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线无战事 编辑
中文名:西线无战事
外文名:AllQuietontheWesternFront
类型:剧情,战争
出品公司:环球影业
制片地区:美国
拍摄日期:1929年11月11日至1930年3月
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
主演:刘·艾尔斯、路易斯·沃海姆、本·亚历山大
片长:131分钟
上映时间:1930年4月21日
色彩:黑白
imdb编码:tt0020629
主要奖项: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制片成本:125万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战事十分紧张、激烈。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在德国后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批青年学生在老年教师康托莱克的沙文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军。德国青年保罗·博伊默尔一心想当个英雄,于是在政府宣传所谓"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也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朋友凯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参了军,其中还有一个叫贝姆的,他患有臆症,和他们分在同一个部队里。受蒙蔽的青少年就这样成为了士兵,他们离别家乡和亲人,去为军国主义卖命。
影片上映后,纳粹认为《西线无战事》的小说和电影是“对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军人的背叛”,电影在德国随即遭禁,直到二战后才解禁 。
片中保罗去捕捉蝴蝶的手其实是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的手,该片也是刘易斯·迈尔斯通执导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为保证影片的真实性,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让人寻找居住在纽约地区的德国老兵,以对片中出现的德国军服和装备提供指导,后来那些德国老兵成为了片中的临时演员。
片中在战壕里被保罗杀死的法国士兵,其扮演者是当时知名的默片演员,该片也是他参演的首部有声影片,在片中这个角色也没有台词,延续了他所擅长的默片表演风格。
片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牧场拍摄战斗场景,并雇佣了2000多名当地人饰演的士兵和市民 。
西线无战事
年份 | 届数 | 颁奖活动 | 奖项 | 获奖对象 | 类别 |
---|---|---|---|---|---|
1931 | 第3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西线无战事》 | 获奖 |
最佳导演 | 刘易斯·迈尔斯通 | ||||
最佳编剧 | 乔治·艾博特,马克斯韦尔·安德森,Del Andrews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Arthur Edeson |
( )
主创机构
制作公司 | 环球影业(美国) |
---|---|
发行公司 | 环球影业(美国)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美国) Belle & Blade Studios(美国) BFI (Access)(英国) Universal Studios (UK) Ltd.(英国) Universal Pictures Germany(德国)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荷兰) Deutsche Universal-Film(德国)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阿根廷) Epoca(阿根廷) Universal Pay Television MCA环球家庭娱乐(美国) Universal Studios Home Video(美国) Universal Studios Inc.(美国) MCA/Universal Fabulous Films Ltd.(美国) Swashbuckler Films(美国)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City Film Croeze en Bosman |
( )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美国 | 1930年4月21日 | 1930年4月21日 | 英国 | 1930年6月14日 | |
1930年6月28日 | 丹麦 | 1930年8月1日 | 阿根廷 | 1930年9月11日 | |
巴西 | 1930年9月15日 | 1930年9月18日 | 1930年10月9日 | ||
1930年10月17日 | 1930年10月24日 | 1930年10月29日 | |||
法国 | 1930年11月21日 | 德国 | 1930年12月4日 | 1930年12月5日 | |
1931年1月7日 | 芬兰 | 1931年1月9日 | 荷兰 | 1931年1月23日 | |
1931年3月16日 | 葡萄牙 | 1931年4月21日 | 中国香港 | 1931年5月7日 | |
丹麦 | 1939年5月11日 | 1945年10月29日 | 荷兰 | 1946年3月29日 | |
法国 | 1950年12月26日 | 前西德 | 1952年3月14日 | 芬兰 | 1968年9月6日 |
( )
该片用简洁且残酷的镜头再现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也以细腻流畅的手法写活了保罗爱国迷梦的幻灭。影片结尾处保罗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瞬间 。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以简明精练的手法写活了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男主角保罗,从迷恋战争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鲜明地表达出反战主题 。(腾讯文化、新浪娱乐评)
《西线无战事》为军国主义者所不能容忍的是它揭示了战争的本质,一方面描写了青年们如何被政治家们的宣传所欺骗,怀着“爱国”的热情参加到战斗中去,影片用写实的风格,把这场传统战争中的炮火,阵地,冲锋和肉搏等残酷恐怖和野蛮凶杀的场面拍得十分逼真。另一方面描写了战争的本身的荒诞,如影片中主人公死亡之时,军官正写下西线无战事的报告。当年轻的士兵们发现对方士兵也有美丽的妻子和温暖的家庭时,而周围的朋友纷纷死于残酷的战争,他们不仅怀疑战争是为了什么,主人公从无知幻想到人性觉醒,影片把战争的荒谬和残酷展示出来 。导演充分利用早期的电影技术,将战壕环境与一系列战斗场面拍摄的相当震撼,并具有印象派风格。特别是善于运用声音,将对话、配乐及音响效果巧妙地剪辑于单声迹带上。《西线无战事》有些镜头,如保罗临死时一只手的抽动、垂落的特写镜头也拍得寓意隽永 。(搜狐娱乐频道评)