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编辑

宋代柳永词作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是宋代柳永创作的一首颂词。此词上片极写皇宫中的秋景,为太平盛世、皇帝出游铺下华美祥和的背景;下片写皇帝出游的情景。全词多处借用了前人的文、典故、传说,篇中对偶拾皆是,形式多种多样。词意虽在歌颂皇帝,但缺少一些雍容、富丽堂皇之态。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作者:柳永

创作代:北宋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词

作品原文

编辑

醉蓬莱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深,拒霜,近宝阶香砌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明风细。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醉蓬莱:词牌名,柳永自度曲。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下片十二句各四仄韵。

⑵“渐亭二句:化用南朝梁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gāo),水边的平地。陇首,泛指山之巅。

⑶素秋: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新霁(jì):雪后初晴。

⑷华阙中天:意谓华美的皇宫耸入高空。中天,高空。

⑸锁:笼罩。葱葱:气象旺盛的样子。

⑹拒霜:木芙蓉花的别称。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⑺宝阶香砌:喻台阶之美且香。

⑻玉宇:华丽的宫殿。

⑼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⑽升平:太平盛世。

⑾万几:也作万机,指皇帝日常处理的纷繁政务。

⑿澄鲜:清新

⒀漏声迢递:意谓漏声传到很远的地方。漏声,计时漏壶的滴水声。迢递,遥远。

⒁“南极”二句:意谓老人星出现了,象征天下太平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 唐守节正:“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

⒂宸(chén)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极星所在为宸,后借用为皇帝所居,引申为帝王的代称。

⒃凤辇(niǎn):皇帝的车驾。

⒄度:按曲谱奏曲。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泛指乐器。

⒅“太液”二句:化用上官仪《初》:“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太液,太液池,又名蓬莱池,始建于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北。此借指宋汴京宫中池苑。披香,即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此借指宋汴京宫中殿宇。

白话译文

树叶慢落在岸边之上,白云悠悠飘在高山之巅,秋雨之后天气初晴。华美的宫殿耸入高空,锁住象征吉祥兴隆的旺盛美好的云气。台阶旁边,新开的菊花深黄耀眼,盛开的芙蓉浅红醉人。华丽的殿宇洁净无尘,铜仙人承露盘里盛满了延年的甘露,碧蓝的天空明净如水。

正值太平盛世,皇帝日常处理纷繁的政务后有了更多闲暇,夜色清新,铜壶滴漏之声遥远婉转。南极星里有位老人正呈现治平、寿昌之祥瑞。这时候皇帝的车驾在何处呢?也许就在那清晰悦耳的管弦乐声中吧。明月微风中,汴京禁苑池沼波鳞鳞,宫殿吹卷起了帘。

创作背景

编辑

关于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薛瑞生根据宋代词人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永初为上元词,有‘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管弦’之句,传入禁中,多称之。后因晚秋张乐,有使作《醉蓬莱》词以献,语不称旨,仁宗亦疑有为之地,因置不问。”所指出的时间地点与词中所写完全相符。“上元词”,据考证,指的是写于庆历二年(1042年)的《倾杯乐·禁漏花深》一词。而至庆历三年(1043年)正月,柳永已移任苏州,故而记载中所说的“晚秋”指的是庆历二年(1042年)晚秋。

第二种,北宋文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有一段记载,认为此词作于皇祐年间(1049—1053年),唐圭璋在《柳永事迹新证》里首肯此说。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词的上片极写皇宫中秋景,为太平盛世、皇帝出游铺下华美祥和的背景,首韵三句写自然秋光,叶落云飞,天高地阔,淡远而明快。前两句化用了柳恽《捣衣诗》诗句“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次韵二句概写宫廷气象,宫殿耸立佳气缭绕,高贵而吉祥。第三韵三句细写言中花卉,深黄浅红,香气氤氲,静植于殿宇阶下,美艳而芬。末韵三句以“玉宇”、“仙露”、“碧天”将天意与人事结合,安和而祥瑞。

下片颂皇帝出游。首韵四句先点明“升平”时代,再点明皇帝之日理万机,这是侧面歌颂皇帝的政绩,并以“澄鲜”的“夜色”、“迢递”的“漏声”烘托和平安谧的气氛。次韵二句以祥瑞的天象兆示天下的安康。有了这两韵的铺垫,第三韵三句才出现了皇帝的“凤辇”,伴以“清脆”悦耳的“管弦”声,以车驾和音乐侧写帝王的华贵雍容,至高无上。末韵三句以宫廷中“波翻”、“帘卷”、“月明风细”的适意景况收束此次“宸游”,又暗喻了天下的和平安泰。

为了歌功颂德的需要,柳永创制此词,调用了多种手段, 特别是语言的运用上。其一,多处借用前人的诗文、典故、传说,一扫俚俗之语,使词章现出古之色。其二,对偶句俯拾皆是,对偶形式多种多样。如“亭皋”、“陇首”二句对偶,“嫩菊”、“拒霜”二句对偶,“夜色”、“漏声”二句对偶,“太液”、“披香”二句对偶;“玉宇”、“金茎”、“碧天”三句形成鼎足对;“宝阶”与“香砌”二词、“月明”与“风细”二词又是句中对。不满百字的一首词,七处对偶,使词章现出繁富工整之气。其三,“醉蓬莱”一调,本以四字句为主,其中五个五字句词人又都化为上一下四的领字句式,以和谐匀齐的韵律,显示出庄重端严之势,此外词中色彩鲜明、声味谐美,无处不是太平景象, 这些,都看出柳永创作这首歌功颂德之词所用的心力。

可能由于柳永词人的气质,也可能由于他过于依赖自己敏捷的才思,这首词虽意在歌颂皇帝,但缺少一些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之态。正如《诗人玉屑》所指出的:“‘嫩菊黄深,拒霜红浅’,竹篱茅舍间,何处无此景物?”不仅如此,仅读开篇一韵,并不能看出这是一首歌颂皇帝之词的开端;再如“夜色澄鲜”、“漏声迢递”、“月明风细”诸景物的叙写,也与歌颂帝王的主题略显不谐和,这或许也是此词不能博得皇帝称赏的另一个原因。不过,也正因如此,这首词若抛开它歌功颂德之意,不少地方以颇具美感,较之柳永其他颂词、投献词,更有词的韵味。

这首词的创作,对柳永来说本是一个机遇,或可多少改其多舛的命运。柳永深知此意,故在词中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但柳永未免有些迂腐,凭着一支生花妙笔,挥洒而下,却未对相关情况了如指掌,以致于出现颂词竟有语句与悼词暗合,犯了大忌,再加仁宗本对他有成见,故而多方挑剔,以致这一次不仅机遇与柳永擦肩而过,且使柳水“自此不复进用”,加重了其命运的不幸。柳永这位宋代专事写词的文人,一生却两次因词而被祸(另一首是《鹤冲天·黄金榜上》)。

名家点评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柳三变景祐末登第,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祐间,久滞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才,怜其潦倒,乘机荐之仁宗,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词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以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

宋代杨湜《古今词话》:柳耆卿祝仁宗皇帝圣寿,作《醉蓬莱》一曲······此词一传,天下皆称妙绝。盖中间误使“宸游凤辇”挽章句。耆卿作此词,惟务钩摘好语,却不参考出处。仁宗皇帝览而恶之。及御注差注至耆卿,抹其名曰:“此人不可仕宦,尽从他花下浅斟低唱。”

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余谓柳作此词,借使不忤旨,亦无佳处。如“嫩菊黄深,拒霜红浅”,竹篱茅舍间,何处无此景物?方之谪仙、夏英公应制词,殆不啻天冠地履也。

宋代曾季狸《艇斋诗话》:柳三变词“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全用柳恽诗也,柳恽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耆卿词论触讳,中间不能一语形容老人星,自是不佳。

清代焦循《雕菰楼词话》:柳屯田《醉蓬莱》词,以篇首“渐”字与“太液波翻”“翻”字见斥。有善词者问,余曰:“词所以被管弦,首用‘渐’以字起调,与下‘亭皋叶下,陇首云飞’字字响亮。尝欲以他字易之,不可得也。至‘太液波翻’,仁宗谓何不云‘波澄’,无澄字前已用过。而‘太’字为徵音,‘液’为宫音,‘波’为羽音,若用‘澄’字商音,则不能协,故乃用羽音之‘翻’字。两羽相属,盖宫下于徵,羽承于商,而徵下于羽。‘太液’二字,由出而入,‘波’字由入而出,再用‘澄’字而入,则一出一入,又一出一入,无复节奏矣。且由‘波’字接‘澄’字,不能相生。此定用‘翻’字。‘波翻’二字,同是羽音,而一轩一轾,以为俯仰。此柳氏深于音调也。”

作者简介

编辑

柳永画像柳永画像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