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州区 编辑
通州区,北京市市辖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西临朝阳区、大兴区,北与顺义区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交界,总面积906平方千米。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冬、夏季风影响,形成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截至2021年,通州区下辖11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区政府驻潞源街道。截至2021年,通州区常住人口184.3万人。
通州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西汉初始建路县,先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通县解放,分置通县、通州市。1958年3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合并为北京市通州区。1960年,复称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通州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2014年6月22日,通州区境内的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6处世界遗产。
2021年,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48.7亿元,同比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744.4亿元,同比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7.2:61.7。
中文名:通州区
外文名:TongzhouDistrict
别名:路亭
行政区划代码:11011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市
地理位置:华北地区,北京市东南部
面积:906km²
下辖地区:11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
政府驻地:潞源街道
电话区号:010
邮政编码:101149、10110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84.3万(2021年常住人口)
火车站:通州站、通州西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车牌代码:京
地区生产总值:1206.3亿元(2021年)
春秋战国时代,今通州地属燕国。燕昭王(公元前311至公元前79年)时开拓北疆,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时渔阳郡当辖及今通州地。
秦,仍属渔阳郡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将徐达又攻占元大都,改名北平,并改元大都路曰北平府。同时省潞县入通州,从此潞县之名变成历史地名。通、漷二州俱隶北平府,十四年(1381年)二月,漷州降格为漷县,改隶通州。至此,通州领有三河、武清、香河、漷县四县,属北平府不变。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曰顺天府。此后通州及所领四县均属顺天府。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漷县入通州,时通州领三河、武清、宝坻三县。雍正六年(1728年),改三河、武清、宝坻三县直属顺天府,通州遂为散州,不再领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通州改名通县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通县直属河北省。1948年底,通县全境解放。初于通县城关设通州市,通县人民政府迁驻张家湾。
1949年,通州市改为通县镇,为通县专区驻地。
1953年11月,撤销通县镇,改设通州市,由通县专区代管,仍为通县专区驻地,与通县同属通县专区。
1958年3月7日,通县、通州市划归北京市。同年4月28日,撤销通县专区,将原辖蓟县、平谷、三河、大厂、香河五县划入唐山专区,密云、怀柔划入承德专区,固安县划入天津专区。通县与通州市划入北京市后,二者合并,改名通州区。
1960年2月,改名通县。
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
2015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正式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截至2020年6月,通州区辖11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中仓街道、新华街道、北苑街道、玉桥街道、潞源街道、通运街道、文景街道、九棵树街道、临河里街道、杨庄街道、潞邑街道、永顺镇、梨园镇、宋庄镇、张家湾镇、漷县镇、马驹桥镇、西集镇、台湖镇、永乐店镇、潞城镇、于家务回族乡。区政府驻潞源街道。
位置境域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地处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东端,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首都北京的东大门。区域地理坐标北纬39°36′至40°02′,东经116°32′至116°56′,东西宽36.5千米,南北长48千米,面积906平方千米,西临朝阳区、大兴区,北与顺义区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交界。紧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西距国贸中心13千米,北距首都机场16千米,东距塘沽港100千米,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是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核心枢纽部位。
通州区
地形地貌
通州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点27.6米,最低点仅8.2米。其土质多为潮黄土、两合土、沙壤土,土壤肥沃,质地适中。
气候条件
通州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冬、夏季风影响,形成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11.3℃,降水620毫米左右。
一、常住人口
通州区常住人口为184029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84256人相比,增加了656039人,增长55.4%,年平均增速为4.5%。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口为898000人,占常住人口的48.8%。
二、性别构成
通州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968061人,占52.6%;女性人口为872234人,占47.4%。
三、年龄构成
通州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22726人,占12.1%;15-59岁人口为1301593人,占70.7%;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5976人,占17.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1856人,占11.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增加了3.1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减少了8.0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了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了3.8个百分点。
四、受教育程度
通州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646679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9327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37648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041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1947人增加为35140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9902人下降为16809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9448人下降为29215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12044人下降为11977人。
通州区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0年,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2年。
通州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3为11161人,文盲率为0.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601人,文盲率下降了1.2个百分点。
2021年末,通州区常住人口184.3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9.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8.8%。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36.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4.3%。全区常住人口出生率6.48‰,死亡率3.71‰。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34人。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 | 赵磊 | |
副书记 | 孟景伟 、刘东伟 、陈江华 | |
常委 | ||
主任 | 赵玉影 | |
副主任 | 王岩石、程卫民、孙奎亮、金文岭、刘秀杰(女,不驻会) | |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 区长 | 孟景伟 |
副区长 | 郑皓(女,朝鲜族)、苏国斌、董明慧(女)、董亦军、倪德才、杨磊(兼)、秦涛、卢庆雷、王翔宇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 | 张德启 | |
副主席 | 尚祖国、甄宇、禹学河、冯利英(女)、田春华(女,不驻会) 、金文岭(不驻会) 、吴涛(不驻会) | |
秘书长 | 陈立军 |
:
综述
2021年,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48.7亿元,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744.4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1.2∶38.4∶60.4变化为2021年1.1∶37.2∶61.7。
2021年,通州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4亿元,比2020年增长20.5%。其中,国内增值税21亿元;企业所得税11.1亿元;房产税9.5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3亿元,比2020年增长7.6%。
2021年,通州区完成各项税费收入406.7亿元,比2020年增长46%,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49.6亿元,增长5.7%。各项税收收入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为0.5亿元,下降21.4%;第二产业87.2亿元,下降10.4%;第三产业161.9亿元,增长17.1%。
第一产业
2021年,通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2.7%。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1.1亿元,比2020年增长1%。其中,农业产值16.8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10.2亿元,下降30.4%;牧业产值3.3亿元,增长57.1%;渔业产值0.8亿元,下降17.4%。
2021年,通州区粮食总产量达到2万吨,增长18.8%;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864公顷,增长27.5%;蔬菜产量31.7万吨,增长27.3%。全年设施农业收入7.5亿元,下降6.1%。设施农业实际利用面积1583.1公顷,下降4.5%。其中,温室占地面积814.9公顷,下降11.4%;大棚占地面积729.1公顷,增长4.7%;中小棚占地面积39.1公顷,下降7.6%。全区共有农业观光园100个,全年接待游客59.1万人次,实现观光园总收入1.4亿元。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通州区工业增加值230.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6.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18家,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612.1亿元,增长4.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产值148.5亿元,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847.6亿元,增长14.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144.7亿元,增长7.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65.8亿元,增长8.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总额33.1亿元,下降16.8%。
建筑业
2021年,通州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0年下降0.3%。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8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11.6亿元,比2020年增长23.6%。其中,在外省市完成产值1865.2亿元,增长24.8%;在北京市完成产值146.5亿元,增长10.7%。签订合同额5122.6亿元,下降12.9%。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883.8亿元,增长17.7%。房屋施工面积16792万平方米,增长3.1%,房屋竣工面积3022万平方米,增长63.2%。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1年,通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6亿元,比2020年增长6.5%。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15.1%,零售业增长4%,住宿业增长58.2%,餐饮业增长29.6%。
对外经济
2021年,通州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5家,比2020年增加29家。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8.6亿美元,比2020年下降5.3%。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下降28%。2021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177.8亿元,比2020年增长19.7%。其中,出口创汇总额75.2亿元,增长29.2%;进口付汇总额102.6亿元,增长13.6%。
交通
通州境内拥有密集的公路路网、便捷的轨道交通和重要的铁路大动脉。京哈、京沈、京津塘高速等5条高速路穿境而过,拥有5条连接北京中心城的干线通道(分别为京通快速路、朝阳路、朝阳北路、京沈高速和和两广路延长线),1条直接连接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快速路,4条联系天津滨海新区的交通通道,3条联通其他地方的高速路,已建成的六环路、地铁八通线和规划的M6、M6支、M1支、S6、S5、S3、R1、R1支等八条轨道交通贯穿全境,新北京东站已确定落户通州,立体式交通网络将通州新城与环渤海多个财富中心紧密相连。
2021年末,全区公路里程2325.3公里。其中,区级以上公路里程517.5公里;区级以下公路里程1807.8公里。
运输
2021年末,通州区民用机动车保有量50.8万辆,比2020年增长2.4%。其中,载客汽车28.8万辆,增长3.7%,其中,轿车17.1万辆,增长0.3%。年末全区郊区客运汽车628辆,营运出租汽车2196辆。郊区客运线路64条,郊区客运线路总里程1438.5公里。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通州区幼儿园248所,比2020年增加21所,共有专任教师4714人,在园幼儿57823人,比2020年增长12.2%。共有小学81所,专任教师4577人,招生13650人,在校生77728人,毕业生9288人。全区初、高中学校46所,比2020年增加3所。其中,初高中招生11254人,毕业生7850人,在校生31873人。初高中共有专任教师4270人。
科学技术
2021年,通州区组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项。其中,市级2项,区级40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476.4亿元,比2020年增长25.7%。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累计43个,本年新增9个。全年专利授权量7965件,增长39.2%。其中,发明专利628件。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015件,增长20.4%。
文化事业
2021年,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237.9万平方米,比2020年增加167.3万平方米。审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5家。基层文化中心19个,文化演出场次1250场。全区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团队94个。通州区地区专业电影院12家,共放映电影17万场,观众227万人次,票房收入10393.7万元。
截至2021年,通州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89.3万册。共有博物馆8个。拥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0处。年末实有有线电视接收用户49.5万户,比2020年增长2.7%。
卫生事业
截至2021年,通州区共有卫生机构609个,比2020年末增加10个。其中,医院22个。全部卫生机构实有床位4425张。其中,医院370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420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846人。其中,执业医师3886人,注册护士4359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1131.9万人次,其中,三级医院诊疗人次为462.4万人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5‰,婴儿死亡率1.56‰。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通州区共有多功能球场20块。举办全区性各类竞赛10次。参加市级各类竞赛获得奖牌185枚。其中,金牌53枚,银牌51枚,铜牌81枚。体育活动经费投入达到6193.5万元。
通州清真寺
是北京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郊区称首。其元代创建,历史之悠久,仅次于牛街者。明代正统,万历间予以重修。清康熙、乾隆帝游通州时曾经至此,再增修之。民国22年(1933年)4月,一撮日军窜犯县城,隔运河炮轰通州城,炸毁此寺部分建筑,旋而修复。民国34年(1945年),此寺曾办大学。寺前胡同曾因寺而名清真寺街,今名胡同。20世纪50年代,著名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曾在此拍摄。1959年定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后遭到破坏,1996年升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
台湖国画院
位于通州区台湖,国画大师李可染之子李小可等60多位知名画家及理论评论家入驻其中的工作室。这座由旧厂房改造的画院集国画名家、国画交易、国画培训、学术交流、艺术品交易、旅游景观等多功能为一体,拥有创作室62间,共计9000平方米,袁振西、李小可等知名画家。另外,占地600平方米的国画学堂还设有初、中、高级班和鉴赏班,既为幼儿和老年人提供普通国画入门课程,也为专业学生教授高级课程。
2015年,通州区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9年2月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7年11月,通州区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
2019年,通州区入选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0月,通州区入选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19年11月,通州区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19年12月,通州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3月,通州区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7月31日,北京市通州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0月27日,入选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2年1月,选入2021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2022年5月,在财政部组织开展的全国2022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评估工作中,通州区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
2022年8月,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
2022年10月,被拟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
2022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2年11月,被列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