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脂县 编辑
米脂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古称“银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中东部,无定河中游;北承榆阳区,南接绥德县,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区、子洲县。米脂素有“文化县、英雄县、美人县”之称。县域东西长59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土地面积1212平方千米。全县辖8个镇、1个街道办、206个行政村、5个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米脂县常住人口为141324人。
米脂县是榆林市能源盐化工基地。米脂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尤其是岩盐资源探明储量为1.3-1.8万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7%,天然气资源分布广泛,探明控制储量为1382亿立方米储量。
米脂县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植被覆盖率42%。县内的高西沟水保综合治理被誉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对岔村的小流域治理模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世界级治理典范,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孟岔模式”是榆林市乃至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米脂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2月25日,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米脂县实现生产总值(GDP)62.87亿元,同比增长0.1%。
中文名:米脂县
外文名:MizhiCounty
别名:银州
行政区划代码:610827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榆林市
地理位置:榆林地区中东部、无定河中游
面积:1212km²
下辖地区:银州街道,杜家石沟镇,沙家店镇等
政府驻地:银州街道西下巷25号
电话区号:0912
邮政编码:718100
气候条件: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
著名景点:李自成行宫,万佛洞,李鼎铭陵园、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等
火车站:米脂站
车牌代码:陕K
地区生产总值:62.87亿元(2020年)
人口:141324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商朝后期到西周初期,今陕北一带属翟(同狄)。《竹书纪年》载:“帝乙十七祀,西伯伐翟。”即指周文王与翟人作战。本境在翟国范围内。周初翟人很强盛,周人被挤到岐山一带。周强大以后,翟人活动范围向北缩小。
春秋时期,境内由白翟占据。前635年,晋文公重耳以“尊王攘夷”名义率军过黄河攻打戎翟,占据圁水(无定河)、洛水之间大片土地,翟人降晋,本土归于晋国。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分晋后,本土归赵国,后由魏国统辖,建上郡。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秦国军队在雕阴(今富县、甘泉间)打败魏军,两年后魏襄王将上郡15个城(含本地)割让秦国。周赧王十八年(前297),赵惠文王向西扩大地盘,从秦手中夺回肤施等,本地又归赵国。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秦昭王反击赵,再夺上郡失地,本土归秦上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36郡。本境在上郡肤施县内。秦二世三年(前207),楚霸王项羽率军打入咸阳灭秦,将上郡改为翟国,立秦朝降将董翳为翟王。
汉高祖元年(前206)董翳降汉,仍为翟王,统辖北方。上郡隶属并州刺史部,郡下设12县,本境归上郡独乐县。永元元年(89)又设独乐县,境内汉、羌杂处。由于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永初元年(107)羌胡兴兵反汉,朝廷镇压失败,永初五年(111)上郡郡治由肤施迁至衙县(今陕西白水县东)。永建四年(129),上郡郡治迁回肤施。永和五年(140),羌胡再次变乱,上郡郡治二次迁至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肤施、独乐汉民全迁邻州。羌胡人占据今陕北大部分地方,无建置。建安二十年(215),并州刺史部所属郡县俱废。
三国到西晋时期,上郡一直由羌胡(氐羌)占据。东晋太兴三年(320),前赵皇帝刘曜(匈奴人)派兵征服羌胡,占据上郡。咸和三年(328),羯人石勒打败刘曜建后赵,统治上郡28年。永和六年(350),上郡归氐人苻洪所建前秦。太元九年(384),羌人姚苌建后秦,仍辖治上郡。义熙三年(407),匈奴人赫连勃勃建大夏国,筑都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撤销上郡,本境归大夏。南北朝时期,北魏始光四年(427),拓跋焘率军破大夏后设夏州(州治统万城)。太和十一年(487),本境属化政郡革融县。神龟元年(518),本境属大斌县(在今子洲)。西魏废帝元年(552)改属安政郡抚宁县。北周保定三年(563)正月,在乞银城设置银州,本境长期隶属银州。因此,后人又称米脂为古银州。
隋代,开皇三年(583),银州下设儒林县(今鱼河堡)、抚宁县(今马湖峪一带)、开疆县。大业三年(607),撤销银州,设雕阴郡(郡治今绥德),儒林、抚宁、开疆、大斌改属雕阴,本境土地曾分属以上各县。大业十三年(617)三月,原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勾结突厥人反隋,占据雕阴郡,建梁国,共12年。此期间,本土属梁国。
元朝,全国设行省、路、府、州、县。米脂县属于陕西行省延安路绥德州。至元四年(1267),定戎县并入米脂。
明代,米脂县隶于陕西布政司延安府绥德州。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朝,改延安府为天保府,米脂县为天保县,隶属同前。
清代,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清军进占天保县,将它恢复为米脂县(属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设绥德直隶州,米脂县改属绥德州。民国2年(1913),米脂县改属榆林道。民国15年(1926),撤销榆林道,米脂县直属省辖。民国24年(1935),陕西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米脂县属第一督察区(榆林)。
民国26年(1937)7月15日,国共两党代表经庐山会议协商,并经国民中央政府10月批准,承认由陕甘宁苏区改建的陕甘宁边区。当年12月,米脂县划属陕甘宁边区,隶于绥德专区。1940年,绥德专署国民党专员何绍南被人民赶走。
新中国成立后,米脂县隶属陕西省绥德专区。
1956年10月,绥德专区并入榆林专区,米脂县转属榆林专区。
1958年12月10日~1961年9月1日,葭县一度并入米脂,仍称米脂县。
1979年,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米脂属榆林地区 。
2016年,米脂县辖1个街道、8个镇:银州街道、桃镇镇、龙镇镇、杨家沟镇、杜家石沟镇、沙家店镇、印斗镇、郭兴庄镇、城郊镇。
位置
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腹部,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地理坐标东经109°49′~110°29′,北纬37°39′~38°5′,东西长59千米,南北宽47千米,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千米。 总土地面积1212平方千米。
米脂县
地貌
米脂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252米(沙家店镇张西畔村西北山顶),最低海拔843.2米(城郊镇高二沟村南无定河出境处),绝对高差408.8米。平均海拔1049米。县城海拔872米。从稍大范围来看,米脂县位于横山山脉以东,黄河支流与无定河分水岭以西,东西两头高,中间低,横剖面呈“凹”形。从横山山脉向东派生的几条梁峁带构成米脂县无定河西侧溪谷分水岭。
气候
米脂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年雨量不足,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5.5℃,无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
矿产资源
米脂县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陶瓷土、石灰石、岩盐等。其中,煤炭主要分布在县境内西北部,虽属薄煤,但结构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天然气除东部区域未探明外,广泛分布在县境西区地带。陶瓷土分布在李家站、郭兴庄、杜家石沟3乡,其中沙家店和李家站一带分布最集中,储量最大。岩盐储量最大,探明盐层蕴藏米脂县地下,盐层最大厚度129~148米,探明储量为1600~1800亿吨。
水资源
无定河过境水年均总流量6.3亿立方米,通过渠道、抽水工程,可供农用1087万立方米,河水利用率1.73%。米脂县流水支毛沟550条,年平均地表径流量6166万立方米,建库、池后总有效蓄水量3538万立方米,可利用水1184万立方米,占径流量的19.2%。地下水估计1000万立方米,开采量203万立方米,供城乡工业、生活用水。米脂县每年可控用水量2789.7万立方米,总需水量2474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7166万立方米,无定河米脂段的水能理论蕴藏量2200千瓦。
植被资源
米脂县境内森林茂密,草原宽广,植被覆盖率很高,植物种群丰富。随着历代开发破坏,原始森林逐步丧失,草地变为农田,加上水土严重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性循环,至民国年间,已是童山秃秃,植被稀疏。新中国成立后,经多年植树种草,植被有所扩大,但总体面积仍然较小。米脂县植被区系的地理组成主要有北温带成分、欧亚温带成分、东亚成分、温带亚洲成分、黄土高原成分、华北成分、蒙古草原成分等。总体呈现温带草原景观,属欧亚草原的一小部分;旱生化明显,隐域性景观比重较大;残留极少自然植被。常见植被类型有干草原、落叶阔叶灌丛、乔木林、草甸和水生植被。
动物资源
米脂县野生动物可利用种类不多。原有的皮用野兽狼、狐、狗獾(俗名猯)、黄鼬等几近绝迹。所存稍多是野兔,皮可制帽,肉可食用,由农民自行猎取出售。野禽原来常见的喜鹊、乌鸦、斑鸠、鹰、水雀、蜡咀、金翅、啄木鸟因大量使用农药,数量越来越少。多见的岩鸽、石鸡可作肉用。候鸟家燕、雨燕(俗名沙燕)食蚊,每年春飞来,秋飞去。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米脂县西部454村划归西川办事处(后米脂县),疆域缩小,人口相应减少。据1944年统计,米脂县16692户83358人(不含西北部国民党占据的武镇等地人口)。1946年,武镇等地解放后划归横山县,米脂县人口为18494户92510人。
1949年,89919人,1959年,为126632人,10年内增加36713人;1969年,达150155人,比1959年增长23523人。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得到一定控制。1979年,米脂县人口157526人,比1969年增长7371人,此10年人口增长数明显低于上一个10年。随着又一个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80年代以来人口再次迅速增长。1989年,米脂县人口达188732人,10年内增长31206人。
2012年,米脂县常住人口15.51万人。户籍总人口224330人,总户数80366户,其中,男性116905人,占总人口的52.1%;女性107425人,占总人口的47.9%;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85402人,占总人口的82.7%;非农业人口38928人,占总人口的17.3%;2012年米脂县出生人口3855人,出生率17.25‰,死亡1289人,死亡率5.77‰,自然增长率7.77‰。
201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5.94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223312人,总户数81531户,其中,男性117068人,占总人口的52.4%;女性106244人,占总人口的47.6%;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168468人,占总人口的75.4%;城镇人口54844人,占总人口的24.5%;2016年全县出生人口2953人,出生率13.26‰,死亡1012人,死亡率4.55‰,自然增长率1‰。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4.54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221847人,总户数82415户,其中,男性116558人,占总人口的52.5%;女性105289人,占总人口的47.5%;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180894人,占总人口的81.5%;城镇人口40953人,占总人口的18.5%;2018年全县出生人口3095人,出生率11.8‰,死亡1700人,死亡率6.36‰,自然增长率6.26‰。
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米脂县常住人口为141324人。
2022年2月,全县户籍总人口221295人,总户数83943户,其中,男性116442人,占总人口的52.6%;女性104853人,占总人口的47.4%;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180899人,占总人口的81.7%;城镇人口40396人,占总人口的18.3%。
综述
2018年,米脂实现生产总值(GDP)57.5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0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生产总值的16.68%;第二产业增加值19.3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生产总值的33.66%;第三产业增加值28.6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生产总值的49.6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600元,比上年增长30.0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1.16亿元,占生的54.12%。
2018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2698万元,较上年增长了3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855万元,较上年增长11.9%。本级财政总决算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数270493万元,较上年增长18.4%。
2018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720521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4515万元,同比下降4.2%。
2018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0141人,其中在岗职工9135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58928万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58200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6190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1672元。
2020年,米脂县实现生产总值(GDP)62.87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12.10亿元,同比增长2.0%,占生产总值的19.2%;第二产业18.97亿元,同比减少3.6%,占生产总值的30.2%;第三产业31.80亿元,同比增长1.6%,占生产总值的50.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3.7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3.7%。
2022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07元,同比增长7.1%,其中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17元,同比增长8.1%;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919元,同比增长5.9%。
第一产业
新中国成立40年来,农业产值曲线上升,在严重自然灾害年份波动较大。1949年农业产值632万元。
1950~1959年,平均农业产值779.2万元。其中粮食年均产值583万元、经济作物25.9万元、蔬菜瓜类85.5万元。1960~1969年平均农业产值818.8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年均产值分别为636.5万元、7.9万元、66.6万元。1970~1979年年平均农业产值1597.8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年均产值分别为1336.6万元、6.4万元、118.8万元。
1980~1989年,年均农业产值2266.5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年均产值分别为1199.8万元、81.4万元、149.2万元。
2012年,米脂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28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1亿元,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5.65亿元,畜牧业产值2.38亿元,林业产值0.17亿元,渔业产值0.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总产值0.396亿元。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5938公顷,常用耕地面积27859公顷。
2018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6亿元,增长5.18%。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12.04亿元,增长6.58%;畜牧业产值3.73亿元,下降0.7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80亿元。粮食产量133897吨,比上年增加3997吨,增长3.08%;豆类产量23800吨,增加1000吨,同比增加4.39%;洋芋产量27700吨,增加1000吨,同比增加3.75%。
第二产业
1956年,国家投资的牛金山、书窑沟煤窑开业,县办国营工业问世。1956~1957年,工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龙镇私营煤炭业转为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龙镇煤矿。城关个体手工业者组织集体企业。1957年底,国营工业单位2个,公私合营4个,手工业合作社、组15个;工业总产值84.7万元。
1961年以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企业紧缩,不合格的企业下马。1965年,保留国营企业3个,集体企业4个;工业总产值105.14万元。“文化大革命”前期,生产秩序受到干扰破坏。1967年,全民企业3个,集体企业8个;工业总产值86.55万元,比1960年下降58万元。1970年,在兴办“五小工业”精神指导下,工业出现转机,先后建成县氮肥厂、火电厂、酒厂。
1989年,米脂县有国营工业9个,县城和乡镇办集体工业企业31个,村集体工业企业256个,个体工业409个,全民、城镇集体企业职工5251人。米脂县工业总产值2353万元。其中全民703万元,集体1116万元,个体534万元。已形成小型煤炭、机械、食品、服装生产为主的县级工业结构。主要产品有煤、化肥、洋芋加工机械、面粉、肉类、糕点、粉条、瓷器、铁器、砖瓦等。
2012年,米脂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2.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9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7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1.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5%;重工业产值15.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天然气46133万立方米、烧碱12.4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2.5万吨、盐酸6.7万吨、防寒衣198.9万件。
201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91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8亿元,同比增长10.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78亿元,同比增长3.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19亿元,同比增长20.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天然气4825万立方米、烧碱21.21万吨、聚氯乙烯树脂29.37万吨、水泥90.86万吨。2018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户,实现增加值14755万元,同比增长11.1%。
第三产业
1949年,米脂县从商者223人,经营商品不过1000种,土产品多,低档商品多,花色品种单调;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额148万元。1989年,米脂县国营、供销、物资、合作商业、饮食服务业企业135个,注册资金1907.5万元,从商人数1286人;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修理业743户1163人。总从商人员2449人。经营商品达7000余种,较大程度地满足群众需求。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额4287万元。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085万元,其中限额以上完成9580万;限额以下完成80505万元。批发业销售额152623万元;零售业销售额121505万元。
2013年米脂生产总值(GDP)46.64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占生产总值的12.3%;第二产业增加值1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生产总值的31.3%;第三产业增加值26.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生产总值的56.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48元,比上年增长16.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3.9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3%。
2016年,米脂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0043.9万元,同比增长8.8%。
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7140.4万元,同比增长16.7%。其中限额以上完成64145.8万元,同比增长31.8%;限额以下完成82994.6万元,同比减少3.52%。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92955.1万元,比上年增长18.2%;零售业销售额278693.2万元,比上年增长14.4%;住宿业营业额6107.2万元,比上年增长21.6%;餐饮业营业额37499.6万元,比上年增长16.1%。
1949年前,县内仅有19千米颠簸不平的简易公路,城乡间道路不畅,桥梁少而窄小,沟壑纵横,多羊肠小道。往来以徒步为主,运输靠人背驴驮。米脂县无一辆机动车。
高西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北20千米处,总面积4平方千米。经过高西沟人的共同努力,把一个荒山破沟治理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典范,先后被命名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陕西省休闲农业明星村、榆林市乡村旅游示范点。高西沟水土治理独特的文化历史底蕴、美丽而神奇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淳朴厚重的民俗风情。高西沟主要有水保生态展馆、松柏生态林区、庙梁山观光区、生态果园区、标准化封闭养猪场、人造平原旱作农业示范区、水保治理成果区、坝地高效农业区、林草区、“梯田层层盘上天”景观、退耕还林示范区、休闲农家窑洞等15处景区(点)。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始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1871年~1886年),占地面积26000余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背靠峰峦,面向深沟长壑,依山就势,其主人姜耀祖是闻名陕北的大地主。整个庄园由城垛式寨墙、马面、井楼、炮台、下院、中院、上院、库房、碾磨院、葡萄院、鸡鸭棚、甬道等建筑构成,门庭修造豪华,院落铺设讲究,布局严谨。院内套院,窑内套窑,门外套门,门内有门,每一块匾刻都有讲究,或阐述一个道理,或写出一片心境,可谓是“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建筑主体及局部设置无不寓含期盼平安吉祥、耕读传家和风水理念的传统道德风范,是中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之一,被专家、学者和游客誉为“西部民居第一宅”。米脂驴板肠
米脂红葱,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米脂县红葱种植历史悠久,是经过米脂人祖祖辈辈栽培的红葱品种。最早种植的高渠乡刘渠村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米脂红葱簇生,根系发达为白丝状;茎粗壮柱形,其入土部分表皮老熟后成红色,内部肉白质细;叶厚韧、管状长圆锥形、深绿色;花茎圆柱形,中空,花苔上不生种子,而在花苔上由花器发生很多小气生鳞茎,继而发育成多个环生小葱,其外观如龙爪。米脂红葱根茎叶辛辣味烈。
2016年11月2日,原农业部批准对“米脂红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米脂小米
米脂小米,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米脂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5℃,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分别是10.3℃、22.3℃、12.1℃、-5.2℃,季度温差、昼夜温差较大,米脂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类型主要有峁、梁、沟、川,适宜种植谷子。米脂小米,其颗粒圆大,色泽金黄,粘糯爽口,清香四溢。谷子作物适应性广,耐干旱脊薄,抗逆性强,比较稳产高产。该县谷子食用类型广,可以煮饭、吃糕、酿酒。
2008年7月1日,原农业部批准对“米脂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2月17日,“米脂小米”入选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碗砣儿
碗砣为延安风味小吃。做法是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砣。其色浅灰,食时切片,状若柳叶。调拌汤汁用盐、醋、油泼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兑而成。此为秋冬美食,可独食,亦可下酒。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李鼎铭,名丰功,字鼎铭。1881年9月28日(清光绪七年)生于米脂县桃花岇村。1941年被选为米脂县参议会参议长即边区参议员,同年冬,第二届边区会上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拥护新民主主义政策,提议实行“精兵简政”,极力倡导发展生产。任职七年。1947年12月11日上午6时,先生因患脑出血不幸逝世,享年六十有七。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释放。1981年病逝于北京。
杜斌丞,原名丕功,字斌丞,自署秉诚。陕西米脂人。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17年在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史地教员;1918年任校长。支持学生爱国运动,鼓励学生为国效力,为发展地方教育,他还倡议、支持兴办了米脂高小、米脂三民二中、榆林女子师范、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延安省立第四中学等学校。杜斌丞一生不断坚持革命。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周恩来评价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
艾亚春,陕西米脂县人,抗日英雄。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十七军八十四师野战补充团团长。1941年5月,在晋南会战中,率部深入敌后,在青廉村与敌遭遇,身负重伤,仍裹伤督战。奋勇苦战一昼夜,毙敌甚众。7日,率部转进垣曲县焦家沟时,被日军四面包围。指挥官兵英勇冲杀突围,在战斗中,不幸被机枪击中腹部,壮烈牺牲。1947年12月31日追赠陆军少将军衔。
2015年10月,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颁发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荣誉牌匾正式授予米脂县。
2018年12月,米脂县喜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米脂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2月25日,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11月5日,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2月,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