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工程学院 编辑
福建工程学院(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校之一、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旗山、鳝溪、浦东、铜盘等校区,占地2012.37亩,校舍建筑面积70.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9625.8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30.62万册,电子图书201.3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0945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862人(含外国留学生);有专任教师1325人,其中高级职称647人;开设17个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中文名:福建工程学院
外文名:Fuj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
简称:闽工院(FJUT)
创办时间:1896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18)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0年)“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6年)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6年)展开
建校早期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林纾、陈宝琛、陈璧等人在福州南台苍霞洲林纾旧居(今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洲46号)创设“苍霞精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福州苍霞精舍迁至乌山麓蒙泉山馆,改名绅设中西学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绅设中西学堂更名为公立苍霞中学堂。
清宣统元年(1909年7月),公立苍霞中学堂更名为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1956年1月,福州建筑工程学校改名为城市建设总局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8年9月,城市建设总局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60年7月,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学院。
1963年,福建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学校。
1978年11月,福建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94年3月,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发展
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工程学院。
201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工程学院成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福建工程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6年,学校被列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校之一。
2017年12月,学校入选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12月,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2年5月,福建省科技厅发布通知,确定了11家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入选。 12月,学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三个学科确定为主干学科。
校园风光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开设有17个学院(部),开设71个本科专业,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学科门类。
学院(部)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 |
---|---|---|---|
福建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学士 |
车辆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机械电子工程(闽台)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学士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智能建造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建筑学 | 五年 | 建筑学学士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城乡规划 | 五年 | 工学学士 | |
风景园林 | 五年 | 工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 | 四年 | 工学学士 |
工程造价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审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 交通运输 | 四年 | 工学学士 |
交通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工业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物流管理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闽台)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 广告学 | 四年 | |
新闻学 | 四年 | 文学学士 | |
四年 | 文学学士 | ||
四年 | 文学学士 | ||
四年 | 文学学士 | ||
网络与新媒体 | 四年 | 文学学士 | |
一年 | - | ||
福建工程学院法学院 | 法学 | 四年 | |
四年 | 法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设计学院·海峡工学院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学士 |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学士 |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学士 | |
产品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学士 | |
工业设计(闽台)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环境设计(闽台) | 四年 | 艺术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学士 |
软件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学士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网络空间安全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互联网经贸学院 |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向)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方向)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国际商务(国际会计方向)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国际商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方向)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方向) | 四年 | 经济学学士 | |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向) | 四年 | 经济学学士 | |
市场营销(数字营销方向)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方向) | 四年 | 经济学学士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学士 | |
数字经济 | 四年 | 经济学学士 | |
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福建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 | - | ||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 - | ||
福建工程学院体育教研部 | - |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工程学学科2022年3月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 2021年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
学科类别 | 学科名录 |
---|---|
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 | 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 | 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福建省二级重点学科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材料加工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 |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 | 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设计学 、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 |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260人,其中高级职称625人,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近100人,1人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省级以上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9个。聘任了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2022年11月25日,女排奥运冠军林莉受聘福建工程学院副教授。
类别 | 姓名 |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 |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名单 | 王乾廷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李栋伟 |
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名单 | 陈文哲、林从华、刘心中、江吉彬、吴波 |
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 江吉彬 |
2012年度福建省领军人才 | 陈文哲 |
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王乾廷、韦建刚 |
福建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 | 王乾廷 |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 |
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 | 潘正祥、管幸生 |
福建省在闽优秀台湾人才 | 林建德 |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 王卫国、吴波、张旭、杨小礼、李栋伟 |
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 滕军、林伟民、高学山、张其武、刘志峰、韩传峰、 黄晓东、屠基元、余翔、邱毅、朱授恩、许弘雷、王进 |
苍霞杰出学者 | 郑建生、郭丹、陈文哲、严龙华、韩明、戴品强、 缪小龙、王乾廷、王卫国、刘兴军、邓晓华、陆娜、 夏永辉、严玲、马秀良、杨鸣波、李剑、江吉彬 |
省级教学团队 | 土木工程教学团队、材料加工工程教学团队、工程管理教学团队、工程结构防灾减灾课程群教学团队、装备制造类课程群教学团队、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实验教学团队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83门。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其中“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7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或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建设项目 | 年度 | 名称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 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 |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2013 | 土木工程 |
2013 |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中移工程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2013 | 建筑施工技术 |
2013 |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2012 | 土木工程 |
2012 | 工程造价 | |
201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2012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2012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
2012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
2012 | 城市规划 | |
2012 | 工业工程 | |
2012 | 建筑学 | |
省级实践教学基地项目 | 2012 |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中移工程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
2012 | 福建工程学院-乾达重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 |
2012 | 福建工程学院-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 |
2012 | 福建工程学院-建融造价咨询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 |
2012 |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13 | 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2013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
2013 | 电气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
2013 |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
2007 |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 |
2007 | 土木工程综合实践中心 | |
2008 |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 |
2009 |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
2015 |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
2015 | 工程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
2006 | 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2013 | 福建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教学成绩
截至2022年3月,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共获国际级荣誉262项、国家级2110项、省级1937项,如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决赛银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等。学校实施“本科生专利提升计划”,资助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授权85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305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福建省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普通本科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入围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入围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建设基地。在文体艺术方面,获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捧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长杯”,原创艺术精品《光》《海那边的爱》《文脉》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舞蹈大赛中斩获殊荣;校男子篮球队参加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曾荣获冠军、亚军,是唯一一支连续五届入围全国八强的球队。毕业生深受欢迎,近五年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2.25%。
校园风光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拥有34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社科基地1个、省级重点智库(培育)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3个、“数字福建”科研创新平台2个、其他省级平台17个。
序号 | 机构名称 | 所属学院 |
---|---|---|
1 | 数字福建工业制造物联网实验室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2 | 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 福建省数字化装备重点实验室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4 | 福建省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5 |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学院 |
6 | 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福建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 | 人文学院 |
8 | 地下工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学院 |
9 | 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0 | 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11 | 福建省精确成型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2 | 福建省室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
13 | 福建省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4 | 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法学院 |
15 | 福建省高校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16 | 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土木工程学院 |
17 | 福建省高校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
18 | 北斗导航与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19 | 福建省数控装备技术重大研发平台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20 | 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 | 管理学院 |
21 | 福建省机床行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22 |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23 | 福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4 | 福建工程学院先进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25 | 福建省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6 |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27 | 福建工程学院省智能装备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28 | 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平台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29 | 福建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实训基地”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30 | 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 |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31 | 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 | 法学院 |
32 | 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 人文学院 |
研究成果
截至2022年3月,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5项,省部级项目57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3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福建省科研重大(重点)专项5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54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44项(含一等奖10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85项。
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福建工程学院和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公司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汽车玻璃深加工的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校园风光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1日,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10余万册,纸质期刊1300余种。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8个,其中外文数据库13个,特色数据库2个,主要有ScienceDirect、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SpringerLink、ACS、EBSCO Host、Ei Village 2 美国工程索引、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库、超星中文电子图书等数据库,共有电子图书201万余种,电子期刊2.5万种。
学术期刊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为双月刊,曾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奖,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
政学产研
学校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开设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和建筑行业工程师实验班,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建筑现代化产业学院、智慧水务产业学院。
校园风光
校际合作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希腊等全球近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捷克、波兰、泰国等高校建立深入合作,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于2012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福建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有来自“一带一路”有关20余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本科或硕士研究生课程。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德国高校的“质量工程”交换项目、马来亚大学交换生项目、捷克奥斯特拉发理工大学交换生项目等国际交流项目,选派百余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名校留学或长短期学习。
学校积极服务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台湾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70人。2019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
形象标识
校标
学校校标以前身校创始人之一林纾的手迹为标准字,内环下方正中央有“1896”字样,表明学校百年历史文化的传承。校标主体图形构成用三对镜像拼音字母“J”构成“人”字造型,寓意“大土木、大机电”的特色学科背景,展示学校一以贯之追求的人文精神。
校标左右以线条组合向中间汇聚,象征学校融合提升,不断壮大的发展趋势。
台阶图形凸显学校稳步前进,勇攀高峰的坚强决心。
校标以蓝色作为主色调,体现学校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徽章
学校徽章是题有林纾字体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旗
学校校旗是中央印有学校校标、林纾字体校名及英文校名的标准组合,色彩按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规定的标准色和辅助色搭配。
校歌
《笠剑风泱泱》 闽江滚滚山苍苍,人才辈出永无疆。 格物神妙创物巧,济济共一堂。 试验室、实习场,物质建设共担当。 兴教育、策富强 ,蔚为民族光。 产业南洲放曙光,时代潮流顺者昌。 补己短、取人长,迎头赶上莫徜徉。 求国策、济时方 ,笠剑风泱泱。 | 校歌 |
精神文化
校训:真、诚、勤、勇
1、真:真实、真理、真心、认真、笃志求真;
2、诚:诚实、诚恳、诚信、忠诚、诚实守信;
3、勤:勤奋、勤俭、勤学、勤政、勤奋耐劳;
4、勇:勇气、勇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校训是从1932年确定的福建高工校训演变而来,体现学校培养笃志求真、诚实守信、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体现师生知行合一的实践准则以及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吴仁华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童昕 |
党委副书记 | 詹松青、徐子青 |
副校长 | 刘国买、何仕、韦建刚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王宜勤 |
: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
陈璧 | 福州苍霞精舍创办人 | 1896 |
孙葆瑨 | 福州苍霞精舍创办人 | 1896 |
力钧 | 福州苍霞精舍创办人 | 1896 |
林纾 | 福州苍霞精舍创办人、总教习 | 1896 |
陈宝琛 | 福州苍霞精舍创办人、绅设中西学堂维持校务 | 1896-1907 |
施景琛 | 福州苍霞精舍监督 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监督 | 1907.8-1909 1909-1912 |
梁志和 | 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校长 福建公立专门工业学校 | 1912-1917 |
孙世华 | 福建公立专门工业学校代校长 | 1917秋-1919春 |
何长祺 | 福建公立专门工业学校校长 | 1919春-1926冬 |
黄朝平 | 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 1926冬-1927 |
陈昭时 | 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福建省立理工中学校长 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校长 福建省立高级中学校长 | 1927-1928 1928-1933 1933-1938 1938-1943.12 |
许永绥 | 福建省立高级工业学校校长 | 1944.2-1945 |
陈世雄 | 福建省立高级工业学校校长 | 1945.9-1950.1 |
胡嘉谟 | 福建省立高级工业学校校长 | 1950.1-1950.4 |
黄德明 | 福建省立高级工业学校代校长 | 1950.4-1951.12 |
刘裕民 | 福建省立高级工业学校校长 | 1951.12-1952.3 |
梁灵光 | 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校长 | 1952.3-1953 |
乔明生 | 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 | 1952.11-1953 |
梁灵光 | 福州工业学校校长(兼) | 1953-1954.8 |
董杰 | 福州工业学校校长 福建机电学校校党总支书记 | 1954.8-1957.12 1973.9-1975.9 |
宋连昌 | 福建机电专科学校党总支书记 福建机电学院党总支书记 福建机电学校党总支书记 福建机电学校校长 | 1958.4-1960 1960-1963 1963-1972.4 1978.11-1984.2 |
姜韵南 | 福建机电学院校长 | 1961.5-1962.1 |
张 超 | 福建机电学院校长 福建机电学校校长 | 1962.1-1963 1963-1968.10 |
郑焕昭 | 福建机电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福建机电学校党委书记 | 1968.11-1969.5 1973.9-1975.9 |
孔 泉 | 福建机电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 | 1969.5-1972.4 |
王翠珍 | 福建机电学校党委书记 | 1978.11-1985.3 |
高文征 | 福建机电学校校长 | 1984.2-1994.1 |
陈金表 | 福建机电学校党委书记 | 1985.3-1990.2 |
蔡惠娟 | 福建机电学校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1990.3-1991.7 |
黄发良 | 福建机电学校党委书记 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党委书记 | 1991.7-1995.6 1995.6-2001.8 |
苏群荣 | 福建机电学校校长 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校长 | 1994.1-1995.6 1995.6-2001.8 |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名誉校长 | 1985.5-2001.8 | |
胡敏生 |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校长(兼)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兼) | 1985.5-1994.8 1993.12-1994.8 |
黄心涛 |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 1985.5-1993.11 |
陈文钊 |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校长(兼) | 1994.9-1996.8 |
张烨 |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 1994.9-1995.8 |
高文征 |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 1995.8-1998.1 |
林国强 |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校长 | 1996.8-2001.8 |
林兆信 |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 1998.1-2001.8 |
黄发良 | 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 2001.8-2002.8 |
林国强 | 福建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 2001.8-2002.8 |
白丁 | 福州建筑工程学校校长 | 1953.9-1955.7 |
崔维华 | 福州建筑工程学校校长 | 1956.9-1957.12 |
刘愿田 | 福州建筑工程学校副校长(主持工作) | 1957-1958 |
黄友南 | 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副校长(主持工作) 福建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副校长(主持工作) | 1958.8-1960 1960-1963 1963-1969.12 |
林懋辉 | 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党总支书记 | 1959-1960 |
黄欣 | 福建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 1960.8-1962.4 |
杨亦衡 | 福建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福州建筑工程学校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1960.8-1963 1963-1969.12 |
张端藩 | 福州建筑工程学校(主持工作) 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校长 | 1974-1978.10 1978.10-1984.4 |
崔福田 | 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1978-1979.6 |
严永亭 | 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1979.12-1988 |
卢循 | 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校长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 1984.4-1994.3 1994.3-1998.3 |
陈超仁 | 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1989.6-1994.3 1994.3-1998.3 |
李永苍 |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1998.3-2002.8 |
张建勋 |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 1998.3-2002.8 |
李惠钦 |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 2002.8-2010.4 |
叶辉玲 |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 2010.11-2011.12 |
蒋新华 | 福建工程学院校长 | 2002.8-2016.6 |
邹韬奋(1895~1944),1912届校友,卓越的文化战士,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论家、出版家,1936年“救国会事件”七君子之一,积极投身人民革命运动,创办生活书店和《生活周刊》,呼吁抗日救国,传播进步文化。1944年病逝后,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刘思职(1904~1983),1920届校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从事蛋白质生物化学与免疫化学的研究,是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免疫化学的创始人之一,在抗体的生物合成的研究方面有独到的成就,并为中国生物化学界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马立峰(1909~1935),1929届校友,在学期间已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东工农游击队政委、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常委,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与叶飞、邓子恢同志并肩战斗,1935年2月8日清晨被叛徒杀害。
卢衍豪(1913~2000),1933届校友,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三叶虫化石及生物地层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奠定了中国寒武纪地层划分基础,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卢浩然(1916~2002),1935届校友,多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和教学,著文90余篇, 茯多项省科技成果奖,任福建农学院教授、顾问,兼作物遗产育种研究所所长。他还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中国麻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遗传学会理事、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省委副主委。
赵修复(1917~2001),福建农学院教授, 昆虫学家。他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关寄生蜂幼虫分类研究的专著。
林幼堃(1923~),1941届校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俄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致力于随机动力学理论对工程结构的应用的研究,是该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创建的“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随机应用研究中心”已被国际间公认为这一学科最权威的研究机构。
王屏山(1926~2006),1944届校友。历任华南师院附中副校长、校长,华南师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党委书记,1983年3月任广东省副省长,1984年当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1988年3月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1993年离休, 2006年2月27日在广州病逝。
俞新妥(1924~),1946届校友,教授,世界名人,曾任福建林学院院长,杉木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教育及林业科学研究,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科学工作者, 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省五一劳动奖章, 曾出席全国群英会和全国科学大会。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林大猷(1927~1949),1948届校友,1945年考入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应用化学科学生。在学时是中共高工支部委员, 1948年秋离校后到长乐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担任中共闽中福长林中心县委长乐坑田区委负责人,1949年3月19日被敌人活埋于长乐古槐。
游德馨(1931~),1947年入学。历任福州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福建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现任福建老年大学校长、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陈一坚(1930~),1948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部级劳动模范。长期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参加了国产FBC-1“飞豹” 歼轰机的设计和研制,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郑代雨(1929~),1950届校友,高压带电自由作业创造者,全国劳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水电部副部长。他是中国第一个成功地在一百万伏(交流)、正负50万伏(直流)高压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的试验者,曾六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林兆枢(1940~),1959届校友。历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1992年10月当选为中纪委委员。1995年10月至2001年1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1999年7月起连任第六届、第七届中国侨联主席。2008年1月在中国侨联七届五次全委会上辞去中国侨联主席职务,被聘请为中国侨联顾问。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云贤(1955~),1977届校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佛山市委书记等职,担任广东省副省长。
2022年5月,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名单。
2022年6月6日,福建工程学院“情景式”禁毒志愿服务团队入选福建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示的“2022年首届福建省“最美禁毒人”10名当选人(集体)”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