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菜 编辑

中药名称
清明菜,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的嫩茎叶或地上部分。各地分布。具有祛风解,化痰止咳之功效。多用于咳嗽多痰,气喘,感冒,豆病,筋骨疼,白带异常,痈肿

基本信息

编辑

文学名:清明菜

界: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菊科

属:鼠麴草属

种:鼠曲草

分布区域:各地分布

采收时间:嫩茎叶:、夏;全草:开花时

毒性:无毒

入药部位

编辑

嫩茎叶或地上部分。

性味

编辑

味甘,性平。

归经

编辑

归肺经。

功效

编辑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

主治

编辑

用于咳嗽多痰,气喘,感冒,蚕豆病,筋骨疼,白带异常,痈肿等。

相关配伍

编辑

1、治风热感冒发热:绵花草、鳅串各10g,水煎服。

2、治风寒感冒头身疼痛:绵花草、紫苏叶各10g,水煎服。

3、治一切咳嗽:绵花草20g,枇杷花30g,水煎服。

4、治阳亢眩晕、头痛:绵花草12g,钩藤、桑寄生各9g,水煎服。(1-4方出自《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3》)

使用注意

编辑

根据前人经验,不可多量食用,正如《药类法象》记载:“少用,过食损目。

采集加工

编辑

清明节前后采食幼苗,春、夏采食嫩茎叶。药用全草,开花时采收。晒干备用。

形态特征

编辑

生或二年生草本,10-50cm。茎直立,簇生,不分枝或少有分枝,密被白绵毛。叶互生,下部和中部叶片倒披针形或匙形,先端小尖,基部渐狭,下延抱茎,两面均有白色绵毛。头状花序多数,顶生成伞房状;总苞球状形,总苞片3层,金色;花管状黄色;周围雌花,中央为两性花。瘦果长圆形。花期4-6,果熟期8-9月

生长环境

编辑

生于山坡、田坎或荒地。各地分布。

药理作用

编辑

1、镇咳;

2、扩局部血管;

3、镇痛;

4、降低血压;

5、治疗消化性溃疡;

6、抗菌。

相关论述

编辑

《名医别录》:“主痹寒,寒热,止咳。”

食物营养成分

编辑

食物名称 清明菜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49 千卡
蛋白质 3.1 g
脂肪 0.6 g
碳水化合物 8.9 g
不溶性膳食纤维 2.1 g
66 mg
218 mg
7.4 mg
维生素A 365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 0.03 mg
维生素B2(核黄素) 0.24 mg
酸(烟酰胺) 1.4 mg
维生素C(抗坏血酸) 28 mg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