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府诗集 编辑
《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所集作品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每一类有总序,每一曲有题解,对乐曲的起源、性质、演唱配器等均有详尽说明。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已失传著作的内容。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其以解题征引浩博、援据精审而为学术界所重视,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乐府诗集》的收录范围上自陶唐氏、尧舜时期歌谣,下至五代,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五千二百九十首。全书设十二大类,共一百卷。其中:
郊庙歌辞十二卷,为第一卷至第十二卷。汉至五代,用于朝廷举行的祭祀大典。
燕射歌辞三卷,为第十三卷至第十五卷。汉魏皆取周诗《鹿鸣》,自晋荀勖始自造诗,至隋,用于朝宴、飨射。
鼓吹曲辞五卷,为第十六卷至第二十卷。初为军乐,后一度与俗乐结合,汉以后又转为雅乐,用于朝会、田猎、道路、游行等场合,用短箫铙鼓等乐器伴奏。集中所录汉《铙歌》,有多首西汉民歌的上乘之作。
横吹曲辞五卷,为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传自西域,西汉李延年更造新声。初也称鼓吹,后定有鼓有角者为横吹,用为军旅马上之乐,至东汉专用于赏赐有功边将。汉曲多已不存。集中所收《梁鼓角横吹曲》,由北朝传来,保留了不少北方民族的优秀民歌。
相和歌辞十八卷,为第二十六卷至第四十三卷。汉世街陌讴谣,初为徒歌,后渐有丝竹相和伴奏入乐,“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为汉乐府之大宗。集中大量收录历代拟作。
清商曲辞八卷,为第四十四卷至第五十一卷。其始即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皆汉魏旧曲。形成于中原而又传于江南,主要是江南吴歌、荆楚西声等民歌。
舞曲歌辞五卷,为第五十二卷至第五十六卷。汉至隋,为配合舞乐的歌。包括用于郊庙朝飨的雅舞,用于宴会游乐的杂舞。
琴曲歌辞四卷,为第五十七卷至第六十卷。唐虞至隋唐,合于琴曲的歌,有五曲、九引、十二操等。
杂曲歌辞十八卷,为第六十一卷至第七十八卷。汉至唐,未配乐或乐调难明的歌辞,题材杂广,“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
近代曲辞四卷,为第七十九卷至第八十二卷为近代曲辞。隋唐两代杂曲,皆为文人作品。
杂歌谣辞七卷,为第八十三卷至第八十九卷。唐虞至隋唐的徒歌、谣、谶及谚语等。
新乐府辞十一卷,为第九十卷至第一百卷。唐代新歌,辞实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不复倚傍。
十二大类之下,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大类、小类皆有解题,引述前人著作,间阐己见,以明曲调源流。小类下以歌曲题分列,每曲先列古辞或较早的无名氏之作,继列后人拟作及类似之曲,拟作按时代先后排序,曲前也时有解释该曲来源的解题。
第一卷 郊庙歌辞一 | ||||
汉郊祀歌十九首 | 练时日 | 帝临 | 青阳 | 朱明 |
西颢 | 玄冥 | 惟泰元 | 天地 | 日出入 |
天马 | 景星 | 齐房 | 后皇 | |
华烨烨 | 五神 | 朝陇首 | 象载瑜 | 赤蛟 |
汉郊祀歌 | 灵芝歌 | 天马歌 | 天马辞 | 晋郊祀歌 |
夕牲歌 | 迎送神歌 | 飨神歌 | 晋天地郊明堂歌 | 夕牲歌 |
降神歌 | 天郊飨神歌 | 地郊飨神歌 | 明堂飨神歌 | 宋南郊登歌 |
夕牲歌 | 迎送神歌 | 飨神歌 | ||
第二卷 郊庙歌辞二 | ||||
宋明堂歌 | 迎神歌 | 登歌 | 歌太祖文皇帝 | 歌青帝 |
歌赤帝 | 歌黄帝 | 歌白帝 | 歌黑帝 | 送神歌 |
齐南郊乐歌 | 肃咸乐 | 引牲乐 | 嘉荐乐 | 昭夏乐 |
永至乐 | 登歌 | 文德宣烈乐 | 武德宣烈乐 | 高德宣烈乐 |
嘉胙乐 | 昭夏乐 | 昭远乐 | 休成乐 | 齐北郊乐歌 |
昭夏乐 | 登歌 | 地德凯容歌 | 昭德凯容乐 | 昭夏乐 |
隶幽乐 | 齐明堂乐歌 | 肃咸乐二首 | 引牲乐 | 嘉荐乐二首 |
昭夏乐 | 登歌 | 凯容宣烈乐 | 青帝歌 | 赤帝歌 |
黄帝歌 | 白帝歌 | 黑帝歌 | 嘉胙乐 | 昭夏乐 |
第三卷 郊庙歌辞三 | ||||
齐雩祭乐歌 | 迎神歌八解 | 歌世祖武皇帝 | 歌青帝 | 歌赤帝 |
歌黄帝 | 歌白帝 | 歌黑帝 | 送神歌 | 齐藉田乐歌 |
迎送神升歌 | 飨神歌 | 梁雅乐歌 | 皇雅三首 | 涤雅 |
牷雅 | 諴雅三首 | 献雅 | 禋雅二首 | 梁南郊登歌二首 |
梁北郊登歌二首 | 梁明堂登歌 | 歌青帝 | 歌赤帝 | 歌黄帝 |
歌白帝 | 歌黑帝 | 北齐南郊乐歌 | 肆夏乐 | 高明乐 |
昭夏乐 | 昭夏乐 | 皇夏乐 | 皇夏乐 | 高明乐 |
高明乐 | 武德乐 | 皇夏乐 | 高明乐 | 昭夏乐 |
皇夏乐 | 北齐北郊乐歌 | 高明乐 | 昭夏乐 | 皇夏乐 |
皇夏乐 | 高明乐 | 高明乐 | 昭夏乐 | 皇夏乐 |
北齐五郊乐歌 | 青帝高明乐 | 赤帝高明乐 | 黄帝高明乐 | 白帝高明乐 |
黑帝高明乐 | 北齐明堂乐歌 | 肆夏乐 | 高明乐 | 武德乐 |
昭夏乐 | 昭夏乐 | 皇夏乐 | 高明乐 | 高明乐 |
皇夏乐 | 高明乐 | 皇夏乐 | ||
第四卷 郊庙歌辞四 | ||||
周祀圜丘歌 | 昭夏 | 皇夏 | 昭夏 | 昭夏 |
皇夏 | 云门舞 | 云门舞 | 登歌 | 皇夏 |
雍乐 | 皇夏 | 皇夏 | 周祀方泽歌 | 昭夏 |
昭夏 | 登歌 | 皇夏 | 周祀五帝歌 | 皇夏 |
皇夏 | 青帝云门舞 | 配帝舞 | 赤帝云门舞 | 配帝舞 |
黄帝云门舞 | 配帝舞 | 白帝云门舞 | 配帝舞 | 黑帝云门舞 |
配帝舞 | 隋圜丘歌 | 昭夏 | 皇夏 | 登歌 |
諴夏 | 文舞 | 需夏 | 武舞 | 昭夏 |
隋五郊歌 | 角音 | 徵音 | 宫音 | 商音 |
羽音 | 隋感帝歌 | 諴夏 | 隋雩祭歌 | 諴夏 |
隋蜡祭歌 | 諴夏 | 隋朝日夕月歌 | 朝日諴夏 | 夕月諴夏 |
隋方丘歌 | 昭夏 | 登歌 | 諴夏 | 昭夏 |
隋神州歌 | 諴夏 | 隋社稷歌 | 春祈社諴夏 | 春祈稷諴夏 |
秋报社諴夏 | 秋报稷諴夏 | 隋先农歌 | 諴夏 | 隋先圣先师歌 |
諴夏 | 唐祀圜丘乐章 | 豫和 | 太和 | 肃和 |
雍和 | 寿和 | 舒和 | 凯安 | 豫和 |
唐郊天乐章 | 豫和 | |||
第五卷 郊庙歌辞五 | ||||
唐享昊天乐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唐祀昊天乐章 | 豫和 |
太和 | 告谢 | 肃和 | 雍和 | 福和 |
中宫助祭升坛 | 亚献 | 舒和 | 凯安 | 唐祀圜丘乐章 |
豫和 | 太和 | 肃和 | 雍和 | 寿和 |
寿和 | 寿和 | 舒和 | 凯安 | 豫和 |
太和 | 唐封泰山乐章 | 豫和六首降神 | 太和 | 肃和 |
雍和 | 寿和 | 寿和 | 舒和 | 凯安 |
豫和 | 唐祈谷乐章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明堂乐章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明堂乐章 |
皇帝行 | 外办将出 | 皇嗣出入升降 | 迎送王公 | 登歌 |
配飨 | 宫音 | 角音 | 徵音 | 商音 |
羽音 | 唐雩祀乐章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雩祀乐章 | 豫和 | 豫和 | ||
第六卷 郊庙歌辞六 | ||||
唐五郊乐章 | 黄帝宫音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青帝角音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赤帝徵音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白帝商音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黑帝羽音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五郊乐章 | 黄郊迎神 | 送神 | 青郊迎神 |
送神 | 赤郊迎神 | 送神 | 白郊迎神 | 送神 |
黑郊迎神 | 送神 | 唐朝日乐章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朝日乐章 | 迎神 | 送神 | 唐夕月乐章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蜡百神乐章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蜡百神乐章 | 迎神 | 送神 |
唐祀九宫贵神乐章 | 豫和 | 太和 | 肃和 | 雍和 |
寿和 | 福和 | 舒和 | 凯安 | 肃和 |
豫和 | 唐祀风师乐章 | 迎神 | 奠币登歌 | 迎俎酌献 |
亚献终献 | 送神 | 唐祀雨师乐章 | 迎神 | 奠币登歌 |
迎俎酌献 | 亚献终献 | 送神 | 唐祭方丘乐章 | 顺和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顺和 | 唐大享拜洛乐章 |
致和 | 咸和 | 九和 | 拜洛 | |
显和 | 昭和 | 敬和 | 齐和 | 德和 |
禋和 | 通和 | 归和 | 归和 | 唐祭方丘乐章 |
顺和 | 金奏 | 顺和 | ||
第七卷 郊庙歌辞七 | ||||
唐祭汾阴乐章 | 顺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太和 | 肃和 | 雍和 | 寿和 | 舒和 |
凯安 | 顺和 | 唐禅社首乐章 | 顺和 | 太和 |
肃和 | 雍和 | 寿和 | 福和 | 太和 |
灵具醉 | 唐祭神州乐章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祭神州乐章 | 迎神 | 送神 | 唐祭太社乐章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祭太社乐章 | 迎神 | 送神 |
唐享先农乐章 | 诚和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享先农乐章 | 诚和 | 唐享先蚕乐章 | 永和 | 肃和 |
展敬 | 絜诚 | 昭庆 | 唐释奠文宣王乐章 | 诚和 |
承和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唐享孔子庙乐章 |
迎神 | 送神 | 唐释奠武成王乐章 | 迎神 | 奠币登歌 |
迎俎酌献 | 亚献终献 | 送神 | 唐享龙池乐章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梁郊祀乐章 |
庆和乐 | 庆顺 | 庆平 | 庆肃 | 庆熙 |
庆隆 | 庆融 | 庆休 | 庆和 | 周郊祀乐章 |
昭顺乐 | 治顺乐 | 感顺乐 | 禋顺乐 | 福顺乐 |
福顺乐 | 福顺乐 | 忠顺乐 | 武舞 | 昭顺乐 |
第八卷 郊庙歌辞八 | ||||
汉安世房中歌 | 晋宗庙歌 | 夕牲歌 | 迎送神歌 | 征西将军登歌 |
豫章府君登歌 | 颍川府君登歌 | 京兆府君登歌 | 宣皇帝登歌 | 景皇帝登歌 |
文皇帝登歌 | 飨神歌 | 晋江左宗庙歌 | 歌高祖宣皇帝 | 歌世宗景皇帝 |
歌太祖文皇帝 | 歌世祖武皇帝 | 歌中宗元皇帝 | 歌肃宗明皇帝 | 歌显宗成皇帝 |
歌康皇帝 | 歌孝宗穆皇帝 | 歌哀皇帝 | 歌太宗简文皇帝 | 歌烈宗孝武皇帝 |
四时祠祀歌 | 宋宗庙登歌 | 北平府君歌 | 相国掾府君歌 | 开封府君歌 |
武原府君歌 | 东安府君歌 | 孝皇帝歌 | 高祖武皇帝歌 | 七庙享神歌 |
宋世祖庙歌 | 孝武皇帝歌 | 宣太后歌 | 宋章庙乐舞歌 | 肃咸乐 |
引牲乐 | 嘉荐乐 | 昭夏乐 | 永至乐 | 登歌 |
章德凯容乐 | 昭德凯容乐 | 宣德凯容乐 | 嘉胙乐 | 昭夏乐 |
休成乐 | ||||
第九卷 郊庙歌辞九 | ||||
齐太庙乐歌 | 肃咸乐 | 引牲乐 | 嘉荐乐 | 昭夏乐 |
永至乐 | 登歌 | 凯容乐 | 凯容乐 | 凯容乐 |
凯容乐 | 凯容乐 | 宣德凯容乐 | 凯容乐 | 永祚乐 |
肆夏乐 | 休成乐 | 太庙登歌 | 高德宣烈乐 | 穆德凯容乐 |
明德凯容乐 | 梁宗庙登歌七首 | 梁小庙乐歌 | 舞歌 | 登歌 |
陈太庙舞辞 | 凯容舞 | 凯容舞 | 凯容舞 | 凯容舞 |
凯容舞 | 景德凯容舞 | 武德舞 | 北齐享庙乐辞 | 肆夏乐 |
高明登歌乐 | 昭夏乐 | 昭夏乐 | 皇夏乐 | 登歌乐 |
登歌乐 | 始基乐恢祚舞 | 始基乐恢祚舞 | 始基乐恢祚舞 | 始基乐恢祚舞 |
始基乐恢祚舞 | 武德乐昭烈舞 | 文德乐宣政舞 | 皇夏乐 | |
高明乐 | 皇夏 | 周宗庙歌 | 皇夏 | 昭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周大袷歌 | 昭夏 | 登歌 | ||
第十卷 郊庙歌辞十 | ||||
隋太庙歌 | 迎神歌 | 登歌 | 俎入歌 | 太原府君歌 |
康王歌 | 献王歌 | 太祖歌 | 饮福酒歌 | 送神歌 |
唐享太庙乐章 | 永和 | 肃和 | 雍和 | 长发舞 |
大基舞 | 大成舞 | 大明舞 | 寿和 | 舒和 |
雍和 | 永和 | 唐享太庙乐章 | 崇德舞 | |
景云舞 | 光大舞 | 唐享太庙乐章 | 迎神 | |
金奏 | 送神 | 唐武后享清庙乐章 | 第一 | 第二 |
第三登歌 | 第四迎神 | 第五饮福 | 第六送文舞 | 第七迎武舞 |
第八武舞作 | 第九撤俎 | 第十送神 | 唐享太庙乐章 | 严和 |
升和 | 虔和 | 歆和 | 承光舞 | 延和 |
同和 | 宁和 | 恭和 | 通和 | 昭和 |
诚敬 | 肃和 | 昭感 | 唐享太庙乐章 | 永和三首 |
肃和 | 雍和二首 | 文舞 | 光大舞 | |
长发舞 | 大政舞 | 大成舞 | 大明舞 | 崇德舞 |
钧天舞 | 大和舞 | 景云舞 | 福和 | 舒和 |
凯安四首 | 登歌 | 永和 | ||
第十一卷 郊庙歌辞十一 | ||||
唐享太庙乐章 | 广运舞 | 惟新舞 | 保大舞 | 文明舞 |
大顺舞 | 象德舞 | 和宁舞 | 大定舞 | 宣宗舞 |
懿宗舞 | 咸宁舞 | 唐太清宫乐章 | 煌煌 | 冲和 |
香初上 | 再上 | 终上 | 序入破第一奏 | |
第二奏 | 第三奏 | 登歌 | 真和 | 唐德明兴圣庙乐章 |
迎神 | 登歌奠币 | 迎俎 | 德明酌献 | 兴圣酌献 |
亚献终献 | 送神 | 唐仪坤庙乐章 | 永和 | 金奏 |
太和 | 肃和 | 雍和 | 昭升 | 坤贞 |
寿和 | 舒和 | 安和 | 雍和 | 永和 |
唐仪坤庙乐章 | 迎神 | 送神 | 唐昭德皇后庙乐章 | 永和 |
肃和 | 雍和 | 坤元 | 寿和 | 舒和 |
凯安 | 雍和 | 永和 | 唐让皇帝庙乐章 | 迎神 |
奠币 | 迎俎 | 酌献 | 亚献终献 | 送神 |
唐享隐太子庙乐章 | 诚和 | 肃和 | 雍和 | 舒和 |
武舞 | 唐享隐太子庙乐章 | 迎神 | 送神 | |
第十二卷 郊庙歌辞十二 | ||||
唐享章怀太子庙乐章 | 迎神 | 登歌酌鬯 | 迎俎酌献 | 送文舞迎武舞 |
武舞作 | 唐享懿德太子庙乐章 | 迎神 | 登歌酌鬯 | 迎俎酌献 |
送文舞迎武舞 | 武舞作 | 唐享节愍太子庙乐章 | 迎神 | 登歌酌鬯 |
迎俎酌献 | 送文舞迎武舞 | 武舞作 | 唐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 请神 |
登歌 | 迎俎酌献 | 退文舞迎武舞 | 亚献终献 | 送神 |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 请神 | 登歌 | 迎俎酌献 | (退)文舞迎武舞 |
亚献终献 | 送神 | 唐武氏享先庙乐章 | 唐韦氏褒德庙乐章 | 昭德 |
进德 | 褒德 | 武舞作 | 彰德 | 梁太庙乐舞辞 |
开平舞 | 皇帝行 | 帝盥 | 登歌 | 大合舞 |
象功舞 | 来仪舞 | 昭德舞 | 饮福 | 撤豆 |
送神 | 后唐宗庙乐舞辞 | 昭德舞 | 文明舞 | 应天舞 |
永平舞 | 武成舞 | 雍熙舞 | 汉宗庙乐舞辞 | 武德舞 |
灵长舞 | 积善舞 | 显仁舞 | 章庆舞 | 观德舞 |
周宗庙乐舞辞 | 肃顺 | 治顺 | 肃雍舞 | 章德舞 |
善庆舞 | 观成舞 | 明德舞 | 咸顺 | 禋顺 |
福顺 | 忠顺 | 善胜舞 | 禋顺 | 肃顺 |
第十三卷 燕射歌辞一 | ||||
晋四厢乐歌 | 正旦大会行礼歌 | 上寿酒歌 | 食举东西厢歌 | 晋四厢乐歌 |
正旦大会行礼歌 | 王公上寿酒歌 | 食举乐东西厢歌 | 晋四厢乐歌 | 王公上寿诗 |
食举东西厢乐诗 | 正旦大会行礼诗四首 | 晋四厢乐歌 | 王公上寿酒歌 | 正旦大会行礼歌 |
晋冬至初岁小会歌 | 晋宴会歌 | 晋中宫所歌 | 晋宗亲会歌 | |
第十四卷 燕射歌辞二 | ||||
宋四厢乐歌 | 肆夏乐歌 | 大会行礼歌 | 王公上寿歌 | 殿前登歌 |
食举歌 | 齐四厢乐歌 | 肆夏乐歌 | 大会行礼歌 | 王公上寿歌 |
殿前登歌 | 食举歌 | 梁三朝雅乐歌 | 俊雅三首 | 同前三首 |
胤雅 | 同前 | 寅雅 | 同前 | 介雅三首 |
同前三首 | 需雅八首 | 同前八首 | 雍雅三首 | 同前三首 |
北齐元会大飨歌 | 肆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皇夏 | 肆夏 | 上寿曲 | 登歌 | 食举乐 |
皇夏 | ||||
第十五卷 燕射歌辞三 | ||||
周五声调曲 | 宫调曲五首 | 变宫调曲二首 | 商调曲四首 | 角调曲二首 |
徵调曲六首 | 羽调曲五首 | 隋元会大飨歌 | 皇夏 | 肆夏 |
食举歌八首 | 上寿歌 | 隋宴群臣登歌 | 隋皇后房内歌 | 晋朝飨乐章 |
初举酒文同乐 | 再举酒 | 三举酒 | 四举酒 | 群臣酒行歌 |
周朝飨乐章 | 忠顺 | 忠顺 | 治顺 | 福顺 |
康顺 | 忠顺 | 忠顺 | 隋大射登歌 | |
第十六卷 鼓吹曲辞一 | ||||
汉铙歌十八首 | 朱鹭 | 思悲翁 | 艾如张 | 上之回 |
翁离 | 战城南 | 巫山高 | 上陵 | 将进酒 |
君马黄 | 芳树 | 有所思 | 雉子班 | 圣人出 |
上邪 | 临高台 | 远如期 | 石留 | 汉铙歌上 |
朱鹭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艾如张 | 同前 | 上之回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战城南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
第十七卷 鼓吹曲辞二 | ||||
汉铙歌中 | 巫山高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将进酒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君马黄 | 同前 | 同前 | 芳树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有所思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十八卷 鼓吹曲辞三 | ||||
汉铙歌下 | 雉子班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临高台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远期 | 同前 |
玄云 | 黄雀行 | 钓竿 | 同前 | 同前 |
钓竿篇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魏鼓吹曲 |
楚之平 | 战荥阳 | 获吕布 | 克官渡 | 旧邦 |
定武功 | 屠柳城 | 平南荆 | 平关中 | 应帝期 |
邕熙 | 太和 | 吴鼓吹曲 | 炎精缺 | 汉之季 |
摅武师 | 伐乌林 | 秋风 | 克皖城 | 关背德 |
通荆门 | 章洪德 | 从历数 | 承天命 | 玄化 |
第十九卷 鼓吹曲辞四 | ||||
晋鼓吹曲 | 灵之祥 | 宣受命 | 征辽东 | 宣辅政 |
时运多难 | 景龙飞 | 平玉衡 | 文皇统百揆 | 因时运 |
惟庸蜀 | 天序 | 大晋承运期 | 金灵运 | 於穆我皇 |
仲春振旅 | 夏苗田 | 仲秋狝田 | 顺天道 | 唐尧 |
玄云 | 伯益 | 钓竿 | 晋凯歌二首 | 命将出征歌 |
劳还师歌 | 宋鼓吹铙歌三首 | 上邪曲 | 晚芝曲 | 艾如张曲 |
宋鼓吹铙歌 | 朱路篇 | 思悲公篇 | 雍离篇 | 战城南篇 |
巫山高篇 | 上陵者篇 | 将进酒篇 | 君马篇 | 芳树篇 |
有所思篇 | 雉子游原泽篇 | 上邪篇 | 临高台篇 | 远期篇 |
石流篇 | ||||
第二十卷 鼓吹曲辞五 | ||||
齐随王鼓吹曲 | 元会曲 | 郊祀曲 | 钧天曲 | 入朝曲 |
出藩曲 | 校猎曲 | 从戎曲 | 送远曲 | 登山曲 |
泛水曲 | 齐鼓吹曲 | 入朝曲 | 送远曲 | 泛水曲 |
梁鼓吹曲 | 木纪谢 | 贤首山 | 桐柏山 | 道亡 |
忱威 | 汉东流 | 鹤楼峻 | 昏主恣淫慝 | 石首局 |
期运集 | 於穆 | 惟大梁 | 隋凯乐歌辞 | 述帝德 |
述诸军用命 | 述天下太平 | 唐凯乐歌辞 | 破阵乐 | 应圣期 |
贺圣欢 | 君臣同庆乐 | 唐凯歌六首 | 唐鼓吹铙歌 | 晋阳武 |
兽之穷 | 战武牢 | 泾水黄 | 奔鲸沛 | 苞枿 |
河右平 | 铁山碎 | 靖本邦 | 吐谷浑 | 高昌 |
东蛮 | ||||
第二十一卷 横吹曲辞一 | ||||
汉横吹曲一 | 陇头 | 同前 | 同前 | |
陇头水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出关 | 入关 | 同前 | 同前 |
出塞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二十二卷 横吹曲辞二 | ||||
汉横吹曲二 | 前出塞九首 | 后出塞五首 | 出塞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出塞曲 | 同前 |
同前 | 入塞 | 同前 | 同前 | 入塞曲 |
同前 | 同前 | 折杨柳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第二十三卷 横吹曲辞三 | ||||
汉横吹曲三 | 望行人 | 同前 | 同前二首 |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洛阳道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四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上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洛阳陌 |
长安道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二十四卷 横吹曲辞四 | ||||
汉横吹曲四 | 梅花落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骢马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骢马曲 |
骢马驱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雨雪 |
雨雪曲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刘生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二十五卷 横吹曲辞五 | ||||
梁鼓角横吹曲 | 企喻歌辞四曲 | 琅琊王歌辞 | 钜鹿公主歌辞 | 紫骝马歌辞 |
黄淡思歌辞 | 地驱歌乐辞 | 雀劳利歌辞 | 慕容垂歌辞 | 陇头流水歌辞 |
隔谷歌 | 淳于王歌 | 地驱乐歌 | 东平刘生歌 | 紫骝马歌 |
捉搦歌 | 折杨柳歌辞 | 幽州马客吟歌辞 | 折杨柳枝歌 | 慕容家自鲁企谷由歌 |
陇头歌辞 | 高阳乐人歌 | 梁鼓角横吹曲 | 雍台 | 同前 |
雍台歌 | 捉搦歌 | 隔谷歌 | 幽州胡马客歌 | 白鼻騧 |
同前 | 同前 | 木兰诗二首 | 横吹曲 | |
第二十六卷 相和歌辞一 | ||||
相和六引 | 箜篌引 | 公无渡河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宫引 | 同前 |
商引 | 同前 | 角引 | 同前 | 徵引 |
同前 | 羽引 | 同前 | 相和曲上 | |
江南 | 江南思 | 同前二首 | 江南曲 |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八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五解 |
江南可采莲 | ||||
第二十七卷 相和歌辞二 | ||||
相和曲中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关山曲二首 |
东光 | 十五 | 登高丘而望远 | 薤露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惟汉行 | 同前 | 蒿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挽歌 | 同前三首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对酒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第二十八卷 相和歌辞三 | ||||
相和曲下 | 鸡鸣 | 鸡鸣篇 | 鸡鸣高树巅 | 晨鸡高树鸣 |
乌生 | 乌生八九子 | 城上乌 | 同前 | 平陵东 |
同前 | 陌上桑三解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采桑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艳歌行 | 同前 | 罗敷行 | 同前 |
同前 | 日出东南隅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日出行 | 同前 | 同前 | |
第二十九卷 相和歌辞四 | ||||
吟叹曲 | 大雅吟 | 王明君 | 王昭君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明君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昭君叹二首 | 楚王吟 |
楚妃叹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楚妃吟 |
楚妃曲 | 楚妃怨 | 王子乔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三十卷 相和歌辞五 | ||||
四弦曲 | 蜀国弦 | 同前 | 同前 | 平调曲一 |
长歌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鰕䱇篇 | 短歌行二首六解 | 同前六解 | 同前六解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六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
第三十一卷 相和歌辞六 | ||||
平调曲二 | 铜雀台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铜雀妓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雀台怨 | 同前 | 置酒高堂上 |
当置酒 | 置酒行 | 同前 | 长歌续短歌 | 猛虎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双桐生空井 |
第三十二卷 相和歌辞七 | ||||
平调曲三 | 君子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燕歌行七解 | 同前六解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从军行五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
第三十三卷 相和歌辞八 | ||||
平调曲四 | 从军行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六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五首 | 同前三首 |
从军五更转五首 | 从军有苦乐行 | 苦哉远征人 | 苦哉行五首 | 远征人 |
鞠歌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清调曲一 |
苦寒行二首六解 | 苦寒行五解 | 同前 | 同前 | 前苦寒行二首 |
后苦寒行二首 | 苦寒行 | 同前 | 同前 | 吁嗟篇 |
北上行 | ||||
第三十四卷 相和歌辞九 | ||||
清调曲二 | 豫章行 | 豫章行二首 | 豫章行苦相篇 | 豫章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董逃行五解 | 董逃行历九秋篇 | 董逃行 | 同前 | 同前 |
相逢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相逢狭路间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三十五卷 相和歌辞十 | ||||
清调曲三 | 长安有狭斜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三妇艳诗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十一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中妇织流黄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难忘曲 | 塘上行五解 |
同前 | 同前 | 塘上行苦辛篇 | 塘上行 | 蒲生行浮萍篇 |
蒲生行 | 江离生幽渚 | 苦辛行 | ||
第三十六卷 相和歌辞十一 | ||||
清调曲四 | 秋胡行四解 | 同前五解 | 同前三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七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九首 | 同前七首 |
同前 | 瑟调曲一 | 善哉行六解 | 同前七解 | 同前六解 |
同前五解 | 同前六解 | 同前五解 | 同前 | 同前八解 |
同前四解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来日大难 | 当来日大难 | 同前 | ||
第三十七卷 相和歌辞十二 | ||||
瑟调曲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步出夏门行 | 同前四解 | 同前二解 | 丹霞蔽日行 | 同前 |
折杨柳行四解 | 同前四解 | 同前 | 同前二首 | 西门行六解 |
东门行四解 | 东门行 | 同前 | 同前 | 东西门行 |
却东西门行 | 同前 | 同前 | 鸿雁生塞北行 | 顺东西门行 |
同前 | 同前 | |||
第三十八卷 相和歌辞十三 | ||||
瑟调曲三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青青河畔草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泛舟横大江 | 同前 |
上留田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新城安乐宫 | 同前 | 同前 | 安乐宫 |
妇病行 | 同前 | 孤儿行 | 同前 | |
同前 | ||||
第三十九卷 相和歌辞十四 | ||||
瑟调曲四 | 大墙上蒿行 | 野田黄雀行四解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置酒高殿上 |
同前 | 雁门太守行八解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艳歌何尝行四解 | 同前五解 | 飞来双白鹄 |
飞来双白鹤 | 同前 | 同前 | 今日乐相乐 | 艳歌行 |
同前 | 艳歌行有女篇 | 艳歌行 | 同前二首 | 同前 |
煌煌京洛行五解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
第四十卷 相和歌辞十五 | ||||
瑟调曲五 | 门有车马客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门有万里客行 | 墙上难为趋 | 同前 |
日重光行 | 月重轮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蜀道难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棹歌行五解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棹歌行 | 同前 | 蒲坂行 |
同前 | 白杨行 | 胡无人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四十一卷 相和歌辞十六 | ||||
楚调曲上 | 白头吟二首五解 | 白头吟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反白头吟 | 决绝词三首 | 泰山吟 |
同前 | 梁甫吟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泰山梁甫行 | 东武吟行 | 同前 | 同前 |
东武吟 | 怨诗行 | 同前二首七解 | 同前 | 同前 |
怨诗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
第四十二卷 相和歌辞十七 | ||||
楚调曲中 | 怨诗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怨歌行 | 同前 | 怨歌行朝时篇 | 怨歌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明月照高楼 | 同前 | 长门怨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阿娇怨 | |||
第四十三卷 相和歌辞十八 | ||||
楚调曲下 | 班婕妤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婕妤怨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长信怨 | 同前 | 同前 | 蛾眉怨 |
玉阶怨 | 同前 | 同前 | 宫怨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杂怨三首 | 同前三首 | 大曲十五曲 |
满歌行二首四解 | ||||
第四十四卷 清商曲辞一 | ||||
吴声歌曲一 | 吴歌三首 | 子夜歌四十二首 | 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 | 春歌二十首 |
夏歌二十首 | 秋歌十八首 | 冬歌十七首 | 子夜四时歌七首 | 春歌 |
夏歌三首 | 秋歌二首 | 冬歌 | 子夜四时歌八首 | 春歌三首 |
夏歌二首 | 秋歌二首 | 冬歌 | ||
第四十五卷 清商曲辞二 | ||||
吴声歌曲二 | 子夜春歌 | 子夜冬歌 | 同前 | 子夜四时歌六首 |
春歌二首 | 秋歌二首 | 冬歌二首 | 子夜四时歌四首 | 春歌 |
夏歌 | 秋歌 | 冬歌 | 子夜四时歌四首 | 春歌 |
夏歌 | 秋歌 | 冬歌 | 大子夜歌二首 | 子夜警歌二首 |
子夜变歌三首 | 同前 | 上声歌八首 | 同前 | 欢闻歌 |
同前 | 欢闻变歌六首 | 同前 | 前溪歌七首 | 同前 |
阿子歌三首 | 同前 | 丁督护歌五首 | 同前 | 同前 |
团扇郎六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七日夜女歌九首 | 长史变歌三首 | 黄生曲三首 | 黄鹄曲四首 | 碧玉歌三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桃叶歌三首 | 同前 | 长乐佳七首 |
同前 | 欢好曲三首 | |||
第四十六卷 清商曲辞三 | ||||
吴声歌曲三 | 懊侬歌十四首 | 华山畿二十五首 | 读曲歌八十九首 | |
同前五首 | ||||
第四十七卷 清商曲辞四 | ||||
吴声歌曲四 | 春江花月夜二首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玉树后庭花 | 同前 | 堂堂 | 三阁词四首 |
泛龙舟 | 黄竹子歌 | 江陵女歌 | 神弦歌十八首 | 宿阿曲 |
道君曲 | 圣郎曲 | 白石郎曲 | 青溪小姑曲 | |
湖就姑曲 | 姑恩曲 | 采莲童曲 | 明下童曲 | 同生曲 |
神弦曲 | 神弦别曲 | 祠渔山神女歌二首 | 迎神 | 送神 |
祠神歌二首 | 迎神 | 送神 | 西曲歌上 | 石城乐五首 |
乌夜啼八曲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四十八卷 清商曲辞五 | ||||
西曲歌中 | 乌栖曲四首 | 同前六首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栖乌曲三首 | 同前 | 同前二首 | 莫愁乐 | 莫愁乐 |
莫愁曲 | 估客乐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贾客乐 | 贾客词 | 同前 |
同前 | 襄阳乐 | 同前 | 襄阳曲二首 | 同前 |
同前 | 雍州曲三首 | 北渚 | 大堤 | |
大堤曲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大堤行 |
三洲歌 | 同前 | 同前 | 襄阳蹋铜蹄 | 同前 |
采桑度 | ||||
第四十九卷 清商曲辞六 | ||||
西曲歌下 | 江陵乐 | 青阳度 | 青骢白马 | 共戏乐 |
安东平 | 女儿子 | 来罗 | 那呵滩 | 孟珠 |
翳乐 | 同前 | 夜黄 | 夜度娘 | 长松标 |
双行缠 | 黄督 | 平西乐 | 攀杨枝 | 寻阳乐 |
白附鸠 | 白浮鸠 | 拔蒲 | 拔蒲歌 | 寿阳乐 |
作蚕丝 | 杨叛儿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西乌夜飞 | 月节折杨柳歌 | 正月歌 | 二月歌 | 三月歌 |
四月歌 | 五月歌 | 六月歌 | 七月歌 | 八月歌 |
九月歌 | 十月歌 | 十一月歌 | 十二月歌 | 闰月歌 |
常林欢 | ||||
第五十卷 清商曲辞七 | ||||
江南弄上 | 江南弄七首 | 江南弄 | 龙笛曲 | 采莲曲 |
凤笙曲 | 采菱曲 | 游女曲 | 朝云曲 | 江南弄三首 |
江南曲 | 龙笛曲 | 采莲曲 | 江南弄四首 | 赵瑟曲 |
秦筝曲 | 阳春曲 | 朝云曲 | 江南弄中 | 江南弄 |
同前 | 采莲曲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采莲归 | 采莲女 | 湖边采莲妇 | |
凤笙曲 | 凤吹笙曲 | |||
第五十一卷 清商曲辞八 | ||||
江南弄下 | 采菱歌七首 | 采菱曲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采菱行 |
阳春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阳春曲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朝云引 | 上云乐 | 凤台曲 | 桐柏曲 | 方丈曲 |
方诸曲 | 玉龟曲 | 金丹曲 | 金陵曲 | 上云乐 |
上云乐 | 同前 | 同前 | 凤台曲 | 同前 |
凤皇曲 | 箫史曲 | 同前 | 同前 | 方诸曲 |
梁雅歌 | 应王受图曲 | 臣道曲 | 积恶篇 | 积善篇 |
宴洒篇 | 梁雅歌 | 君道曲 | ||
第五十二卷 舞曲歌辞一 | ||||
雅舞 | 后汉武德舞歌诗 | 晋正德大豫舞歌二首 | 正德舞歌 | 大豫舞歌 |
晋正德大豫舞歌二首 | 正德舞歌 | 大豫舞歌 | 晋正德大豫舞歌二首 | 正德舞歌 |
大豫舞歌 | 宋前后舞歌二首 | 前舞歌 | 后舞歌 | 齐前后舞歌四首 |
前舞阶步歌 | 前舞凯容歌 | 后舞阶步歌 | 后舞凯容歌 | 梁大壮大观舞歌二首 |
大壮舞歌 | 大观舞歌 | 北齐文武舞歌四首 | 文舞阶步辞 | 文舞辞 |
武舞阶步辞 | 武舞辞 | 隋文武舞歌二首 | 文舞歌 | 武舞歌 |
晋昭德成功舞歌四首 | 昭德舞歌二首 | 成功舞歌二首 | ||
第五十三卷 舞曲歌辞二 | ||||
杂舞一 | 魏俞儿舞歌四首 | 吴俞儿舞歌三首 | 晋宣武舞歌四首 | 惟圣皇篇 矛俞第一 |
短兵篇 剑俞第二 | 军镇篇 弩俞第三 | 穷武篇 安台行乱第四 | 晋宣文舞歌二首 | 羽籥舞歌 |
羽铎舞歌 | 魏陈思王鼙舞歌五首 | 圣皇篇 | 灵芝篇 | 大魏篇 |
精微篇 | 孟冬篇 | 晋鼙舞歌五首 | 洪业篇 | 天命篇 |
景皇篇 | 大晋篇 | 明君篇 | 鼙舞歌 | 东海有勇妇 |
章和二年中 | ||||
第五十四卷 舞曲歌辞三 | ||||
杂舞二 | 齐鼙舞曲三首 | 明君辞 | 圣主曲辞 | 明君辞 |
梁鞞舞歌七首 | 梁鞞舞歌三首 | 铎舞歌二首 | 圣人制礼乐篇 | 云门篇 |
齐铎舞歌 | 梁铎舞曲 | 巾舞歌(诗) | 齐公莫舞辞 | 公莫舞歌 |
晋拂舞歌 | 白鸠篇 | 济济篇 | 独漉篇 | 碣石篇 |
淮南王篇 | ||||
第五十五卷 舞曲歌辞四 | ||||
杂舞三 | 齐拂舞歌五首 | 白鸠辞 | 济济辞 | 独禄辞 |
碣石辞 | 淮南王辞 | 梁拂舞歌 | 拂舞歌 | 拂舞辞 |
白鸠辞 | 独漉篇 | 独漉歌 | 临碣石 | 小临海 |
淮南王二首 | 晋白纻舞歌诗三首 | 宋白纻舞歌诗 | 齐白纻五首 | 梁白纻辞二首 |
白纻舞辞 | 白纻曲 | 白纻歌六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九首 |
白纻辞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三首 | 白纻歌二首 | 同前 |
同前 | ||||
第五十六卷 舞曲歌辞五 | ||||
杂舞四 | 四时白纻歌五首 | 春白纻 | 夏白纻 | 秋白纻 |
冬白纻 | 夜白纻 | 四时白纻歌二首 | 东宫春 | 江都夏 |
四时白纻歌二首 | 江都夏 | 长安秋 | 冬白纻歌 | 晋杯槃舞歌诗 |
齐世昌辞 | 宋泰始歌舞曲辞 | 皇业颂 | 圣祖颂 | 明君大雅 |
通国风 | 天符颂 | 明德颂 | 帝图颂 | 龙跃大雅 |
淮祥风 | 宋世大雅 | 治兵大雅 | 白纻篇大雅 | 齐明王歌辞 |
明王曲 | 圣君曲 | 渌水曲 | 采菱曲 | 清楚引 |
长歌引 | 散曲 | 唐功成庆善乐舞辞 | 唐中和乐舞辞 | 霓裳辞十首 |
柘枝词 | 同前三首 | 屈柘词 | 散乐附 | 俳歌辞 |
宋凤皇衔书伎辞 | 齐凤皇衔书伎辞 | |||
第五十七卷 琴曲歌辞一 | ||||
白雪歌 | 同前 | 白雪曲 | 神人畅 | 思亲操 |
南风歌二首 | 湘妃 | 同前 | 湘妃怨 | 同前 |
湘妃列女操 | 湘夫人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襄陵操 | 霹雳引 | 同前 | 同前 |
箕子操 | 拘幽操 | 同前 | 文王操 | 克商操 |
伤殷操 | 越裳操 | 同前 | 岐山操 | 神凤操 |
采薇操 | 履霜操 | 同前 | 士失志操四首 | 雉朝飞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五十八卷 琴曲歌辞二 | ||||
思归引 | 同前 | 同前 | 猗兰操 | 同前 |
同前 | 幽兰五首 | 同前 | 将归操 | 同前 |
龟山操 | 残形操 | 双燕离 | 同前 | 同前 |
处女吟 | 贞女引 | 同前 | 列女操 | 别鹤操 |
同前 | 同前 | 别鹤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走马引 | 同前 |
天马引 | 龙丘引 | 楚朝曲 | 楚明妃曲 | 渡易水 |
同前 | 荆轲歌 | 力拔山操 | 项王歌 | 大风起 |
采芝操 | 四皓歌 | 八公操 | ||
第五十九卷 琴曲歌辞三 | ||||
昭君怨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明妃怨 | 蔡氏五弄 | 游春曲二首 | 游春辞二首 |
同前三首 | 渌水曲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渌水辞 | 幽居弄 | 秋思二首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第一拍 | 第二拍 | |
第三拍 | 第四拍 | 第五拍 | 第六拍 | 第七拍 |
第八拍 | 第九拍 | 第十拍 | 第十一拍 | 第十二拍 |
第十三拍 | 第十四拍 | 第十五拍 | 第十六拍 | 第十七拍 |
第十八拍 | 胡笳十八拍 | 第一拍 | 第二拍 | 第三拍 |
第四拍 | 第五拍 | 第六拍 | 第七拍 | 第八拍 |
第九拍 | 第十拍 | 第十一拍 | 第十二拍 | 第十三拍 |
第十四拍 | 第十五拍 | 第十六拍 | 第十七拍 | 第十八拍 |
胡笳曲 | 同前 | 同前二首 | ||
第六十卷 琴曲歌辞四 | ||||
同前二首 | 乌夜啼引 | 宛转歌二首 | 同前 |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宛转行 | 王敬伯歌 | 三峡流泉歌 |
风入松歌 | 秋风 | 同前 | 同前三首 | 秋风引 |
明月引 | 明月歌 | 绿竹 | 绿竹引 | 山人劝酒 |
幽涧泉 | 龙宫操 | 飞鸢操 | 升仙操 | 成连 |
琴歌三首 | 同前二首 | 司马相如琴歌 | 琴歌 | 霍将军 |
琴歌 | 同前二首 | 同前 | 琴歌 | |
第六十一卷 杂曲歌辞一 | ||||
蛱蝶行 | 同前 | 桂之树行 | 秦女休行 | 同前 |
同前 | 当墙欲高行 | 当欲游南山行 | 当事君行 | 当车已驾行 |
驱车上东门行 | 驾言出北阙行 | 出门行二首 | 出门行 | |
出自蓟北门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蓟门行五首 |
同前二首 | 君子有所思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
第六十二卷 杂曲歌辞二 | ||||
伤歌行 | 同前 | 伤哉行 | 同前 | 悲歌行 |
同前 | 悲哉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第六十三卷 杂曲歌辞三 | ||||
羽林郎 | 羽林行 | 同前 | 同前 | 胡姬年十五 |
当垆曲 | 同前 | 齐瑟行 | 名都篇 | 美女篇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苦思行 | 升天行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云中白子高行 | |||
第六十四卷 杂曲歌辞四 | ||||
五游 | 远游篇 | 轻举篇 | 仙人篇 | 仙人览六著篇 |
神仙篇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神仙曲 | 升仙篇 | 飞龙篇 | 应龙篇 | 斗鸡篇 |
同前 | 盘石篇 | 驱车篇 | 种葛篇 | 秋兰篇 |
松柏篇 | 采菊篇 | 飞尘篇 | 阊阖篇 | 登名山行 |
西长安行 | 齐讴行 | 同前 | 齐歌行 | 吴趋行 |
同前 | 同前 | 会吟行 | ||
第六十五卷 杂曲歌辞五 | ||||
北风行 | 同前 | 苦热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太行苦热行 | 同前 | 春日行 | 同前 |
同前 | 朗月行 | 同前 | 明月篇 | 明月子 |
堂上歌行 | 前有一樽酒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前缓声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缓歌行 | 同前 | |||
第六十六卷 杂曲歌辞六 | ||||
结客少年场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少年子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少年乐 | 同前 |
少年行三首 | 同前四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四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 | 汉宫少年行 |
长乐少年行 | 长安少年行 | 同前 | 同前十首 | 同前 |
渭城少年行 | 邯郸少年行 | 同前 | ||
第六十七卷 杂曲歌辞七 | ||||
轻薄篇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轻薄行 | 灞上轻薄行 | 游侠篇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游侠行 | 侠客篇 | 同前 | |
同前 | 博陵王宫侠曲二首 | 游猎篇 | 行行游且猎篇 | 同前 |
游子吟 | 同前 | 游子吟 | 游子移 | 壮士篇 |
壮士吟 | 壮士行 | 同前 | 同前 | |
第六十八卷 杂曲歌辞八 | ||||
浩歌 | 浩歌行 | 归去来引 | 丽人曲 | 丽人行 |
望城行 | 东飞伯劳歌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鸣雁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晨风行 | 同前 | 空城雀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沧海雀 | 雀乳空井中 | |||
第六十九卷 杂曲歌辞九 | ||||
车遥遥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自君之出矣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六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长相思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千里思 | 同前 | 同前 | |
第七十卷 杂曲歌辞十 | ||||
行路难十(八)首 | 同前 | 同前四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五首 | 同前 | |
第七十一卷 杂曲歌辞十一 | ||||
行路难三首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五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 变行路难 |
古别离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
第七十二卷 杂曲歌辞十二 | ||||
古别离 | 古离别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生别离 | 同前 |
同前 | 长别离 | 远别离 | 同前 | 同前二首 |
久别离 | 新别离 | 今别离 | 暗别离 | 潜别离 |
别离曲 | 同前 | 西洲曲 | 同前一作西州词 | 荆州乐 |
荆州歌 | 同前二首 | 荆州泊 | 纪南歌 | 宜城歌 |
南郡歌 | 长干曲 | 同前四首 | 长干行二首 | 同前 |
小长干曲 | ||||
第七十三卷 杂曲歌辞十三 | ||||
杞梁妻 | 同前 | 董娇饶 | 焦仲卿妻 | 卢女曲 |
卢姬篇 |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 同前 | 杨白花 | 杨白花 |
茱萸女 | 同前 | 舞媚娘三首 | 同前 | 于阗采花 |
同前 | 秦王卷衣 | 秦女卷衣 | 爱妾换马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
第七十四卷 杂曲歌辞十四 | ||||
枯鱼过河泣 | 同前 | 冉冉孤生竹 | 同前 | 枣下何纂纂 |
同前二首 | 西园游上才 | 薄暮动弦歌 | 羽觞飞上苑 | 桂楫泛河中 |
武溪深行 | 同前 | 半渡溪 | 半路溪 | |
昔思君 | 妾安所居 | 饮酒乐 | 同前 | 同前 |
淫思古意 | 思公子 | 同前 | 同前 | 王孙游 |
同前 | 同前 | 阳翟新声 | 金乐歌 | 同前 |
同前 | 南征曲 | 发白马 | 同前 | |
济黄河 | 同前 | 同前 | 结袜子 | 同前 |
淋浴子 | 同前 | 安定侯曲 | 泽雉 | 短箫 |
清凉 | ||||
第七十五卷 杂曲歌辞十五 | ||||
三台二首 | 上皇三台 | 突厥三台 | 宫中三台二首 | 江南三台四首 |
陵云台 | 同前 | 建兴苑 | 曲池水 | 筑城曲 |
同前五解 | 同前二首 | 大道曲 | 采荷调 | 湖阴曲 |
永明乐十首 | 同前十首 | 同前 | 永世乐 | 无愁果有愁曲 |
起夜来 | 同前 | 起夜半 | 独不见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第七十六卷 杂曲歌辞十六 | ||||
携手曲 | 同前 | 同前 | 邯郸行 | 邯郸歌 |
大垂手 | 同前 | 小垂手 | 夜夜曲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秋夜长 | 同前 |
同前 | 秋夜曲二首 | 同前二首 | 夜坐吟 | 同前 |
同前 | 遥夜吟 | 寒夜怨 | 寒夜吟 | 独处愁 |
忧旦吟 | 霜妇吟 | 同声歌 | 何当行 | 定情诗 |
定情篇 | 定情乐 | 合欢诗五首 | ||
第七十七卷 杂曲歌辞十七 | ||||
春江行 | 春江曲 | 同前 | 同前三首 | 江上曲 |
同前 | 江皋曲 | 杨花曲 | 桃花曲 | 同前 |
映水曲 | 登楼曲 | 越城曲 | 迎客曲 | 送客曲 |
送归曲 | 还台乐 | 芙蓉花 | 浮游花 | 芳林篇 |
上林 | 树中草 | 同前 | 同前 | 城上麻 |
锦石捣流黄 | 河曲游 | 城南隅宴 | 喜春游歌二首 | |
春游吟 | 春游乐 | 同前二首 | 春游曲三首 | 乐府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 | 杂曲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古曲 | 同前 | 同前五首 | |
第七十八卷 杂曲歌辞十八 | ||||
敦煌乐 | 同前二首 | 阿那瓌 | 同前 | |
舍利弗 | 摩多楼子 | 同前 | 法寿乐 | 歌本处 |
歌灵瑞 | 歌下生 | 歌在宫 | 歌田游 | 歌出国 |
歌得道 | 歌宝树一作双树 | 歌贤众 | 歌学徒 | 歌供具 |
歌福应 | 步虚词十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十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十九首 | 同前 | 同前 |
步虚引 | ||||
第七十九卷 近代曲辞一 | ||||
纪辽东二首 | 同前 | 辽东行 | 渡辽水 | 昔昔盐 |
同前 | 昔昔盐二十首 | 垂柳覆金堤 | 蘼芜叶复齐 | 水溢芙蓉沼 |
花飞桃李蹊 | 采桑秦氏女 | 织锦窦家妻 | 关山别荡子 | 风月守空闺 |
恒敛干金笑 | 长垂双玉啼 | 蟠龙随镜隐 | 彩凤逐帷低 | 惊魂同夜鹊 |
倦寝听晨鸡 | 暗牖悬蛛网 | 空梁落燕泥 | 前年过代北 | 今岁往辽西 |
一去无还意 | 那能惜马蹄 | 江都宫乐歌 | 十索四首 | 同前二首 |
水调二首 | 歌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入破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彻 | 水调 | 堂堂二首 | 同前 |
凉州五首 | 歌第一 | 第二 | 第三 | 排遍第一 |
第二 | 凉州词 | 同前 | 同前 | 大和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彻 |
伊州 | 歌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入破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陆州 | 歌第一 | 第二 | 第三 |
排遍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簇拍陆州 |
石州 | ||||
第八十卷 近代曲辞二 | ||||
盖罗缝二首 | 双带子 | 昆仑子 | 祓禊曲三首 | 上巳乐 |
穆护砂 | 思归乐二首 | 金殿乐 | 胡渭州二首 | 戎浑 |
墙头花二首 | 采桑 | 杨下采桑 | 破阵乐 | 同前二首 |
战胜乐 | 剑南臣 | 征步郎 | 叹疆场 | 塞姑 |
水鼓子 | 婆罗门 | 浣沙女二首 | 镇西二首 | 回纥 |
长命女 | 醉公子 | 一片子 | 甘州 | 濮阳女 |
相府莲 | 簇拍相府莲 | 离别难 | 同前 | 山鹧鸪二首 |
鹧鸪词 | 同前二首 | 乐世 | 急乐世 | |
同前 | 清平调三首 | 回波乐 | 圣明乐三首 | 大酺乐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千秋乐 | 火凤辞 | 热戏乐 |
春莺啭 | 达磨支 | 如意娘 | 雨霖铃 | 桂华曲 |
渭城曲 | ||||
第八十一卷 近代曲辞三 | ||||
竹枝 | 同前九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四首 | 同前四首 |
同前二首 | 杨柳枝二首 | 同前八首 | 同前 | 同前九首 |
同前三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八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四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五首 | 同前十首 |
同前九首 | 同前五首 | 同前三首 | 同前四首 | |
第八十二卷 近代曲辞四 | ||||
浪淘沙九首 | 同前六首 | 同前二首 | 纥那曲二首 | 潇湘神二曲 |
抛球乐二首 | 太平乐二首 | 同前二首 | 升平乐十首 | 金缕衣 |
凤归云二首 | 拜新月 | 同前 | 忆江南三首 | 同前二首 |
宫中调笑四首 | 同前二首 | 转应词 | 宫中行乐辞八首 | 宫中乐五首 |
同前五首 | 踏歌词二首 | 同前三首 | 同前二首 | 踏歌行 |
天长地久词五首 | 欸乃曲五首 |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闰月 | ||||
第八十三卷 杂歌谣辞一 | ||||
歌辞一 | 击壤歌 | 卿云歌三首 | 涂山歌 | 夏人歌二首 |
商歌二首 | 师乙歌 | 获麟歌 | 河激歌 | 越人歌 |
徐人歌 | 渔父歌 | 渔父歌五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采葛妇歌 | 紫玉歌 | 邺民歌 | 郑白渠歌 |
百里奚歌 | 秦始皇歌 | 鸡鸣歌 | 鸡鸣曲 | 同前 |
平城歌 | 楚歌 | 吴楚歌 | 同前 | |
第八十四卷 杂歌谣辞二 | ||||
歌辞二 | 戚夫人歌 | 画一歌 | 赵幽王歌 | 淮南王歌 |
京兆歌 | 左冯翊歌 | 扶风歌九首 | 同前 | 秋风辞 |
卫皇后歌 | 李延年歌 | 李夫人歌 | 同前三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李夫人及贵人歌 | 未央才人歌 | 中山孺子妾歌二首 |
同前 | 临江王节士歌 | 同前 | 行幸甘泉宫 | 同前 |
乌孙公主歌 | 匈奴歌 | 骊驹歌 | 瓠子歌二首 | |
李陵歌 | 广川王歌二首 | 牢石歌 | 黄鹄歌 | 黄门倡歌 |
第八十五卷 杂歌谣辞三 | ||||
歌辞三 | 五侯歌 | 上郡歌 | 燕王歌 | 华容夫人歌 |
广陵王歌 | 鲍司隶歌 | 五噫歌 | 董少平歌 | 张君歌 |
廉叔度歌 | 范史云歌 | 岑君歌 | 皇甫嵩歌 | 郭乔卿歌 |
贾父歌 | 朱晖歌 | 刘君歌 | 洛阳令歌 | 荥阳令歌 |
徐圣通歌 | 王世容歌 | 晋高祖歌 | 徐州歌 | 束皙歌 |
豫州歌 | 应詹歌 | 吴人歌 | 并州歌 | 陇上歌 |
司马将军歌 | 郑樱桃歌 | 襄阳童儿歌 | 襄阳歌 | 襄阳曲四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三首 | 河中之水歌 | |
第八十六卷 杂歌谣辞四 | ||||
歌辞四 | 中兴歌十首 | 劳歌二首 | 同前 | 白日歌 |
云歌 | 一旦歌 | 淫豫歌二首 | 同前 | 巴东三峡歌二首 |
挟琴歌 | 挟瑟歌 | 同前 | 鄱阳歌二首 | 北军歌 |
雍州歌 | 始兴王歌 | 夏侯歌 | 咸阳王歌 | 郑公歌 |
裴公歌 | 长白山歌 | 敕勒歌 | 同前 | 东征歌 |
薛将军歌 | 颜有道歌 | 新河歌 | 田使君歌 | 黄獐歌 |
得体歌 | 得宝歌 | 黄台瓜辞 | 古歌 | 同前二首 |
第八十七卷 杂歌谣辞五 | ||||
歌辞五 | 颍川歌 | 庾公歌二首 | 御路杨歌 | 凤皇歌 |
历阳歌 | 苻坚时长安歌 | 王子年歌二首 | 邯郸郭公歌 | |
邯郸郭公辞 | 齐云观歌 | 周宣帝歌 | 谣辞一 | 黄泽辞 |
白云谣 | 穆天子谣 | 越谣歌 | 长安谣 | 城中谣 |
会稽童谣 | 二郡谣 | 京兆谣 | 后汉桓灵时谣 | 吴谣 |
晋泰始中谣 | 阁道谣 | 南土谣 | 宋时谣 | 宋大明中谣 |
山阴谣 | 梁时童谣 | 曲堤谣 | 赵郡谣 | 北齐太上时童谣 |
独酌谣四首 | 同前 | 同前 | 羁谣 | 箜篌谣 |
同前 | 玉浆泉谣 | 邺城童子谣 | 唐天宝中京(兆)谣 | |
第八十八卷 杂歌谣辞六 | ||||
谣辞二 | 尧时康衢童谣 | 晋献公时童谣 | 晋惠公时童谣 | 鲁国童谣 |
楚昭王时童谣 | 周末时童谣 | 汉元帝时童谣 | 汉成帝燕燕童谣 | 汉成帝时歌谣 |
王莽时汝南童谣 | 更始时南阳童谣 | 后汉时蜀中童谣 | 后汉顺帝末京都童谣 | 后汉桓帝初小麦童谣 |
大麦行 | 后汉桓帝初城上乌童谣 | 后汉桓帝初京都童谣 | 后汉桓帝末京都童谣 | 后汉灵帝末京都童谣 |
后汉献帝初童谣 | 后汉献帝初京都童谣 | 魏明帝景初中童谣 | 魏齐王嘉平中谣 | 吴孙亮初童谣 |
吴孙亮初白鼍鸣童谣 | 白鼍鸣 | 吴孙皓初童谣 | 吴孙皓天纪中童谣 | 晋武帝太康后童谣三首 |
晋惠帝永熙中童谣 | 晋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二首 | 晋元康中洛中童谣 | 晋惠帝时洛阳童谣 | 晋惠帝太安中童谣 |
晋怀帝永嘉初谣 | 晋怀帝永嘉初童谣 | 晋永嘉中童谣 | 晋明帝太宁初童谣 | 晋哀帝隆和初童谣 |
晋太和末童谣 | 晋孝武太元末京口谣 | |||
第八十九卷 杂歌谣辞七 | ||||
谣辞三 | 晋安帝元兴初童谣 | 晋安帝元兴中童谣 | 晋安帝义熙初童谣 | 晋安帝义熙初谣二首 |
晋吴中童谣 | 晋荆州童谣 | 晋京口谣 | 晋京口民间谣二首 | 苻坚时长安谣 |
苻坚初童谣 | 苻坚时童谣 | 宋元嘉中魏地童谣 | 梁武帝时谣 | 梁大同中童谣 |
梁末童谣 | 陈初童谣 | 同前 | 陈初时谣 | 后魏宣武孝明时谣 |
后魏末童谣 | 东魏童谣 | 北齐邺都童谣 | 北齐武定中童谣 | 北齐文宣时谣 |
北齐后主武平初童谣 | 北齐后主武平中童谣二首 | 北齐后王武平末童谣 | 北齐末邺中童谣 | 周初童谣 |
隋炀帝大业中童谣 | 唐武德初童谣 | 唐贞观中高昌国童谣 | 唐永淳初童谣 | 唐高宗永淳中童谣 |
唐武后时童谣 | 唐神龙中谣 | 唐中宗时童谣 | 唐景龙中谣 | 唐天宝中童谣 |
唐天宝中幽谣 | 唐德宗时童谣 | 唐元和初童谣 | 唐咸通中童谣 | 唐咸通末成都童谣 |
唐僖宗时童谣 | 唐乾符中童谣 | 唐中和初童谣 | 梁太祖时蜀中谣 | |
第九十卷 新乐府辞一 | ||||
乐府杂题一 | 新曲 | 同前二首 | 湘川新曲二首 | 小曲新辞二首 |
公子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将军行 |
同前 | 同前 | |||
春女行 | 同前 | 扶南曲五首 | 笑歌行 | |
江夏行 | 横江词六首 | 静夜思 | 黄葛篇 | 采葛行 |
第九十一卷 新乐府辞二 | ||||
乐府杂题二 | 祖龙行 | 邺都引 | 孟门行 | 邯郸宫人怨 |
吴宫怨 | 同前 | 青楼曲二首 | 同前 | 中流曲 |
圣寿无疆词十首 | 朝元引四首 | 平蕃曲三首 | 悲陈陶 | 悲青坂 |
哀江头 | 哀王孙 | 兵车行 | 来从窦车骑 | 忆长安曲二首 |
九曲词三首 | 情入玉清歌 | 湘中弦二首 | 湘弦怨 | 湘弦曲 |
促促曲 | 促促词 | 同前 | 楼上女儿曲 | 青青水中蒲三首 |
第九十二卷 新乐府辞三 | ||||
乐府杂题三 | 塞上曲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九曲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塞上行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塞上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塞下曲六首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
第九十三卷 新乐府辞四 | ||||
乐府杂题四 | 塞下曲十一首 | 同前六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同前二首 | 同前五首 | 同前六首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 | 同前二首 |
塞下 | 同前三首 | 交河塞下曲 | 汾阴行 | 大梁行 |
同前 | 永嘉行 | 田家行 | 同前 | |
思远人 | 同前 | 忆远曲 | 同前 | 望远曲 |
夫远征 | ||||
第九十四卷 新乐府辞五 | ||||
乐府杂题五 | 寄远曲 | 同前 | 征妇怨四首 | 同前 |
织妇词 | 同前 | 同前 | 织锦曲 | |
当窗织 | 捣衣曲 | 同前 | 送衣曲 | 寄衣曲 |
淮阴行五首 | 泰娘歌 | 更衣曲 | 视刀环歌 | 堤上行三首 |
竞渡曲 | 沓潮歌 | 北邙行 | 同前 | 野田行 |
同前 | 斜路行 | 雉将雏 | ||
第九十五卷 新乐府辞六 | ||||
乐府杂题六 | 长安羁旅行 | 羁旅行 | 求仙曲 | 求仙行 |
结爱 | 节妇吟 | 楚宫行 | 山头鹿 | 各东西 |
湘江曲 | 雀飞多 | 梦上天 | 君莫非 | 田头狐兔行 |
人道短 | 苦乐相倚曲 | 捉捕歌 | 采珠行 | 同前 |
平戎辞二首 | 望春辞二首 | 思君恩三首 | 汉苑行三首 | 烧香曲 |
房中曲 | 河内诗三首 | 楼上曲 | 湖中曲 | 同前 |
春怀引 | 静女春曙曲 | 白虎行 | 月漉漉篇 | 黄头郎 |
倚瑟行 | 江南别 | |||
第九十六卷 新乐府辞七 | ||||
系乐府十二首 | 思太古 | 陇上叹 | 颂东夷 | 贱士吟 |
欸乃曲 | 贫妇词 | 去乡悲 | 寿翁兴 | 农臣怨 |
谢天龟 | 古遗云门叹 | 下客谣 | 补乐歌十首 | 网罟 |
丰年 | 云门 | 九渊 | 五茎 | 六英 |
咸池 | 大韶 | 大夏 | 大濩 | 补九夏歌九首 |
王夏 | 肆夏 | 昭夏 | 纳夏 | 章夏 |
齐夏 | 族夏 | 祴夏 | 骜夏 | 新题乐府上 |
上阳白发人 | 华原磬 | 五弦弹 | 西凉伎 | 法曲 |
驯犀 | 立部伎 | |||
第九十七卷 新乐府辞八 | ||||
新题乐府下 | 骠国乐 | 胡旋女 | 蛮子朝 | 缚戎人 |
阴山道 | 新乐府上 | 七德舞 | 法曲 | |
二王后 | 海漫漫 | 立部伎 | 华原磬 | 上阳白发人 |
胡旋女 | 新丰折臂翁 | 太行路 | ||
第九十八卷 新乐府辞九 | ||||
新乐府中 | 司天台 | 捕蝗 | 城盐州 | |
道州民 | 驯犀 | 五弦弹 | 蛮子朝 | 骠国乐 |
缚戎人 | 骊宫高 | 百炼镜 | 青石 | 两朱阁 |
西凉伎 | ||||
第九十九卷 新乐府辞十 | ||||
新乐府下 | 八骏图 | 牡丹芳 | 红线毯 | |
杜陵叟 | 缭绫 | 卖炭翁 | 母别子 | 阴山道 |
时世妆 | 李夫人 | 陵园妾 | 盐商妇 | 杏为梁 |
井底引银瓶 | 官牛 | 紫毫笔 | 隋堤柳 | 草茫茫 |
古冢狐 | 黑潭龙 | 天可度 | 鸦九剑 | |
采诗官 | ||||
第一百卷 新乐府辞十一 | ||||
乐府倚曲 | 汉皇迎春辞 | |||
水仙谣 | ||||
太液池歌 | 鸡鸣埭歌 | 雉场歌 | ||
台城晓朝曲 | 走马楼三更曲 | |||
惜春词 | 晚归曲 | |||
湘东宴曲 | 故城曲 | 兰塘辞 | ||
碌碌古词 | 昆明池水战辞 | 猎骑辞 | 乐府杂咏六首 | 双吹管 |
东飞凫 | 花成子 | 月成弦 | 孤独怨 | 金吾子 |
正乐府十首 | 卒妻悲 | 橡媪叹 | 贪官怨 | 农父谣 |
路臣恨 | 贱贡士 | 颂夷臣 | 惜义鸟 | 诮虚器 |
哀陇民 |
|
“乐府”起源于秦。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关从秦代沿袭而来。不过秦代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采集民间歌谣,多唱前代旧曲,故真正的乐府诗歌始于汉代。西汉时设有太乐和乐府二署,分掌雅乐和俗乐。汉惠帝时的乐府令,就是掌雅乐的太乐令。到汉武帝时设立了乐府,就是主管俗乐的乐府署,收集当时的民间歌谣配上音乐,从此揭开了乐府诗史新篇章。至唐代“乐府”概念逐渐脱离音乐特征,而更注重内容,出现了所谓的“新乐府”。
乐府采诗一是为了娱乐,二是为了观风俗。乐府诗的主要时代是汉魏两晋南北朝,在性质上大体经历了三次变迁:“由两汉之俚巷风谣,一变而为魏晋文人之咏怀诗,再变而为南朝儿女之相思曲,三变而为有唐作者不入乐之讽刺乐府。”(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后世所谓的乐府诗,主要就是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乐歌,以及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与仿乐府古题创作的徒诗。《乐府诗集》所收的也就是这后起意义上的包罗甚广的乐府诗。
主题思想
《乐府诗集》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描写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汉乐府反映了两汉的社会现实,描写了统治阶级骄奢荒淫的生活,表现了人民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汉乐府主要有三类作品:第一类为反映老百姓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和他们的不满与反抗,如《妇病行》;第二类为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战城南》;第三类为反映婚姻恋爱和妇女的不幸,如《上邪》。
南朝乐府包括东晋以及宋、齐、梁、陈四朝的作品,主要分为《吴声歌》和《西曲歌》两大类。南朝乐府几乎全是情歌,这些情歌从不同侧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有的抒写了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的痛苦,有的充满着对男女不平等的哀怨,有的则是大都市中被侮辱的妓女们的悲诉。此外还有少数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如《拔蒲》《采桑度》等。
北朝乐府包括北魏和东魏、西魏以及北齐到北周的这一时期的民歌,主要是《鼓角横吹曲》和《杂曲》。由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和风俗习惯与南方不同,因此北方民歌描写战争、骑射、漂流、孤儿以及畜牧生活的比较多,如《企喻歌》反映从军生活,《隔谷歌》写俘虏生活。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如《琅琊王歌辞》《敕勒歌》;表现北方民族豪侠尚武的精神,如《木兰诗》;反映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如《紫骝马歌辞》;反映穷苦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如《雀劳利歌辞》《幽州马客吟歌辞》。此外,北朝民歌中也有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作品,如《地驱乐歌》。
艺术特点
汉乐府中有比较成熟的叙事诗,主要标志是具有鲜明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和连贯的故事情节。汉乐府形式新颖,有四言,但主要是杂言和五言。杂言诗的好处是自由,有的杂言诗几乎和散文差不多。汉乐府成熟的五言形式,大大促进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汉乐府多用口语,不加雕琢,语言朴素自然。南朝乐府语言清新自然,基调婉约缠绵,多用五言四句,有丰富的想象。南朝乐府具有秾艳的情调,绝大多数是是表现儿女情长的。这些民歌中大量运用双关的语法,也就是谐音字的运用,如以“藕”为“偶”,以关门之“关”为关心之“关”等。北朝乐府的题材和南朝乐府相比要广泛得多,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描写战争、羁旅、婚嫁、武功等的作品,风格刚健,充满了战争的气氛和尚武的精神。北朝乐府是“军中马上”的军乐,来自漠北武夫,所以音调高亢。在感情上的表达往往质朴明快,直来直去,但是绝不鄙陋。北朝乐府在艺术上也表现了鲜明的独创性。以《木兰诗》为例,它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篇幅最长的作品,是一首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很高的民间叙事诗。木兰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典型的英雄女性形象。全诗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重叠等来塑造人物形象,运用长短句错综交替的口语,朴素自然,节奏感很强,表现出刚健明朗的艺术风格。
《乐府诗集》之所以能成功地展现出历代乐府诗的完整风貌,实赖郭茂倩的网罗宏富,编辑精当。全书编排方法很有特点,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十二大类之分兼顾了乐府诗的来源、用途和音乐系统,大体合乎乐府库的实际。在具体编织上,编者也匠心独运,着意体现乐府诗的流变轨迹。同一曲目曲调的古辞、拟作依撰写时代前后统排在一起,使读者能很直观地看出其演变的轨迹与文辞的异同。如第三十八卷“相和歌辞”十三“瑟调曲”三中所列的《饮马长城窟行》一曲,即首列秦汉以来所传“古辞”一首,继分别列示魏文帝、陈琳、傅玄、陆机、沈约、陈后主、张正见、王褒、尚法师、隋炀帝、唐太宗、虞世南、袁朗、王翰、王建、僧子兰等人的拟作,使这首本为征夫之妇哀怨之词的古曲在后代的各种诗体重构与阐述,系统地展示在了研究者眼前。
另外,郭茂倩为全书各大类、小类及古辞近曲所写的解题,均旁征博引,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与发展,都有较为详实的考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乐府歌辞。如第二十一卷“横吹曲辞”大类的解题,即先总括云:“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北狄诸国,皆马上作乐,故自汉已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其后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汉武帝时,南越七郡,皆给鼓吹是也。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继引《晋书·乐志》所载横吹有双角(胡乐)及汉李延年因胡曲造新声二十八解事,及《古今乐录》所载南北朝横吹曲多述战阵事,终述隋以后及唐横吹用之卤簿,与鼓吹列为四部或五部的衍化之迹。
《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书中把某些文人诗也列入乐府题目之中,显然不大恰当;二是编者对于隋唐以前的音乐曲调缺乏确切了解,不免采用了前人一些不一定准确的说法;三是由于此书重在曲调,因此不免疏于歌辞的考订,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本身的叙述不太一致,个别诗作者有误置;四是在分类上有层次重叠处,如“舞曲”与“郊庙”“燕射”,分部上前者可分归入后两类。
《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研究史上影响一直很大。元代吴莱因不满此书,遂在其基础上编有《乐府类编》一百卷。元代周巽亨编《历代乐府诗辞》,起《击壤》,迄李唐,总诗一千二百余首。元代左克明编《古乐府》十卷录唐前乐府,体例和《乐府诗集》相同。明代吴勉学编有《唐乐府》十八卷,基本采自《乐府诗集》初盛唐部分。明代梅鼎祚编纂《古乐苑》,虽于《乐府诗集》驳难颇多,而究其书编纂实际,则受惠处实不少。明代冯惟讷汇辑唐以前诗为《古诗纪》,各朝乐府诗也几乎全出于《乐府诗集》。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它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汉代一度罢乐府,中辍采风,汉以后虽仍有乐府机构的存在,而大规模地采集风谣的工作不再进行,以致民歌难得幸存。据《汉书·艺文志》所载,西汉乐府民歌有一百三十八首,但现存乐府民歌包括东汉在内总共不过三四十首。《乐府诗集》中的民歌,虽只占十分之一左右,实在已是不小的数字。这些作品都是郭茂倩从各类书籍中一一搜出。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于此书之中,便于寻检。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歌谣谚语,大多散见于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此书“杂歌谣辞”把这些民间作品集中起来,也为民间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这些说明征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汉代扬雄的《琴清英》、蔡邕的《琴颂》,晋以后谢庄的《琴论》、张永《元嘉正声伎录》、王僧虔《宴乐技录》,释智匠《古今乐录》《琴历》《歌乐》、荀氏《录》,唐代郗昂《乐府解题》、李勉《琴说》、李良辅《广陵止息谱序》《琴书》《琴集》《琴议》《乐苑》等,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成为研究五代以前音乐不可多得的资料。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乐府诗集》一百卷,太原郭茂倩集。凡古今号称乐府者皆在焉。其为门十有二。首尾皆无序文,《中兴书目》亦不言其人。
元代周慧孙《乐府诗集序》:自声韵绝响之后,太原郭茂倩编类古今歌曲,上际唐虞,下迨叔季,目之曰《乐府诗集》。凡歌词之典雅纯正,曲调之清新靡丽,媟辞俚语,长谣短歌,鲜不该尽。其夫风、雅、颂之变与世代推移,可一览而周知。而骚人墨客操觚弄翰于断烟斜阳之外,亦足以感发其幽情者矣。
元代李孝光《乐府诗集序》:太原郭茂倩所辑《乐府诗》百卷,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于唐,而置次起汉《郊祀》。茂倩欲因以为四诗之续耳。《郊祀》若颂,《饶歌》《鼓吹》若雅,《琴曲》《杂诗》若国风。以其始汉,故题云《乐府诗》。乐府,教乐之官也,于殷曰瞽,宗周因殷,周官又有大司乐之属,至汉乃有乐府名。茂倩杂取诗、谣,不可以皆被之弦歌,且后人所作弗中于古,率成于侈心,犹录而不削,其意或有属也。
元代吴莱《乐府类编后序》:太原郭茂倩次《古今乐府》,但取标题,无时世先后,纷乱庞杂,摹拟盗袭,层见间出,厌人视听。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一:郓州郭茂倩辑自汉魏讫唐乐府。其唐人拟古题皆以类附。题之昉于唐者,特为“近代曲词”“新乐府词”二目括之。合百卷,唐实居其大半矣。
明代毛晋《乐府诗集跋》:太原郭茂倩集乐府诗一百卷,采陶唐迄李唐歌谣辞曲,略无遗轶,可谓抗行周雅、长揖楚词,当与《三百篇》并垂不朽。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其《解题》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每题以古词居前,拟作居后,使同一曲调,而诸格毕备,不相沿袭,可以药剽窃形似之失。其古词多前列本词,后列入乐所改,得以考知孰为侧,孰为趋,孰为艳,孰为增字、减字。其声词合写,不可训诂者,亦皆题下注明。尤可以药摹拟聱牙之弊,诚乐府中第一善本。……然卷帙既繁,牴牾难保,司马光《通鉴》犹病之,何况茂倩斯集?要之大厦之材,终不以寸朽弃也。
《乐府诗集》现存宋刻残本两种:其一较全,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有目录二卷,仅卷十九至二十六、卷九十六至一百配以元至正刻本,卷二十七至三十四配以清钞本,有傅增湘跋,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据以影印出版,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亦以“傅增湘藏宋本”为名影印出版;其二残缺甚多,现藏上海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仅存卷五十八至六十一,卷八十四至八十八共九卷。另有元至元六年(1340)济南彭氏校刻明嘉靖间补版印本(北京大学藏)、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本(复旦大学藏)、元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有王咸、毛晋校跋;上海图书馆藏本有清陆贻典校;中国科学院藏本有清刘喜海跋;南京图书馆藏本有清丁丙跋)、明毛氏汲古阁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本有清翁同龢、翁曾文跋,另一种有清劳权校并跋)、明抄本(存一至七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书局重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据明毛氏汲古阁刻本影印)、《四部备要》本(据汲古阁本校刊)。目前的通行本,是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以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宋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本及他书的排印本。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简体字横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