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中国 编辑

1949年11月20日创刊于台湾的杂志

国民党赴台后,雷震胡适王世杰、杭立武自由知识分子在19491120日创办了《自由中国杂志

1960年9月4日,雷震、傅正、刘子英和之骕四人被捕,震惊海内外的“雷震案(雷震事件)爆发,《自由中国》杂志被迫停刊。

《自由中国》杂志,从筹备到创刊,再到被迫停刊,前后共计存活了10年9个月又10天,前后共出刊260期。

《自由中国》在这十年中,除创刊时两年外,绝大部分时间充当了无可替代的传播民主思想的重要角色。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自由中国

语种:中文

创刊时间:1949年11月20日

出版周期:半月刊

行人:胡适

社长:雷震

创刊地点:台湾台北

停刊时间:1960年9月4日

杂志简介

编辑

国民党赴台后,1949年11月20日,胡适、王世杰、雷震、杭立武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创办《自由中国》杂志。 因敢于批评时政及鼓吹反对运动,而遭到当局的打压。雷震未为所,终至遭到陷害下狱,而杂志亦被迫停刊。

《自由中国》杂志,从筹备到创刊,再到因政治迫害而停刊,前后共计存活了10年9个月又10天,前后共出刊260期。

《自由中国》“祝寿专号”《自由中国》“祝寿专号”

1956年10月31日,蒋介石七十大寿,已触怒蒋介石的《自由中国》杂志又推出轰动一时的“祝寿专号”,刊发胡适、雷震、徐复观、毛子水、王世杰、陶百川等学者文章,为“自由派人士向蒋介石建言之总计,言人所不敢言”,专号大为畅销,加印十三版,引来党、团、军刊物集体围攻。

1960年6月1日,第22卷第11期发的由傅正撰写社论:《国库不是国民党的私囊》。

《国库不是国民党的私囊》《国库不是国民党的私囊》

1960年9月4日,雷震、傅正、刘子英和马之骕先后被台湾警备总司部桑振业等人带走,这就是震惊海内外的“雷震案”(雷震事件)。 军警闯进聂华苓家,抓走住在隔壁的傅正。

1960年9月4日,《自由中国》杂志被迫停刊。

研究论著

编辑

《自由中国》

《自由中国全23卷总目录暨索引》,薛化元 主编,远流出版,2000年。

《自由中国(全套22册)》,自由中国社 ,自由中国社,2013年9月。

《自由中国》选集

《自由中国选编(选集一)自由民主的基本概念》,等,稻香出版社,2004年

《司法与人权-自由中国选集2》,薛化元,稻香出版社,2004年。

言论自由-自由中国选集4》,孙善豪,稻香出版社,2004年。

《国际情势与中国问题-自由中国选集7》,陈仪深,稻香出版社,2003年。

胡适等与《自由中国》

胡适与《自由中国》,汪幸福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

《自由中国》与台湾自由主义思潮:威权体制下的民主考验,何卓恩 著,水牛出版社,2009年。

我在《自由中国》,夏平著,远流出版社,1989年1月。

傅正《自由中国》时期日记选编,傅正 著,潘哲 编,中央研究院,2011年5月。

刊物评价

编辑

《自由中国》是胡适办的最后一本杂志,在早期担任发行人,而且在离开大陆的上写下了办刊宗旨,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一项事业。《自由中国》杂志形成了一个自由主知识分子的团体,重要的人物包括雷震、殷海光、傅正等。早期,胡适是《自由中国》的领袖,是发行人。在杂志的早期,胡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出很强的批判力。

当后来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再去向蒋介石抗争,他们所汲取的源就是当初《自由中国》时期所谈的问题。这些思想遗产影响了后来的自由主义运动。1979年,代表台湾本土势力的《八十年代》杂志编辑了《自由中国选集》,讨论地方自治、司法改革、反对党等议题。当《自由中国》和《文星》向前冲的时候,胡适、雷震、李敖都是外省知识分子,他们所宣传的理念带动了本土政治意识的兴起。本土派知识分子对于国民党的抗争,叫做“党外运动”,他们所汲取的资源就是《自由中国》与《文星》中所讨的一些理念。

台湾著名学者钱永祥先生所说,台湾战后历史上第一批自由主义者就是《自由中国》那批人,如果说台湾有所谓自由主义的论述、自由主义的民思潮、自由主义的言论的话,那么,都是从《自由中国》半月刊开始的,胡适是他们的精神导师,雷震是他们的火车头。

《自由中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威权时代争取言论自由的思想重镇。(范泓)

回顾台湾社会转型这一漫长的历程,可谓“备极艰辛”,彼此都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必须看到的是,台湾社会转型是透过几代人的努力(包括当局)共同完成的,雷震与《自由中国》半月刊在这中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功莫大焉。(范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