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简称“广外,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 、国家建设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国政府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的中国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的首创单位,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11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直属的36所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辖4个校区,总面积约2442亩(含规划);设有25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6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总数2188人,专任教师1378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12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16人, 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文名: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

简称:广外(GDUFS)

创办时间:1965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综合类

学校特色:广东省“211工程”“2011计划”高校“亚洲校园”计划高校“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高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高校展开学校特色:广东省“211工程”“2011计划”高校“亚洲校园”计划高校“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高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收起

历史沿革

编辑

前身史略

  • 广州外国语学院

广州外国语学院校门 广州外国语学院校

1964年3月,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广州创办一所高外语院校,以适应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对外语人才的需要。7月,广州外国语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校门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校门

开拓发展

1995年1月中旬,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月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正宣告成立。8月,首次以新大学名招生,招收本科生676人、专科生164人。10月,相继成立新大学第一届校务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11月14日,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事会。

1996年1月,校本部和大朗校区财务工作实现全面并轨。上半年,机关各部门全面修订、融合两院的相关规章制度。暑假,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系从大朗校区迁往校本部,附设外语学校从校本部迁往大朗校区。

1997年1月,整合源组建7个学院和1个直属系。

1998年11月,开展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至1999年6月完成。彰一批从教40周年教师。

1999年6月,成立公开学院。

2000年6月,成立国际法学院。11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功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半年,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成为国家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试办基地。

2001年,开展教学、科研架构调整、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校内管理体制五项改革。召开新大学首次党代会和制订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三坚持,两适应”的指导思想,着力推行五项改革。成立继续教育学院,与公开学院合署办公。

2002年,推行五项改革,全力以赴争取进入广州大学城建设新校区。

2003年1月,在佛冈会议上,系统提出办学理念、思路、方法、特色。2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同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优质教学资源进入广州大学城建设南校区,南校区位于番禺小谷围东北部,占地面积1095亩。12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教育部2004年6月发文)。12月,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3月,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9月,南校区(大学城校区)迎来首批4529名新生。成立南校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实行“统一领导,职能延伸,条块结合,分类管理”。成立国际学院,统一全校的中外合作办学。

2005年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科专业调整和校区布局方案》公布实施。成立高级翻译学院;组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基础英语学院更名为英语教育学院。提出新一轮深化五项改革,重点推行学院目标管理。11月,学校召开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

2006年2月,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4月,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5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三个五年,分三步走,把广外建设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7月,撤销南校区管委会,校部机关按照“一个部门,两块牌子,一套人,分区运作”的要求开展工作。9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4个学院成建制安排在北校区,原定进驻南校区的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英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6个学院除毕业生留在北校区外全部进入南校区,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个学院除2005、2006级本科生安排在南校区,其余均安排在北校区。

2007年,获准成为MTI(翻译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2008年,提出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打造“深度”国际化教育品牌。党委书记徐真华担任广州地区第12棒北京奥运火炬手。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转广外管理。12月,成立财经学院。

2009年,成立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建程章收藏室。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到2025年建校六十周年时,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设成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中长期奋斗目标。

2013年,成为广东省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2014年12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章程》获省教育厅首家核准公布。

2015年,学校“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2个学科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16年12月8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该协议,学校将与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在澳大利亚招收计算机和法学专业学生,并派出学校教师赴悉尼科技大学为上述两专业学生授课,符合条件的学生将授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位证书。这项协议的签署,开启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境外办学的新篇章。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12月18日,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广东)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共建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

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社会科学总(Social Sciences, general)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

2022年9月9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科学城实验学校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埔实验学校落成揭牌。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截止2021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2188人,专任教师13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4.6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5.50%。教师队伍中,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5人(其中在职6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3人,入选中宣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珠江学”讲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学者”6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1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

【数字图书馆】包括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音视频资源、图片资源、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统计数据、考试题库等各种数字资源类型的海量信息。如CNKI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超星学术视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法律资源全互动数据库(北大法意)、MyiLibrary电子书库、剑桥期刊库(CUP)、牛津期刊数据库(OUP)、Wiley-Blackwell期刊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期刊数据库、EBSCO,Proquest系列数据库、Emerald管理学全集数据库、美国计算机学会全文数据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创刊于1990年,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所涉及一级学科或研究领域主要有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教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艺术研究等,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学术期刊》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国际经贸探索》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的专业性月刊,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连续5次入选具有广泛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位列国际经贸类核心期刊的前四名,并多年保持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战略决策研究》杂志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致力于国际战略理论、政策和实践等问题的研究,反映国际化战略实践的最新成就,关注世界范围内国际化研究的最新理论动态。内容以经济学、管理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为主,兼容各新兴的交叉学科。该刊设置的重点栏目有:“国际战略新视角”、“宏观战略环境”、“国际经济战略”、“区域国际化战略”、“焦点战略新探”、“国别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报告及述评”等。

合作交流

编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与60个国家和地区的483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建设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子课堂: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学院、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以及澳大利亚紫薇孔子课堂。学校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的英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及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举办的英语教育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运转良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大力推进“亚洲校园”“湾区校园”“欧亚校园”“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RCEP人才培养计划”“OECD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开展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首倡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语教育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推动大湾区葡语教育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在管理国际化方面,学校实施海外高校挂职学习项目,已共派出8批合计40多名干部到海外高校挂职。

现任领导

编辑

职务

姓名

校长、党委书记

石佑启

党委副书记

云明、唐锐

党委常委、副校长

何传添、刘海、焦方太

副校长

刘建达

信息来源

知名校友

编辑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温耀深 65级法语校友,曾任云浮市市长、市委书记、广东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何莲珍: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2017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院长;2018年6月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于平 70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

王华 70级西班牙语校友,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共和特命全权大使

梁梳根 70级英语校友,中国外交官,现任中国驻开普敦总领馆总领事,曾任中国驻墨尔本、温哥华总领事馆总领事。

徐真华 72级法语校友,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法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第十届政协常委、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等,法国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

隋翚 72级法语校友,现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简称工发组织)执行干事,曾任中国驻希腊使馆经商参赞、商务部外事司司长。

邱举良72级法语校友,现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雁南 73级英语校友,曾任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创始人之一。

林迪夫74级英语校友,现任广东省政府港澳办巡视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博茨瓦纳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廖菊华 74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驻兰总领馆总领事,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克兰总领事。

邱绍 74级英语校友,外交官,曾任驻塞拉利昂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驻悉尼、洛杉矶总领事(大使衔)。

贺同新 74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黄华 75级经贸校友,现任南方国际集团总裁。

王超 77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曾任商务部副部长。

王辉耀 77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方健壮 77级英语校友,现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郑立华 77级法语校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兰西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

周海中79级英语校友,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氏猜测和网络语言学的提出者,中山大学教授。

熊韶辉 84级国际贸易校友,现任广东振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李绍山87级英语博士校友,现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

曾用强 88级英语硕士校友,现任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

曾德祥 89级国际贸易校友,现任广州博冠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琦 94级国际金融校友,现任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化传统

编辑

校徽

校标 校标

设计理念:

(一)校徽设计立足于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主体部分采用地球造型,上半球为简约地球仪造型,象征学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下半球为“W”的体造型字母,既是“外语外贸”中“外”字的语拼音声母和英语单“world”的首个字母,寓意该校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W”在象形上近似一本翻开的书和一只展翅飞翔的,象征学子孜孜汲取知识,鹏程万里。

(二)校徽外型为圆形,外圈为中英文校名,上半圈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毛体手书校名,下半圈为“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英文校名。

(三)校徽主体以中蓝色为基调,图案为白色,简洁明快,寓意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中英文校名为色,目突出,表现热情、智慧与活力。

校训

校训 校训

中文: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

英文:Pursuit of Integrity, Practice and Cross-cultural Learning

“明德尚行”:意即“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古代周人便有了“明德慎罚”的观念。《大学》一开篇就提出“大学之,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在注释中把这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也”,同时也是理想人格实践的纲领。其中“明德”的意思是说:让人们本应有的美德得以表明;北宋易学大家邵雍提出:“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是知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极力推崇行动与实践,反对空谈和胡吹。

“学贯中西”:指的是在学习、教学、学术等方面要具备跨文化视野和通才意识,校训中“学贯中西”除包含此习见用法外,还具有“熔铸中外文化,构建新型文明”的特定内涵。“西”在此不独指“西方”,而是泛指与“中”相对的“外”即“外国文化”。

“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八字,文辞典,言简意赅,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概括性地传达了学校对全体师生的训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歌

《凤鸣岭南

(作词:陈飞 作曲:温恒泰 李志刚)

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

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

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

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

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

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

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

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

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

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

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

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

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

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凤起岭南。

校歌曲谱 校歌曲谱

所获荣誉

编辑

2022年4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