,洞妙真人,洞真子的师弟。

欧阳业 御林军副统领,欧阳坚之子,北宫望的师侄。

段剑青 段仇世之侄,后成为欧阳冲、武成泰、迦密之徒。

盘石生 阳继孟的大弟子。

洞冥子 崆峒派剑术第一高手,崆峒派长老,洞妙真人、洞真子、洞玄子的师弟。

金光斗 大理定边将军府文案。

李大勇 大理定边将军府都头,御林军军官。

全大福 崔宝山帐下“五官”之一,五虎断门刀的叛徒。

邓中艾 崔宝山帐下“五官”之首,武林第一点穴高手,御林军军官。

混元子 崔宝山帐下“五道”之首,“天罡剑客”,雷震子之徒。

天泰上人 崔宝山帐下“五僧”之首。

马昆 御林军副统领。

周灿 御林军高级军官。

闵成龙 杨牧的大弟子,原震远镖局镖师。

尚铁宏 铁琵琶门的衣钵传人,尚和阳的后代,海兰察的结拜兄弟。

海兰察 关外第一高手,御林军统领。

刘挺之 大内三大高手之末。

叶谷浑 大内三大高手之一,劳超伯的师弟,远关东马贼。

劳超伯 北派大摔碑掌门人。

吉鸿 法号鉴全,少林寺叛徒。

江布 黎贡草原最大的牧场场主,藏东首富。

丁兆栋 萨福鼎手下护卫队长。

赵廷禄 拉萨宣扶抚使。

卫托平 大内三大高手之首,赵廷禄手下参赞武官。

藏纳 江布的亲信。

黎里 江布的亲信。

昂错 江布的牧场总管。

释湛 西藏密宗高手。

释陀 即释空,西藏密宗高手。

欧阳冲 欧阳业之兄。

唐世杰 川西唐家子弟。

辛七娘 “毒手观音”,韩紫烟的师姐。

龙木公 “天南剑霸”,海南五指山邪派魔头。

韩紫烟 天下第一使毒高手,崔宝山之妻,洞玄子的情妇,原牟一行之妻。

褚兆 清军炮手。

朱角 “梅山二怪”中的老大。

鹿洪 “梅山二怪”中的老二。

大浮法师 奢罗之徒。

迦密 迦象的师弟。

孙道行 沧州大圣门高手,崔宝山的心腹卫士。

张火生 独脚大盗,剑术名家,崔宝山的心腹卫士。

诸青崖 御林军副统领。

提到人物

云紫萝 孟元超的少年情侣,原杨牧之妻。

卜天雕 “点苍双煞”之一,孟华的大师父。

张丹枫 明代天下第一剑客,一代武学宗师,天山派始祖,张士诚的后人。

孟神通 天下第一大魔头,邪派第一高手。

金世遗 天下第一剑客,前辈武学大师。

厉胜男 天魔教创教祖师,金世遗颜知己。

凌虚子 崆峒派掌门,洞玄子的师兄。

北宫望 清廷第一高手,前御林军统领。

唐晓澜 天山派老掌门。

云蕾 张丹枫之妻。

霍天都 天山派祖师,张丹枫的掌门弟子。

刘抗

武庄 刘抗之妻。

林无双 孟元超之妻,原扶桑派掌门。

石卫 扶桑派掌门,林无双的师兄。

心 明代著名剑客。

沐燕 前明黔国公沐府郡主,铁镜心之妻。

沐璘 大理段家的女婿,沐燕之弟。

萧青峰 青城派名宿。

程新彦

武端

西门灼 御林军官。

黄石道人 青松观前任主持,雷震子的师弟。

尚和阳 明代武林高手,铁琵琶门创始人。

大悲禅师 少林寺方丈。

厉南星 红缨会总舵主,剑术名家。

萨福鼎 大内总管。

江海天 金世遗之徒,金逐流的师兄。

叶慕华 川西义军领袖,江海天的掌门大弟子。

李光夏 天地会副舵主,江海天的三弟子。

江上风 江海天的长子。

谷中莲 氓山派掌门,江海天之妻。

史红英 金逐流之妻。

乔北溟 明代天下第一大魔头。

邓翔 福州龙翔镖局老镖头,南五镖行领袖。

古月禅师 敦煌千佛寺主持。

痛禅上人 少林寺方丈。

劳天护 崆峒派掌门。

李麻子 天下第二神偷。

连甘霖 山西点穴名家。

姬晓风 天下第一神偷,孟神通之徒。

兆惠 征西大将军。

香妃 回族美人。

小茉莉 哈萨克族瓦纳部落姑娘。

欧阳坚 大魔头。

仲长统 北丐帮帮主。

提摩达多 阿拉伯第一高手。

龙叶上人 天竺武学大宗师,烂陀寺方丈。

华生 桂仲明之子。

华玉 尼泊尔公主,桂华生之妻。

冰川天女 桂华生之女,唐经天之妻。

连城壁 “连家双杰”之一。

连城玉 “连家双杰”之一,连城壁的孪生兄弟。

洞妙真人 前崆峒派掌门,玉鼎真人之徒。

何洛 “崆峒双秀”之一,洞玄子之子。

牟一行 中州大侠,武林首富,竺尚父的八拜之交。

凤一飞 西安西风镖局总镖头。

吕四娘 前辈女侠

大野道人 洞冥子之徒。

刘妈 牟丽珠生母的奶娘。

竺尚父 祁连山义军首领。

郝大志 洞冥子的俗家弟子。

玉鼎真人 洞妙真人之师。

翼仲牟 南丐帮帮主。

管羽延 丐帮帮主,仲长统的二弟子。

吴三桂 平西王。

尚可喜 平南王。

耿仲明 靖南王。

大严道人 洞真子的大弟子。

作者简介

编辑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本书为“梁羽生小说全集”中的一本,且看书中侠客如何“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沙洗甲看流星”?

点评鉴赏

编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正是“一曲悲歌吊知己,十年隐痛隔幽冥。”十年光阴一弹指,江山代有人才出,谁还记起十年前小金川上缪长风、云紫萝与北宫望那一场生与死的决战?北宫望终元凶授首,缪长风大仇得报,云紫萝带着对孟元超的爱意、缪长风的情义而长埋于小金川,留下的是孟元超那无尽思念、缪长风那深深的哀痛。然而这段情感悲剧并不随着云紫萝的离去而烟消云散,孟元超、缪长风、杨牧依然活在人间,云紫萝同孟元超、杨牧所生的儿子终将长大,这段爱情悲剧也于十年后伴随着下一代的孟华、杨炎的长大而再掀波澜,上一代的爱恨终于波及下一代,差点又酿成了新的悲剧,作为孟元超和云紫萝所生的儿子孟华,自小在迷茫中远离了母亲,十多年间,伴随着内心的迷惑、自身情感的波折、武学境界的探索、侠义精神的践行,终成为一代大侠,于此也可告慰着云紫萝的在天之灵。

七年前于一场意外离开了母亲,自此之后,相信那一幕幕往事不时困扰着孟华的幼小心灵。幼时父亲对他的并不疼爱的态度、父亲的突然间自缢、母亲与姑姑的争斗、不速之客将其从灵堂带走、落入了两位师父之手、大师父的惨死、落入崆峒道士之手、再度被三师父相救、隐身石林学艺,一幕幕的往事莫不困扰着这位七岁大孩子的幼小心灵,而七年后二师父的突然出现带来了《孟家刀谱》,带来了比武之约,无疑更让内心的困惑更为增加。两位师父的受伤后突然失踪,加剧了他身边的谜团,他只有靠自己去揭开那一个个的谜团,欣慰的是母亲是抗清的英雄,为小金川的百姓献身于战场之上,这让孟华足感自豪,种种发生的事又表明孟元超与其有着莫大的关系,于是有了小金川之行。遗憾的是,意外相逢那以为“死去多年”的名义上父亲杨牧的一番挑拨言语彻底毒害了他那迷惑的心灵,真相宛若“揭开”,带着“谜团解开的痛苦”,更伴随着“父亲”是犬的自卑,为“父亲”他势必找孟元超报仇,然杀了孟元超无疑是为虎作怅,侠义道和爱人都不会原谅他的。他渴望找孟元超了结恩仇,他又怕真正面对着孟元超那一刻;独个内心间在“报仇”的欲望和逃避的茫然中痛苦挣扎着,而这一切无从倾诉,只能独个默默地承受;另一方面,因杨牧的原因他更受着金碧峰、江上云般名门出身的子弟误解和鄙视,名门子弟那高高在上态度又深深伤害着他,“为什么江上云可以托生于名门,他却注定了要做杨牧的儿子”,这一切让他自卑、让他灰心失意。而那一场父子间的决斗终将这场悲剧推向高潮,一场父子相残甚至是同归于尽的人间悲剧于一瞬间将要发生,所幸的是这场悲剧于最后关头终被阻止,恶梦来了,真相也大白了,父子相认了,心中的云翳吹散了,他终于解脱了心头的迷茫困惑,带着自信走向人生未来

孟华在内心的迷茫的同时,也经受着爱情的波澜,他在内心最为痛苦迷离中,遇到了深爱着他的女子金碧漪。如果说,唐经天与冰川天女的爱情故事宛如童话中王子和公主般纯洁,那么孟华和金碧漪的爱情故事更似公主与流落与民间的王子的爱情,天下第一剑客金逐流和六合帮主史红英的爱女,以金家在武林的地位,金碧漪称得上武林中的“公主”可说是不过分,而孟华作为义军领袖孟元超的儿子,一定程度上与金家也称得上“门当户对”,可惜相逢、相爱之时,孟华的公开身份却是清廷鹰犬杨牧的儿子,这就如同童话中那流落民间而不知身世的王子颇有相似之处。孟华的身世一天未揭开,两个之间的爱情宛如隔着一条深深的阶级鸿沟,金碧漪这一边的金碧峰、江上云甚至关东大侠尉迟炯也都讥讽着,观此深觉等级观念其实存在于世间的每个角落,武林中也不例外,俨然成为武林族的金碧峰和江上云公然渺视着“出身不好”的孟华,多少眼中孟华仿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一切种种都为这场爱情设置了不可逾的障碍,更深深地伤害着孟华的自尊心,让他于高贵如江上云面前感到自卑,甚至灰心失意般的想放弃。而惟其如此,更显现了这段爱情的可贵,是真正的爱情终能战胜一切,还是金碧漪“慧眼识英雄”,在所有人都怀疑孟华时只有她相信着孟华;在所有人认为她同江上云才是“天生一对”时,她却感受到与江上云的格格不入及孟华才是她的所爱,初次相见,她眼中是一个既帮助了百姓恶战清廷高手的孟华,又是口口声声要杀了孟元超的孟华,眼前究竟是什么人无疑使她感到好奇,好奇的心令得她慢走近孟华,终被吸引而产生爱意,她不辞辛劳千里奔波,只为了揭开孟华身上的谜团,避免那一场即将来临的悲剧决斗,最终一番辛劳没有白费,她终于在最危急的关头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于孟华而言,他于内心最痛苦、茫然而无法自处之际遇到了金碧漪,既在他受清廷高手包围地助他脱险,又给予他痛苦心灵以关怀,这一切令他痛苦的心得到了爱情的安慰,也让他除“报仇”之外更多了几分爱情的渴求,一定程度上令得他多了一份理智,不致于让精神于心灵的痛苦挣扎间崩溃,也许姻缘总是天生注定的,爱人间的相互吸引是不需要理由的,尽管他曾因自卑而想黯然离去,然内心间这份真爱却能冲破一切令得两人最终走到一起,结局自然是美好的,随着孟华的身世之谜揭开,“王子”的身份恢复了,于是一切障碍于一夜间不复存在,随着金逐流对这段爱情的认可为这段爱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童话色彩般的王子和公主最终缔结世间最美好的良缘。孟华与金碧漪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没有更多的第三者插足,两人之间没有什么误会而引发的波折,有着只是彼此内心间那无言却又执著的爱意,也是童话般纯洁的爱,让人读后泛起一丝感动或是会心一,如此足矣!

伴随着那一份内心的迷茫、感情的波折,是于武学境界中不断的求索和攀登,于孟华而言,其武学的进境同样激荡着人心。记得罗立群先生在评价“梁派武功”中曾有过这样的评语:“梁派武功的获得者,其武功修炼过程,书中往往不予介绍,或只是简单地予以描述,缺乏其他新派武功大家(如金庸)那种细细叙述主人公的练功成长的经历段落,其实,这类主人公练功成长的经历是不应忽视和遗漏的,因为在这类练功过程中,往往包含对主人公惨痛经历的叙述和人物本身坚韧性格的表达,同时,还蕴含了那种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哲理意境。缺少了这一点,势必影响在武功描写中发掘人性,开阔意境,从而减弱了梁派武功震撼人心的吸引力。罗立群先生的说法当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实即就金庸而言,15部小说也不见得每一部都详细叙述了主人公的练功历程,同时练功历程势必伴随着太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遇,用得多了颇有俗套之嫌。就“梁派武功”而言,其实也有不少练功的成长的历程,如霍天都父子两代苦心创立“天山剑派”,虽然没有多少奇遇,似乎更能表达出人物性格的坚韧,同时奇遇太多了似乎更增添了小说的虚幻色彩。在描述上,“梁派武功”似乎更重视于通过磨练而不断开阔眼界,在自身武学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楼,从而最终战胜对手,当然在羽生先生的35部小说其实也是各种描述的手法并用,至于效果好与不好,那自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本书中孟华的练功历程及武学进境应是综合了以上两种描述的手法,既是“细细叙述了他的练功成长”,也让其通过不断的历练而开不、阔自身的武学境界,一方面是不断获得奇遇,如自小拜得三位当世高手为师,后从段仇世手中获得《孟家刀谱》,石林剑峰意外得到张丹枫留下的《玄功要诀》、《无名剑法》,得缪长风、金逐流等当世高手指点,步入上乘剑法之境界,绝处获得古波斯的武功,又与天竺高僧交流武学而得天竺的上乘武学,再从唐经天处得到天山剑法的精髓,孟华身上奇遇之多,于梁著的全部主角中可谓不多见。与此同时,伴随着孟华奇遇的获得的同时,也让孟华先后与正邪顶尖高手的对抗而不断获得武学的进境,在全书中,孟华先后交战过洞冥子、缪长风、“四僧四道五官”、金碧峰、江上云、卫托平、孟元超、金逐流、欧阳冲、劳超伯、奢罗上人、钟展、海兰察、诸青崖等等,就梁著主角中,能与这么多一流交手交战而使到武学境界不断提高,孟华也算得上首屈一指了。综观全书中,孟华似乎有“三次奇遇”和“三场大战”对其武学进境有着重大的影响,“三次奇遇”之一为石林剑峰得到张丹枫遗下的《玄功要诀》和“无名剑法”,这可是中原武学中最上乘的武功,张丹枫的影响力于本书中再次显现,使其武学境界一下子得到飞升,这次奇遇使其武学超过了同时代世家子弟金碧峰、江上云,直迫武林顶尖高手;奇遇之二为于天山一行奇得古波斯和天竺的上乘武学,使其在中土上乘武学外接触到不同的武学领域,开阔了武学眼界;奇遇之三为被囚禁于崆峒地下室绝境中,苦心参悟,最终融汇贯通了中土、波斯、天竺的上乘武学,从而步进了武学的顶峰。“三场大战”之一是石林中与洞冥子一战,这是武功初成与一流高手的一战,是一次对所学如何运用的磨练,败中取胜洞冥子,不但增强了自信心更增进对上乘武学的理解;大战之二是小金川与缪长风一战,第一次与武林中最顶尖的名家比剑,虽然败了但是在缪长风的指点下更加参悟了上乘剑法的要诀“重、拙、大”,于武学境界上更进一层;大战之三自是崆峒山上与海兰察那生与死的对决,这是代表侠义道与清廷的一场宣战,也是其融会贯通最上乘武学会的一战,这一战不仅让其名扬天下,更让其武学修为达到顶尖境界,以致当世第一剑客金逐流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再过三年孟华的剑术就将超过他。“三次奇遇”、“三场大战”最终成就了孟华,也成就了那独具一格的美感的“梁派武功”。

“他们的行踪飘忽,草原上的牧民把他们比作牧野流星,虽然是一闪而过,却带来了光亮。”这就是书的结局对孟华行踪的交待,也是给孟华的一个定位,“流星”虽然是一闪而过,但是在自身消失之后,那一束不灭的星辉将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给人以希望和温暖,而这束星辉就是孟华带来的那种“侠义”精神,其实这不仅是对孟华结局的交待,贯穿于整部小说中,孟华所扮演的正是“流星”的角色,从踏出石林开始,孟华的足迹踏遍了西南、西北,小金川、柴达木、青海、西藏、回疆、天山、崆峒、回疆,每一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作长久的停留,但是每一次都留下了他的侠义事迹,小金川激战“四僧四道五官”,拉萨制止清廷挑动西藏内乱的阴谋,回疆上揭穿了欧阳冲、段剑青师徒的野心,天山上力助天山派抗击外魔来犯,崆峒山上名扬天下的一战,匆匆地经过,留下的是足以长久激荡人心的事迹,相信这些事迹多少年过去后依然有人记起,这就是那一闪而过的流星独有的魅力,也是孟华身上表现的魅力,而伴随着孟华匆匆而过的足迹,踏过是那西部大地的大好河山,且看那“临异境,林石涌奇峰”的石林之奇,西北大地上雪崩之险,青海草原之宏大,西藏喷泉的奇观,新疆天山的雄伟,回疆温泉的温暖,种种奇观异境莫不出现于书中,当然更有那“刁羊”的古老而又充满喜气的风俗,还有那民俗风情的回疆民歌,一切无不伴随着孟华走过的足迹而尽展于书中,读罢全书,仿佛在羽生先生带领下一游西北大地,从而得到另一种愉悦和美感。

伴随着孟华的成长这条主线,全书中另一条副线是那一场十八年前发生的崆峒派谜案,当年崆峒派两大后起之秀丹丘生和何洛,于一场迎亲途中,竟落得一惨死一被逐出门墙,这个秘密一直埋藏了十八年,无疑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十八年后,一场早以安排妥当的“审判大会”上,却是风云突变,丹丘生辩无可辩而更拒绝争辩的情形中,当年的当事人和证人竟是一一现身,一步步揭开谜案的真相,这场 谜案背后竟是清廷与侠义道围绕义军军饷的争夺,在这场争夺的背后隐藏的又是牟丽珠的继母毒害生父之仇,清廷安排夺取义军军饷的毒计,何洛借机残害同门,争夺掌门的残忍,洞玄子嫁祸丹丘生,忍让儿子尸体再添创伤的狠心,洞妙真人被毒害之真相,一面是海兰察、洞玄子、何洛的狠毒卑劣,另一面却是牟丽珠飞剑复仇的痛快、丹丘生忍辱负重,缄默不语的苦心,正邪之间本不两立,于这场谜案中更表现得入木三分。整整十八年,丹丘生几度生死,始终拒绝说出真相,为的是顾全崆峒一派的声名;牟丽珠隐忍十八年,为的也是丹丘生的名声,更为的是在适当的时机公布当年的真相。三个月的快乐时光,十八年的漫长等待,遗憾的是当年都缺乏了那一份勇气,这或许是顾全大局之举,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的压抑的残忍,同时也为着等待那手刃仇人的一刻,丹丘生和牟丽珠为此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审判大会上,正是牟丽珠的突然出现,惊震了洞真子、洞冥子,彻底扭转了丹丘生的不利局面,当年缺乏的那一份勇气于“审判大会”中表露出来,面对种种的责难非议,牟丽珠以自身的遭遇揭开了当年的谜案,驳斥了种种的非议,其表现出来的勇气让人肃然起,甚至压倒了丹丘生。让人欣慰的是,最终两人找回了当年所没有的勇气,走到了一起,相随共伴走完未来的人生道路,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前失去的未来总会得到补偿,这一对历尽苦难的爱侣终得到所有人的祝福

作为孟元超和云紫萝所生的儿子,孟华在经历了不解、迷茫,终于解开心中一切谜团,父子相认,自此走上侠义道的坦途。那么云紫萝与杨牧所生儿子的杨炎,人生道路又将何如?毕竟杨牧不同于孟元超,孟元超终是义军领袖,而杨牧还是清廷鹰犬,这注定了七年后杨炎与孟华不同的人生历程。 一切正如羽生先生于卷尾词所书: 大地忍令浮劫火,风霜历尽订三生。少年豪气任纵横。 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沙洗甲看流星。难忘最是兄弟情。

——出自天山游龙的《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沙洗甲看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