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山区 编辑
博山区,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南部,南与沂源县接壤,西南接莱芜区,西北与章丘区交界,东部和北部与淄川区毗邻,介于东经117°43′—118°42′,北纬36°16′—36°31′之间,总面积698平方千米。下辖3个街道、7个镇。
博山区名胜古迹有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组成部分——齐长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颜文姜祠、碧霞元君行宫、玉皇宫、范公祠,凤凰山等。博山区有“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中国泵业名城”、“中国琉璃之乡”、“中国鲁菜名城”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户籍人口43.17万人。2021年,博山区生产总值为260.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8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1.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9.04亿元。
中文名:博山区
别名:颜神
行政区划代码:370304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山东省淄博市
地理位置:山东省中部,淄博市西南端
面积:698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7个镇
政府驻地:城东街道县前街46号
电话区号:0533
邮政编码:2552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43.17万(2021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原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山国家森林公园、齐长城
火车站:博山站
车牌代码:鲁C
地区生产总值:260.15亿元(2021年)
地名由来
博山古称颜神,因孝妇颜文姜而得名。
博山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其一,博山全境皆山,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
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区名。
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博山属齐国马陉邑,又名算中。《博山县志》载:“周末,齐国西南郊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故后世目其地曰颜神”。秦代(前221—前207年)
颜神属济北郡嬴县。
西汉(前206—25年)
魏晋时期(220—420年)
袭汉制分属未变。
南北朝(420年—589年)
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属兖州部泰山郡的赢县。
531年(北魏中兴元年),划归般阳县,属清河郡齐州。
551年(北齐天保二年),改属贝丘县。
隋代(581—618年)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贝丘为淄川县,归属齐郡。
唐代(618年—907年)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制,设河南道属淄州淄川县,贞观至五代时期分属基本未变。
北宋(960—1127年)
宋初,归属未变,颜神已成重镇。
金(1115—1234年)
属山东东路淄州淄川县,时称颜神店。
元代(1271年—1368年)
元至元二年(1265年),置颜神镇属益都路益都县。
明代(1368—1644年)
明初,属青州府益都县。
明弘治八年(1495年),镇内设行台;正德五年(1510年),添兵备佥事;正德十二年(1517年),增捕盗通判;嘉靖十六年(1538年),建石城,至此城邑初具规模。
清代(1644年—1912年)
清初(1644年—1733年),承袭明制,隶属未变。
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博山县,至清末均属青州府辖。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民国初年,废府制,改济南道,后道制废,归山东省政府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属泰安、莱芜、章丘、历城、淄川、博山、新泰七县边区联防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泰山专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博山县与莱东县合署办公,称博莱合署,不久改称博莱县。归属未变。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恢复博山县,属鲁山行署领导。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伪政权——博山县政府驻博山城里,城区及附近乡村为日伪控制。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3日,第一次解放博山全境,9月将博山县分为博山县和博山市。博山县政府移驻郭庄;博山市政府驻博山城里,归淄博特区领导。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撤销博山市,并入博山县,县政府移驻城里归淄博特区领导。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12日,最后一次解放博山城,9月,分博山为博山县和博城、黑山、原山三个直辖区,同归“淄博专署”领导。
1946年1月至1948年3月,有时国民党地方政府驻博山城里,控制城区及附近几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10月,撤销博城、黑山、原山三个直辖区,改为博山市,归淄博工矿特区管辖。
1950年5月,将博山市并入博山县,县政府由源泉迁入博城,归淄博专署领导。
1951年5月,市、县分开,成立淄博市,驻博山城里,保留博山县,县府迁往源泉。
1955年3月,撤销淄博工矿特区,建立淄博市,原淄博市改为博山区、黑山区,归淄博市领导。此后,博山区划虽有数次调正,但建置和隶属仍未变。
区划沿革
清宣统二年(1910年)全县划为7个区,即7个乡,领42社,217个村。
民国初,博山行政区划未变。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社为乡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奉省令,将原有乡镇并为22镇22乡。1950年,全县区划,统一调整为九个区。
1955年3月,淄博市改为博山区,域城、平堵沟两村划归杨寨区。桃花泉、西流泉、樵岭前,划归莱芜县。西河、福山划归昆仑区。岳庄、黑山、山头、石炭坞、石马、乐疃、尖古堆划归新建的黑山区。博山区下辖7个街道和后峪、安上两个乡。
1958年3月,淄博市政府决定,将东西石马、岳庄、域城、乐疃、桃花泉6个大乡,51个自然村划归博山区。
1958年10月,山东省政府决定:撒销博山县;将原博山县的口头、太河、边河、田庄、峨庄、寥坞、南仇7个人民公社划归淄川区,将南博山、郭庄、源泉、池上4个人民公社划归博山区。
1961年冬,将淄川区昆仑公社的16个大队划归博山区,为海眼公社;将淄川区磁村公社的17个大队划归博山区,为蕉庄公社;将淄川区峪林公社的25个大队划归博山区,为龙门公社。
1961年,全区共有人民公社13个,生产大队260个,居民社区36个。
1962年、1963年,经淄博市政府批准,相继将黑山人民公社分为八陡、岳庄、福山三个人民公社;钢铁人民公社分为域城、五龙两个人民公社;池上人民公社分为池上、李家两个人民公社;乐疃人民公社分为乐疃、桃花泉两个人民公社。此后,1964-1982年,博山区行政区划未变。
1984年2月,山东省政府批准,废公社体制,实行乡镇制,博山先后建立于4个街道、8个镇政府、12个乡政府。
1985年建制为10个乡政府、10个镇政府、4个街道。全区共有275个自然村,设280个行政村、84个居民社区。
1986年,博山区辖11个镇,9个乡,4个街道,260个自然村,274个行政村,80个居民社区。
1986年4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岳庄乡,改为岳庄镇。
1991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大街、城里两个街道,合并设立城东;撤销税务街、西冶街两个街道,合并设立城西街道。
1992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石马乡,设立石马镇;撤销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南博山镇;撤销岭西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域城镇;撤销福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八陡镇;撤销岳庄镇、崮山乡,合并设立崮山镇;撤销北博山乡、郭庄乡,合并设立北博山镇。
1994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蕉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域城镇,将其域城镇的掩的村、赵庄村、簸箕掌村划归白塔镇。1995年12月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城区两个街道的45个居民社区调整为24个。城东街道原有的25个居民社区调整为14个;城西街道原有的20个居民社区调整为10个。
1995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池上乡、李家乡,以原池上乡、李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池上镇;撤销乐疃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山头镇;撤销石门乡,设立石门镇。至1997年底,全区共辖12个镇2个街道,254个行政村,76个居民社区。2007年—2008年,博山区辖11个镇、2个街道、209个村、115个社区(46个村改社区、60个社区、9个单位(企业)社区)。2008年12月23日域城镇与博山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
2010年8月,撤销夏家庄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夏家庄街道,机关驻原夏家庄镇政府驻地;撤销山头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山头街道,机关驻原山头镇政府驻地。11月,撤销崮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源泉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南博山镇、北博山镇,将原南博山镇行政区域与原北博山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博山镇,博山镇政府驻原南博山镇政府驻地;撤销夏家庄街道,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东街道,机关驻珑山路36号。截至年底,博山区辖6个镇、3个街道、209个村,111个社区。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博山区下辖3个街道、7个镇 。博山区人民政府驻城东街道县前街46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370304001000 | 城东街道 |
370304002000 | 城西街道 |
370304004000 | 山头街道 |
370304102000 | 域城镇 |
370304103000 | 白塔镇 |
370304106000 | 八陡镇 |
370304108000 | 石马镇 |
370304111000 | 源泉镇 |
370304112000 | 池上镇 |
370304113000 | 博山镇 |
位置境域
博山区位于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南部,南与沂源县接壤,西南接莱芜区,西北与章丘区交界,东部和北部与淄川区毗邻,介于东经117°43′—118°42′,北纬36°16′—36°31′之间,南北长49.4千米,东西宽20千米,总面积698.2平方千米。
博山区政府
地质构造
地层
博山区地层发育较全,自老至新有四界七系。其中:太古界—泰山群。此层分布于岭西、乐疃、南博山、池上、李家等。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等。地层厚2700—15000米左右,距今约24亿年;古生界—寒武、奥陶、石炭、二迭四系。寒武系分布于石门、北博山、李家、池上、源泉、岭西、南博山等。岩性下部为页岩夹灰岩,中部是厚层鲡状灰岩及页岩与博层灰岩互层,上部为泥质条纸灰岩夹薄层灰岩与页岩互层。沉积环境属海相,含动物化石。层厚600米左右,距今5亿年之多;奥陶系分布于石门、夏家庄、石马、乐疃、八陡、源泉、岳庄、北博山等。岩性为纯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属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含动物化石。层厚800米左右,距今4.4亿年;石炭系分布于八陡、福山、山头、域城、白塔、夏家庄等。岩性为砂、页岩互层加灰岩,属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地层,富含动物化石。层厚140米,距今约2.7亿年;二迭系分布于八陡、山头、福山、夏家庄、白塔、蕉庄、域城等,层厚430米左右,属陆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距今约2.7亿年。中生界。区境内只在蕉庄乡露侏罗系中、下统,由砂岩、页岩及岩质页岩组成,属河湖沼泽沉积,含植物化石。厚180米,距今约1.4亿年。新生界。区境内仅有第四系,广泛分布于河谷、河川、低洼处,以粘质沙土为主,间夹砂砾层,厚3—4米。
构造
境内存在着两种类型。一为太古代的基地构造,以线状紧密褶皱为主,褶皱轴向与片理方向一致,呈330-340方向展布,基底断裂也较发育,只是由于岩性的区域质作用而难以识别;一为中、新生代的盖层结构,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断裂
南北向断裂称姚家峪断裂,南自莱芜区苗山东南一带,向北过樵岭前、姚家峪至周村区的金山,全长60千米,纵贯区境16千米。走向N5°W—N10°E,倾角NW或S。倾角55°—75°以上。由2—3条正断层组成断裂带。破碎带宽100—200米,直断层南小北大,在区境内的垂直断距300米左右,水平断距10千米。北东向断裂有二:一称淄河断裂,南自新汶盆地向北,最终入渤海湾,全长110千米,宽一般400—1000米,出露地表60千米。在区境内一段贯穿博山、源泉诸乡镇,长19千米。由3—5条断裂组成的断裂带,走向35°左右南东倾,倾角一般80°左右,从整体向东盘上升,西盘下降,垂直距离100—400米,属逆断层性质。一称秋谷断裂,西南自乐疃向东北经北神头、秋谷、西河、田庄,终点与淄河断裂相会,全长近30千米。在区境内一段长20千米。此断裂切割了姚家峪断裂,断裂走向N70°E,倾向SE,倾角50°—70°,属正断层性质。东西向断裂亦有二:一称石马断裂,西起石马,北至源泉,与淄河断裂衔接,全长近20千米,属正断层性质。大部分地断被黄土覆盖,局部地段有出露,断层走向EW,倾向S,属正断层。位于山头黑山一带,长约7千米,走向EW,倾向S,倾角70°—80°,上盘为二迭系上统地层,下盘为二迭系下统地层。落差自西向东由数十米增至百余米。北西向断层称福山镇断层,位于福山镇一带,切割秋谷断层,长近10千米,属正断层性质。走向N50°W,倾向西南,倾角70°。上盘为二迭系地层,下盘为中奥陶统地层。落差南部约500米,北部700米。
褶皱
淄博向斜(也称淄博盆地),由于受桃花峪断裂的影响而形成不对称性。在博山呈狭窄状向北开阔的箕形盆地。向斜轴在区境内,走向N20°E。其东翼地层走向NE,倾向西北,倾角8°—13°;西翼地层走向SN—西北,倾向E—东北,倾角18°—40°。西河向斜位于福山—西河一带,西南宽,东北窄。轴向N65°E。向斜核部为石炭系太原组地层;东南翼为石炭系本溪组及奥陶统地层,倾角10°;北西翼以秋谷断层与中奥陶统地层接触,产状略陡,约20度。博山区境内地质构造特点是:断裂发育,褶皱次之,高角度的张力性断裂为主。较大的断裂往往由两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断裂构成断裂带。南北向断裂及北东东向断裂发育,且控制了大量沉积矿产的展布。
岩浆岩
博山区境内的岩浆岩活动与其他区比较明显微弱,根据时代的不同可分两期:一期是元古代桃科期岩浆岩,仅见于乐疃樵岭前村西的老猫头。岩性为蛇纹岩,属古老的浸入岩体,约20亿年左右。岩体呈小岩株,平面椭圆,长轴方向西北,与地层的片理方向一致,变质程度较深,在岩体与混合岩的接触带上形成了小型蛭石矿。另一期是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主要呈岩墙或岩床产出。岭西桃花峪村一带有十几层1—2米厚的辉绿岩床浸入到寒武系中、下统地层中。石马镇的淄井和北博山镇的沙井一带,在奥陶统石灰岩中浸入了1—2层云斜煌班岩岩床,由于含副矿物磷灰石往往形成一些品位不很高的磷矿床。在煤系地层中(石炭系、二迭系)也有辉绿岩的浸入,有些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有些影响了煤的质量。在蕉庄境内,辉绿岩床顺层浸入到二迭系上统地层内,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走向为N50度E,出露面积0.4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博山区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南、东、西三面中低山环绕,中间低山、丘陵、山涧、河谷排列,北面为丘陵河谷地带,地势总变化在130—1100米之间,南部淄河流域与北部孝妇河流域河底高度相差在160—200米之间。
中低山区
博山区南、东、西三面中低山区面积为334.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9.1%。淄河流域南部地势高起,相对高差500—700米,沟壑纵横,东部地势高峻挺拔;樵岭前至桃园一线西部,地形相对高差550米左右,沟谷幽深,山势峥嵘,随处可见。
中部低山丘陵区
包括淄河流域中北部和孝妇河流域的南部,面积297.55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3.6%。孝妇河与淄河分水岭立于其中,西起羊峪岭,东至671高地,呈弧形东西分布,沟谷切割较深,河谷发育,冲洪积层沿淄河两岸分布。
北部丘陵区
位于城区以北,面积49.75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7.3%。山岭起伏平缓,最高山顶大尖山海拔295.5米。地形最低处孝妇河出界口海拔130米。孝妇河沿岸冲洪积层连续分布。
山脉
博山区境内山岭起伏,层峦叠嶂。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47个,500米以上的山峰81个。山脉属鲁中山系,西连泰山,向东蜿蜒深入益都。较大的属鲁山、原山、岳阳山、鹿角山。
气候特征
博山区大陆度为61.3,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6℃,全年无霜期20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719.3毫米,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春季空气干燥,降水少,温度回升快,多西南大风,常有干旱、霜冻等灾害发生;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量集中且多雷雨大风;秋季气温下降,雨量突减,天气晴朗稳定;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雨雪少,多北向大风。四季分布是冬夏长,春秋短。冬季最长,为140天;夏季次之,为100天;春季最短,为60天。
气温
博山区历年平均气温为13.6℃,最高年14.4℃(1998、1999),最低年12.9℃(1986,高低年相差1.5℃)。1月份温度最低,2—7月为升温阶段,4月升温最快,幅度为7.7℃,7月达最高,8—2月为降温阶段,11月降温最快,幅度为7.6℃。气温日变化明显,一般一日中最低温度在日出前(冬季6—7时,夏季5—6时),最高气温在午后(13—15时),年平均日较差为10.0℃,但又随季节不同而变化较大。春、秋季最大,5月为11.3℃;冬季最小,1月为8.7℃。气温的地理分布为北高南低,呈逆向型气候,即气温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据1983年对比观测和计算,北部(海拔200米)和南部(海拔400—600米)气温相差1.5—2.1℃,和南部鲁山(1108.3米)相差5.1℃。
湿度
博山区年平均相对空气湿度为60%,呈半湿润状况。夏季风控制的6—10月份月平均值在60—80%之间;冬季风控制的11至严年5月份在50—60%之间。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气温日变化影响,在日出前即出现最低气温时相对湿度最大,在午后即出现最高气温时相对湿度最小。蒸发量年平均为1939.7毫米。各季相差大。5—6月超过280毫米,12月、1月、2月都不足80毫米。
蒸发
博山区蒸发量年平均为1939.7毫米。各季相差大。5—6月超过280毫米,12月、1月、2月都不足80毫米。
水系水文
博山区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淄河和孝妇河,次有青阳河和牛角河。前3条属小青河水系,后1条属黄河水系。
孝妇河
自然灾害
博山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灾、风灾、暴雨、霜冻、雹灾、虫灾等。
水资源
博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95.2毫米,地下水补给量为1.25亿立方米。地表和地下水合计最大可利用量为1.0655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85%,全区每人平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6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土地面积698.1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74.42平方千米,林地416.63平方千米。
植物资源
博山区已查明植物资源555种,其中高等植物有425种,主要有白洋草、黄背草、狗尾草、马齿苋、首蓿、草木樨、两类豆、龙葵、稗子草等。中药材资源达380多种,其中主一要的有根及根茎类的桔梗、丹参、黄芩、半夏等43种,全草类的透骨草、茵陈、甜地丁、蒲公英等31种,子实类的连翘、枣仁、柏子仁、车前子等25种,叶类、皮类、花类20余种。
动物资源
博山区已查明动物资源378种,主要有猕猴、狐狸、狼、獾、野兔等17种。
鸟类主要有长耳鸮、杜鹃、乌鸦、猫头鹰、燕子、喜鹊、啄木鸟、乌雕、大山雀、画眉等46种。
昆虫类251种,哺乳动物47种,软体爬行类7种。
鱼类主要有草鱼、鲢鱼、鲤鱼、虹鳟鱼、甲鱼、白银鱼等10多种。
矿产资源
博山区已发现矿种20余种。按矿产的性质和主要工业用途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铁);有色金属矿产(铝、铜);贵金属矿产(金、银);燃料矿产(煤);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耐火粘土、石灰石、白云岩、萤石);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磷、重晶石);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石膏、水泥灰岩、饰面花岗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粘土、蛭石、雕刻石料、建筑用砂);地下水资源(地下水,饮用矿泉水)共九大类。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户籍人口43.17万人,从性别构成看,男性21.41万人,占总人口的49.6%,女性21.76万人,占总人口的50.4%。从年龄构成看,17岁及以下5.58万人,占总人口的12.9%;18—59岁的24.64万人,占总人口的57.1%;60岁及以上12.96万人,占总人口的30.0%。
综述
2021年,博山区生产总值为260.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82亿元,比上年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1.29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3.4%。全年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5405户,年末累计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29万户,其中企业1.34万户,个体工商户3.8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47户。累计注册资金703.07亿元,其中,企业注册资金668.6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博山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6.0%,从产业看,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5.6%;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2.6%。从结构看,民间投资(含房地产)比上年增长5.5%,“四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55.5%;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2.1%;建筑安装投资和基础设施分别比上年增长37.4%和95.9%。
财税收支
2021年,博山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税收收入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68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5.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0.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8.1%。
2021年,博山区完成税收收入(国内税收)19.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分产业看,第二产业税收13.08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税收6.83亿元,增长9.0%,其中,房地产业、批零业税收分别比上年增长35.9%、19.0%。
人民生活
2021年,博山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73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57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84元,增长10.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15缩小到2.1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302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473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315元,增长12.8%。
第一产业
2021年,博山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增速较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较上年增加2家,出资总额1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数量达261个。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15亿元,较上年增长30.2%。年末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1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总数达25个。完成“户户通”2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20公里、改善路面58千米;全年新增家庭农场29家。
种植业
2021年,博山区粮食种植面积8.35万亩,较上年增加0.14万亩,其中,夏粮面积0.6万亩;秋粮面积7.75万亩。粮食总产量2.26万吨,比上年增长1.9%;粮食单产271.17公斤/亩,单产比上年增加0.33公斤/亩。小麦产量0.17万吨,玉米产量1.3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4%、1.3%。猕猴桃总产量3.8万吨,食用菌总产量0.3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6%、2.4%。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存栏猪2.47万头、牛0.19万头、羊8.59万头、家禽27.6万只。
林业
2021年,博山区新增造林1200亩,全区森林面积达60.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92%。
农业基础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农业机械总动力8.33万千瓦,其中,汽油发动机动力3.88万千瓦。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0.51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35%,其中,机耕面积0.36万公顷、机播面积0.44万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博山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15.79亿元,比上年增长7.1%。从规模以上工业看,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8%,私营企业增长7.4%,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5.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7%,集体企业下降46.4%,股份制企业增长1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6%。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7.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区规模以上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强”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5.2%,占比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9%,营业收入利润率达4.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55.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2.8%,占比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2.1%、27.3%。
建筑业
2021年,博山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且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22家,完成建筑业产值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9%。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博山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9.0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实现应交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合计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5.6%;应付职工薪酬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国内贸易
2021年,博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从限上单位看,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5.2%;限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比上年增长8.4%;限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比上年增长34.9%;限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比上年增长52.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中,纺织品、纸制品及原材料批发比上年增长96.7%,珠宝首饰和文件用品零售分别比上年增长63.6%和52.0%。
对外经济
2021年,博山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家,实际使用外资15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0%。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出口额35.24亿元,增长20.2%;进口额3.60亿元,增长17.6%。
房地产业
2021年,博山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3.6%。房屋施工面积165.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0%。商品房销售面积23.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
邮电通信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拥有邮政局所20处,邮路总长度227千米。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0.68亿元。全年发送邮政函件7.06万件,包裹0.97万件,快递投递量29.78万件,订销报刊461万份。
旅游业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拥有国家A级旅游区(点)12家,其中,4A级旅游区(点)4家、3A级旅游区(点)6家、2A级旅游区(点)2家,高级别景区数量位列全市第一。省级旅游强乡镇达到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达到12个。
金融业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4.5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7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各项贷款余额20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工业企业贷款余额79.8亿元,增长6.3%;商业企业贷款余额9.34亿元,增长6.2%。
保险业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拥有商业保险机构21家。其中,财险机构14家,寿险机构7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6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财险收入1.91亿元,增长16.2%;寿险收入6.75亿元,增长1.1%。
博山经济开发区
交通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公路通车里程961.75千米,其中,国道20.08千米、省道101.81千米、县公路102.39千米。公路绿化里程744.83千米。
公路
滨莱高速穿境而过,在博山设立交路口通全国高速公路网,张博附线联接博山、淄川、张店、桓台,205国道、湖南路、仲临路省道干线分别从区境西部、中部和东部穿过。
铁路
博山区境内有辛泰、张八铁路。
运输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有公交运营线路34条,公交运营线路总长1439千米。年末拥有汽车营运车辆1253辆,出租车770辆。
科技事业
2021年,博山区共登记技术合同23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5.0%。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承担省科技厅及以上项目1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3家,其中本年认定2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40.8%,占比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发明专利有效量289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45件,有效发明专利密度7.0件/万人,增加1.3件/万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有各类学校110处,其中,幼儿园66处,小学21处,初中15处,高中4处,职业中学3处,特殊教育1处。全年改扩、修建14所学校校舍、5处运动场。共有在校生47716人,专任教师4420人,其中新聘教师279人。年末学校占地总面积173.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83.83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3.42万平方米。
2016年博山区高等教育院校 | |||
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科研基地 | 山东万杰医学院 |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 淄博市技师学院 |
山东轻工业美术学校 | 山东电力技工学校 | 鲁中艺术学校 |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拥有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各1个;图书馆1个,藏书量24.96万册;城市书房4个,藏书量2.75万册。现有电视台节目套数2套,广播电台节目套数1套。2021年,博山区承办“百年之光—党领导中国(淄博)工业百年”主题展,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体育事业
2021年,博山区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市级以上金牌74.5枚、银牌45枚、铜牌58枚。举办单项比赛11次;全民健身活动194次,参加人数3.1万人。发展等级运动员28人、裁判员4人。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5家,其中医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个,乡镇卫生院1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150张,其中医院3013张。卫生技术人员5214人,其中执业医师1589人,助理医师289人,注册护士2244人。截至年末,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77.88万剂次,覆盖35.4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35.10万人,3岁及以上人口的全程接种率达91.18%。
劳动就业
2021年,博山区城镇新就业6182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65人;城镇新增就业212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1%,比上年降低0.57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87万人、13.93万人、6.65万人、7.72万人、6.0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46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71万人和22.96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55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50元,较上年提高30元。
社会福利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共建成养老机构16处,拥有养老服务床位2253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51.4%;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3处,其中5A级日间照料中心3处;建成农村幸福院47处、长者食堂(助餐服务点)20处。全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740人,城乡特困保障人数879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800元、630元。
基础建设
截至2021年末,博山区实施棚改项目累计达37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达52个,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年末路灯盏数3217盏,污水处理能力7.5万立方米/日。拥有环卫机械126辆,全年道路清扫面积175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天然气入户6186户,新增天然气入企66户,年末集中供热面积达917.7万平方米。全社会供水综合生产能力8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1775万立方米。
环境保护
2018年,博山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AQI)达到189天,空气质量良好率为53.8%。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平均浓度分别改善41.6%、11.5%、8.4%、12.5%、17.5%。
安全生产
2021年,博山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起,比上年下降54.2%,其中,死亡7人,受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118.35万元。
博山区共有八大景区200多个景点,景区面积达71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3%。景区内有4A级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鲁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等景区和景点。博山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有唐代木质建筑颜文姜祠,有南方园林特色的因园等一批名胜古迹。
|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淄博市博山孝妇河畔,博山城区西南部,于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总规划面积1702公顷,由望鲁山、禹王山(即原山)、岳阳山及胡山四大山系构成,下设五大景区:凤凰山景区、禹王山景区、望鲁山景区、薛家顶景区和夹谷台景区,海拔最高处800米。 |
| 鲁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鲁中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是淄、汶、弥、沂四河的发源地,年平均气温14.℃,空气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6593个,被评为“中国森林氧吧”。鲁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有植物种类1300多种,鸟类168种,兽类22种,昆虫561种。 |
| 齐长城 修筑体现了齐国人利用自然地理优势的理念,最早的西段齐长城大约修筑于春秋晚期,很可能是利用古济水堤防再筑墙加固形成,体现了齐人的兵家文化和军事思想。在齐国的防御体系中,齐长城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是由长墙、关城、障堡、烽燧以及长城内外的军事重镇等有机构成的立体防御体系,不仅保卫了齐国的国家安全,还是齐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纽带,塑造了齐国对外开放的传统格局。齐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颜文姜祠 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山头镇北神头村凤凰山东南麓。全祠南北长64米,东西宽61米,建有山门、香亭、正殿、东西两庑、寝殿等计73间,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山门坐北朝南,面阔3间11米,进深1间6米。歇山顶,单檐琉璃瓦,前后均有斗拱,门上悬“颜文姜祠”匾额,行书阴文,系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1982年秋题写。山门内顶梁有“大清乾隆三十四年岁次乙丑六月吉旦中书科中书蒋今长重建”,“时大清道光八年岁次戊子桂月吉旦重修”和“公元一九八二年九月重修”三道嵌梁,建筑风格庄重朴实。 |
琉璃
| 博山琉璃 博山的琉璃唐代开始成批生产,明代初具规模。博山琉璃的花色品种有三千六百多种,其极品当属鸡肝石、鸡油黄,两者都是极其名贵的色料。博山琉璃共有30余件作品获国际大奖,有160余件作品获国家大奖,300余件作品获山东省大奖,上千件作品被国内外40多个博物馆和欧、美、日的鉴定专家和收藏家所珍藏。2006年,博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琉璃之乡”。200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了“博山琉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博山荣获“中华陶琉文化城”。 |
| 鸡油黄 有一种琉璃为正黄色,色如鸡油,润泽如玉,外观雍容华美,得名“鸡油黄”。鸡油黄是博山琉璃中最贵重的色料之一。盛产于清代乾隆年间,时称御黄,为皇宫贵品。品质上乘的鸡油黄作品极少,匠人中有十缸九不成之说。因此,此种料器更显得珍贵。 |
| 套料雕刻 套料即套色,是琉璃制品区别于玉石器的独特工艺,即在琉璃制品的表面再套上一层或数层与底子不同的色料,再在这些色料上,根据需要绘制山水花鸟等图画,经过雕琢加工,使图画显露出来,雕镂错采,光色鲜明,琳琅悦目。 |
| 内画 中国内画艺术起源于鼻烟壶,是集书法、绘画、料器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京、鲁、冀、粤四大流派,博山内画艺术则是鲁派的代表。 |
| 鸡肝石 鸡肝石料,早年称作鸡肝色,顾名思义,这是一种色如鸡肝纹似佳石的色料。其中黑色纹理或如重峦迭嶂,云影水涣,或如老树奇石,芊草繁花,浑然天趣,气象万千。 |
| 琉璃微刻 |
| 料珠 是博山所产各种形式琉璃珠子的统称,因规格、制作工艺和价格档次不同分为三类,仅米珠类就有圆珠、莲子珠、顼琏珠、瑶珠、佛珠等品种,而每个品种内又有多种形状和规格之分。 |
| 灯工 是利用琉璃的热塑性和热熔性特点,对其进行加热、塑型的技术,可以实现琉璃的变形及琉璃与其他部件的焊接。博山灯工琉璃工艺品,以五彩六色的琉璃料条为主要材料,将氧气和液化气送入喷灯后,用喷灯喷射火焰给琉璃料条加热,神奇的变化就这样开始了。 |
陶瓷
| 博山陶瓷 据考证,博山陶瓷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著称于世。淄博为中国五大瓷都之一,鲁玉瓷、乳白瓷、高石英瓷、骨灰瓷、合成骨灰瓷等日用陶瓷,被国家定为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接待用瓷,誉为“当代国窑”。立粉彩陶挂盘、刻瓷、雕塑工艺品,被国家领导人用作出访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礼物。 |
| 刻瓷 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只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刻工艺品。 |
| 孔雀绿釉 亦称“法翠釉”、“翡翠釉”、“吉翠釉”,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孔雀绿釉色有深浅两种。 |
| 茶叶末釉 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茶叶末是我国最古老的结晶釉之一,其标准样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棕黑色底或绿黑色底釉中泛现一种错落自然,金光灿烂的黄绿色晶点。 |
| 雨点釉 原名油滴釉,古称“滴珠”,因釉中布满具有银色金属光泽的放射状圆形结晶,形似雨点坠入水中时迸出的水圈花纹而得名,多用于制作茶具及艺术器皿。被国内外誉为名贵瓷器。 |
农产品
| 上瓦泉有机草莓 种植基地博山镇,远离城市和工业基地,作为淄河水源保护地,空气、土壤、水质原始状态良好,无污染。特定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造就了博山草莓特定的品质:品质优良,口感好,果形端正、饱满,果实呈圆锥形,个头大,是一般品种的两倍,单果重平均40克,最大时重130克,果肉质地细腻,口感纯正、香味浓郁,果皮红色,富有光泽,韧性强,果实硬度大,甜度大,耐贮运。 |
| 源泉猕猴桃 果实椭圆,果肉翠绿,晶莹剔透,酸甜可口,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硒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C含量达378毫克/100克,比普通猕猴桃高15%左右,长期食用对治疗消化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均具有一定功效。2012年,博山猕猴桃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源泉猕猴桃被山东省林科院淄博分院正式命名为“博山碧玉”新品种;同时,连续6年进行了有机产品认证。 |
| 咂鱼汤 咂鱼汤之“咂”有杂的含义。在原有品尝过的鱼菜口香味尽之余,将鱼头鱼尾等残盘,交厨房进行二次加工制作,主要是加上鲜汤或高汤、辅料、调味品制成鱼汤,辅料有香菜、鸡蛋花,上档次可加海米、木耳一类山珍海味。这样一来,新上的鱼汤,味道鲜美,酸甜醇口,开胃爽口,下酒佐餐均受欢迎。此菜妙在废物利用,物尽其用,汤料更鲜,味上加味,但鲜而不俗。 |
| 博山酱肉 余味香浓,风味独特,回味悠长,劲道耐嚼,营养丰富,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零食,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
| 博山豆腐箱 味美清香,素中藏荤,软嫩适口。传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特意到博山吃豆腐箱。被评为到山东不可不吃美食。 |
| 博山水饺 形似元宝,分肉三鲜、素三鲜等,手工制作,馅料以个人口味而调制。博山水饺以石蛤蟆水饺为主要代表。石蛤蟆是被商务部首批命名的“中华老字号”。制作精良,馅料考究,加工细致,造型如一个元宝。石蛤蟆水饺有两大主要特色,首先是皮薄,面皮厚薄均匀,煮熟后,馅子透过薄薄的饺子皮清晰可见;其次,馅大,用肉肥瘦比例得当,用料考究,海米、木耳、香油多而出味,外加蒜黄或者韭菜,味道鲜美而醇厚,肥而不腻。 |
| 博山崔家烧饼 肉微红,葱翠绿,姜淡黄,烧饼呈金黄色,口感细腻,浓香满口,皮韧馅嫩,回味无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
| 博山香肠 猪肉经腌制、灌肠、凉晒、高温灭菌等工序精制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鲜亮红嫩,余香满口。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
| 博山烧锅(博山酥锅) 汤汁色泽似桔黄成胶状,切片装盘。其特点是清爽醇香,色彩悦目。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
张晓
山东博山人,明代天启年间,官至兵部大司马。
赵振业
博山人,赵执信曾祖明代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以后,作过山西、江南两布政司参。
孙廷铨
字枚光,颜神(今博山)大街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人,翌年进士,数年后官至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康熙元年(1662年),官拜内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
蒋衍升(1881—1915年)
字锡藩,又洗凡,博山报恩寺村人,山东同盟会创始人之一,并山东省秘书长,任山东支部稽勋局局长,嗣后被选为支部部长,当选为议长,创办《晨钟》周刊。
任浚
字文水,号海王(一说字海王号汶水),益都县夏庄(今博山区下庄乡下庄)人。明代任御史监军大梁,清军入关后,任浚被召入京,授户部左侍郎,督理京雀钱法。又晋都察右都御史。三年后迁为刑部尚书。
张联棻(1880—1966年)
字馥卿。淄川县白塔镇(今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北万山村人。任冯国璋的总参谋长,被北洋政府授策威将军衔。1952年任山东财产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员。
贾聿策(1888—1948年)
字慕夷,博山小核桃园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取青州府秀才,1945年任山东省参议会副会长、省政府委员。期间在济南组织筹建了山东省洗凡中学,并兼任名誉校长。1948年5月在济南病逝。
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北崮山村人,革命烈士。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马登武
1964年5月初生于博山区博山镇青杨杭村,中国海军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专家,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系兵器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雁泽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员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当代十大音乐家之一,文化部授予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陶琉古镇
焦裕禄故里
华夏孝乡
中国鲁菜名城
中国鲁菜发源地
中国鲁菜烹饪之乡
中国鲁菜烹饪文化教育基地
中国琉璃之乡
中国陶瓷名城
中国泵业名城
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区
中国有机农业示范区
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2月19日,博山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19年10月22日,被授予“山东省森林城市”称号。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8月,入选全省基层治理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