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海电影节 编辑

1994年设立的节日

中国珠海影节,是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由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永久性的国家电影节。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珠海电影节

批准机关: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主办: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

创办时间:1994

间隔时间:2年

停办时间:1998年

创办宗旨

编辑

中国珠海电影节与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并称“中国四大电影节,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

第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第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

1994年615日,第一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在这座海滨小城举办。顾名思,珠海电影节涉及两岸三地。其时,香港、澳门还未回归,当地民众对回归之后的疑虑、猜测甚至非议,时常见诸报端。而当时的台海局势亦并不宽松。在这样的背景下,珠海想让三地的电影人共聚一堂、把臂言欢,不可不谓石破天惊。“当时文化部在考虑如何发展新兴文化事业。因为经济在改革开放,那文化应该如何发展?”当时任珠海市委副书记兼市政协主席焕池说,在各种想法的碰撞中,就出了这么一个思路,“我们都觉得,珠海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澳门与珠海一墙之隔,香港和珠海不过一个小时的水路,而从台湾飞到珠海,也不过两个小时左右—两岸三地往来较少,在珠海这个便捷的交通节点上办一个电影节,让三地互相了解、互相交流,这个主意不错。”但在陈毅艺的记忆中,珠海电影节的发轫时间应该可以追溯到更早。陈毅艺在珠海做过19年娱乐记者,是珠海名副其实、当仁不让的“狗仔队长”,时任珠海特区报娱乐记

1992年夏,由珠海经济特区文化开发总公司发起,在珠海举办了一场“92国际新潮电影展(珠海)研讨会”,研讨会的另外一个名称是“珠海国际影视娱乐城研讨会”。这场研讨会的主旨,其实是探讨在珠海投建设影视娱乐城的可行性。这个所谓影视娱乐城,也就是后来所熟悉的影视基地。影视娱乐城的创意,在“研讨”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了下文。但在会后,“在珠海办个电影节”的思路,却慢地浮出水面。

“1992、1993年,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个金季节。1992年,长春电影节举办第一届;1993年,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当时很多参加珠海研讨会的专家—有北京的,也有港澳的—纷纷给珠海打来电话,说影视娱乐城投资大,需要慎重;在珠海办个电影节,倒是比较可行。”陈毅艺说。

李焕池先后找到了当时的广电部副部长田聪明,国台办副主任、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二者都示支持。确定了珠海电影节今后在中国电影百科中的定义,“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由广东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永久性的国家电影节”,两年举办一次。

按照之前商定的安排,梁广大任电影节组委会主席,李焕池任执委会主席。珠海还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叶选平,担任电影节的名誉主席

创办过程

编辑

要做一个涵盖两岸三地的电影节,最主要的公关对象当然是港台的电影界。为了电影节,李焕池曾经两次经过特批,飞赴台湾。而往来港澳的次数更是难以计算。香港方面,珠海主要联系吴思远。吴时任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香港电影导演会永远荣誉会长,曾连续5年出任了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而台湾方面,则主攻时任台湾金执委会主席的李行。再由吴、李二人,联络当地的电影人。

电影节得到影视界和两岸明星(成龙、方)的大力支持,在此后将近半年的筹备时间里,三地的电影人更是通力合作,为珠海这座从未举办过电影节的城市,搭建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框架。参照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内地的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安排了影片比赛、影片展映、影片学术研讨及升旗式、开幕式、闭幕式暨颁奖晚会等一系列盛大活动。电影奖评定设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摄影奖等奖项,分别颁发奖杯和奖金。

奖杯有一段掌故。珠海电影节设“飞龙奖”,其实最早名字不是这个。“本来我们想沿袭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的思路,做一个‘金龙奖’。”李焕池说,“后来想了一下,还是区别一下吧,叫‘飞龙奖’,寓意中华民族电影文化事业的腾飞,把三地都统到一起来。”

停办疑云

编辑

执委会主席李焕池执委会主席李焕池

两届电影节的执委会主席李焕池否定了政府投入太大、不堪重负的说法,“整个电影节,政府的投入也就300万左右,主要用于奖金,财政的负担并不重。”他说,珠海电影节停办的最主要原因,是电影节的主办审批权,由之前的广电部收归至中宣部。而由于当时国内电影节太多太滥,中宣部决定整顿电影节市场。整顿的最终决定,是保留长春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放弃珠海。为此,李焕池经过反复争取,最后得到的批复是珠海电影节“可以”举办,但不得设奖,只能展映影片,结果办了两届的珠海电影节,从此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停办后珠海电影节数度传出复活消息,但激动过后却杳无音讯。客观说来,“没有下文”其实并不确切。至少由1998年以来,珠海人还是为电影节“复活”的消息激动过两次。

一次是2003年3月。珠海市委办和市府办向下面3个区联合下发通知,表示将恢复第三届中国珠海华人华语电影节,并成立专门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珠海市委副书记的余炳林担任组长。在当时的报中,珠海市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三届珠海电影节的定位将要延续第二届“国际华语电影节”的走向,“既要赚名又要赚钱”。这是停办之后、珠海官方首次有关“复活”最明确的一次表态,民间舆亦为此扰攘许久。不过扰攘过后,电影节最终下落不明

第二次是在2006年6月。当时,美国金沙集团威尼斯人度假村开发公司横琴项目联络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在透露该公司有关横琴项目的宏图大计同时,抛出了复活珠海电影节的想法,并声称要将之打造成“亚洲戛纳电影节只是,金沙横琴项目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搁浅,“亚洲戛纳”这个肥皂泡也最终灰飞灭。

举办意义

编辑

中国珠海电影节本着加强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将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

历届情况

编辑

第一届

中国珠海电影节首届标志中国珠海电影节首届标志

首届1994年6月15日首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举行

首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共设九个奖项,奖金总额50万元人民币,各奖项的奖金金额是:

最佳故事片奖,奖金10万元

最佳导演奖,奖金5万元

最佳男演员奖,奖金5万元

最佳女演员奖,奖金5万元

最佳编剧奖,奖金5万元

最佳摄影奖,奖金5万元

最佳美术奖,奖金5万元

最佳音乐奖,奖金5万元

最佳录音奖,奖金5万元

评委采用封闭式评选,现场揭晓的方式。

首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开幕式首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开幕式

第二届

经主管部门批准,原“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从第二届起更名为“中国珠海电影节”。第二届中国珠海电影节于1996年12月18日至22日在珠海市举行。本届电影节在继续加强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进。

中国珠海电影节安排了影片比赛、影片展映、影片学术研讨及升旗式、开幕式、闭幕式暨颁奖晚会等一系列盛大活动,香港无线电视台对颁奖晚会进行现场直播。

第二届1996年12月18日 至 1996年12月22日:第二届中国珠海电影节在珠海市隆重举行。此次电影节参赛影片17部,参展影片19部,专题影展影片9部,影片质量比上届有了很大的提。获得本届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是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与邵氏电影公司联合摄制的《脸》;年仅10岁的周任莹摘取了本片的最佳女主角奖的桂冠;捧走最佳编剧奖是《繁森》的编剧胡建新、王兴东、王浙滨;获得本片最佳男主角奖是高明;获得最佳男配角奖是《香江花月夜》的泰迪罗宾;获得最佳导演奖是《月满英伦》的导演张泽明;获得最佳摄影奖是《仔》的摄影师展;《忠仔》还获得评委奖。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参加了开幕式。

获得名单

编辑

第一届(1994年)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背靠背脸对脸》(内地、香港合拍)

最佳导演

尔东升《新不了情》(香港)

最佳男演员

牛振华《背靠背脸对脸》(大陆、香港合拍)

最佳女演员

袁咏仪《新不了情》(香港)

最佳美术奖

区丁平《重案组》(香港)

最佳录音奖

杜笃之、孟麒良《戏梦人生》(台湾)

最佳摄影奖

杨轮《炮打双灯》(大陆)

最佳编剧奖

黄建新、刘龙《背靠背脸对脸》(内地、香港合拍)

最佳音乐奖

(空缺)

评委特别奖

凤凰琴》(大陆)

第二届(1996年)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奖

《变脸》

最佳导演奖

张泽鸣《月满英伦》

最佳编剧奖

胡建新、王兴东、王浙滨《孔繁森》

最佳男主角奖

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主角奖

周任莹《变脸》

最佳男配角奖

泰迪·罗宾《香江花月夜》

最佳摄影奖

张展《忠仔》

评委奖

《忠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