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影百花奖 编辑

中国电影类奖项

大众影百花(Hundred Flowers Award)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是中国大陆电影界的观众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合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百花奖设最佳故事片奖、优秀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女配角奖、最佳新人奖,均由观众投票产生。

百花奖每两年举办一届,一般于每年9至10月于中国各地申办城市举行颁奖典礼。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于2022年7月28日至30日在武举办。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众电影百花奖

外文名:HundredFlowersAward

别名: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

创办时间:1962年

简称:百花奖

类型:华语电影奖项

国家地区:中国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颁奖地点:各地申办城市轮流举办

颁奖周期:两年一次

奖项性质:中国电影三大奖、中国电影观众奖

奖项沿革

编辑

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

1961年6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文化部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之后,为了奖励工农兵方向下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艺术的百花齐放,观众提出要设立一个由观众投票产生的电影奖。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肯定。中国影协立即在所属的电影刊物《电影艺术》和《大众电影》上开展“四好”的宣传,并积极筹划群众性的电影评奖活动。同年12月,正式确定奖项名称,由《大众电影》杂志主办。每年评选一届,通过杂志印发选票,由读者和电影观众投票,产生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男女配角奖项,代表观众的审美爱好,俗称“群众奖”。

周恩来、陈毅接见1963年百花奖获奖者周恩来、陈毅接见1963年百花奖获奖者

1962年5月22日至23日,首届百花奖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到场与获奖演员联欢,郭沫若周扬夏衍陈荒煤蔡楚生、田方等各界领导出席。陈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人还为获奖,由于经济困难,做奖杯的铜没有,所有获奖的制片厂得到一奖状,个人荣获一个纪念奖牌并以这些文艺界领导们的墨宝作为奖品。 第一届评奖共有十五个奖项,除常见的故事片、纪录片、美术片、科教片、戏曲片分别给奖外,故事片还有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等奖。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没有手机,电话稀有,仅靠寄信投票,《大众电影》编辑部共收到选票11万多张。

1963年5月29日,第2届百花奖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再次到会祝贺、合影留念。

1964年,第3届百花奖由于文艺界开展整风运动戛然而止。《大众电影》也被迫停刊。

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0年,随着《大众电影》复刊,中国电影家协会决定恢复中断17年的百花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公布候选名单评选出得票最的奖项,同时会在《人民日报》和《大众电影》上公布表演奖项的得票第二名至第五名、影片奖的前十名得票名单,以示表彰。重新开场的第3届百花奖受到观众热烈响应,共收到200多万张选票。很多观众想投票却苦于买不到《大众电影 》杂志,很多单位只有一张选票。

1981年,随着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发,从第4届百花奖开始取消了大部分技术奖项,只保留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五个奖项。

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代表专家意见的‘金鸡奖’和代表观众意见的百花奖合二为一,简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以“金鸡啼晓象征百花齐放”电影节年年举办。

百花奖影后巩俐百花奖影后巩俐

2004年,第27届百花奖取消最佳男女配角,只颁发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未分主配)。评选结果不再提前公布,除了传统的邮寄信函选票的形式投票外,新增了短信投票方式。 在500万元票房作为报名参评标准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各地影院经理推荐的方式。

2005年起,根据中宣部颁布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从第25届开始,百花奖改为隔年举办,即偶数年进行评选,与金鸡奖轮流举办。

2006年,第28届百花奖不仅允许港台影人报名,而且恢复了最佳男女配角,并增设最佳新人奖。一届三部最佳故事片名额改为一部最佳故事片,得票分列二三名的则可获得两部优秀故事片。首次增加了网络投票和声讯电话投票。 同年,恢复最佳导演奖。

2008年,第29届百花奖颁奖典礼首次设立“百花大众电影观察团”,通过对话、访谈、辩等多种形式,就观众最关心的电影现象以及个人的观影行动做出调查。

2010年,中国内地编剧抗议百花奖多年未颁发剧本奖,中国电影家协会回应会申恢复编剧奖。

2012年3月,中国电影家协会提交了增设“最佳改编剧本奖”、恢复“百花奖最佳编剧”等提案。同年7月2日,中央批准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开始恢复最佳编剧奖。

2014年,百花奖除了纸质选票的传统方式外,全面开放了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等全媒体平台投票方式。 并且不再限制演员国籍,且只要在大陆取得上映许可证、票房过500万、电视播放次数3000万以上的华语电影都可以参加百花奖评选,不再有地域保护。

2018年,第34届百花奖设置了现场投票的方式。由101名观众评委组成终评评选委员会在现场直播的百花奖颁奖典礼现场,以按表决器的方式当场投票,评选出百花奖各个最佳奖项的获奖者。

2022年5月22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出品,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暨庆祝大众电影百花奖创立六十周年特别节目在爱奇艺播出。

2022年6月10日,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各奖项候选名单通过媒体发布,提交全国广大电影观众投票。

2022年7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武汉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湖北武汉市举办。

奖项文化

编辑

奖项名称

大众电影百花奖大众电影百花奖

1961年9月12日,为这项群众电影奖命名时,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钢提出名称为“大众电影读者评选1960—1961最佳电影奖”,由于名称过长念起来也不太顺,后来又提出是否叫“百花奖”“工农兵奖”,大家一致认可“百花奖”这个名称。最终定下名称为“大众电影百花奖”。

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因而被称为“群众奖”。百花奖以盛开的百花取名,象征影坛百花齐放,色满园,鼓舞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好影片。

奖杯奖座

百花奖以百花女神雕像作为自己的奖杯。奖杯为铜质镀金花神,表示电影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百花奖奖杯是由雕塑美术家姚永康设计。

奖项设置

编辑

类别

奖项

备注

影片奖项

最佳故事片

1962年设立最佳故事片,2005年后分设为最佳故事片和优秀故事片

优秀故事片

个人奖项

最佳导演

1962年设立,1981年取消,2006年恢复

最佳编剧

1962年设立,1981年取消,2012年恢复

最佳男主角

1962年设立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1983年后由最佳配角奖分设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人

2006年设立

特别奖项

终身成就

1963年设立荣誉奖,后改名为终身成就奖

已取消奖项

最佳摄影

1962年设立,1981年取消

最佳音乐

最佳美术

最佳纪录片

最佳短纪录片

最佳科教片

最佳美术片

最佳戏曲片

最佳纪录片摄影

1962年设立,1980年取消

最佳合拍片奖

1994、1995、1996年设立后取消

1、1981年至2003年,百花奖最佳影片要选出三部

2、1981年、1982年最佳男女配角奖项未设立

3、最佳新人奖应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在3部以内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录音、美术等影片主创人员

备注:以上“奖项设置”统计截至2020年。:

评选规则

编辑

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中国电影业的繁荣发展。

评选办法

1、中国电影家协会委托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属下108名骨干影院经理组成初评评选委员会,投票评选出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候选影片,经组委会认可后报送中国文联进行入围审核,最终确定当届百花奖参评候选影片10部。单项候选名单从当届候选影片中产生。

2、候选影片范围限于取得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在全国城市影院发行放映且票房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国产影片;在当届评奖周期(两年度)内发行放映的国产影片。内地制片机构及其与港澳台制片机构、外国制片机构合作拍摄的影片以及港澳台演职人员参加影片奖和单项奖的评选。

3、《大众电影》百花奖各奖项候选名单通过媒体刊发,提交广大电影观众投票评选出影片奖提名5部、单项奖提名各5名。

4、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起始日期由组委会发出公告,投票截止日期为当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前五十天。并由组委会指定的选票统计中心统计出群众投票结果,按照统计结果,各奖项得票数前五位的影片或个人即为各奖项提名者。

5、在产生提名名单的同时,从所有投票观众中抽取101名观众评委,此101名观众评委在经组委会进行格审查后即组成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评评选委员会,此终评评选委员会在对10部候选片目进行观摩和充分讨论后,在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现场,以按表决器的方式进行当场投票,评选出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如遇两位(或两位以上)提名者得票最高且票数相同,则现场观众评委对两位(或两位以上)票数最高者再次投票,直至投出1名获奖者。如果第二次投票仍然出现票数相等的情况,则依据获提名时得票数量,票数高者获奖。

6、《大众电影》百花奖欢迎、鼓励广大电影观众踊跃参与投票评选,同时严格制止虚假投票,严格遏制恶意投票。《大众电影》百花奖组委会及其办公室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百花奖候选名单宣传投放的严密有序和选票回收的缜密可靠。

7、《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工作由公证机构全程予以公证。

8、《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当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向最终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杯。对各奖项获提名者颁发“《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证书”。

注:每届百花奖评选办法以当届公布的评选办法为准,

观众评委

百花奖精彩瞬间百花奖精彩瞬间

一、观众评委在所有投票观众中产生。

二、观众评委共产生101名。观众评委中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商界代表等各占一定比例。

三、观众评委应为能够有条件履行评委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四、观众评委由《大众电影》百花奖组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后向社会公示。如有不符合上述资格的,组委会有权从投票观众中递补。

历届回顾

编辑

历届百科

历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年份

名称

年份

名称

年份

名称

1962

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63

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0

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1

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2

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3

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4

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5

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6

第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7

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8

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9

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0

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1

第1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2

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3

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4

第1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5

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6

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7

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8

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9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0

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1

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2

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3

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4

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6

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8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0

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2

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4

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6

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8

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20

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22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注:以上统计截至2022年

影片导演帝后

历届最佳影片、导演、男/女主角

时间

届次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1962

1

色娘子军》

谢晋《红色娘子军》

崔嵬《红旗谱

祝希娟《红色娘子军》

1963

2

双双》

王苹槐树庄

张良《哥俩好》

张瑞《李双双》

1980

3

《吉鸿昌》

《泪痕》

《小花》

谢添《甜蜜的事业》

李仁堂《泪痕》

陈冲《小花》

1981

4

庐山恋》

《天云山传奇

《七品芝麻官》

未设

达式常《燕归来

张瑜《庐山恋》

1982

5

《喜盈

《乡情》

白蛇传

王心刚《知音

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983

6

《人到中年

《牧人》

骆驼祥子》

严顺开《阿Q正传

斯琴高娃《骆驼祥子》

1984

7

《咱们的牛百岁》

《十六号病房》

《不该发生的故事》

杨在葆《血总是热的》

龚雪《大桥下面》

1985

8

高山下的花环

人生

《红衣少女

吕晓禾《高山下的花环

芳《人生》

1986

9

《少年犯》

日出

咱们的退伍兵

杨在葆《代理市长》

方舒《日出》

1987

10

芙蓉镇

《血战台儿庄》

孙中山

姜文芙蓉镇》

刘晓庆《芙蓉镇》

1988

11

红高粱

《老井》

《原野》

张艺谋《老井》

刘晓庆《原野》

1989

12

春桃

《寡妇村》

共和国不会忘记》

姜文《春桃》

刘晓庆《春桃》

1990

13

开国大典

《本命年》

《巍巍昆仑

古月《开国大典》

宋佳庭院深深

1991

14

焦裕禄

《龙年警官》

《老店》

李雪健《焦裕禄》

宋佳《落山风》

1992

15

《周恩来》

《大决战》

《过年》

王铁成《周恩来》

赵丽蓉《过年》

1993

16

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

《杨妃》

古月《毛泽东的故事》

巩俐《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4

17

凤凰琴》

《重庆谈判》

《炮兵少校》

李保田《凤凰琴

潘虹《股疯》

1995

18

《被告山杠爷》

《留村察看》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李仁堂《被告山杠爷》

沈丹萍《留村察看》

1996

19

《红樱桃》

七七事变

《混在北京》

张国立《混在北京》

郭柯宇《红樱桃》

1997

20

《红河谷》

《大转折》

离开雷锋的日子》

高明《繁森》

宁静《红河谷》

1998

21

甲方乙方

《鸦片战争》

长征

葛优《甲方乙方》

刘蓓《甲方乙方》

1999

22

《男妇女主任》

《红娘》

《一个都不能少》

赵本山《男妇女主任》

刘欣《红娘》

2000

23

《我的父亲母亲

黄河绝恋》

国歌

长江《明天我爱你》

章子怡《我的父亲母亲》

2001

24

《生死抉择》

《漂亮妈妈》

《芬芳誓言》

王庆祥《生死抉择》

巩俐《漂亮妈妈》

2002

25

大腕

《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法官妈妈》

葛优《大腕》

周迅红颜》

2003

26

《冲出亚马逊》

《邓小平》

英雄

卢奇《邓小平》

徐静蕾《开往春天的地铁

2004

27

《手机》

葛优《手机》

范冰冰《手机》

2006

28

《张思德》

尹力《张思德》

吴军《张思德》

刘若英天下无贼》

2008

29

《集结号》

冯小刚《集结号》

张涵予《集结号》

李冰冰《云水谣》

2010

30

建国大业

冯小刚《非诚勿扰》

陈坤画皮

赵薇《花木兰

2012

31

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唐山大地震》

文章《失恋33天》

白百何《失恋33天》

2014

32

一代宗师

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黄晓明《中国合伙人》

章子怡《一代宗师》

2016

33

《烈日灼心》

乌尔善《寻龙诀》

冯绍峰狼图腾

许晴《老炮儿》

2018

34

红海行动》

林超《红海行动》

吴京《战2》

陈瑾《十八洞村》

2020

35

《我和我的祖国

郭帆《流浪地球

黄晓明《烈火英雄》

周冬雨《少年的你》

2022

36

《长津

文牧野《奇迹•小孩》

张译《悬崖之上》

袁泉《中国医生

配角新人

时间

届次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人

1962

1

陈强《红色娘子军》

1963

2

仲星火《李双双》

1980

3

刘晓庆《瞧这一家子》

第4届至第5届未设最佳男女配角奖,其中前三届所设为配角奖,不分男女。

1983

6

牛犇《牧马人》

姜黎黎《赤绿青蓝紫》

1984

7

刘信《快乐的单身汉》

王馥荔《咱们的牛百岁》

1985

8

何伟《高山下的花环》

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环》

1986

9

陈裕德《咱们的退伍兵》

王馥荔《日出》

1987

10

祝士彬《芙蓉镇》

张晓敏《非常大总统》

1988

11

陈佩斯《京都球侠》

吕丽萍《老井》

1989

12

申军谊《欢乐英雄》《阴阳界》

巩俐《代号美洲豹

1990

13

孙飞《开国大典》

林默予《红楼梦

1991

14

陈裕德《斗鸡》

伍宇娟《龙年警官》

1992

15

葛优《过年》

吕丽萍《青春无悔》

1993

16

冯巩《站直了别趴下》

陈小艺《离婚》

1994

17

孙飞虎《重庆谈判》

丁嘉莉《无人喝彩

1995

18

谢园《天生胆小》

李媛媛《天生胆小》

1996

19

方子哥《混在北京》

何赛飞敌后武工队

1997

20

牛犇《夫唱妻和》

宋春丽《离开雷锋的日子》

1998

21

李保田《有话好好说》

张路《这女人这辈子》

1999

22

牛犇《媳妇你当家》

李晓红《银幕恋情

2000

23

尤勇《紧急迫降》

陶虹《说好不分手

2001

24

朱旭《刮痧》

阎青妤《留住心中的月亮》

2002

25

英达《大腕》

袁立《绝对情感》

2003

26

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袁泉《美丽的大脚》

2004

27

李幼斌《惊心动魂》

张妍《暖春》

2006

28

谢霆锋《新警察故事》

元秋《功夫》

孙俪《霍元甲》

2008

29

邓超《集结号》

归亚蕾《云水谣》

雷庆瑶《隐形的翅膀》

2010

30

苏有朋风声

王嘉《惊天动地

许晴《建国大业》

徐箭《惊天动地》

2012

31

孙淳《辛亥革命

宁静《辛亥革命

张子枫《唐山大地震》

2014

32

佟大为《中国合伙人》

邓家佳《全民目击》

马浴柯《扫毒》

2016

33

李易峰《老炮儿》

杨颖《寻龙诀》

庄小龙《战狼》

2018

34

杜江《红海行动》

蒋璐霞《红海行动》

王雨甜《红海行动》

2020

35

王传君《我不是药神》

袁泉《中国机长》

易烊千玺《少年的你》

2022

36

侯勇《守人》

朱媛媛《我的姐姐》

陈哈琳《奇迹•笨小孩》

奖项之最

编辑
历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之最

历届获奖最多的影片

五项奖

《红海行动》

四项奖

《红色娘子军》 《李双双》《小花》《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集结号》《唐山大地震》

三项奖

《日出》 《老井》《春桃》《开国大典》《过年》《混在北京》《甲方乙方》 《大腕》《手机》

《张思德》《云水谣》《惊天动地》《辛亥革命》《失恋33天》《中国合伙人》

获奖最多的女演员:刘晓庆『共5次』(联三届最佳女演员

刘晓庆

先于1980年第3届凭《瞧这一家子》获得最佳配角奖,再于1987年第10届凭《芙蓉镇》、1988年第11届凭《原野》、1989年第12届凭《春桃》蝉联三届影后,再于1992年第15届因曾三次获百花影后而荣获特别奖,从而以五次成为百花奖影史上获奖最多的女演员。

百花奖获奖最多的男演员:葛优『共4次』

葛优

先于1992年第15届凭《过年》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再于1998年第21届凭《甲方乙方》、2002年第25届凭《大腕》、2004年第27届凭《手机》三度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从而成为百花奖历史上获奖最多的男演员。

百花奖获奖最多的导演:冯小刚(8次)(蝉联三届最佳导演、五次最佳影片)

冯小刚

先后于2008年第29届《集结号》、2010年第30届《非诚勿扰》、2012年第31届《唐山大地震》蝉联三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此外还于1997年第20届《甲方乙方》、2002年第25届《大腕》、2004年第27届《手机》、2008年第29届《集结号》、2012年第31届《唐山大地震》五度获得最佳影片奖,另外这五部电影还贡献出多位影帝影后:葛优(3次)、张涵予(1次)、刘蓓(1次)、范冰冰(1次)、刘若英(1次)。

百花奖获最佳影片最多的导演:张艺谋(6次)

张艺谋

先后于1988年第11届《红高梁》、1993年第16届《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同一届两部影片均获奖)、1999年第22届《一个都不能少》、2000年第23届《我的父亲母亲》、2003年第26届《英雄》五次六度获得最佳影片奖。

百花奖历史上的跨界获奖:张艺谋赵薇

张艺谋

作为导演的张艺谋先后于1988年第11届《红高梁》、1993年第16届《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同一届两部影片均获奖)、1999年第22届《一个都不能少》、2000年第23届《我的父亲母亲》、2003年第26届《英雄》五次六度获得最佳影片奖,也是获得这一奖项最多的导演,此外还于1988年第11届以演员身份凭《老井》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赵薇

作为演员,赵薇先于2010年第30届凭《花木兰》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再于2014年第32届凭借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最佳导演奖,这也是中国女演员里唯一在百花奖上的跨界获奖,此外也是继1963年第2届王苹《槐树庄》之后第二位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女性演员。

百花奖获男配角奖最多的演员:牛犇『共3次』

牛犇

先后于1983年第6届《牧马人》、1997年第20届《夫唱妻和》、1999年第22届《媳妇你当家》三度获得最佳男配角奖,从而成为百花奖颁奖史上获得这一奖项最多的人。

百花奖获女配角奖最多的演员:王馥荔、吕丽萍、袁泉『共2次』

王馥荔

先后于1984年第7届《咱们的牛百岁》、1986年第9届《日出》两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吕丽萍

先后于1988年第11届《老井》、1992年第15届《青春无悔》两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袁泉

先后于2003年第26届《美丽的大脚》、2020年第35届《中国机长》两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此外还于2022年第36届凭借《中国医生》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获得提名大满贯的演员

黄渤

先后于2008年第29届凭《疯狂的石头》获得最佳新人奖提名,再于2010年第30届凭《铁人》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再于2016年第33届凭《亲爱的》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不过均未获奖 。

其它

第一位获得百花奖的台湾演员:胡慧中

胡慧中

1988年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凭《欢颜》获得观众最喜爱的台湾演员特别奖

第一位获得百花奖影后的台湾演员:刘若英

刘若英

2006年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天下无贼

第一位获得百花奖的香港演员:元秋

元秋

2006年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功夫》因为最佳女配角在最佳男配角前颁奖,所以元秋先于谢霆锋(《新警察故事》)获奖,从而成为百花奖第一个香港演员。

百花奖影后获奖年龄最小的女演员:陈冲、郭柯宇『18岁』

陈冲

1980年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小花》

郭柯宇

1996年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红樱桃》

百花奖获奖年龄最小的女演员:陈哈琳『8岁』

陈哈琳

2022年第36届,8岁的陈哈琳凭借电影《奇迹·笨小孩》获得最佳新人奖,成为百花奖“史上最年轻”最佳新人奖得主。

百花奖最小的提名演员

李一情

2010年出生的李一情于2016年凭《亲爱的》提名最佳新人奖,年仅6岁,而这部电影于2014年拍摄上映,此时还只有4岁。

百花奖获奖年龄最小的男演员:姜文『24岁』

姜文

1987年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芙蓉镇》

百花奖获奖年龄最大的女演员:赵丽蓉『64岁』

赵丽蓉

1992年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奖最佳女演员《过年》

百花奖获奖年龄最大的男演员:朱旭『71岁』

朱旭

2001年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刮痧》

同班同学同一届获奖:陈坤与赵薇、文章与白百何、赵薇与黄晓明

陈坤

赵薇

2010年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陈坤《画皮》、最佳女主角赵薇《花木兰》同为北京电影学院96级的同班同学,同时两位的获奖影片都是由对方搭档男女主角。

文章

白百何

2012年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文章与白百何同因出演《失恋三十三天》同获帝后。

赵薇

黄晓明

2014年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由赵薇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而其大学同班同学兼好友黄晓明凭《中国合伙人》获得最佳男主角奖,这也是赵薇第二次与大学同学共同在百花奖上获奖。

百花奖史上的夫妻档获奖:黄晓明杨颖

黄晓明杨颖

先是黄晓明2014年第32届凭《中国合伙人》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接着2016年第33届杨颖凭《寻龙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这应该是百花奖历史上截止目前唯一一对同时获奖的夫妻。

百花奖史上的夫妻档提名:徐峥

徐峥

陶虹

2014年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徐峥与陶虹这对夫妻档均凭借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获得最佳男主角与最佳女配角提名,不过最终均未获奖,不过在此之前的2000年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陶虹凭借电影《说好不分手》获得过最佳女配角奖 。

同一届提名最多的影片

红海行动

2018年第34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林超贤、冯骥、陈珠珠、林明杰)、最佳导演(林超贤)、最佳男主角(张译)、最佳女主角(海清)、最佳男配角(杜江、张涵予)、最佳女配角(蒋璐霞)、最佳新人(王雨甜、黄景瑜)共计8奖9人次,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杜江)、最佳女配角(蒋璐霞)、最佳新人(王雨甜)五项大奖。

同一届提名最多的电影人

林超贤

2018年第34届凭《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两部电影分别提名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其中《红海行动》还获得了最佳影片提名,最终凭《红海行动》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吴京

2018年第34届凭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2》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四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同一届获得两个单项奖提名的演员

张涵予

2018年第34届凭《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分别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提名,不过最终均未获奖。

百花奖颁奖典礼主持人最多的一届:杭州

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主持人:经纬、吴大维、姜昆、黄宏、张国立、毕福剑、黄健翔、戴军

幕后制作

编辑

一 :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工作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下进行。设立《大众电影》百花奖织委员会,负责百花奖评选的组织工作。中国电影家协会设立评奖办公室,负责百花奖评选的具体事务工作。

二:《大众电影》百花奖组织委员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负责人、中国电影家协会负责人、电影界专家以及评选工作有关合作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组委会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委员若干人。根据百花奖评选工作程序和需要,组委会下设策划推广、选票统计、技术开发等相应工作部门。

三:《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工作严格实行回避制。当届百花奖报名参评作品的主创人员不得担任组委会成员及其组委会办公室和组委会下设部门工作人员。

奖项轶事

编辑

未能公布的1964年“百花奖”主要奖项获奖名单

故事片奖为《南海潮》《甲午风云》《停战以后》;编剧奖为蔡楚生、陈残云王为一、白辛、辛毅等;导演奖为蔡楚生、王为一(《南海潮》)、崔嵬、欧阳红缨(《小兵张嘎》)、林农等;男演员李默然、张平、安吉斯等;摄影奖为王启民、张翬、李生伟等;女演员为王小棠、吴文华、王丹凤等;音乐奖为雷振邦、巩志伟、吕其明、肖珩等配角奖为石晓满、王心刚、田华等;美工奖为卢淦、史维钧、黄冲等。

1964年百花奖评选顶风出台

1963年底,文艺界开始了整风运动。第一、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也受到一些非议。一些支持创办百花奖的领导同志,一方面继续肯定百花奖的群众评选电影的形式;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总结经验,扩大参与评选的范围,要深入到农村工厂、连队去组织工农兵各阶层群众参加评选。第三届改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央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电影处、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联办。投票对象不再限于《大众电影》的读者。评奖项目仍然是各片种、各行档共15个奖项,但增加获奖名额,以得票多少为序,不再冠以“最佳”名目,统称为百花奖。但最终在严厉的政治形势下,1964年百花奖未能如期举行。

奖项评析

编辑

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是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电影市场十分红火,各类大型电影节和行业组织、协会自发评选的奖励、表彰也很多。但这些看似热闹的现象背后,与迅速发展的电影创作和市场实践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与之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就更无从说起。艺术探索和市场实践早就起跑了,中国电影的理论评论建设必须迅速跟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百花奖面临的危机并不孤单。(《人民日报评》

百花奖改革力度最大的是奖项的产生方式,从2006年开始,百花奖评选增设了101位观众评委。在颁奖礼现场,101位观众评委按表决器投票选出奖项,从形式上确实体现了百花奖是真正的群众性奖项。问题在于,形式上虽然改革了,但百花奖的“核心部分”却没有多少变化和起色。其实,无论是对明星还是对观众,作为奖项的主办方都没有必要刻意去迎合或回避谁。做好本分工作,摒除一切非市场化的因素。一个群众性的奖项,就应该让它彻底地平民化、草根化甚至有些庸俗化也无妨,只要代表真实性就好。(《京华时报》评

百花奖依然延续着大众评审投票的传统,选出观众心中的最佳。虽然这是一个人气奖,在标准上与隔年由专业评审评出的金鸡奖有所不同,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够拿到观众心中的最佳,对于每一个演员来说都倍加珍贵。更别说在电影市场,人气对于票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百花奖的设置,更是让电影评选真正让大众参与进来,能够拿到这个奖,对于一个演员的人气也起到指标性的意义。(《广州日报》评

凑一堆颁奖弄出一个电影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巡演似的全国轮着办,看上去十分隆重且热闹非凡,但全国究竟有多少电影观众关注并参与,恐怕所有奖项获得的票数加起来,都抵不上前几届一部最佳电影的票数。即便开通了网络投票,也没调动起几个观众的热情。事前造势都没啥人理会,事后人走凉,既没人期待也没人回味。(《深圳商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