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海 编辑
临海市,浙江省辖县级市,台州市代管,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东连东海、西接仙居县、南连黄岩区、北靠天台县,台州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台州副中心城市,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全市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
临海市,简称“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唐以后一直是台州府治,台州府在南宋时为畿辅,临海作为其治所,在各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拥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宋代时曾被文天祥赞曰:“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临海话是吴语台州片的代表方言,保留较多古汉语发音、文言词语和句式。
临海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称号的县级市。临海为中国沿海首批开放城市之一,私营经济发展快速,活力四射,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祥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2020年,临海市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2019年11月,入选“2019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临海市为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12月,社科院发布《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临海排名第50。
中文名:临海市
外文名:Linhai
别名:鹿城、回浦、临城
行政区划代码:331082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浙江中部沿海
面积:2203km²
政府驻地:临海市东方大道99号
电话区号:(+86)0576
邮政编码:317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11414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江南长城、东湖公园、桃渚古城、括苍山、牛头山度假区
车牌代码:浙J
地区生产总值:738.5亿元(2020年)
方言:吴语-台州片-临三小片
2001年12月,临海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红光镇、水洋镇建制,合并设立沿江镇。沿江镇辖46村,驻水洋村(原址)。撤销张家渡镇、爱国乡建制,合并设立括苍镇。括苍镇辖47村,驻括苍路1号(原张家渡镇址)。撤销更楼乡、沿溪乡建制,和古城街道的八叠、岙东、岙西、里柱、龙潭坑、坑头、下鲁、方山头、渡头、留贤10村合并设立永丰镇。
永丰镇辖78村,定址留贤村。古城街道管理范围调整为23村、12社区居委会,驻鹿城路295号(原址)。
撤销大田镇、仙人桥乡建制,以原仙人桥乡的行政区域和原大田镇的浚头、桐岩岭、上西辽、瓦窑山、牌前、下曼、姜岙、岭脚、江根、东坑、西溪、黎明、小坑、枫林、黄泥坦、谷岙、南城、两头门18村合并设立汇溪镇。汇溪镇辖37村,定址浚头村。
撤销东洋镇、连盘乡,将原东洋镇和原连盘乡的连盘、永兴、盈峙、公平、浦后、四联、三联、里鱼、珊瑚、双联、岙里、新桥、英雄、岩下、中城、山南、塘坤、屯峙、新山、陈家、武坑、武坑闸、白箬峙、冬瓜山、石桌塘、后面山、南港27村与桃渚镇合并。桃渚镇辖80村,驻顺南村(原东洋镇址)。
撤销双港镇、黄坦乡建制,与白水洋镇合并。白水洋镇辖145村,驻白水洋村(原址)。撤销川南乡、溪口乡、市场乡建制,将其和原连盘乡的东连、知建、花山、应山塘、肯步、兰江塘、岙底陈、塘里洋8村并入杜桥镇。杜桥镇辖123村、6居委会,驻前王村(原址)。
撤销康岭乡建制,并入东塍镇。东塍镇辖68村,驻康西村(原址)。撤销岭景乡,并入河头镇。河头镇辖60村,驻河头村(原址)。将原大田镇其余行政区域(下高、下街头、横街、上街头、大脉岭、白筑、孔岙、田圳、白石、横溪、方家弄、砟溪头、双山、下汇头、大田刘、大田桥、桥坑、谢家岙、石门、大屋、山里、山前、岭下、岭里、岭外、岭坑、云溪、双狮、双庙、庙洋、上彭、上沙、寺后、青田、朝阳、下沙周、下沙马、下沙屠38村,浦山、花园2居委会)改由临海市政府直辖并设立大田街道办事处。大田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范围为38村、2居委会,驻河东路36号(原大田镇址)。
调整后,临海市辖杜桥、白水洋、汛桥、邵家渡、桃渚、东塍、沿江、括苍、涌泉、小芝、上盘、尤溪、河头、永丰、汇溪15镇,城区设古城、大洋、江南、大田4街道。
2004年1月18日,临海市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临海市邵家渡镇建制,其行政区域由临海市政府直辖,并在此范围内设立邵家渡街道办事处作为临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邵家渡街道办事处管理原邵家渡镇的4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邵家渡村(原邵家渡镇政府驻地)。
截至2022年,临海市辖古城、大洋、江南、大田、邵家渡5个街道,杜桥、白水洋、东塍、桃渚、尤溪、汛桥、沿江、汇溪、小芝、上盘、涌泉、永丰、括苍、河头14个镇,628个行政村,37个社区(居委会)。
临海市地图
区域位置
临海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西北距省会杭州市245公里。东靠东海,南接椒江区和黄岩区,西连仙居县,北与天台县、三门县接壤。临海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8°40′~29°04′,东经120°49′~121°41′之间。 东西最大横距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4公里,陆地总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46.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9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7公里。
地形地貌
临海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的组成部分。境内地貌受西北部的天台山脉和西南部的括苍山脉控制,类型复杂多样,以切割破碎的丘陵和山地为主要特征,兼有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屿,其中山区、丘陵占2/3以上,形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格局。境内自然作用强烈,地貌以侵蚀堆积最为发育。主体可分西南—西—北部山地丘陵、中部河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和沿海岛屿四个类型。临海境内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诸山环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中部是断陷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浦纵横。其外缘为浅海滩涂,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
河流水文
临海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有小水电站87座,其中,括苍山风力发电场,位于括苍镇的括苍山顶的米筛浪周边,是世界上相对海拔高度较高的风电场。1995年3月,经国家经贸委立项,1997年1月开工,1998年6月竣工,总投资23430.5万元。共安装风力发电机组33台,每台600千瓦,总装机容量1.98万千瓦。2005年又增装风力发电机组2台×750千瓦,使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13万千瓦,设计年可发电量6360万千瓦时,年实发电量2850万千瓦时。
水产资源
临海市有带滩涂面积8.7万亩,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鱼时鱼、石斑鱼、鳓鱼、马鲛、海鳗、墨鱼及对虾、梭子蟹、青蟹等海产品。
生物资源
临海市有国家保护的钟萼木、浙江樟、花榈木、凹叶厚朴等19种树种,野生动物90余种,其中有云豹、黑鹿等11种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省级7种。
矿产资源
临海市矿产资源有:铁、锰、铅、锌、铜等,非金属矿有黄铁矿、萤石、珍珠岩、澎润土、磷灰石、黄岭土、石英岩矿等。
临海人口记载,始见北宋熙宁(1068-1077),近六万;大观三年(1109),十四万;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十五万五千;元代仅有郡数,县无考;自明迄清,徘徊六七万间;康熙五十二年(1713),行摊丁入亩,以五十年(1711)原额为定数,其后滋生不增赋,递雍正至乾隆九年(1744),仍其旧,为七万三千左右;此后历一百二十余年迄同治十年(1871),按保甲册得四十六万八千;宣统元年,分乡调查,为五十六万六千。探诸史迹,在康熙“摊丁入亩”以前,有避丁匿报;清末,有竞选浮报,且清有例六十以上,十六以下或不计口,其间粗疏弊陋甚多,记载难称翔实。
中华民国元年(1912)为57万;8年增至66.8万;其后历18年大饥,抗战、内战,29年三门建县划出小雄等5乡,至37年减为52万。
解放初(1949年海门划出不计)为51万,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合102万余。30余年增1倍,平均年增1.6万,年递增率2.27%。增长最高为1963年,增率352%;最低为1980年,增串0.82%。增长之速,史所未见。自1963年起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走向有计划发展。
截至2016年末,临海市共有户籍总户数37.95万户,同比净减少3844户,户籍总人口119.98万人,同比增加4159人。其中男性人口62.19万人,女性人口57.8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7.6:100。全年共出生11939人,死亡6378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97‰和5.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4‰,比2015年下降1.9个千分点。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1.18万人,乡村人口78.80万人。
临海市2016年加补报出生计划生育率为95.01%,同比增加7.74个百分点,其中2016年出生计划生育率为97.29%,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为82.58%,同比下降3.63个百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临海常住人口为1114146人。
类别 | 职务 | 姓名 |
市委领导 | 吴华丁 | |
副书记 | 蔡建军、陈荣世 | |
常委 | ||
市政府领导 | 市长 | 蔡建军 |
常务副市长 | 江峰 | |
副市长 | ||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 | 主任 | 章维青 |
副主任 | ||
市政协领导 | 张招金 | |
副主席 | 袁国清、陈福清、郭燕飞、金治苗、卢才超、李萍、刘国志 | |
:(截至2022年4月) |
综述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5.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21.8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249.47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7:44.4:46.9调整为8.6:43.0:48.4。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047元,比上年增长8.3%,按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1美元=6.6423元)折算为6481美元。
201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11.92亿元,增长3.0%;人均生产总值59087元,增长2.8%。2019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01.12亿元,下降8.9%,规上工业增加20值206.88亿元,下降3.6%,总量居台州第一。
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38.5亿元,年均增长6.3%;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388元,年均增长8.7%。
第一产业
农业
2016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3.73亿元,增长2.2%,林业产值1.78亿元,下降2.5%,牧业产值8.89亿元,增长13.3%,渔业产值28.36亿元,增长5.6%。
2016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粮食播种面积为20.64千公顷,增长0.1%,粮食公顷产量6769公斤,增长143公斤,粮食总产量13.97万吨,增长2.3%。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9.74千公顷,下降4.8%。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52.3:47.7。全年油料产量2709吨,下降16.23%,棉花产量115吨,下降8.7%,甘蔗产量5571吨,下降16.6%,蔬菜产量34.96万吨,减少1.5%,果用瓜产量6.08万吨,增长3.9%。全年蚕茧产量95吨,下降2.1%,茶叶产量1096吨,增长1.4%,水果产量37.66万吨,下降2.8%,其中柑桔产量20.98万吨,下降8.2%。
2016年,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合格面积135.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21.0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304.0公顷;全年木材产量2.06万立方米,竹材40.9万根;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小区20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3648.47公顷;全市有林地面积144.91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4%。
2016年,全年肉类总产量2.89万吨,比上年增长34.4%,禽蛋产量3789吨,增长7.3%,牛奶产量1715吨,下降23.5%。生猪出栏24.62万头,下降30.8%,年末生猪存栏9.81万头,下降28.9%;家禽出栏99.21万只,增长79.5%,年末家禽存栏64.74万只,增长55.4%。
2016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3.49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0.57万吨,增长3.7%;海水养殖产量1.34万吨,增长25.1%。
2016年,全年完成水利总投入10.61亿元。年末全市拥有水库89座,水库总库容3.92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239.02公里。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49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9.09亿千瓦时,增长14.9%。化肥施用量(折纯)2.19万吨,与2015年持平。
第二产业
工业
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7.20亿元,增长1.1%,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90.60亿元,增长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97亿元,增长1.3%,股份合作制企业2.74亿元,增长10.7%,有限责任公司142.98亿元,下降9.6%,股份制企业134.18亿元,增长12.1%,私营企业334.80亿元,比上年增长6.2%,港澳台投资企业25.00亿元,增长3.6%,外商投资企业15.53亿元,下降45.8%。制造业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9.0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8%。
工业产品产销率为87.21%;实现利税总额57.16亿元,增长32.1%,其中利润总额36.81亿元,增长38.9%;亏损企业亏损额3.55亿元,下降6.8%。
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2.97亿元,比上年下降6.6%,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4.23亿元,增长8.2%。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3.30亿元,增长1.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5%。其中医药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4.11亿元,增长22.3%,休闲用品礼品业137.17亿元,下降1.5%,汽车机械业112.02亿元,下降18.5%。其他重要产业中,橡胶塑料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94亿元,增长8.1%,建材业67.27亿元,下降5.7%,船舶制造业12.09亿元,下降12.7%。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49家,比上年减少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37.7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4%,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比上年减少2家。
建筑业
2015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71家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4.77亿元,增长13.2%,其中竣工产值314.18亿元,增长44.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05.18万平方米,增长6.4%。
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工业性投资140.70亿元,增长11.1%。投资项目(单位)投资完成242.87亿元,增长13.2%。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6.99亿元,增长16.5%。非国有投资209.39亿元,增长17.9%,国有投资77.18亿元,增长4.5%。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2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1.85亿元,增长6.0%,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35.00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143.49亿元,增长23.3%。
第三产业
邮电业
2015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25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87亿元,下降3.5%,电信业务收入8.39亿元,下降3.9%。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4.60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8.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11.79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2.7%。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5.0部/百人下降到12.1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07.5部/百人下降到93.5部/百人。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25.72万户,增长10.0%,移动互联网用户84.09万户,增长11.8%。
房地产业
2015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住宅投资34.14亿元,增长50.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86.60万平方米,增长0.8%,房屋竣工面积12.79万平方米,下降82.8%;商品房销售面积36.84万平方米,下降20.3%,商品房销售额29.26亿元,下降23.8%;待售面积13.24万平方米,增长16.0%。
旅游业
2014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210.35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20.2%;接待海外旅游者5689人次,下降32.8%。201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5.70亿元,比2013年增长20.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5.59亿元,增长20.8%,海外旅游收入188.97万美元,下降40.6%。
国内贸易
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0亿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6.44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46亿元,增长7.8%。按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18.54亿元,增长14.8%,商品零售183.36亿元,增长17.1%。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类比上年下降7.1%,中西药品类增长13.4%,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1%,日用品类下降21.6%,通讯器材类增长39.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3.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则下降12.8%。
2015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71个,生产资料市场9个,服务市场1个,成交额51.92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7个。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下降0.4%,消费品价格水平上涨1.6%。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五升三降”: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出现上涨,分别上涨3.9%、3.7%、3.2%、1.4%和1.0%;食品类中,肉禽及制品和鲜菜涨幅较大,分别上涨9.3%和8.4%;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则分别下跌3.9%、1.8%和0.8%。
对外经济
2015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28.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自营出口26.54亿美元,增长6.6%,进口1.63亿美元,增长4.9%。有出口实绩的企业553家,比上年末增加18家,其中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有46家。出口分企业看,自营生产企业实现出口26.54亿美元,增长6.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19亿美元,增长1.1%;外贸公司出口1.05亿美元,下降3.8%。出口分大类产品看,户外休闲用品礼品出口12.45亿美元,增长1.2%,医药化工7.07亿美元,增长18.0%,光电产品2.14亿美元,增长24.2%,日用品1.73亿美元,增长10.5%,纺织服装0.40亿美元,增长33.7%,机电设备1.54亿美元,下降17.1%。其中机电及高新产品出口10.12亿美元,增长9.3%。
2015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5410万美元,增长31.6%。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额6931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62.59亿元,其中市外台州市内23.30亿元,台州市外内资4.14亿元,省外内资35.14亿元。
科技
列入省级科技项目2项;全年专利授权532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54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5项,技术交易额18.66亿元。年末全市共有上市企业8家。
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8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7323人。年末拥有农民技术职称人员2.50万人。全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医疗
2021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实有医疗床位7009张。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726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3604人,注册护士4556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71人,其中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3.23人。全市婴儿死亡率1.9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95‰。全年有1.38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全市有卫生防疫技术人员165人,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卫生户厕普及率100%。
体育
2015年大力开展群体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普及,成功举办了临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积极承办浙江省健美操锦标赛、全国毽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不断提升临海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备战参赛台州市第四届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金牌78.5枚,创历届参赛最好成绩。全市全年共夺得国际级金牌2枚,银牌2枚;国家级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3枚;省级金牌15.5枚,银牌13枚,铜牌24枚。
文化
2021末全年送电影8252场次,送演出508场次,送讲座308场次、展览下乡120场次,送书下乡6.6万册。累计举办各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文化活动104场,参与人数近40万人次。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承办全国文物修复研讨会,文物守望工程获省里点赞,年末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2万人次,接待讲解团237个,免费义务讲解237场次。今年共新建88家农村文化礼堂,累计建成数552家,覆盖率达88%。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国家级2项,省级21项,台州市级50项,市级190项。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文物保护单位95处,市级文物保护点19处,市级历史建筑90处,省级自然化石保护区1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处、历史文化名镇1处、历史文化名村1处、传统村落18处,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历史文化名村1处、传统村落15处、历史文化街区3处。年末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0个,其中电影院9个,剧院1个,电影放映10.7万场次,观众101.6万人次,票房收入3745.99万元。年末公共馆藏图书120万册,全年借阅书数量70万册。市博物馆年末文物藏品9538件,计5万余件,其中一级品5件(套),二级品124件(套)。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232.5小时,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5283小时。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30.87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0%。
教育事业
临海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自唐广文博士郑虔来台州开办学馆、启蒙教化之后,民重耕读,教育发达,名人辈出。在历代科举中,出过3位状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进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达217人。清光绪年间,建有中学堂2所,高等小学堂6所,初等小学堂30所。
临海的中学教育,发轫于清。当时海禁初开,欧风东渐,中学教育应运而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颁诏,在各省、府、县分别设大、中、小学堂,台州时任太守徐承礼改三台书院为三台中学堂,此为临海第一所中等学校,后陆续创办私立回浦学校、私立振华初级中学、私立建成初级中学、私立椒北中学、私立慈幼初级中学等学校。
临海的师范教育,最早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台中学堂内添设之简易师范科和私立耀梓师范学堂,后陆续有赤城初级师范学校、台属六县联立女子简易师范学校等创办。迭经变更,成立台州师范学校,后升格更名为台州学院。
截至2021年,全市有普通中学48所,在校生5.74万人;普通小学84所,在校生7.05万人。全市普通高校录取5858人。义务教育普及得到巩固,小学入学率、小学巩固率、初中入学率和初中巩固率均为100%,初升高比例为99.1%。15年教育普及率98.5%。全市共有幼儿园185个,在园幼儿数3.26万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28人。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1.06万人,幼儿园和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大专毕业及以上达标率分别为98.9%和99.8%;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达标率分别达到98.3%、99.6%和92.8%。
高等院校 | |||
本科 | 台州学院 | --------- | --------- |
高职专科 |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 --------- | --------- |
高级中学 | |||
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 浙江省回浦中学 | 浙江省大田中学 | |
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 | 浙江省杜桥中学 | --------- | --------- |
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 | 临海市第六中学 | --------- | --------- |
其他普通高级中学 | 临海市桃渚中学 | 临海市上盘中学 | 临海市新时代中学 |
临海市灵江中学 | 临海市城西中学 | 临海市白云中学 | |
职业高级中学 |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海学院 |
台州交通技校 | 临海市海商职业技术学校 | 临海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 | |
临海市东湖职业技术学校 | --------- | --------- | |
部分初级中学 | |||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 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 临海中学 | 临海市学海中学 |
杜桥实验中学 | 东塍中学 | 临海市回浦实验中学 | 大田初级中学 |
部分小学 | |||
哲商小学 |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 临海小学(集团) | 巾山小学(集团) |
临海市大洋小学 | 古城小学 | 回浦实验小学 | 杜桥第二小学 |
临师附小 | 大田小学 | 东塍中心校 | 东塍第二小学 |
临海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台州及浙江沿海中部的陆上交通枢纽。
铁路
甬台温铁路(国家沿海铁路)、杭台高速铁路纵贯全境 ,在临海设有临海站(客货两用)。2021年6月25日金台铁路开通运营,境内临海南站、杜桥站、头门新区站同步投入运营。 2022年1月8日零时起,临海火车站启用新站房,停用老站房办客。公路
沈海高速(G15)、台金高速公路(S28)、104国道、228国道、351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214省道、322省道、225省道、327省道穿越临海全境,临海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公路网,直达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另外,杭绍台高速公路终点将位于临海市括苍镇。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位于临海市的老城区,始建于东晋(一说南朝),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至公元1016年)重建。后元代统治者下令拆毁各地城墙,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得以幸免。历代均有修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先生把台州府城墙赞誉为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东湖
东湖位于临海市区。开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顷,亭台如画,中悬洲渚,堤隔桥连,春风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府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括苍山括苍山,又名真隐山、天鼻山,主峰米筛浪位于临海市括苍镇,是浙江名山之一。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是浙东第一高峰,被称为“泰山之佐”。《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岳图序》云:“登之见沧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
括苍山,是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这里欣赏日出以后又可领略山下雾海抬升成云的云海奇观。
巾子山(巾山)
巾山,位于临海市西南隅,高百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两峰耸立,中垂凹谷。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堕下巾帻而成此山,山上石壁仍刻有“遗巾处”。
山形东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顶双塔差肩屹立千年,称大小“文峰”,建于唐朝。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宝塔。一砖一佛,共千余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实属少见。山顶两峰对峙,峰上各一塔,称“大小文峰塔”,同时建于唐代,皆重建于清代同治四年(1865),西峰西南侧,有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的南山殿塔,秀挺如笋,与左侧一棵古樟并立,一纤一壮,相映成趣,南山岭北,有一塔,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所建;山上林木茂密,风景幽丽,著名的景点有:三元宫、南山殿、巾山寺、天宁寺、茅庵、望江楼、听涛阁、翠微阁、明代摩崖题刻40余年。历为道、佛名山。桃渚城
台州府文庙,位于市区回浦路与府前街交汇处,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是州学之所在。明清时期,台州文庙府学规模有所扩大,是明清时期台州最大的文庙府学,呈现出右庙左学的新格局,开创了台州文庙“庙学合一”的新体制。一度时期,台州府文庙曾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台州府文庙已显斑驳,只有那高翘起的飞檐,还表明它曾经的显赫地位。2001年6月进行修缮,按照《台州府志》等史志记载的孔庙原貌进行。2005年,台州府文庙重新修缮落成。修复后的台州府文庙有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潘池,东、西两庑,杏坛,露台,大成殿,明伦堂,启圣殿等,占地5000多平方米。
江南大峡谷
江南大峡谷,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尤溪镇境内,东北距临海市区12公里,东临台州市50公里,南连黄岩长潭水库,西融括苍山省级旅游区,峡谷全长约35公里,沿线海拔高度300-900米,呈阶梯式上升。
洪颐煊(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临海人,洪坤煊之弟。嘉庆七年(1802)入京赴试拔贡生,官直隶州州判、广东新兴知县。初为孙星衍门生。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为孙星衍门人。星衍署山东督粮道,颐煊客其幕,为撰《孙氏书目》及《平津馆读碑记》十二卷。入赀为直隶州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阮元督两广,知颐煊吏才短而文学优,延之入幕。颐煊著有《筠轩诗文钞》十二卷,《台州札记》十二卷,《倦舫书目》十卷,《经典集林》三十五卷,《读书丛录》二十四卷,《管子义证》八卷,《诸史考异》十八卷,《汉志水道疏证》四卷,《孔子三庙记注》八卷等,《清史·文苑》有传。
洪震煊
洪震煊(1770-1815)字百里,一字杉堂,“少有隽名,补诸生,益励学。”在诂经精舍时,阮元主修《十三经校勘记》,震煊分校《小戴礼》;阮元主纂《经籍纂诂》,震煊分纂《方言》,“人皆服其精审”。此外,他考证《夏小正》所谓之“鞠”即是“虚星”以及考证孔子适卫的时间,都“绝无差忒”。震煊性孤介,尤精《文选》学。对于学问之道,震煊认为:“读书贵自得,何以名为。”故凡有所撰著,必求有所创见,不欲其多,但求其精,所著有《夏小正疏义》四卷,附《音释》一卷,《饭饭传奇》四卷,《石鼓文考异》一卷以及《杉堂诗钞》一卷等。洪坤煊
洪坤煊(1760-1792)字载厚,号地斋,幼年早慧,“好读书,才气奋迅,精训诂之学”。乾隆五十四年(1789)朱珪视学台州,爱其学识,命试优等,充拔贡。五十七年(1792)参加顺天乡试,中举,偶感身体不适,自疑疲劳过度以致虚脱,误服参、芪,遂不起,榜发十余日而卒。时人悼之以诗云:“籍甚文名落拓身,每于疏散见天真。怜才竟负朱公叔,古貌空传杜子春。万卷书凭棺束骨,千金方误药沾唇。都门旧雨知无几,谁送灵车而下路滨。”与萧山王绍兰、东阳王上层并称“浙东三杰”。所著有《尚书补义》六卷,《诗经补注》二卷,《读左须知》二十四卷,《群经宫室图考》十六卷等等。宋世荦
宋世荦(1765-1821)字卣勋,号确山,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做过福建大田知县和陕西扶风知县。生平“究心经学,兼工词翰”,与著名学者王引之、洪颐煊、戚学标等相友善。世荦中举之后,初掌咸安宫教习,颇受相国朱珪的赏器,引置门下为幕僚,一时社会名流争与交往,“在京文名籍甚”。自嘉庆十九年(1814)开始,任扶风知县近七年,任上减徭省役,疏浚淮河,重视文教,整修城池,不妄受民间一钱,过着“六年官舍冷于冰”的清淡生活。“握篆七年,廉声卓著”,离任时“惟藏书万余卷,金石鼎彝而已。”宋世荦平日除诗文之好外,精研经学,考证古义,于乡邦文献最为留心。经学方面著有《周礼故书疏证》《仪礼古今文疏证》《古经文字古义通释》等。《周礼故书疏证》六卷,大体是对《周礼》古文的考述爬梳。“世荦皆为一一疏通,证明其于古人通段之义,颇有发明。”《仪礼古今文疏证》二卷,王引之称其“勤求古义,以释古经,触类引伸,四通六辟,中如‘袂’当为‘秩’,‘酌’当为‘酉匀’,尤见卓识精思,非熟于谐声段借之例不能有此。”而在史学方面,则有《台郡识小》、《愚得笔记》及《古铜爵书屋金石文》等,都有较高的价值。于乡邦文献而言,宋氏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刊刻《台州丛书》,它首开浙江刊刻地方丛书之先河。人们评价:“吾浙各郡邑之有丛书,以嘉庆时吾邑宋确山先生所刻《台州丛书》为最早,嗣后瓯、婺、杭、湖继之。”
谢深甫
谢深甫(1139-1204)南宋大臣。字子肃,临海人,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乾道二年进士,历官知青田县、大理丞、提举常平、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时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道学,斥为狂妄,以少傅致仕。
谢道清
谢道清(1210-1283),南宋女政治家。临海城东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227年(理宗赵昀,宝庆三年)册封为皇后。度宗赵禥即位,尊为皇太后,1275年(德祐元年)恭帝赵显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宗5岁,应众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她惩治了贾似道,但所靠的陈宜中等却所托非人,无力挽救南宋亡国危机。但她镇定自若,在临安城破之际,密命老臣江万载摄行军中事,保护宋室二王和部分宋庭机构撤离危城临安,又提拔文天祥等忠臣义士,期望再造宋朝使南宋再得延三年,最后在崖山覆灭时向世人展示了华夏民族的应有节气。
钱象祖
钱象祖(1145-1211),字伯同,号止安,临海人。以祖端礼恩泽补官,历太府寺主簿丞、刑部郎官、知处严抚诸州、江东运判侍右郎官、枢密院检详、左司郎中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吏部侍郎、工部尚书改兵部华文阁学士、知建康府、再除兵部尚书。嘉泰四年(1204年)四月,自吏部尚书赐出身同知枢密院事。开禧元年(1205年),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二年(1206年)三月罢参知政事,为资政殿学士。俄夺官贬知信州,已而起复知绍兴府,以知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三年(1207年)四月,复除参知政事。十一月,兼枢密院事。十二月,授正奉大夫兼国用使,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嘉定元年(1208年)四月,兼太子少傅。十月,除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太子宾客。终少保成国公,卒赠少师。追封魏国公。
王士琦
王士琦(1551-1618)明代军事家。字圭叔,号丰舆。临海人,明朝万历年间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后任兵部郎中。十八年,出任福州太守。二十三年,任重庆太守。时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谋反,王士琦单骑前往招抚,事平,升四川按察副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任山东参政,与总兵刘延从经略邢介出兵抗倭,竭力主战。栗林一战,倭寇被困10余日,求救于头目平义智。王士琦为防两支倭寇会合,一面以水师伺于海,一面亲率陆军急夺险地曳桥,斩首数百,乘胜入城。事平,升河南左布政使。以后,出任山西右布政,巡视冀北至云中;又任山西左布政,兼领冀北军防。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右都御史,巡抚大同。在任期间,边境平靖。万历四十六年(1618),奉调巡抚江南,未行,以积劳疾深,卒于山西。
紫阳真人
张伯端(983-1082),一说(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今浙江临海)人,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园通禅仙紫阳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
灌顶
释灌顶(561-632),号章安,亦称慈云灌顶,隋、唐时僧人,天台宗五祖之一。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后迁临海章安(今属浙江)。7岁从慧拯出家,20岁受具足戒。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到天台山修禅寺师从智顗,侍左右直至智顗去世。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均由他记录整理成书。著《涅盘玄义》《涅盘疏经》《天台八教大意》《国清百录》《观心论疏》《智者大师别传》。弟子有智威等。灌顶承继天台宗法系,接掌国清、玉泉两大丛林。隋大业十年(614年),著《涅盘玄义》《涅盘经疏》,历经五年才告完成。章安晚年驻锡会稽称心精舍,宣讲《法华经》。当时知名高僧嘉祥寺吉藏法师,先前曾疏解《法华》,后闻章安之道,乃废讲散众,投足请业,法席集一时之盛。除了上述著作外,灌顶编辑有天台宗的宗史《国清百录》及《智者大师别传》,并巩固了天台教团的组织。
唐贞观六年八月七日,安详示寂于国清寺,寿七十二。吴越王请諡为“总持尊者”。
朱右
朱右(1314-1376),字伯贤,临海人。元末从陈叔夏、林景和游,又受文法于李孝光。以荐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调萧山,擢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转员外郎。
王宗沐
王宗沐(1524-1592),字新甫,号敬所,临海城关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迁广西按察佥事,督学政。任内,修宣成书院,建崇迪堂。嘉靖三十三年(1554),任广东参议,分守惠州,潮州。三十五年,任江西提学副使。修王阳明祠,建正学、怀玉书院,于白鹿洞聚集诸生,亲自答疑、讲学。三十八年,任江西参政。次年,任按察使。辑成《江西大志》。四十年,升山西右布政使。不久,父卒,在家修成《宋元资治通鉴》、《十八史略》、《台州府志》等书。隆庆元年(1567),起为山东左布政使。编纂《东省经制全书》。后升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抚凤阳,任内提高淮河防洪能力。万历三年(1575),任刑部左侍郎,奉诏巡视山西、宣大诸镇边防军务,上《三镇图说》。九年罢官归里。闲居十年。
王世芳
王世芳(1669-1808),字徽德,一字芝圃,临海岭根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40岁时中秀才;乾隆十三年(1748)80岁为贡生;二十九年96岁官遂昌训导。任满,乾隆接见特赏六品衔。乾隆二十六年,为皇太后70寿,设“九老会”,召世芳赴会。二十七年,赐“序耆颐”匾额。三十三年,世芳百岁,赐建“升平人瑞”牌坊于岭根村口。三十五年,授国子监司丞衔。
陈耆卿
陈耆卿(1180-1237),字寿老,号筼窗,临海城关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宝庆二年(1226),入京应馆试,授秘书省正字,转校书郎。后历任秘书郎、著作郎兼国史馆编修,除将作少监,终国子司业。他为官刚直耿介,敢于犯颜触讳,因而受到史弥远的排挤。耆卿博学能文,曾从永嘉叶适学习,叶适对他十分赏识,尽传所学,并写诗称赞他:“古今文人不多得,元祐唯四建安七。性与天道亦得闻,伊洛寻源未为失。”生平著述丰富,有《论语纪蒙》十八卷、《孟子纪蒙》十四卷、《嘉定赤城志》四十卷及诗集数十卷。《赤城志》纂定于嘉定十六年(1223),是最早的台州总志,去取精当,简而有体,文笔凝炼,被称为名志之一。
陈选
陈选(1429-1486)字士贤,号克庵,临海城关人,父陈员韬。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会试第一,成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陈选刚直耿介,罢黜贪官,弹劾大臣,无所畏惧。督学南畿时,在学宫中颁布礼仪规矩,常巡查学舍,亲作生员教材。成化六年(1470),任河南按察副使,改提督学政,后升按察使,平大案数起,释轻犯数百人,但对赃吏独严,重在儆过。以母丧离任,士民号泣而送,为建生祠。服满,任广东布政使。著有《宋史道学传》、《丹崖集》。
冯甦
冯甦(1628-1692),字再来,号蒿庵,临海涌泉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永昌推官。历徵江、楚雄知府,不避权贵。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查明苏在吴三桂反清时有“协谋归正”行动,授广东巡抚。十七年入为刑部右侍郎,次年改左侍郎。任内,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康熙帝赞其才识过人。二十年,清兵进军云南,召冯苏征询谋略。不久,冯苏辞官归里。将居所命名为“知还堂”。著作甚丰,有《滇考》、《滇行纪闻》、《抚粤日记》、《劫灰录》、《奏议语》、《台考》、《见闻随笔》、《石园稿》、《知还堂稿》,并编纂《楚雄府志》、《台州府志》等。
任旭
任旭,字次龙,生年不详,卒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年)。按史料记载,其为章安人。但有学者据新发现的任氏材料考证,确定为临海涌泉人。任旭一生“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精研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在晋代高层社会中名声很大,位列《晋书·隐逸传》,是见于正史的第一位临海人。
陈骙
陈骙(1128-1203),字叔进,临海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将作少监、守秘书少监,知秀州、宁国府、太平州等。光宗绍熙元年(1190),召为吏部侍郎,同知贡举兼侍讲。二年春(1191),诏陈时政得失,陈骙疏陈三十条,上自用人、纳言,下至饮宴、颁赏,颇能切中时弊。三年三月(1192)权礼部尚书,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四年二月(1193)参知政事。宁宗时,宗室赵汝愚为右丞相,两人意见不协。韩侂胄以策立功擅大权,也对陈骙不满。于是骙不久致仕。骙喜奖掖后进,能破格用人,熟悉前代掌故和当时规章法令,文词古雅辞官后,独居一室,孜孜不倦地整理旧著。嘉泰三年(1203)卒,年七十六岁。
陈孚
陈孚(1259-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何宽
何宽(1514-1586),字汝肃,号宜山,明栅浦(临海城关)人。何宠弟。明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南京刑部湖广司主事,历浙江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勤于职守,听讼明慎,办事敏捷。
王会龙
王会龙,临海人,字君遇。生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2),卒年不详,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丙戌科状元。
泰不华
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伯牙吾台氏,原名达普化,元文宗赐名泰不华,先世居白野山,随父定居临海。十七岁,江浙乡试第一名。至治元年(1321),赐进士及第,授集贤殿修撰,累迁至礼部尚书。封魏国公。
秦鸣雷
秦鸣雷(1518-1593)明代状元。字子豫,号华峰。临海城关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修《国史》、《会典》。二十九年,升左春坊谕德。后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等职。
当代名人
冯德培(1907-1995),临海人,中科院生物学部主任委员,神经生理学家。曾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评议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洪孟民(1931-2012),临海人,植物分子遗传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金庆焕(1934-),临海人,地质学家,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春园(1938-),临海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
骆利群(1966-),原籍浙江省台州市临海括苍镇。2012年5月1日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秦龙(1904-1932),临海人,原红十三军政治部副主任。
陈良(1896-1994),临海人,历任中华民国时期上海市市长、国防部次长、交通部部长,中将。
杨志泛(1932-1989),临海城关人,原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备区政委、少将。
毕修勺(1902-1992),临海人,著名翻译家。
翁礼华(1945-),临海人,原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现为中国财税博物馆馆长。
屈映光(1881-1973)临海人。字文六。法名法贤。历任浙江民政长、山东都督、省长等要职。
王观澜(1906-1982)临海人。历任闽粤赣军区组织、宣传部长,《红色中华》总编,苏维埃临时中央土地部副部长,土地委副主任,查田运动指委主任。建国后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书记,农村工作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副主任兼农业大学校长,农业部顾问组长。
张崇文(1906-1995)临海城关人,历任杭州学联宣传部部长、中共杭州中心区委书记。参加了黄桥、莱芜、淮海等战役。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文庆(1882-1925)初名军,字文卿,后改文庆。临海东塍人。历任浙江临时参议会议长、省长、浙江民政长、护法国会参议院议员。
周至柔(1899-1986),原名百福,临海东塍镇人。国民革命军空军一级上将。历任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校长、航空委员会主任、空军作战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中央执行委员、空军总司令等职。
中国宜居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沿海首批开放城市
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祥地之一
国家园林城市
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
南鱼米、橘果之乡
中国无核蜜橘之乡
中国杨梅之乡
中国名茶之乡
中国西兰花之乡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
国家体育先进市
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36。
2020年2月,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0年5月18日,入选2020全囯传播热度百强市(县级)。
2020年5月20日,入选2019年县域网络零售TOP100。
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临海市为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
2020年7月,入选浙江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位列第50位。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1年8月,入选“2021赛迪百强县”。
2022年5月,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位列第18名。
2022年5月,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环境百强县》,排名第15位。
2022年6月,入选2022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49位。
2022年7月,入选赛迪《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排名第58位。
2022年9月,入选首批浙江交通强国试点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