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养浩 编辑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本名:张养浩
别名:张文忠公
字:希孟
号:云庄、齐东野人
所处时代:元代
出生日期: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
逝世日期: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
主要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主要成就:关中救灾,元散曲大家
官职: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
谥号:文忠
追封:滨国公
幼学勤奋
张养浩从51岁赋闲故里,前后八年多时间。这期间,他“视荣华如风花之过目,鸟声之悦耳。以六合为家,四时为友,寄傲林泉,纵情诗酒”,写出了不少“接于目而得于心”的优美动人的诗文和散曲,《归田类稿》即是其闲居在家时的代表作品集。
诗文名家
张养浩不仅以散曲知名,他的诗歌成就也很高,能够与“元诗四大家”相媲美,并且内容充实,题材广泛,在咏史纪游、反映现实政治、民生疾苦方面,都有上乘之作。而且语言优美成熟,特别善于写景抒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其散文也风貌独特,体裁繁多。在他长期的政治生涯中,他结合实际写的很多政论文大都有感而发,论述精辟,条理清晰,不但在当时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张养浩的诗文,晚年编定为《归田类稿》四十卷,今存二十四卷,收录于《四库全书》中。他的政论集名《三事忠告》,包括《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他还曾有一部词集《江湖长短句》,可惜今已散佚。
政治方面
苏天爵在《七聘堂记》中赞张养浩:“执法牧民为贤令,入馆阁则曰名流,司台谏则称骨鲠,历省台则号能臣,是诚一代之伟人欤!”
李士瞻赞其:“禀天地正大之气,学圣贤正大之学,蕴之而为道义,发之而为文章,推之而为政事、功业,无一而非正大之寓也。
危素《张文忠公年谱序》:"观公之去就大节,从容得宜,非所谓有志之君子者耶?使公得君而行乎国政,所至又可量耶?"
明代进士郑瑛称赞:"其(指张养浩)为国为民,忧勤惕励之心,蔼然溢于文章政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